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時令類
法制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史評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金石類
追尊曰
昌王顺治五年十一月戊辰恭上
尊号
尊谥
显祖宣皇帝
景祖翼皇帝第四子崇德元年四月丙戌追尊曰
福王顺治五年十一月戊辰恭上
尊号
尊谥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
弘文定业高皇帝
显祖宣皇帝长子
圣母宣皇后诞生称聪睿贝勒癸未
高皇帝起兵削平诸国丙午蒙古五部落来朝尊 高皇帝 曰
神武皇帝鸿勋克集帝业已成贝勒大臣劝进丙辰正月
壬申朔恭上
尊号曰 (第 4b 页)
覆育列国英明皇帝建元天命十一年八月庚戌
上宾
圣寿六十有八在位十有一年崇德元年四月丙戌恭上
尊谥曰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
太祖康熙元年四月丙辰加上
尊谥曰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弘文定业 高皇
帝
雍正元年八月己酉加上
尊谥曰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弘文定业 (第 5a 页)
高皇帝 乾隆元年三月乙巳加上
尊谥曰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
定业高皇帝
恭加上 (第 5b 页)
昌王顺治五年十一月戊辰恭上
尊号
尊谥
显祖宣皇帝
景祖翼皇帝第四子崇德元年四月丙戌追尊曰
福王顺治五年十一月戊辰恭上
尊号
尊谥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
弘文定业高皇帝
显祖宣皇帝长子
圣母宣皇后诞生称聪睿贝勒癸未
高皇帝起兵削平诸国丙午蒙古五部落来朝尊 高皇帝 曰
神武皇帝鸿勋克集帝业已成贝勒大臣劝进丙辰正月
壬申朔恭上
尊号曰 (第 4b 页)
覆育列国英明皇帝建元天命十一年八月庚戌
上宾
圣寿六十有八在位十有一年崇德元年四月丙戌恭上
尊谥曰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
太祖康熙元年四月丙辰加上
尊谥曰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弘文定业 高皇
帝
尊谥曰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弘文定业 (第 5a 页)
高皇帝 乾隆元年三月乙巳加上
尊谥曰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
定业高皇帝
恭加上 (第 5b 页)
(请以高祖配圜丘方泽太宗配南北郊高宗配五/天帝凤阁舍人元万顷范履冰等议今礼昊天上)
(帝五祀咸奉高祖太宗兼配以申孝也当如旧请/奉 高宗历 配焉自是郊丘三帝并配云历国子祭)
(酒修文馆/学士卒)
五代
姚彦谭(嘉靖安吉州志当钱氏时学 (第 19b 页)
(帝五祀咸奉高祖太宗兼配以申孝也当如旧请/奉 高宗历 配焉自是郊丘三帝并配云历国子祭)
(酒修文馆/学士卒)
五代
姚彦谭(嘉靖安吉州志当钱氏时学 (第 19b 页)
峰乞与君后蛟峰坚卧不出虽所守素定而前辈
责善之风亦可想见矣
朱彝尊洞霄宫提举题名记杭州洞霄宫自熙宁初
设有提举 高宗 南渡特改内祠崇其体貌以提举
受祠禄岁有其人稽之国史合之野纪其先后伦
序爵里姓名可得而考也邓牧 (第 54b 页)
责善之风亦可想见矣
朱彝尊洞霄宫提举题名记杭州洞霄宫自熙宁初
设有提举 高宗 南渡特改内祠崇其体貌以提举
受祠禄岁有其人稽之国史合之野纪其先后伦
序爵里姓名可得而考也邓牧 (第 54b 页)
师洪皓妻丞相适母适为文表墓曰慈茔
循王张俊墓在无锡县青山湾俊字子英成纪
人官节度使封清河郡王追封循王谥忠烈 高
宗 御书碑额曰安民保泰翊戴元勋之碑建寺
墓旁以奉岁祀元时被发
提举喻樗墓在无锡县回溪里五里泾 …… (第 42b 页)
国朝雍正五年奉
旨追封三代公爵仝日祭于 后殿
城隍庙在府西南(附/)宋陆游记(汉将军纪侯以/死脱 高皇帝 于)
(荣阳之围而史失其行事司马迁班固作传弗/载也维宋十一叶天子驻跸吴会改元乾道正)
…… (第 50a 页)
(模气象焕然可观将立石为碑走书徵予记而/铭之以垂永久余按宋史列传魏公胜字彦威)
(淮南宿迁人也当二帝北狩 高宗 嗣位张韩刘/岳诸将竭忠报国公生于此时多智勇善骑射)
(居山阳绍兴三十一年金兵南下将籍诸路民/为 (第 54a 页)
循王张俊墓在无锡县青山湾俊字子英成纪
人官节度使封清河郡王追封循王谥忠烈 高
宗 御书碑额曰安民保泰翊戴元勋之碑建寺
墓旁以奉岁祀元时被发
提举喻樗墓在无锡县回溪里五里泾 …… (第 42b 页)
国朝雍正五年奉
旨追封三代公爵仝日祭于 后殿
城隍庙在府西南(附/)宋陆游记(汉将军纪侯以/死脱 高皇帝 于)
(荣阳之围而史失其行事司马迁班固作传弗/载也维宋十一叶天子驻跸吴会改元乾道正)
…… (第 50a 页)
(模气象焕然可观将立石为碑走书徵予记而/铭之以垂永久余按宋史列传魏公胜字彦威)
(淮南宿迁人也当二帝北狩 高宗 嗣位张韩刘/岳诸将竭忠报国公生于此时多智勇善骑射)
(居山阳绍兴三十一年金兵南下将籍诸路民/为 (第 54a 页)
王季友丰城人博极群书能诗举开元进士李勉为江
西观察使甚敬之表监察御史历迁御史中丞杜甫
有诗云丈夫正色动引经丰城客子王季友群书万
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豫章太守 高帝 孙引为
宾客敬颇久王也论道阻江湖李也凝丞旷前后吾
辈碌碌饱饭行风后力牧长回首其赏慕之如此自 (第 23a 页)
西观察使甚敬之表监察御史历迁御史中丞杜甫
有诗云丈夫正色动引经丰城客子王季友群书万
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豫章太守 高帝 孙引为
宾客敬颇久王也论道阻江湖李也凝丞旷前后吾
辈碌碌饱饭行风后力牧长回首其赏慕之如此自 (第 23a 页)
李大有字仲谦新喻人绍圣进士累擢中书门下省检
校公事权给事中守虔州宣和末金人侵京诏诸道
勤王大有募义勇五千人入援后守三衢有寇猖獗
下车即平(同上)
谢磐字安国累举廷对 高宗 作损斋磐言未能损者八
有司以言讦置第二时称八损状元(人物志)
李邈字彦思临江军清江人以父任为太 (第 14b 页)
校公事权给事中守虔州宣和末金人侵京诏诸道
勤王大有募义勇五千人入援后守三衢有寇猖獗
下车即平(同上)
谢磐字安国累举廷对 高宗 作损斋磐言未能损者八
有司以言讦置第二时称八损状元(人物志)
李邈字彦思临江军清江人以父任为太 (第 14b 页)
邹守益字谦之安福人正德六年会试第一出王守仁
门廷对第三授翰林院编修踰年告归谒守仁讲学
于赣州宸濠反与守仁军事世宗即位始赴官嘉靖
三年二月帝欲去兴献帝本生之称守益疏谏忤旨
被责踰月复上疏帝大怒下诏狱考掠谪广德州判
官建福初书院与学者讲授其间稍迁南京礼部郎
中考满入都即引疾归久之以荐起南京吏部郎中
召为司经局洗马迁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出掌南
京翰林院寻改祭酒九庙灾守益陈上下交修之道
言殷中宗 高宗 反夭为祥享国长久帝大怒落职归 (第 48b 页)
门廷对第三授翰林院编修踰年告归谒守仁讲学
于赣州宸濠反与守仁军事世宗即位始赴官嘉靖
三年二月帝欲去兴献帝本生之称守益疏谏忤旨
被责踰月复上疏帝大怒下诏狱考掠谪广德州判
官建福初书院与学者讲授其间稍迁南京礼部郎
中考满入都即引疾归久之以荐起南京吏部郎中
召为司经局洗马迁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出掌南
京翰林院寻改祭酒九庙灾守益陈上下交修之道
言殷中宗 高宗 反夭为祥享国长久帝大怒落职归 (第 48b 页)
辛次膺字起季莱州人幼孤从母依外氏王圣美于丹
徒俊慧力学日诵千言甫冠登政和二年进士第历
官为单父丞值山东乱举室南渡寓居浮梁县之最
高山(同上)
郑戬其先大梁人父肇户部侍郎从 高宗 南渡徙居金
陵戬官饶州通判因家焉明江淮幕府参赞伦号环
谷野人者戬七世孙也(天台林右集)
薛仁辅 (第 10b 页)
徒俊慧力学日诵千言甫冠登政和二年进士第历
官为单父丞值山东乱举室南渡寓居浮梁县之最
高山(同上)
郑戬其先大梁人父肇户部侍郎从 高宗 南渡徙居金
陵戬官饶州通判因家焉明江淮幕府参赞伦号环
谷野人者戬七世孙也(天台林右集)
薛仁辅 (第 10b 页)
卢吉州肇开成中就江西解试为试官末送肇有启谢
曰巨鳌负赑首冠蓬山试官谓之曰某昨限以人数挤
排虽获申展深惭名第奉浼焉得翻有首冠蓬山之谓
肇曰必知明公垂问大凡顽石处上巨鳌戴之岂非首
冠邪一座闻之大笑(同前)
王建宫词百首多言唐禁中事皆史小说所不载者往
往见于诗如内中数日无呼唤拓得滕王蛱蝶图滕王
元婴 高帝 子新旧唐书皆不著其所能惟名画录略言
其善画不云其工蛱蝶也唐世一艺之善如公孙大娘 (第 21b 页)
曰巨鳌负赑首冠蓬山试官谓之曰某昨限以人数挤
排虽获申展深惭名第奉浼焉得翻有首冠蓬山之谓
肇曰必知明公垂问大凡顽石处上巨鳌戴之岂非首
冠邪一座闻之大笑(同前)
王建宫词百首多言唐禁中事皆史小说所不载者往
往见于诗如内中数日无呼唤拓得滕王蛱蝶图滕王
元婴 高帝 子新旧唐书皆不著其所能惟名画录略言
其善画不云其工蛱蝶也唐世一艺之善如公孙大娘 (第 21b 页)
李献可吉水人六岁能诗文孝宗召入宫时宫女正午
睡帝指宫女为诗即跪曰御手指婵娟青春白昼眠粉
匀香汗湿鬓压翠云偏柳妒眉间绿桃嫌脸上鲜梦魂
何处是应绕帝王前帝拊其背曰卿何不作我家儿命
宫女为绣御掌于背以赐归(吉安府志)
高应科安城人登童子科 高宗 命引至便殿问曰汝童
子乃先朕行耶对曰务引君以当道上悦命传送六宫 (第 41b 页)
睡帝指宫女为诗即跪曰御手指婵娟青春白昼眠粉
匀香汗湿鬓压翠云偏柳妒眉间绿桃嫌脸上鲜梦魂
何处是应绕帝王前帝拊其背曰卿何不作我家儿命
宫女为绣御掌于背以赐归(吉安府志)
高应科安城人登童子科 高宗 命引至便殿问曰汝童
子乃先朕行耶对曰务引君以当道上悦命传送六宫 (第 41b 页)
者上闻并与除放绍兴二十八年八月诏今诸路
转运速行州县开具被灾顷亩数目及合放分数
以闻仰惟太祖开造 高宗 中兴二圣一心皆以保
全民命为本故于灾伤之岁切切如此夫以四月
而蠲夏税八月而检秋苗自常情观之毋 (第 3a 页)
转运速行州县开具被灾顷亩数目及合放分数
以闻仰惟太祖开造 高宗 中兴二圣一心皆以保
全民命为本故于灾伤之岁切切如此夫以四月
而蠲夏税八月而检秋苗自常情观之毋 (第 3a 页)
焉庶乎其犹有支也
(臣/)等谨按史料载隆庆万历之际宗室极为蕃衍
因举其见在者详志其数自高皇帝子所封下至
纯皇帝 子所封及靖江王一支共郡王二百五十
一镇辅奉国将军七千一百镇辅奉国中尉八千
九百五十一郡主县主 (第 52a 页)
(臣/)等谨按史料载隆庆万历之际宗室极为蕃衍
因举其见在者详志其数自高皇帝子所封下至
纯皇帝 子所封及靖江王一支共郡王二百五十
一镇辅奉国将军七千一百镇辅奉国中尉八千
九百五十一郡主县主 (第 5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