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正史類
  (庐者不知汝惟所之文原曰此必有故也乃得其/妻叶氏与其弟谋杀汝惟状而于水涯树下得尸)
  (与渍血斧俱在焉人以为神移江东/道赠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谥文肃)
 高睿(元史 高智耀
传睿河西人除嘉兴路总管境内/有宿盗白昼掠民财捕者莫敢近睿下令不旬)
  (日生擒之一郡以宁擢江东道提 (第 12a 页)
  高睿河西人江东道提刑按察使部内草窃声言
  围宣城睿命密治兵卫司开城门听民出入贸易
  自便寇以有备不敢进遂讨平之(元史 高/智耀
传)
  郝彬字景文霸州人擢扬州路治中鄞县贼聚众
  海岛时出攻剽侵扬州彬讨擒之泰兴有人被杀
  二 (第 27a 页)
  十石渍药以施酒尽则出其方俾人自渍酒服虽

  疾无弗愈者自是有男子五咸以为诚感获报云
   翰林学士高智耀
河西人尝奏崇学校正儒术者
  户籍免其徭松江学宫像而祠之知府张之翰为
  之赞曰公生西夏遭际圣元力扶 (第 31a 页)
  户多为良者

三年五月尚书省请籍天德间被诛大臣诸奴𨽻为军
不从
十七年二月诏宰臣海陵时大臣无辜被戮家属籍没
者并释为良
二十九年二月(时章宗/已即位)诏宫籍监户旧系睿宗及皇考
之奴婢者悉放为良
章宗明昌元年三月礼官言驱婢一产三男者旧制官
给钱百贯以资乳哺请更给钱四十贯赎以为良制可

泰和七年七月诏覈西夏人口尽赎放还敢有藏匿者
以违制论
元太祖时豪民冒籍良民为奴者安抚使刘敏悉归之

太宗时免儒士之被俘为奴者
 时淮蜀士遭俘虏者皆没为奴河西人 高智耀
奏以
 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
 厉天下帝从之后立校试儒臣法中书令耶律楚材 (第 8a 页)
 半睢州陈留把县免三之一
元太宗时夏津灾东平路奏差官王玉汝奏请复其民
一岁

宪宗时命免儒户徭役
 先是太宗命皇子库腾镇西京时儒者皆𨽻役河西
 人 高智耀
谒藩邸言儒者给复已久一旦与厮养同
 役非便请除之从其言及宪宗即位 (第 7a 页)
智耀
入见言儒
 者所学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自古有国家者用之则
 治不用则否养成其材将以资其用也宜蠲免徭役
  (第 7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二
 乐考
  历代乐制
元太祖初年以河西 高智耀
言徵用西夏旧乐
  金史外国西夏传赞曰唐节度使有鼓吹故夏国
  声乐清厉顿挫犹有鼓吹之遗音焉
  叶 (第 1a 页)
 谦开封伯并列从祀
三月壬戌朔日食
夏四月以皮龙荣(字起霖一字季/远泽州醴陵人)参知政事
 龙荣伉直不肯降志于贾似道未逾年而罢
蒙古听儒士被俘者赎为民
 时淮蜀士遭俘虏者皆没为奴 翰林学士高智耀(河/西)

(第 42a 页)
枢密院事 乙卯窜吴潜于循州丙辰窜丁大全
于贵州 蒙古诏军中所俘儒士听赎为民时淮蜀士
遭俘虏者皆没为奴 翰林学士高智耀
奏言以儒为驱
役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天下蒙
古主从之命循行郡县区别之得数千人贵臣或言其 (第 25b 页)
  魏 鸾(光州/刺史)    韦 祐(京兆人孝昌/中河南尹)
  平 鉴(蓟人孝昌末/怀州刺史) 杨 逸(弘农人光/州刺史)
   元显达(郢州/刺史)
    杨与之(光州/刺史)
  王 琼(光州/刺史)    裴 询(闻喜人郢/州刺史)
  李洪 (第 19b 页)
觞上寿皆称万岁于是诸
老人更歌本曲如私家相会畅然欢洽上复续调歌曲
留坐一更极欢而罢
元太祖初年以河西 高智耀
言徵用西夏旧乐
鼓吹乐本军乐也说者谓列于殿廷者为鼓吹从行者 (第 14b 页)
 由是坐废然名由此显元和初为谏议大夫再迁尚
 书右丞朝廷有得失未尝不论奏世推其敢直终太
 子左庶子 元高智耀
河西人世仕夏国祖良惠为 (第 82a 页)
右丞相智耀

 本国进士第夏亡隐贺兰山元太宗访河西故家子
 孙贤者召见将用之遽辞归皇子库腾镇西凉儒者
 皆𨽻 (第 82a 页)
智耀
谒藩邸请除之欲奏官之不就宪宗即
  (第 82a 页)
智耀
入见言儒者所学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自古 …… (第 82a 页)
 用也宜蠲免徭役以教育之诏复儒士徭役无有所
 与世祖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时淮蜀士
 俘者皆没为奴 智耀
请除之帝从其言即拜翰林学
 士命循行郡县区别之 (第 82b 页)
智耀
又言宜仿前代置御史
 台以纠肃官常从之擢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
 卒赠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谥文忠子睿年 (第 82b 页)
  (宋败亡之祸卒莫/之救也君子惜之)
二月朔日食○朱熠罢○夏四月以皮龙荣参知政事
沈炎同知枢密院事何梦然签书院事○以俞兴为四
川制置使○蒙古听儒士被俘者赎为民
 (时淮蜀士遭俘虏者皆没为奴 翰林学士高智耀
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
 (以风天下蒙古主从之命循行郡县区别之得数千/人贵臣 (第 19a 页)
一)
(人诸将仰之若神明还朝未尝言功世祖劳之/谢曰奉陛下成算阿珠等效力臣何功之有)定庙乐
(初太祖以 高智耀
言徵用西夏旧乐太宗用孔元措言/收录亡金太常故臣及礼册乐器于东平制习宪宗时)
(始用以祀天地于日月山世 (第 17b 页)
  金掌乐许政及乐工翟刚等九十二人十二年始
  命制登歌乐肄习于曲阜宣圣庙
宪宗朝
 给复儒士
  帝为皇子时镇西京儒者皆𨽻役 高智耀
谒藩邸
  言儒者给复已久一旦与厮养同役非便请除之
  从其言及即位 (第 8a 页)
智耀
入见言儒者所学尧舜禹汤
  文武之道自古有国家用之则治不用则否养成 (第 8a 页)
  秀才免差发
羊儿年三月初一日钦奉圣旨条画节该一款应州城
里村子里的达噜噶齐官人每过往宣使每已前的圣
旨如今也罢了者咱每的圣旨里和尚每叶尔𦍑每先
生达什爱满每的体例里汉儿河西秀才每不拣甚么
差发徭役不教当者秀才的功业习学者说来的圣旨
体例里这的每河西田地里住坐的 高智耀
为头儿秀
才每执把行打的圣旨与了也这秀才每铺马祗应休 …… (第 2a 页)

(高学士讳智耀
字显道河西中兴路人也世为西夏显/族曾祖某擢蕃科第一祖某仕至大都督府尹父某仕)
(至中书右丞相夏设蕃汉 (第 3a 页)
 ︹祠庙︺言公祠(通志在学道/坊祀子游)先贤祠(在府学内祀唐陆/元朗陆贽宋王旦)
(胡瑗富弼欧阳修富严苏轼朱长文尹焞王蘋滕/茂实王㬇陈长方李侗叶适范成大陆九渊杨简)
(魏了翁周南倪千里陈恺赵希/怿赵与𥶙 元高智耀
游显宁玉)韦苏州祠(在府学/内祀唐)
(刺史韦应物/宋景祐问建)况公祠(在府学内祀明知/府况钟正统间 (第 40b 页)
求地命永清贰韩缜分画入对言疆境)
(不可轻与人不愿行固遣之复上章陈/利害竟以母病辞去终东上阁门使) 元︺高智耀
(河西人世仕夏国智耀登本国进士第夏亡隐贺/兰山太宗访求将用之遽辞归后见宪宗言儒者)
(宜蠲徭役以教育之世宗即位召见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帝异其言即拜翰林学士又言国初庶政)
(草创纪纲未张宜仿前代置御史台以紏肃官常/至元五年立御史台用其议也擢西夏中兴等路)
(提刑按察使寻病卒/追封公爵谥文忠)
李恒(其先姓于弥氏唐末赐/姓李世为西夏国主生)
(有异质中统三年为尚书断事官迁益都淄莱万/户从伐宋取 (第 79a 页)
境)
(不可轻与人不愿行固遣之复上章陈/利害竟以母病辞去终东上阁门使)︹元︺高智耀
(河西人世仕夏国 智耀
登本国进士第夏亡隐贺/兰山太宗访求将用之遽辞归后见宪宗言儒者)
(宜蠲徭役以教育之世宗即位召见力言儒 …… (第 79a 页)
阿巴齐旧作来阿八赤济赛旧作寄僧硕达/勒达旧作水达达达噜噶齐旧作达鲁花赤纳颜)
(旧作乃/颜今改)高睿 (智耀
子年十六授符宝郎出入禁闼/恭谨详雅历嘉兴路总管浙西淮东)
(廉访使所至有政绩两为江南行台御史中丞务 (第 79b 页)
   ︹元︺噶抡(北庭人居永昌为巨族久居政府聪明典/重通达国体扬历中外官至平章政事)
(噶抡旧作/干栾今改) 高智耀(河西人世事夏夏亡隐贺兰山/太宗召见将用之遽辞归后入)
(见宪宗言宜蠲徭役世祖时又言儒者有补治道/拜翰林学士迁西夏中兴等路按察使子睿授宝)
(符郎出入禁闼详雅恭谨历浙西淮东廉访使所/至有政绩两为南台御史中丞务持大体有儒者)
(风)
星吉(河西人少事仁宗藩邸以精敏称累官江/西行台御史大夫独持风裁至正中历湖)
(广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屡破 (第 62b 页)
 (在府学大成殿后本朝永乐初重修祀唐陆元朗陆/贽宋王旦胡瑗富弼欧阳脩富严苏轼朱长文尹焞)

 (王蘋滕茂实王㬇陈长方李侗叶适范成大陆九渊/杨简魏了翁周南倪千里陈垲赵希怿赵与□ 元高)
 (智耀
游显宁玉又有祠专祀/范仲淹暨其子纯仁纯礼)三贤祠(在郡治祀唐刺/史韦应物白乐)
 (天刘禹锡高启诗吾 (第 18b 页)
 元李桢(西夏国族子金末以经童中选既长入为质/子以文学得近侍元太宗嘉之后从伐金及)
 (下淮甸累官广/阳军马万户) 高智耀(河西人世仕夏祖良惠为右/丞相智耀登本国进士夏亡)
 (隐贺兰山元太宗召见将用之遽辞归后入见宪宗/言儒者宜蠲徭役世祖时又言儒术有补治道拜翰)
 (林学士迁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卒追封宁国公谥文忠)
高睿(智耀子年十六/授符宝郎出入)
 (禁闼详雅恭谨历嘉兴路总管浙西淮东廉访使所/至有政绩两为南台御 (第 8b 页)
 元李桢(西夏国族子金末以经童中选既长入为质/子以文学得近侍元太宗嘉之后从伐金及)
 (下淮甸累官广/阳军马万户)高智耀(河西人世仕夏祖良惠为 右/丞相智耀
登本国进士夏亡)
 (隐贺兰山元太宗召见将用之遽辞归后入见宪宗/言儒者宜蠲徭役世祖时又言儒术有补治道 (第 8b 页)
拜翰)
 (林学士迁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卒追封宁国公谥文忠)高睿 (智耀
子年十六/授符宝郎出入)
 (禁闼详雅恭谨历嘉兴路总管浙西淮东廉访使所/至有政绩两为南台御史中丞务持 (第 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