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雜史類
紀事本末類
祠绥和二年以卒不获祐复长安南北郊建平三年惧 孝哀皇帝
之疾未瘳复甘泉汾阴祠竟复无福臣谨与
大师孔光长乐少府平晏大司农左咸中垒校尉刘歆
大中大夫宋阳博士薛顺 (第 14a 页)
若此之数数也 汉哀帝
初水出地震李寻对曰四方中
央连国历州俱动者其异最大关东数震未为大逆近
者之震连亘西北数千百里而东南亦 (第 20a 页)
之子也著于礼律皆有明文汉孝成帝即位二十五年
年四十五以未有继嗣立弟子 定陶王欣
为太子今陛
下即位之年及春秋皆已过之岂可不为宗庙社稷深
思远虑哉况今亦未使之正东宫之名但愿陛下自择 (第 41a 页)
食自公之节无私党游说之助臣恐陛下忽于羔羊
之诗舍公实之臣任华虚之誉是用越职陈宣行能唯
陛下留神考察 哀帝
初立欲匡成帝之政多所变动丞相王嘉上疏曰
臣闻圣王之功在于得人孔子曰材难不其然与故继
世立诸侯象贤也虽 (第 21b 页)
刺史长沙祝良性多勇决又南阳张乔前在益州有破
敌之功皆可任用昔太宗就加魏尚为云中守 哀帝

拜龚舍为太山太守宜即拜良等便道之官四府悉从
固议即拜祝良为九真太守张乔为交阯刺史乔至开
示慰诱并 (第 19a 页)
写其传诂藏之秘书建平中
侍中刘歆欲立左氏不先暴论大义而轻移太常恃其
义长诋挫诸儒诸儒内怀不服相与排之 孝哀皇帝

逆众心故出歆为河内太守从是攻击左氏遂为重雠
至光武皇帝奋独见之明兴立左氏榖梁会二家先师
不晓图谶 (第 5a 页)

哀帝
少在国见成帝委政外家王氏僭盛常内邑邑即
位多欲有所匡正封拜丁傅夺王氏权师丹自以师傅
居三公位得信于上 (第 8a 页)
朝尊君灭凶致安此其本也臣自知所言害身不辟死
亡之诛唯财留神反覆愚臣之言 哀帝
与宜陵侯息夫躬议事躬因言往年荧惑守心太
白高而芒光角星茀于河鼓其法为有兵乱是后讹言
行诏筹经历郡国天 (第 48b 页)
圣听臣皆不得而知也臣闻为之后者为之
子也著于礼律皆有明文汉成帝即位二十五年年四
十五岁未有继嗣立弟子 定陶王欣
为太子今陛下即
位之年及春秋皆已过之岂可不为宗庙社稷深思虑
哉臣愚亦不敢望陛下便正东宫之名但愿陛下自 …… (第 7b 页)
上曰后宫一二将就馆
卿且待之后皆生皇女一日𤦺取汉书孔光传怀之以
进曰汉成帝即位二十五年无嗣立弟之子 定陶王

太子成帝中才之主犹能之以陛下之圣何难㦲太祖
为天下长虑福流至今况宗子入继则陛下真有子矣
盛德大庆 (第 15a 页)

日之福臣非为陛下吝惜一官薄辅臣功业所惜者国
体之重轻尔亦恐大臣不易当之贪天功以为己力得
谓之安乎 汉哀帝
赏朱博之徒斯乱世之事可以为监
而不可法也臣所以不愿陛下赏韩琦等功正为是也 (第 8a 页)
近事之戒祸乱之萌皆由斯焉 定陶王欣
于朕为子慈
仁孝顺可以承天序继祭祀其立欣为皇太子封中山
王舅谏大夫冯参为宜乡侯益中山国三万户以慰其 …… (第 90a 页)
罢将军官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封
为列侯益大司马大司空奉如丞相秋八月庚戌中山
王兴薨冬十一月立楚孝王孙景为 定陶王
定陵侯淳
于长大逆不道下狱死廷尉孔光使持节赐贵人许氏
药饮药死十二月罢部刺史更置州牧秩二千石
二年春 …… (第 90b 页)
  孝成帝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各四年绥

  和二年即位二十六年 孝哀皇帝
名欣之字喜元帝庶孙定陶恭王子也母曰
丁姬年三岁嗣立为王长好文辞法律元延四年入朝
尽从傅相中尉时成帝少 …… (第 91b 页)
万人穿复土待诏夏贺良等言赤精子
之谶汉家历运中衰当再受命宜改元易号诏赦天下
以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年号曰 陈圣刘太平皇帝
漏刻 …… (第 95a 页)
𨽻造司寇
职事未定六月戊午帝崩于未央宫年二十六秋九月
壬寅葬义陵(义陵在扶风去/长安四十六里)班氏曰 孝哀
自为藩王及
充太子之宫文辞博敏幼有令闻睹孝成世禄去王室
权柄外移是故临朝娄诛大臣欲彊主威以则武宣雅 …… (第 97a 页)
  孝哀皇帝建平四年元寿二年即位六年
孝平皇帝初名箕子元始二年更名衎之字乐元帝庶
孙中山孝王子也母曰卫姬年三岁嗣立为王元寿二
年六月 哀帝
崩太皇太后诏曰大司马董贤年少不合
众心其上印绶罢贤即日自杀新都侯王莽为大司马
领尚书事秋七月遣车骑将 (第 97b 页)
军王舜大鸿胪左咸使持

节迎中山王辛卯贬皇太后赵氏为孝成皇后退居北
哀帝
皇后傅氏退居桂宫孔乡侯傅晏少府董恭等
皆免官爵徙合浦九月辛酉中山王即皇帝位谒高庙
大赦天下帝年九岁太 (第 98a 页)
士有夏贺良者上言哀帝云汉家历运中衰当再受命
于是改号为太初元年称 陈圣刘太平皇帝
以厌胜之
及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字
文为白水真人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
(第 42a 页)
酒祠祀裁足太尉胡广免司徒黄琼为太尉闰月
光禄勋尹颂为司徒减天下死罪一等徙边戌蜀郡李
伯诈称宗室当立为 太初皇帝
伏诛冬十月甲辰校猎 (第 26b 页)
  年天赐六年即位三十二年
太宗明元皇帝讳嗣道武皇帝之长子也母曰刘贵人
登国七年生于云中宫道武晚有男闻而大悦乃大赦
帝明睿宽毅非礼不动天兴六年封齐王拜相国初帝

母既赐死道武召帝告曰昔汉武将立其子而杀其母
不令妇人与国政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武帝素纯
不自胜道武怒帝还宫哀不自止道武知而又召帝
帝欲入左右谏请待和解而进帝从之及元绍之逆帝
还而诛之
永兴 (第 29b 页)
  皇后 孝宣霍皇后 孝宣王皇后 孝元王皇
  后 孝成许皇后 孝成班倢伃 孝成赵皇后
   孝元傅昭仪 定陶丁姬  孝哀
傅皇后 孝
  元冯昭仪 中山卫姬 孝平王皇后
 后汉(公主附/)
  光武郭皇后 光烈阴皇后 明德 …… (第 1b 页)
忠直节上遂擢莽从侍中骑都尉光禄大夫为大司马
岁馀成帝崩哀帝即位太后诏莽就第避帝外家 哀帝
初优莽不听莽上书固乞骸骨而退上乃下诏益封根
二千户舜五百户莽三百五十户以莽为特进朝朔望
又还红阳侯立 (第 40a 页)
京师 哀帝
少而闻知王氏骄盛心不能
喜以初立故优之后月馀司隶校尉解光奏曲阳侯根
宗重身尊三世据权五将秉政天下辐凑 …… (第 40a 页)
子邑为成都侯元寿
元年日蚀贤良对策多讼新都侯莽者上于是徵莽及
平阿侯仁还京师侍太后曲阳侯根薨国除明年 哀帝
崩无子太皇太后以莽为大司马与共徵立中山王奉 …… (第 41a 页)

哀帝
后是为平帝平帝九岁常年被疾太后临朝委政
于莽莽颛威福红阳侯立莽诸父平阿侯仁素刚直莽
内惮之令大臣以罪 …… (第 41b 页)
莽曰皇帝暴崩群众欢哗怪之掖庭令
辅等在后庭左右侍燕逼近杂与御史丞相廷尉治问
皇帝起居发病状赵昭仪自杀 哀帝
既立尊赵皇后为 …… (第 51b 页)
产亲属尚在尊贵之位逼近帷幄非所以惩恶崇谊示
四方也请事穷竟丞相以下议正法 哀帝
于是免新成
侯赵钦及钦兄子成阳侯䜣皆为庶人将家属远徙辽
西郡时议郎耿育上疏言不宜暴露先帝私燕流傅后 (第 55b 页)
世远闻百蛮近布海内甚非先帝托后之意也先是
为太子亦颇得赵太后力遂不穷竟其事傅太后德
赵太后赵太后亦归心焉故成帝母及王氏皆怨之及 (第 55b 页)
哀帝
崩王莽乃白太后诏有司曰前皇太后与弟昭仪 …… (第 55b 页)
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成帝每微行常
与张放俱而称富平侯家故曰张公子仓琅根宫门铜
锾也
孝元傅昭仪 哀帝
祖母也父河内温人蚤卒母更嫁为 …… (第 56a 页)
宜立丁姬
为帝太后师丹劾奏宏怀邪误朝不道上初即位谦让
从师丹言止后乃白令王太后下诏尊定陶恭王为恭
哀帝
因是曰春秋母以子贵尊傅太后为恭皇太后
丁姬为恭皇后各置左右詹事食邑如长信宫中宫追
尊恭皇太后父为崇祖 …… (第 57b 页)
至谓之妪与中山孝王母冯
太后并事元帝追怨之陷以祝诅令自杀元寿元年崩
合葬渭陵称孝元傅皇后云
定陶丁姬 哀帝
母也易祖师丁将军之元孙家在山阳 …… (第 58b 页)
瑕邱父至庐江太守始定陶恭王先为山阳王而丁氏
内其女为姬王后张氏无子唯丁姬河平四年生 哀帝
丁姬为帝太后两兄忠明明以帝舅封阳安侯忠早卒
封其子满为平周侯太后叔父宪望望为左将军宪为
太仆明为大司 …… (第 59a 页)
丁氏侯者凡二人大
司马一人将军九卿二千石六人侍中诸曹亦十馀人
丁傅以一二年间暴兴尤盛建平二年丁太后崩 哀帝
诏起陵恭皇之园遣大司马骠骑将军明东送葬于定 …… (第 59a 页)
陶贵震山东 哀帝
崩王莽秉政使有司举奏丁傅罪恶
莽以太皇太后诏皆免官爵丁氏徙归故郡莽奏贬傅
太后号为定陶恭王母丁太后号 …… (第 59b 页)

孝哀
傅皇后定陶太后从弟子也 (第 60b 页)
哀帝
为定陶王时傅
太后欲重亲取以配王王入为汉太子傅氏女为妃哀
帝即位成帝大行尚在前殿而傅太后封傅妃父晏为 …… (第 60b 页)
丹諌以为
天下自王者所有亲戚何患不富贵而仓卒若是其不
长久矣晏封后月馀傅妃立为皇后傅氏既盛晏最尊
哀帝
崩王莽白太皇太后下诏曰定陶共王太后与
孔乡侯晏同心合谋背恩忘本专恣不轨与至尊同称 …… (第 60b 页)
号终没至乃配食于左坐悖逆无道今令 孝哀皇
后退
处桂宫后月馀复与孝成赵皇后俱废为庶人就其园
自杀
孝元冯昭仪平帝祖母也元帝即位二年以选入后宫 …… (第 61a 页)
夏冯倢伃男立为信都王
尊倢伃为昭仪元帝崩为信都太后与王俱居储元宫
河平中随王之国后徙中山是为孝王后徵 定陶王

太子封中山王舅参为宜乡侯参冯太后少弟也是岁 …… (第 61b 页)
或自杀或伏法参女弁
为孝王后有两女有司奏免为庶人与冯氏宗族徙归
故郡张由以先告赐爵关内侯史立迁中太仆 哀帝

大司徒孔光奏由前诬告骨肉立陷人入大辟为国家
结怨于天下以取秩迁获爵邑幸蒙赦令请免为庶人
徙合浦云 …… (第 63a 页)
平阳公主成帝时中山孝王无子上以卫氏吉祥以子
豪少女配孝王元延四年生平帝平帝年二岁孝王薨
代为王 哀帝
崩无嗣太皇太后与王莽迎中山王立为
帝莽欲颛国权惩丁傅行事以帝为成帝后母卫姬及
外家不当得至京师乃更立 (第 63b 页)
  都水监(使者/) (丞/) (主簿/) (舟楫署/) (河渠署/)
都水使者(虞舜命益作虞以掌山泽周官有林衡川衡/二官掌林麓川泽之禁汉武帝元鼎二年初)
(置水衡都尉掌上林苑其属有上林均输御羞禁圃楫/棹钟官伎巧六厩辨铜九官令丞又衡官水司空都水)
(农仓及甘泉上林都水七官长丞皆属焉盖主上林离/宫燕休之处后汉光武省之并其职于少府每立秋貙)

(刘之日辄暂置水衡都尉貙刘将祭大猎也事讫省初/秦汉又有都水长丞主陂池灌溉保守河渠自太常少)
(府及三辅等皆有其官汉武帝以都水官多乃置左右/使者以领之至 汉哀帝
省使者官至东京凡都水皆罢)
(之并置河堤谒者汉之水衡都尉本主上林苑魏世主/天下水军舟船器械晋武帝省水 (第 56a 页)
  下县丞以下及关津镇戍官等 州县 六品以
  下官资历 诸堪充内官及宿卫统帅 禁约杂
  条 学校
  杂议论上 汉哀帝
初立欲匡成帝之政多所变动时丞相王嘉上
疏曰古者继世立诸侯象贤也虽不能尽贤天子为择 (第 1b 页)
 (孝元/河平)
(元年春三月旱伤麦民食榆叶旱永始三年夏大旱年/四年夏大旱 鸿嘉三年夏大 孝哀帝
延平四)
(春大旱年孝平帝元始二年夏郡国大旱九后汉光武/建武五 夏四月旱 六年夏六月旱 年 (第 44b 页)
详略不同歆数以难
向向不能非间也然犹自持其榖梁义及歆亲近欲建
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 哀帝
令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其义诸博士或不肯置对歆因
移书太常博士责让之曰昔唐虞既衰而三代迭兴圣 …… (第 43b 页)
求出补吏为河内太守以宗室不宜典三
河徙守五原后复转在涿郡历三郡守数年以病免官
起家复为安定属国都尉会 哀帝
崩王莽持政莽少与
歆俱为黄门郎重之白太后太后留歆为右曹太中大
夫迁中垒校尉羲和京兆尹使治明堂辟雍封红 (第 47a 页)
瓠山石
转立云及后谒自之石所祭治石象瓠山立石束倍草
并祠之建平三年息夫躬孙宠等共因幸臣董贤告之
是时 哀帝
被疾多所恶事下有司逮王后谒下狱治言
云使巫傅恭婢合欢等祠祭诅祝上为云求为天子云 …… (第 52b 页)
疾必不愈云当得
天下石立宣帝起之表也有司请诛王有诏废徙房陵
云自杀谒弃市立十七年国除元始元年王莽欲反
政白太皇太后立云太子开明为东平王又立思王
孙成都为中山王开明立三年薨无子复立开明兄严
乡侯信子匡为东 …… (第 53a 页)
年成帝无子徵入为皇太子上以太子奉太宗后不得
顾私亲乃立楚思王子景为定陶王奉恭王后成帝崩
太子立是为 孝哀帝
哀帝二年追尊恭王为恭皇置寝
庙京师序昭穆仪如孝元帝徙 (第 54a 页)
定陶王
景为信都王云
中山孝王兴建昭三年立为信都王十四年徙中山成
帝之议立太子也御史大夫孔光以为尚书有殷及王 …… (第 54a 页)
材又兄弟不得相入庙外家王氏与赵昭仪皆欲用
为太子故遂立焉上乃封孝王舅冯参为宜乡侯而
益封孝王万户以尉其意三十年薨子衎嗣七年 (第 54b 页)
哀帝
崩无子徵中山王衎入即位是为平帝太皇太后以帝
为成帝后故立东平思王孙桃乡顷侯子成都为中山
王奉孝王后王 (第 5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