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故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職官類
史評類
正史類
宗饭僧追福赐钱百万还其所贡狮子元祐中以其使
至无时令熙河间岁一听至阙八年诸讨夏国不许绍
圣中其王阿 忽都
董娥密竭笃又言缅药家作过别无
报效已遣兵攻甘沙肃三州诏厚答其意知秦州游师
雄言于阗大食拂菻等国贡奉般 (第 8b 页)
  宜黄抚之支邑宋皇祐元年邑令李详始建学南丰先
生曾文定公为之记学近社稷遗址今不可考后徙城
隍庙北绍兴初燬邓令庾改筑于县治之北叶令上达

又改筑于北门石下而以旧学为尉治邓令昌朝病其
近水垫隘乃徙今所绍定庚寅邻寇犯邑官舍民居燬
者过半而学独存淳祐初赵令希点黎簿璹更造大成
殿御书阁陈尉寀祠邑之先达于左右庑宝祐间杨令
允恭复新两庑四斋至元丙子再燬越二年教谕成都
胡端宜即其基营构大德乙巳居民失火又燬廉访分
司郝侯鉴巡按适至召诸生议重建以命邑长爱 忽都
鲁时学官去职邑士李仲谋董其役取材于官山士之 (第 29a 页)
  班秃乃宪宗长子亦无嗣当日岁赐之物大约付

  其宪宗系下族人或其妃配耳志又言泰定三年
  明里 忽都
鲁皇后位下添岁赐中统钞一千锭缎
  五十匹绢五十匹此盖守巴图营帐者
  右系出宪宗
燕王真戬世祖第二 (第 32b 页)
 (等追元遣兵斩其左丞相呼同克擒平章鼎鼎达又/自大同府遣将掩捕武平章等于怀柔县之三角村)
 (国按鲁尔旧作驴儿呼/ 充旧作 忽都
令并改)
复以魏观(字把山/蒲圻人)知苏州府
 观知苏州府明教化正风俗郡中翕然课绩为天下
 最擢四川 …… (第 32a 页)
 齐按珠尽获其部曲以归(已而英又袭元柳城王虏/之复获平章呼图克特穆)
 (尔豳王额琳沁及其部曲十四百人遂还肃州呼图/克特穆尔旧作 忽都
帖木儿额琳沁旧作亦怜真今)
 (改/)
三月减苏松嘉湖粮额
 亩科七斗五升至四斗四升者减十之二四斗三 (第 54b 页)
 流与镜波水合(水经注县奢延/故城在 西北)朔方县无定河一名
 奢延水源出县南百步(元和志在唐朔/方故城 县北) 忽都
河出
 龙州堡南宜家畔合城北乌龙洞泉及城西水东流
 四十里清平水北注之又东柳泉儿水北注之又东
 狄青 …… (第 93b 页)
 波罗堡北折而南流黑木头沟水鲍家寺水东注之
 又过响水保东东入榆林界其圁水出清平堡外白城
 儿东流合夏河儿入波罗堡与滉 忽都
河会(延绥志/ 按圁)
 (水据水经注在旧圁阴县南入河不入奢延水而唐/志则云银州东北无定河即圁水疑 …… (第 94a 页)
 县界延水所出(延绥/志)
箭杆岭 在县东南龙州堡东南(县/册)
草场山 在县东八十里镇靖堡西堡城所依(县/册)

荍麦河 在县东南十里荍麦城下北流至营北有红
 柳河自宁塞堡流入径范老关西又东北至城北合
 流出边东径镇罗镇靖二堡北又东至龙州堡合滉
  忽都
河或曰滉 (第 98a 页)
忽都
河有别源出靖边城西石头沟
 东北流合城东之黑龙王沟而出边入镇罗界即此
 又有海棠河在镇靖堡北塞外东流 (第 98a 页)
至威武堡东入
 滉 忽都
(县/册)
把都河 在县西南九十里源出柳树涧至宁塞堡北 (第 98a 页)
  石门砦在波罗堡东十里(延绥/镇志)今俱废(县/册)

响水石桥 在响水堡南滉 忽都
河上(延绥/镇志)
下响水桥 在滉 (第 115a 页)
忽都
河上昔河广半里水从崖落成
 化中有僧从水底凿三窟河流颓叠而下若沃焦尾
 闾焉昔之岩际今为鳌背人履其上 (第 115a 页)
思明南邻交阯常与交阯争铜柱界洪武初土司
忽都
遣使贡马及土物诏以为知府世袭至正
统后以争袭内乱自相屠者数世万历间乃改属
太平以所领忠州割𨽻南宁 (第 12a 页)
  南门桥在明江南门外明成化二十年照磨莫逊


  模绵桥在明江城南百步明正统九年土知府黄
𤦇建

  广明桥在明江城西三里土知府黄 忽都


  广德桥在明江城西三十里元至正元年总管黄
武宗建

  永昌桥在明江城西五十里明土知府黄广平 (第 6b 页)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明江城外北一里雍正
十一年重建


  关帝庙在明江学宫之东康熙二十八年改建经
历徐尔进塑像

  城隍庙在明江西明土知府黄 忽都
建隆庆六年
重修

  文昌祠在明江学宫之西

  宁明新设知州明江即旧思明土府新改属宁明
坛庙祠宇 (第 59a 页)
  思明府古百粤地接思陵江州广东钦州及安南
夷界汉属交阯郡唐置思明州𨽻邕州宋𨽻太平
寨元改思明路明为府其先黄氏失名宋仁宗时
狄青奏充路分官以镇边陲元时有黄克顺仕武
毅将军兼南宁路总管死传子万山生子六长武
胜思明路总管次武宗两江宣慰司武胜子 忽都
洪武元年归附二年给印授世袭知府设同知流 (第 17b 页)
官佐之 忽都
传子广平广平无嗣传弟广成广成
传子𤦇因风疾乞休以庶子钧袭其嫡子銶怨失
位谋于𤦇庶兄□时□亦以捍御 (第 18a 页)
  卷四十九
白索珠(旧作白琐/住译音)
苏陇裕勒(苏陇唐古特语守护也裕/勒地方也旧作思龙宜)
博果岱(蒙古语麦也/旧作伯忽都)

绰尔济鄂特色尔(绰尔济唐古特语法师也鄂特/色尔金光也旧作绰吉我些儿)
  卷五十
赵塔齐儿(塔齐儿蒙古语瘠/地也旧作塔察儿)
和坦伊苏(和坦蒙古语城也伊苏/义见前旧作 忽都
于思)
阿尔哈雅(阿尔义见前哈雅墙/也旧作阿礼海牙)
永和尔(蒙古语绒也旧/作岩穆忽尔)
和逊(蒙古 (第 53b 页)
  取其名之汇列者备录于此以为参稽之助焉

(原至元五年十月敕二分二至即圣诞节日祭星于司/天台 元史世祖纪)
(原先农之祀始自至元九年武宗至大三年从大司农/请建农蚕二坛 元史祭祀志)
(原至元七年大司农请于立春后丑日祭风师于东北/郊立夏后申日祭雷雨师于西南郊延祐五年乃即二)
(郊定立坛壝之制土同上后以上三条原在宫室门今移改/原顺帝鄂勒哲胡 克皇 京城大饥后出金银粟帛)
(命资政院使朴布哈于京都十一门置冢葬死者遗骼/十馀万 元史后妃传 按腭勒哲义见前胡土克唐)
(古特语再来人也旧/作完者 忽都
今译改)
增旧土城一座周围六十里克复后以城围大广乃减
其东西迤北之半创包磗甓周围四十里其东南西三 (第 11b 页)
  录叙述于首善书院条内故附于此
原南之右曰顺承门(辍耕/录)
原至正二十四年白索珠扈从皇太子出顺承门由雄
霸河间故道往冀宁九月朔宦官苏陇裕勒潜送宫女
博果岱出自顺承门以达于皇太子(元史顺帝纪白按/白索珠旧作 锁)
(住今对音译改苏陇唐古特语守护也裕勒地方也旧/作思龙宜博果岱蒙古语麦也旧作伯 忽都
今俱译改) (第 18a 页)
于民生养弗愆崇墉岩岩泰山之固神永有依斯皇/多祜 道园学古录 按和坦蒙古语城也伊苏义见)
(前旧作 忽都
于思阿尔义见前哈雅蒙古语墙也旧作改/阿礼海牙永和尔蒙古语绒也旧作岩穆忽尔今俱译)
(补童梓加封圣号颁 (第 10b 页)
超众之谓也旧作曲律布/延图旧作普颜笃布延蒙古语福也格根亦蒙古语明)
(也旧作格坚瑚土克图义俱见前旧作 忽都
笃额/琳沁巴勒义俱见前旧作亦邻真班今俱译改)
  (臣/)等谨按倪粲炙砚录又云陶氏辍耕录载元世
   (第 5a 页)
系完泽笃作完者笃格坚作华坚 忽都
笃作忿都
  笃亦怜真班作懿怜真班当以石刻为正云云此
  盖据石刻以订陶宗仪之误自谓精审今按同文
  (第 5a 页)
  师卒封辽越国王配享太祖庙庭谥智烈(舍音解/见前注)
  (原作斜也亦作斜野温贝勒国语温化也贝勒解见前/注原作吴勃极烈乌赫哩总也原作 忽都
聂哷单)
  (弱也原作捏里按班大/也原作谙班今俱译改) (第 4b 页)
款附行省请如宋
元制录用彝酋以统其民诏改庆远府为庆远南丹军民
安抚使以天护为同知随授岑伯颜及思明府黄 忽都

武州万世铁龙州赵帖坚等为各知府知州官世袭岑赵 (第 10a 页)
开广道不劳一矢而安定十四年春
蒲甘遣大将苏都尔贝副以裨将五人士卒象马以万
计剽掠金齿飞书求救公命万户 忽都总管
段信苴等 (第 472b 页)
 (保德州明初复置属太原府今属保德州怀柔县唐/置元废明复置属顺天府今因之三角村在县东北)
 (图鲁尔旧作驴儿普贤努旧作普贤奴湖/ 克旧作 忽都
鼎鼎旧作定定今并改)
夏四月定开国勋臣谥号
 (楚国公廖永安谥武闵豫国公俞通海谥忠烈蔡国/公张德胜谥 (第 4b 页)
   儿的失水溺死者过半馀亦皆散亡于是乃蛮
   古出鲁过委兀合儿鲁种去至回回地面垂河行
   与合刺乞塔种的人古儿罕相合了篾儿乞的
    忽都
合赤刺温过康里钦察种去了成吉思也
   回至老营此时沉白攻破台合寨将蔑儿乞百
   姓尽行杀虏了又先 (第 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