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傳記類
別史類
載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金石類
 路 桂(高平人德/安通判)    牛从龙(高平人/进士)

 孙居相(沁水人/进士)      王鹗
(沁水/人)
 杨应麟(辽州人安/邱知县)    王尽制(沁州/所人)
 霍 梓(沁州人沅/江知县 (第 24a 页)
 军鄂啰劝农事
赵璧字宝仁云中怀仁人世祖为太弟时召见呼秀才
 而不名赐三僮给薪水命后宫亲制衣衣之命驰驿
 聘名士 王鹗
等又令蒙古生十人从授书且敇璧习 (第 56b 页)
 名之赋罢不急之役百司统于六部纪纲悉由中书

 为久安长治计世宗悉嘉纳之尝与论 王鹗
许衡优
 劣对曰 (第 58a 页)
百一
文华之士可置翰苑仲平明经传道足
 为后学矜式帝深然其言又诏问宗庙郊祀仪制悉
 据经典以对时帝将亲祀命 (第 58a 页)
 便安愈矣祚大喜回顾子孙在后侍立者曰孩儿辈

 切记之是年莫教我吃冷汤水(拊掌录/) 王文康公
溥初周祖镇蒲津召置幕府从征李守贞王
 景崇得朝臣交结书周祖欲暴其事溥力请焚之后
 世宗尝问汉相李崧蜡 (第 9a 页)
  徐毂(山阴人/知县)     费滂(嘉兴人辛/丑进士)
  江樊(开化/人)      周宗文(山阴人仙/游知县)
  沈盘(秀水人乙/未会魁)     王鹗(鄞/人)

(第 1b 页)
     田轩来(山阴人辛/未进士)
  赵光绪(平湖人辛/未进士)   朱金魁(秀水/人)
   王鹗(永嘉/人)
      姜承宗(慈溪/人)
  朱肇祯(嘉兴人甲/戍进士)   沈从律(德清/人)
  吴叔献( (第 6b 页)
陈先觉(吉水人)毛昭度(吉水人)
刘行中(吉水人)易 徽(吉水人)曾闻道(吉水人)李归美(吉水人) 王鹗
(吉水人)毛惠直(吉水人)梁将明(龙泉人)郭 勋(龙泉人)
郭 壶(龙泉人)梁 岳(龙泉人)罗  …… (第 62b 页)
郭 勋(龙泉
人)
刘彦登(永新人)胡 敡(庐陵人)郭元侯(泰和人)彭浩然(吉水
人)
李尚义(吉水人) 王鹗
(吉水人)游大亨(永丰人)董观(永丰
人)
曾彦明(永丰人)何 许(新淦人)傅大猷(清江人)韦汤辅( (第 64b 页)
  刘秉忠字仲晦初名侃拜官后始更今名其先瑞州人
仕辽为官族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年十七为邢台节
度使府令史居常郁郁不乐一日投笔叹曰吾家累
世衣冠乃汩没为刀笔吏乎即弃去隐武安山中后
游云中留居南堂寺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过
云中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秉忠邃于易及邵
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
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遂留藩

邸上书数千言皆嘉纳焉又言邢州旧万馀户兵兴
以来不满数百彫坏日甚得良牧守如真定张耕者
治之犹可完复朝廷即以耕为邢州安抚使由是流
民复业升邢为顺德府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
经秉忠采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下诏建
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
咸见录用秉忠虽居左右而犹不改旧服 翰林学士
承旨王鹗
奏言秉忠久侍藩邸忠勤劳绩宜崇以显 (第 22b 页)
  (臣/)等谨按元太宗始得中原用中书令耶律楚材
  言以科举选士世祖既定天下国子祭酒许衡请
  自都邑至州县皆设学校 资善大夫王鹗
奏立十
  道提举学校官仁宗延祐间复斟酌旧制行之故
  其时有学田有贡士庄田凡为养士计者意甚盛
   (第 17a 页)
  亦非是自当从复亨传为正
哀宗正大元年五月赐策论进士孛术论长河以下十
馀人经义进士张介以下五人词赋 进士王鹗
以下五
十人皆及第
四年六月赐词赋经义卢亚以下进士第
七年五月赐经义词赋李瑭以下进士第
  李世弼金 …… (第 45b 页)
 赋役令与各处长官同署公事时得东平杨英等若
 干人多一时名士当世或以为非便事复中止
世祖至元四年九月 翰林学士承旨王鹗
等请行贡举
法从之命中书左三部与翰林学士议立程式
 先是命丞相史天泽条具当行大事尝及科举而未
 果行 (第 49a 页)
  多其捐国体甚大时论韪之
世祖中统二年六月诏宣圣庙及管内书院有司岁时
致祭月朔释奠有侵扰亵渎者罪之

  陶宗仪辍耕录曰 内翰王鹗
自保定应聘濒行故
  人马云汉以宣圣画像为赠既达北庭值秋丁鹗
  奏行释奠礼世祖说即命举其事鹗为祝文 (第 15b 页)
 犹未尝废况今日乎其令仍旧给之
元世祖中统二年九月诏立诸路提举学校官凡诸生

进修者严加训诲务使成材以备选用
 时 翰林学士承旨王鹗
请于各路选委博学老儒一
 人提举本路学校因立十道提举学校官
立孔颜孟三氏学
 置教授正录各一员大司农 (第 10a 页)
 文字通设汉人十人女直契丹各七人
元翰林兼国史院承旨六人学士二人侍读学士侍讲
学士直学士各二人
 属官待制五人修撰三人应奉翰林文字五人编修
 官十人检阅四人典籍二人经历都事各一人
 世祖中统初以 王鹗
为翰林学士未立官署至元六
 年置承旨三人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直学士各 …… (第 27a 页)
 兼恐以其奏章私溢已美故也
元国史院以翰林兼之(已见/前)

 中统三年敕 王鹗
集廷臣商𣙜史事至元元年敇选
 儒士编修国史起馆舍给俸以赡之十年以翰林院
 纂修国史敕采录累朝事实以 (第 38a 页)
  其乐器名不传

海陵贞元三年八月增置教坊人数
章宗明昌二年有司奏太常工人数少即以渤海汉人
教坊及大兴府乐人兼习以备用
承安四年八月减教坊长行五十人渤海教坊长行三
十人
哀宗天兴二年七月奉安祖宗御容于乾元寺拟用优
乐以 王鹗
谏而止
 是时迁蔡太祖太宗及后妃御容至自汴京奉安于 (第 7b 页)
 乾元寺左宣徽使温都七十五奏当用乐帝曰乐须
 太常奈何七十五曰市有优乐可假用之权左右司
 员外郎 王鹗
奏曰世俗之乐岂可施于帝王之前遂
 止
  (臣/)等谨按天兴元年三月元兵攻汴急右丞舒噜
  尝命作江 (第 8a 页)
  今据四库全书列于宋人之末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本纪四十七志一百六十二/表三十二列传二百五十五)
 托克托等奉敕撰托克托字大用以荫官提举司历
 太师右丞相
  王圻曰初元世祖立国史院首命 王鹗
修辽金二
  史宋亡又命史臣通修三史延祐天历之间屡诏
  修之以义例未定竟不能成顺帝至正三年命托 (第 5a 页)
  徒因纲目书法而作者也试取寿之书法一一表
  出之则不予魏以正统昭烈非僣国蜀与孙权殊
  科灼然见矣 王鹗
汝南遗事四卷
 鹗字伯翼东明人金正大进士为左右司员外郎金
 亡归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第 11b 页)
 (品职亚/左右丞)

蒙古主以 王鹗(字百一曹/州东明人)
为翰林学士承旨(元史百官/志中统初)
(以王鹗为翰林学士未立官署至元元年始置秩六年/置承旨王鹗本传中 (第 38b 页)
 (品职亚/左右丞)

蒙古主以王鹗(字 百一
曹/州东明人)为翰林学士承旨(元史百官/志中统初)
(以 (第 38b 页)
王鹗
为翰林学士未立官署至元元年始置秩六年/置 (第 38b 页)
承旨王鹗
本传中统建元首以鹗为翰林学士承旨)
(□传牴牾读纲目从传/今仍之而注志以备考)
 鹗金正大元年进士第 (第 38b 页)
 取之得无有日剪其毛之患乎世荣不能对御史中
 丞崔彧亦极言世荣不可相帝大怒下彧吏欲致之
 法寻罢之
诏议立科举法不果行
 至元初丞相史天泽 学士承旨王鹗
等屡请帝以科
 举取士诏令中书议定程式未及施行至是和尔果
 斯与留梦炎等复言天下习儒者少而由刀笔吏得 (第 57a 页)
 成纪(注见/前)宁远(宋县今属/巩昌府)伏羌(宋县今亦/属巩昌府)等县山崩
 水涌溺死人无算
三月诏修辽金宋三史
 初世祖立国史院首命 王鹗
修辽金二史宋亡又命 (第 40a 页)
  云斋悉具世祖素加善信即位之初召对及陛辞
  敕赐宫曰建极殿曰明德阁曰临思仍命大司农
  姚枢书额诏鹗为文以记(元学士 王鹗
记)
本朝康熙四十一年重修(县/志)
 宋敕封河渎灵源王庙 在县东五里渔村大观初
  因河清敕建有碑 (第 7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