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史部
   冀汝能(宝应人以人/才官府同知)季 英(宝应人以人/才官知县)
   王 敬(宝应人以人/才官知县)萧 韶(宝应人以人/才官知县)
    石光霁(泰州人任国/子监博士)
陆 祈(泰州人/官布政)
   马 让(泰州人/官参政)  高以载(泰州人/官知府)
   彭仲庸( (第 39b 页)
  于易有诗文二十卷  明石光霁
(第 52b 页)
仲濂
泰州人读书五行俱下洪武中以
  贡授国子学正进博士作春秋钩玄
  王艮字汝止泰州人初授书乡塾信口谈说 (第 52b 页)
  春秋读传解略十二卷(俱丹阳/姜宝)

  春秋辑传十五卷(金坛/王樵)
  春秋探微十四卷(江都/马骈)
  春秋钩元(泰州 石/光霁)
  春秋列国世家
  左传合注(俱太仓/龚持宪)
  春秋提要发明
  春秋稽疑参同
  春秋通 (第 47a 页)
  适可轩诗集(俱江都/胡文学)

  春雨草堂集五十卷(泰州宫/伟镠)
  宫中丞自订文集(泰州宫/梦仁)
  翠屏集(泰州 石/光霁)
  双虹堂集(泰州/陆舜)
  碧山书屋集(泰州吴/嘉纪)
  诗观全集(泰州邓/汉仪)
  依归 (第 91a 页)
 士知制诰入明仍故官洪武二年奉使册封安南王

 还卒于道事迹具明史文苑传 石光霁
春秋钩元(无卷/数)
 光霁字仲濂泰州人从张以宁学洪武十三年以荐
 为国子监学正擢春秋博士明史文苑传 (第 1b 页)
 矣传者众则见有是非言有得失而笔削之旨益晦

 矣此钩玄之所以作也钩玄者 石氏仲濂
之所辑也
  (第 22b 页)
仲濂
以啖氏赵氏之纂例详于经而于传意则或略
 以纂疏会通之书备于传而于属辞比事之意或未
 尽乃损益其所未备 …… (第 22b 页)
 贬岂圣人之私哉天下之公也欲万世之下人皆知
 之则乱贼惧是春秋非鲁史之旧文而皆寓乎圣人
 之笔削钩玄又所以发笔削之遗旨使后之人易知
 者也 仲濂
之用功亦勤而志亦切矣予见其书成之
 不易故亟叹赏而述其纂辑之意于乎后世必有好
 之者矣
 黄虞稷曰 (第 23a 页)
光霁
(第 23a 页)
仲濂
泰州人张以宁弟子洪武十
 三年以荐为国子监学正升春秋博士 (第 23a 页)
受益春秋集说(字子谦山阴人洪武中明经为本邑/儒学训导取汪氏纂疏李廉会通程)
 (氏本义□/为一书) 石光霁
春秋书法钩玄四卷(字 (第 51a 页)
仲濂
泰州人从张以宁/学春秋洪武十三年以荐)
 (为国子监学正升春/秋博士一作二十卷) (第 51a 页)
先生集一部一册
王子让沧浪遗珠稿(一部/一册) 李昭梦墨稿一部一册
张仲达江湖吟啸集(一部/一册)  石光霁
樗散集一部一册
邵氏中中诗集一部二册 康和斋诗集一部一册
吴吾吾类稿一部一册  江陵百咏诗一部一册 (第 60b 页)
 春秋赜𨼆要旨叙论一卷(朱/振)
 春秋通旨一卷(胡安/国) 春秋书法大旨一卷(高允/宪)
 春秋书法钩玄四卷 (石光/霁)
 春秋直指三卷(宋艺/文志) 春秋本旨一卷(高/拱)
 春秋意见一卷(许/诰)  春秋臆六卷(徐学 (第 15b 页)
疏》三十卷

  徐尊生《春秋论》一卷

  蔡深《春秋纂》十卷

  李衡《春秋释例集说》三卷   石光
霁《春秋书法钩玄》四卷

  永乐中敕修《春秋集传大全》三十七卷胡广等纂

  金幼孜《春秋直指》三
故官来京者,素及以宁名尤重。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素宋、元史藁俱失传,而以宁《春秋》学遂行。

石光霁

  门人 石光霁,
字仲濂,泰州人。读书五行俱下。洪武十三年以明经举,授国子学正,进博士,作《春秋钩玄》,能传以宁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