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金石類
历二年间慕信行者皆窆于信行塔之左右故名
百塔(冯/志)百塔寺唐相裴公所施之地明万历十九
年秦藩捐赀增脩 (张芬/ 碑记)
翠微寺 在城西南终南山上(马/志)本唐太和宫武德
八年建贞观十年废二十年太宗厌禁内烦热 (第 13b 页)
百塔(冯/志)百塔寺唐相裴公所施之地明万历十九
年秦藩捐赀增脩 (张芬/ 碑记)
翠微寺 在城西南终南山上(马/志)本唐太和宫武德
八年建贞观十年废二十年太宗厌禁内烦热 (第 13b 页)
旧志作金) 王 漟(字懿德潜山人举人嘉靖间任)
黄 图 夏 淳
林 洪(闽县人举人嘉靖间任) 张 芬(广东罗定人贡生嘉靖间任) 王 矿(字公范闽县人举人嘉靖间任)彭维藩(福建崇安人万历间任)
王一岳(广东人万历间任 (第 24a 页)
黄 图 夏 淳
林 洪(闽县人举人嘉靖间任) 张 芬(广东罗定人贡生嘉靖间任) 王 矿(字公范闽县人举人嘉靖间任)彭维藩(福建崇安人万历间任)
王一岳(广东人万历间任 (第 24a 页)
初六日,土民勾结挖金砂匪引倭人由澳底登岸。曾喜照所募土勇两营守澳底;成军甫三日,遇敌不敢战,均逃散。澳底在基隆北五十里,路崎岖;中隔三貂岭,最险峻。过岭始有歧路:一通瑞芳,一通吴朱埕。又澳底循海岸可达基隆,中隔九芬山;过山即无路,行乱石中,必由炮台前经过,防守最易。初,杨西园军门统十二营专守基隆一带;故三貂、澳底均有防营。初三日杨奉旨撤营内渡,基隆仅 张月楼
军门七营、土勇四营,炮台分去三营,瑞芳、九芬虽有防营,单薄不能当大敌。四更,城中得基隆警电;维帅命吴 (第 7 页)
光绪十八年二月,内文社番杀毙刺桐脚庄民李来传.庄众纠约尾追,误杀外文番取类.番人聚众数百,围烧刺桐脚庄房屋无遗,并杀防勇二名.旋经官断,由社番出银赔还庄民被烧房屋,杀毙人命两造抵偿,从轻拟结.六月射不力社番众复围杀枫港庄民张大雹等二名.营、县禀奉抚宪咨调台湾镇万道生、后山统领镇海各军 张月楼
两军门提师进剿,擒首恶零、阿零等斩之,悬竿示众,亦越月而寝事.改射不力社为善化社,并由各社分段保路; (第 289 页)
十五日,由溪底行十五里,至巴朗(水按:巴朗后文多作巴塱。)卫;江如典总戎送至此。折而北,沿海行二十里至大得吉,又十二里至虷子崙,又八里至大麻里,皆埤南屯军一哨分驻处也。巴朗卫之南即阿郎壹溪牡丹湾,恒春所辖番地也。该哨打靶中三枪者七人,中二枪者十二人,共赏洋十三元;计共中靶七十七枪。
十六日,巳刻至知本社,又二十里未刻至台东州,止于镇海后军中营中。 提督张月楼 军门及台东州吕耀如大令迎于郊,以予代抚军阅操也。谢不敢当。 (第 16 页)
十六日,巳刻至知本社,又二十里未刻至台东州,止于镇海后军中营中。 提督张月楼 军门及台东州吕耀如大令迎于郊,以予代抚军阅操也。谢不敢当。 (第 16 页)
以上每年总共应支银十三万一千元零。每年应馀二万五千八百元,内除每年拨解盐道闲款银一万五千两,伸六八番银二万二千零五十馀元,仅馀三千七百馀元。
二十日,出答杨英臣参戎、胡次樵司马拜。作书寄嘉义令邓季垂大令、 张月楼 军门 …… (第 75 页)
二十五日,得刘屏藩大令、吴鼎卿大令书各一。李冠英总镇来拜。杨伟人来书一。邵仙洲、苏履生枉顾。得陈子岳司马书一。
二十六日,谒臬道宪。沈昂青来谈。得 张月楼 军门书一。
二十七日,作书致李丽川大令。复陈子岳司马、杨伟人二尹。
二十八日,包哲臣太守、凌 …… (第 77 页)
河东盐池,自唐迄今,外设禁墙,以防作践,内通畦渠,以潴卤泉。稍不完缮,淡水渗入,则全地之卤即行融释。是以附近山溪巩筑堰坡,不使涓滴潜注。每岁抢修,皆系商捐生息,所费甚钜。(山西抚台吴其浚道光二十六年奏案。)
作书复 张月楼 军门。
十一日,诣支应局贺疏禹门司马接办总办之喜。作书寄虎臣兄。是夜臬道宪招饮;同席者包哲臣太守 …… (第 83 页)
三元宫、三官庙,各行省皆有之,而未知所祀何神。东华录载有顺治十四年御制盛京三元神庙碑文云:「道书,神有天地水府之别。国家当干戈扰攘之际,急图康阜,使时和年丰,室卢相庆,则天官赐福主之。其或贯索未空,全气犹沴,使斯民秉德格非,远刑罚而登老寿,则地官赦罪主之。又或大军之致凶年,大荒之致奇疫,涤其眚灾,而
消其害气,则水官解厄主之」。
二十日,午刻范膏民自台北至。得荔泉书一、席春渔太守书一。作书答荔泉。谒臬道宪。作书致 张月楼 军门。
二十一日,得 (第 87 页)
张月楼 军门书一、胡慎之书一。苏履生、疏禹门过访。邹仙洲过访。
二十二日,偕臬道宪至水仙宫迎万军门由枫港 …… (第 87 页)
康熙八年四月,奉上谕:达海巴克式通满、汉文字。于满书加添圈点,俾得分明;又照汉字增造字样。于今赖之。著追立石碑。按达公原谥文成。
二十三日,万道生军门来拜。曾兰亭总戎来拜。出答万军门拜,兼往问候 张月楼 军门疾。遇曾总戎于途。得邓季垂大令书,又得梁寿生、李笠人书各一。奉勘估镇海正副右二营及炮台修理营房工 …… (第 88 页)
臬道宪招陪万军门饮;同席有唐韡之太守。
二十七日,巳初出城,勘量副分驻小西门外营房工程。回城拜 张月楼 统领;因疾未愈,未见;见其第三子湘泉。又访疏禹门司马;遇朱太守。作书致署台湾县范继庭大令 …… (第 88 页)
二十八日,复诣镇海正副二营勘量营勘瓦道丈尺,以前日操量丈者乱报参差不一故也。得叔祖及长、秬、秠二儿书各一,又得介如弟十月十二日自家乡所寄书。夜作书复叔祖、四弟及儿辈各一,又书致嘉言兄。又得书甫弟来信。是日吴友卿以画幅楹联来馈。
二十九日,王彬斋兄自台北至。
三十日,万棣花过访, 张月楼 军门来答拜。
十一月初一日,奉委文昌宫、火神庙、延平郡王庙行香。答拜王彬斋。
初二日,吴浩川 …… (第 89 页)
初五日,赴镇海中军正营答拜万锦堂总镇兼候万棣花都戎;均不遇。乃至釐局访朱调元太守。回诣副营贺柯月坡新升管带之喜。作书致苏冶生大使。得澎湖镇王芝生军门书。徐师鲁来见。
初六日,柯月坡都戎来谢步。疏禹门司马来议偕朱太守及予三人同具柬订初十日邀万道生、 张月楼 二军门饮于局。
初七日,作书复王芝生军门。又作书致署恒春县陈子垣大令。沈昂青兄、李小帆兄 …… (第 93 页)
十二日,万军门枉顾。畏三弟自上海至;带来叔祖信一,嘉兄上锦兄信各一,仙舫及秬儿信各一。嘉兄送来茶五小箱、火腿四条、五茄酒十二瓶。秬儿寄来冬夏朝冠各一、棉箭衣一件、棉袍一件、卤香瓜二瓶、辣椒二瓶、茶一小箱又二瓶、小衫裤各二、
肚兜一、鞋二双。臬道宪传见,令往见万军门及 张月楼 军门言饷事。夜作书复叔祖、嘉兄及与儿,兼致汪上锦,又书寄四弟;已四鼓矣。
十三日,疏禹门司马、 …… (第 98 页)
十五日,臬道宪派令诣文昌宫、火神庙、延平郡王庙行香。谒道宪。万道生军门枉顾。答拜申华甫孝廉、潘墅卿茂才及沈昂青巡检、李少帆兄。疏禹门司马过访。以手自节抄「历代州域形势纪要」一本呈顾廉访。
十六日, 张月楼 军门来辞行回后山。午后出拜张军门兼送行,又谒万道生军门;未遇。是夜,万军门过访。顾臬道传见。得台盐提 …… (第 98 页)
二十五日,出拜唐护道、汪沛甫、陈幼舫、吴季海及安平县。又访疏禹门、马梅溪。谒道台,谢赏腌肉并印色。以柑百枚送万棣花;蒙答以番烟一卷。又以盐引十四张寄涂库。
二十六日,谒道宪。作书以温病摘要十本寄 张月楼 军门。又书寄李丽川、胡次樵。
二十七日,朱调元太守招饮。是夜大雨雷鸣。作书复翁子文。 …… (第 103 页)
雍正十三年十月,王大臣议准朱文端公轼奏:民间田地,丈量首报,宜一并永远停止。所贵开垦者,原为人无恒业,地有遗利,督令耕畬,为足民计,非为增赋起见。且区区报垦之粮,于国课无加毫末。不但丈量不可行,即责令首报之条,吓诈摊派,大吏名为急公,小吏因以牟利。请饬督抚将现在报垦田地详确查明。如系虚捏,据实题请开除;若护短文饰,察出严治。得旨:依议速行。
初四日,作书复 张月楼 军门,并书谱牒以寄。得嘉兄金陵书,得叔祖及儿与四书;即具复信,与初二日书并寄苏履翁带沪。于道署借张 …… (第 107 页)
十八日,作书复胡、李二君。刘肇谟字□□自台北来。
十九日,开印。得李笠人书,得范膏民嘉义来书。
二十日, 张月楼 军门自后山至,送鹿肚石一块、番布二卷。
二十一日,答拜张军门。作书寄范荔泉。
台湾盐务,自同 …… (第 122 页)
二十四日,出拜张军门,又访疏禹门。臬道宪招陪张军门饮。
二十五日,万军门招陪张军门饮。作书寄虎臣兄。
二十六日,设席于局, 张月楼 军门、朱调元太守、疏禹门司马、姚西牧大令;皆到。又请唐韡之观察、俞伟臣大令;未到。是日曾兰亨军门招饮 …… (第 124 页)
二十九日,查帕米尔即霍罕,古大宛国地也。洪侍郎新图作瓦罕,并有大小帕米尔名目。其地在我新疆岭之西;由喀什噶尔而西,计程一千四百里,由叶尔而西,计二十日程。俄罗斯议造铁路沿里海而南,经波斯哈烈以达阿富汗,遣将统重兵驻霍罕,南以窥伺印度,东以觊觎我新疆。黄懋才游历刍言早言及矣。
二月初一日,奉委文昌宫、火神庙、延平郡王庙行香。
初二日, 张月楼 军门来辞行赴台北。出送张军门、姚大令,兼拜刘肇谟、胡凤阁。 …… (第 125 页)
佛寇西来掩袭工,螳螂奋臂敢称雄。催援羽檄从天下,悬赏金钱出禁中。落子稍嫌输后著,背城何幸有奇功。而今痛定犹思痛,沪尾滩沙溅血红。
初四日,释奠于先师,奉派纠仪。出西门送 张月楼 军门赴台北。得顾月卿先生书;即作答。
初五日,得嘉义邓大令书,即封寄顾月卿。
初六日,奉委祭 …… (第 126 页)
二十二日,奉委赴靖海中军正营发饷;顺道访朱调元太守,送还中俄分界图三十五纸。
二十三日,作书复李丽川。谒臬道宪。
二十四日,疏禹门过访。得 张月楼 军门书。
二十五日,李丽川大令送来白香山诗选二本、李氏生矿记帖二本、黑白米各一斗; …… (第 129 页)
初二日,访陶仁伯、邹仙洲,遇李少帆于座。
初三日,俞伟臣大令来谈。以墨一匣送唐韡之观察,答其前日肴点之韡也。白驹良(少安)来见。得 张月楼 统领书;即复。 (第 142 页)
复 张月楼
(第 142 页)
月楼 军门仁长大人阁下: (第 142 页)
二十日,出答杨英臣参戎、胡次樵司马拜。作书寄嘉义令邓季垂大令、 张月楼 军门 …… (第 75 页)
二十五日,得刘屏藩大令、吴鼎卿大令书各一。李冠英总镇来拜。杨伟人来书一。邵仙洲、苏履生枉顾。得陈子岳司马书一。
二十六日,谒臬道宪。沈昂青来谈。得 张月楼 军门书一。
二十七日,作书致李丽川大令。复陈子岳司马、杨伟人二尹。
二十八日,包哲臣太守、凌 …… (第 77 页)
河东盐池,自唐迄今,外设禁墙,以防作践,内通畦渠,以潴卤泉。稍不完缮,淡水渗入,则全地之卤即行融释。是以附近山溪巩筑堰坡,不使涓滴潜注。每岁抢修,皆系商捐生息,所费甚钜。(山西抚台吴其浚道光二十六年奏案。)
作书复 张月楼 军门。
十一日,诣支应局贺疏禹门司马接办总办之喜。作书寄虎臣兄。是夜臬道宪招饮;同席者包哲臣太守 …… (第 83 页)
三元宫、三官庙,各行省皆有之,而未知所祀何神。东华录载有顺治十四年御制盛京三元神庙碑文云:「道书,神有天地水府之别。国家当干戈扰攘之际,急图康阜,使时和年丰,室卢相庆,则天官赐福主之。其或贯索未空,全气犹沴,使斯民秉德格非,远刑罚而登老寿,则地官赦罪主之。又或大军之致凶年,大荒之致奇疫,涤其眚灾,而
消其害气,则水官解厄主之」。
二十日,午刻范膏民自台北至。得荔泉书一、席春渔太守书一。作书答荔泉。谒臬道宪。作书致 张月楼 军门。
二十一日,得 (第 87 页)
张月楼 军门书一、胡慎之书一。苏履生、疏禹门过访。邹仙洲过访。
二十二日,偕臬道宪至水仙宫迎万军门由枫港 …… (第 87 页)
康熙八年四月,奉上谕:达海巴克式通满、汉文字。于满书加添圈点,俾得分明;又照汉字增造字样。于今赖之。著追立石碑。按达公原谥文成。
二十三日,万道生军门来拜。曾兰亭总戎来拜。出答万军门拜,兼往问候 张月楼 军门疾。遇曾总戎于途。得邓季垂大令书,又得梁寿生、李笠人书各一。奉勘估镇海正副右二营及炮台修理营房工 …… (第 88 页)
臬道宪招陪万军门饮;同席有唐韡之太守。
二十七日,巳初出城,勘量副分驻小西门外营房工程。回城拜 张月楼 统领;因疾未愈,未见;见其第三子湘泉。又访疏禹门司马;遇朱太守。作书致署台湾县范继庭大令 …… (第 88 页)
二十八日,复诣镇海正副二营勘量营勘瓦道丈尺,以前日操量丈者乱报参差不一故也。得叔祖及长、秬、秠二儿书各一,又得介如弟十月十二日自家乡所寄书。夜作书复叔祖、四弟及儿辈各一,又书致嘉言兄。又得书甫弟来信。是日吴友卿以画幅楹联来馈。
二十九日,王彬斋兄自台北至。
三十日,万棣花过访, 张月楼 军门来答拜。
十一月初一日,奉委文昌宫、火神庙、延平郡王庙行香。答拜王彬斋。
初二日,吴浩川 …… (第 89 页)
初五日,赴镇海中军正营答拜万锦堂总镇兼候万棣花都戎;均不遇。乃至釐局访朱调元太守。回诣副营贺柯月坡新升管带之喜。作书致苏冶生大使。得澎湖镇王芝生军门书。徐师鲁来见。
初六日,柯月坡都戎来谢步。疏禹门司马来议偕朱太守及予三人同具柬订初十日邀万道生、 张月楼 二军门饮于局。
初七日,作书复王芝生军门。又作书致署恒春县陈子垣大令。沈昂青兄、李小帆兄 …… (第 93 页)
十二日,万军门枉顾。畏三弟自上海至;带来叔祖信一,嘉兄上锦兄信各一,仙舫及秬儿信各一。嘉兄送来茶五小箱、火腿四条、五茄酒十二瓶。秬儿寄来冬夏朝冠各一、棉箭衣一件、棉袍一件、卤香瓜二瓶、辣椒二瓶、茶一小箱又二瓶、小衫裤各二、
肚兜一、鞋二双。臬道宪传见,令往见万军门及 张月楼 军门言饷事。夜作书复叔祖、嘉兄及与儿,兼致汪上锦,又书寄四弟;已四鼓矣。
十三日,疏禹门司马、 …… (第 98 页)
十五日,臬道宪派令诣文昌宫、火神庙、延平郡王庙行香。谒道宪。万道生军门枉顾。答拜申华甫孝廉、潘墅卿茂才及沈昂青巡检、李少帆兄。疏禹门司马过访。以手自节抄「历代州域形势纪要」一本呈顾廉访。
十六日, 张月楼 军门来辞行回后山。午后出拜张军门兼送行,又谒万道生军门;未遇。是夜,万军门过访。顾臬道传见。得台盐提 …… (第 98 页)
二十五日,出拜唐护道、汪沛甫、陈幼舫、吴季海及安平县。又访疏禹门、马梅溪。谒道台,谢赏腌肉并印色。以柑百枚送万棣花;蒙答以番烟一卷。又以盐引十四张寄涂库。
二十六日,谒道宪。作书以温病摘要十本寄 张月楼 军门。又书寄李丽川、胡次樵。
二十七日,朱调元太守招饮。是夜大雨雷鸣。作书复翁子文。 …… (第 103 页)
雍正十三年十月,王大臣议准朱文端公轼奏:民间田地,丈量首报,宜一并永远停止。所贵开垦者,原为人无恒业,地有遗利,督令耕畬,为足民计,非为增赋起见。且区区报垦之粮,于国课无加毫末。不但丈量不可行,即责令首报之条,吓诈摊派,大吏名为急公,小吏因以牟利。请饬督抚将现在报垦田地详确查明。如系虚捏,据实题请开除;若护短文饰,察出严治。得旨:依议速行。
初四日,作书复 张月楼 军门,并书谱牒以寄。得嘉兄金陵书,得叔祖及儿与四书;即具复信,与初二日书并寄苏履翁带沪。于道署借张 …… (第 107 页)
十八日,作书复胡、李二君。刘肇谟字□□自台北来。
十九日,开印。得李笠人书,得范膏民嘉义来书。
二十日, 张月楼 军门自后山至,送鹿肚石一块、番布二卷。
二十一日,答拜张军门。作书寄范荔泉。
台湾盐务,自同 …… (第 122 页)
二十四日,出拜张军门,又访疏禹门。臬道宪招陪张军门饮。
二十五日,万军门招陪张军门饮。作书寄虎臣兄。
二十六日,设席于局, 张月楼 军门、朱调元太守、疏禹门司马、姚西牧大令;皆到。又请唐韡之观察、俞伟臣大令;未到。是日曾兰亨军门招饮 …… (第 124 页)
二十九日,查帕米尔即霍罕,古大宛国地也。洪侍郎新图作瓦罕,并有大小帕米尔名目。其地在我新疆岭之西;由喀什噶尔而西,计程一千四百里,由叶尔而西,计二十日程。俄罗斯议造铁路沿里海而南,经波斯哈烈以达阿富汗,遣将统重兵驻霍罕,南以窥伺印度,东以觊觎我新疆。黄懋才游历刍言早言及矣。
二月初一日,奉委文昌宫、火神庙、延平郡王庙行香。
初二日, 张月楼 军门来辞行赴台北。出送张军门、姚大令,兼拜刘肇谟、胡凤阁。 …… (第 125 页)
佛寇西来掩袭工,螳螂奋臂敢称雄。催援羽檄从天下,悬赏金钱出禁中。落子稍嫌输后著,背城何幸有奇功。而今痛定犹思痛,沪尾滩沙溅血红。
初四日,释奠于先师,奉派纠仪。出西门送 张月楼 军门赴台北。得顾月卿先生书;即作答。
初五日,得嘉义邓大令书,即封寄顾月卿。
初六日,奉委祭 …… (第 126 页)
二十二日,奉委赴靖海中军正营发饷;顺道访朱调元太守,送还中俄分界图三十五纸。
二十三日,作书复李丽川。谒臬道宪。
二十四日,疏禹门过访。得 张月楼 军门书。
二十五日,李丽川大令送来白香山诗选二本、李氏生矿记帖二本、黑白米各一斗; …… (第 129 页)
初二日,访陶仁伯、邹仙洲,遇李少帆于座。
初三日,俞伟臣大令来谈。以墨一匣送唐韡之观察,答其前日肴点之韡也。白驹良(少安)来见。得 张月楼 统领书;即复。 (第 142 页)
复 张月楼
(第 142 页)
月楼 军门仁长大人阁下: (第 142 页)
二十八日,吕大令过访。梁少玉,广东嘉应州人,在台东州署司帐及徵比;吕大令荐而来见。俞吏目来见。作书复任幼生。得 张月楼
军门书一。
二十九日,吕大令派人来打扫天妃宫,将于明日移出署住之。余住此已六日;房狭而地湿;僧养 …… (第 150 页)
弟承役台东;奉札后,从人皆来求退,无一肯相随赴任者。可发一叹!然彼有鉴于去年之役,而有惧心,亦人之常情,不足怪也。迫不得已,募勇六名,携第二子年十七者以行。于五月十七日起程,于六月朔日接印。奉到惠书,过蒙借奖,读之汗颜。台东土荒地僻,民少番多;岁只征银一千二百两,尚由官垫完小半。无城,无署,只有茅屋数间。官如弁髦,恃营以自立,不能以有为也。近数年之小安,专恃一 张月楼 军门。光绪十四年之秋,东番因地亩升科不服而叛,纠合六、七千人,尽歼文武员弁及驻防勇丁,群集于埤南,围 …… (第 151 页)
初四日,送后海吾总戎灵柩移停天妃宫之西园。拜新开园管带前营营官张蕊卿协镇。高锡之司马及傅翼如并张蕊翁来答拜。拟求雨谕官民一体斋戒稿。
初五日,以地方近日实在情形禀抚、藩、臬道,并书致 张月楼 军门,又函禀道台,又书致四弟。出示斋戒求雨。申刻大雨果下,彻夜绵绵不止。拟示免海口商船收费稿、禁赌稿 …… (第 154 页)
卑职传谨禀〔六月初五日〕
致 张月楼
(第 156 页)
月楼 军门老仁长大人阁下:
前月奉檄承乏台东,比肃芜函,恳求指教;想蒙钧鉴。台东自大纛北移,军民皆失所 …… (第 156 页)
前月初旬,奉寄芜函;想已达左右。闻铁路已达新竹。大工告成,时届茶市,商民附车者较他时必加数倍;日收车费,除给工食及一切日用花费外,必沛然而有馀。吾兄勋猷日著;上台倚重益殷:敬佩之至!弟于五月二十四日抵台东;六月朔日接印。州原设安抚军一哨;近奉檄裁去一半,只存五十名。民番视地方官原如弁髦,今益轻矣。地方官原恃防营以自立;不意弟到任之第二日,防营统领后海吾总镇突然病故。军无主,民心愈皇皇。又天久不雨;朔日得小雨,无济于事。弟适逢其会,不得不格外慎重。查后山近数年之小安,皆 张月楼 军门一人之力。今春张调台北,军民均失所恃,局面已异于前。因冒昧禀请抚宪重借张军门,乘轮东驶,以维系东 …… (第 157 页)
作书致张经甫,请代领六月津贴银两五百六十七两九钱九分七厘四毫,并恳以银三百四十二两代交前任吕幼渔大令以偿其移交及借款。仍馀二百二十五两九钱九分七厘四毫,存之以待各大宪有喜庆派分子应付也。作书并以诗词寄虎臣兄;又书复谢钟英、范膏民。得 张月楼 军门书,并基隆海口地势,拟筑台新式二图。
二十日,作书复张军门,奉还二图。 (第 161 页)
复 张月楼
(第 161 页)
月楼 军门仁长大人阁下:
奉到钧谕及海口地势、台新式二图;较量则如樊若水之引绳,规划则似马伏波之聚米 …… (第 161 页)
二十三日,讯结王珍控案。出访张蕊卿不遇。晤高锡之;谈久之而回。得李质甫总镇书一,得四弟及姚述庭书各一。张蕊卿持其兄 月楼 军门书来示予,有抚宪拟以予统领后山防营之语;恐未必然也。
二十四日,作书复李质甫。
二十五日 …… (第 163 页)
二十九日,检各案卷核对前任交代清册;签出与卷不符及无卷可稽之处,作函并册寄还前任,请更核之。作书复唐观察、包太守,作书复李丽川大令。
三十日,作书与 张月楼 统领论军当汰老弱事。又禀臬道宪。又复谢钟英大令。 (第 165 页)
致 张月楼
(第 165 页)
月楼 军门仁长大人阁下:
前肃复函,并奉还二图;想已蒙台鉴。六月二十五日,奉抚宪电谕臬道宪转札,以后山 …… (第 165 页)
* * * * *
初六日,得宋渤生观察自闽省来书一,又得署彰化令俞冬生复,又得 张月楼 军门书。
初七日,得吕幼渔大令书,即复。派员日夜轮流查拿赌匪。
初八日,作书复唐韡之观察、万 …… (第 171 页)
十九日,作书复介弟及朗山侄,又书致吕幼渔大令,皆托俞翼卿明日带去。出送俞
翼卿回台南。
连日阅本营打靶,中不及三成;而安抚军转能中四成以上。可叹也矣!得 张月楼 军门六月三十日书。
二十日,作书复张军门;又书致左营及花莲港抚垦局。得谢钟英大令、张经甫别驾书各 …… (第 178 页)
〔七月〕二十一日
* * * * *
二十二日,作书请 张月楼 军门主稿,为后海吾总镇、黄寿庭游击在营积劳染瘴病故禀请恤典。 …… (第 180 页)
□□□谨禀 八月十二日
* * * * *
十三日,作书复万锦堂。
十四日,作书寄 张月楼 军门。 (第 186 页)
复 张月楼
(第 186 页)
月楼 军门仁长大人阁下:
接读福书,深蒙以烟瘴之厉,医药之艰,人材之难得,宽猛之并用,详悉教之;感荷无 …… (第 186 页)
□□□谨禀 〔八月十六日〕
* * * * *
十七日,作书禀臬道宪,并抄禀抚台稿寄 张月楼 军门。
十八日,作书致李丽川、吕幼渔二大令,又书致范荔泉。
十九日,作书致张蕊卿。
二十 …… (第 192 页)
二十三日,作书并盖监盘交代册印;仍以二本寄还吕慎甫交其兄吕幼渔大令。
二十四日,作书致张经甫。得 张月楼 统领书一、邓季垂大令书一。
二十五日,奉抚台批准赀遣疲弱勇丁。
二十六日,宝桑居民失慎,出营 …… (第 199 页)
受业传谨再禀 〔十二月初一日〕
* * * * *
初二日,得 张月楼 军门书;即复。
初三日,作书上臬道台。
初四日,作书致宋渤生观察。
初五日,得介如十月二 …… (第 209 页)
初六日,作答昨日所得书各一。得朗山书言初三日起程。
初七日,得汪玉农、孙静甫书各一;即复。
初八日,作书复 张月楼 军门。
初九日,午后移居州署,以待眷属;以前信言初三日起程也。
初十日,至午后,家眷未至。 …… (第 209 页)
初三日,作书上臬道宪,又禀抚台、藩台,申明不能晋省贺岁,面禀公事。得范膏民书一、汪玉农书一。又禀臬道台宪函,即寄郡。得 张月楼 军门书一。 …… (第 211 页)
初八日,张蕊卿请假回籍治病。是日委李守备金鳌充海防屯兵帮带,高守备充中营帮带。
初九日,开操。作书复 张月楼 军门。梁少玉回粤东。
初十日,委江如点协戎接带前营,谭都司桂林接带南路屯兵,丁士文为前哨哨官,王 …… (第 212 页)
正月应领营饷银一千六百九十五两七钱三分五厘八毫三丝四忽,统费银一百九十三两八分六厘一毫九丝二忽。
十一日,作书谢李丽川大令,又书致范膏民。
十三日,作书致张经甫,又书致 张月楼 军门。
十四日,自以其意订定阵图。是日春分。
十五日,行香。演新阵图。作图说一篇。是夜,月食 (第 215 页)
。得唐韡之观察书一、 张月楼 书一、疏禹门书一、汪铁舫书一、汪玉农书一。作书复玉农。
十六日,教演新阵。作书复唐观察及朱太守。 …… (第 215 页)
十四日,复汪玉农。又书寄范膏民,领二月营饷一千八百九十一两零四分六厘二毫二丝,又领春季抚饷四千一百二十六两三钱一分七厘七毫三丝,共六千零十七两三钱六分三厘九毫五丝。
十五日,作书致张经甫,又书复 张月楼 军门。
十六日,作书致童米孙。
十七日,赴利基利吉社查察煤矿。作书复管凌云太守,又书贺李丽川 …… (第 218 页)
二十六日,遣帮带高渭生解坏枪一百九十一杆赴郡。补二十三日,得张经甫书;即复。二十六日又作书呈臬道台。
二十八日,昭甫兄自家乡至。
二十九日,作书寄四弟,禀叔祖、伯母及嘉兄,又书寄汪玉农。又得 张月楼 军门书一。 …… (第 218 页)
十七日,发夏季番饷毕。得臬道台函示总理衙门电示七月初十日,倭船二十一只攻威海卫败去之信。即复;并转告各营屯。又得 张月楼 军门及汪辛孜书各一。
二十一日,作书禀道台,又书致张经甫。
补记:十一(水按:一字疑为八字之 …… (第 229 页)
十一日,作书并诗寄沈韵松太守,又书上吴培卿世伯,又书致程周卿;又书复李丽
川大令,托领冬季三月津贴一千七百零四两。又书寄膏民。
十四日,作书致苏冶生、李丽川、 张月楼。 十五日,诣各庙行香。
十六日,作书致万军门、万棣花、俞冬生、顾月卿、陈子垣,又复柯月坡。 …… (第 244 页)
二十五日,得范膏民书(十七号),知后海吾总镇之灵柩已于十七日到安平。得李丽川大令书一。又得邓季垂大令书一,即复。
二十六日,得 张月楼 军门十三、四日二书;即复。
二十七日,得江如点书,知新乡册书朱紫贵脱逃;即作书令追保人逐一经理。 …… (第 245 页)
十五日,诣埤南各庙行香。得汪辛孜初六、初八日二书、万棣花初七日书、汪铁舫初七日书,始知抚台已于五月初二日改称台(纯按:台字下疑脱一湾字。)民主国大总统,刘帮办称主军大总统。初七日倭船载兵攻金包里, 张月楼 军门击之获胜;藩台顾已 (第 262 页)
二十九日,吕大令派人来打扫天妃宫,将于明日移出署住之。余住此已六日;房狭而地湿;僧养 …… (第 150 页)
弟承役台东;奉札后,从人皆来求退,无一肯相随赴任者。可发一叹!然彼有鉴于去年之役,而有惧心,亦人之常情,不足怪也。迫不得已,募勇六名,携第二子年十七者以行。于五月十七日起程,于六月朔日接印。奉到惠书,过蒙借奖,读之汗颜。台东土荒地僻,民少番多;岁只征银一千二百两,尚由官垫完小半。无城,无署,只有茅屋数间。官如弁髦,恃营以自立,不能以有为也。近数年之小安,专恃一 张月楼 军门。光绪十四年之秋,东番因地亩升科不服而叛,纠合六、七千人,尽歼文武员弁及驻防勇丁,群集于埤南,围 …… (第 151 页)
初四日,送后海吾总戎灵柩移停天妃宫之西园。拜新开园管带前营营官张蕊卿协镇。高锡之司马及傅翼如并张蕊翁来答拜。拟求雨谕官民一体斋戒稿。
初五日,以地方近日实在情形禀抚、藩、臬道,并书致 张月楼 军门,又函禀道台,又书致四弟。出示斋戒求雨。申刻大雨果下,彻夜绵绵不止。拟示免海口商船收费稿、禁赌稿 …… (第 154 页)
卑职传谨禀〔六月初五日〕
致 张月楼
(第 156 页)
月楼 军门老仁长大人阁下:
前月奉檄承乏台东,比肃芜函,恳求指教;想蒙钧鉴。台东自大纛北移,军民皆失所 …… (第 156 页)
前月初旬,奉寄芜函;想已达左右。闻铁路已达新竹。大工告成,时届茶市,商民附车者较他时必加数倍;日收车费,除给工食及一切日用花费外,必沛然而有馀。吾兄勋猷日著;上台倚重益殷:敬佩之至!弟于五月二十四日抵台东;六月朔日接印。州原设安抚军一哨;近奉檄裁去一半,只存五十名。民番视地方官原如弁髦,今益轻矣。地方官原恃防营以自立;不意弟到任之第二日,防营统领后海吾总镇突然病故。军无主,民心愈皇皇。又天久不雨;朔日得小雨,无济于事。弟适逢其会,不得不格外慎重。查后山近数年之小安,皆 张月楼 军门一人之力。今春张调台北,军民均失所恃,局面已异于前。因冒昧禀请抚宪重借张军门,乘轮东驶,以维系东 …… (第 157 页)
作书致张经甫,请代领六月津贴银两五百六十七两九钱九分七厘四毫,并恳以银三百四十二两代交前任吕幼渔大令以偿其移交及借款。仍馀二百二十五两九钱九分七厘四毫,存之以待各大宪有喜庆派分子应付也。作书并以诗词寄虎臣兄;又书复谢钟英、范膏民。得 张月楼 军门书,并基隆海口地势,拟筑台新式二图。
二十日,作书复张军门,奉还二图。 (第 161 页)
复 张月楼
(第 161 页)
月楼 军门仁长大人阁下:
奉到钧谕及海口地势、台新式二图;较量则如樊若水之引绳,规划则似马伏波之聚米 …… (第 161 页)
二十三日,讯结王珍控案。出访张蕊卿不遇。晤高锡之;谈久之而回。得李质甫总镇书一,得四弟及姚述庭书各一。张蕊卿持其兄 月楼 军门书来示予,有抚宪拟以予统领后山防营之语;恐未必然也。
二十四日,作书复李质甫。
二十五日 …… (第 163 页)
二十九日,检各案卷核对前任交代清册;签出与卷不符及无卷可稽之处,作函并册寄还前任,请更核之。作书复唐观察、包太守,作书复李丽川大令。
三十日,作书与 张月楼 统领论军当汰老弱事。又禀臬道宪。又复谢钟英大令。 (第 165 页)
致 张月楼
(第 165 页)
月楼 军门仁长大人阁下:
前肃复函,并奉还二图;想已蒙台鉴。六月二十五日,奉抚宪电谕臬道宪转札,以后山 …… (第 165 页)
* * * * *
初六日,得宋渤生观察自闽省来书一,又得署彰化令俞冬生复,又得 张月楼 军门书。
初七日,得吕幼渔大令书,即复。派员日夜轮流查拿赌匪。
初八日,作书复唐韡之观察、万 …… (第 171 页)
十九日,作书复介弟及朗山侄,又书致吕幼渔大令,皆托俞翼卿明日带去。出送俞
翼卿回台南。
连日阅本营打靶,中不及三成;而安抚军转能中四成以上。可叹也矣!得 张月楼 军门六月三十日书。
二十日,作书复张军门;又书致左营及花莲港抚垦局。得谢钟英大令、张经甫别驾书各 …… (第 178 页)
〔七月〕二十一日
* * * * *
二十二日,作书请 张月楼 军门主稿,为后海吾总镇、黄寿庭游击在营积劳染瘴病故禀请恤典。 …… (第 180 页)
□□□谨禀 八月十二日
* * * * *
十三日,作书复万锦堂。
十四日,作书寄 张月楼 军门。 (第 186 页)
复 张月楼
(第 186 页)
月楼 军门仁长大人阁下:
接读福书,深蒙以烟瘴之厉,医药之艰,人材之难得,宽猛之并用,详悉教之;感荷无 …… (第 186 页)
□□□谨禀 〔八月十六日〕
* * * * *
十七日,作书禀臬道宪,并抄禀抚台稿寄 张月楼 军门。
十八日,作书致李丽川、吕幼渔二大令,又书致范荔泉。
十九日,作书致张蕊卿。
二十 …… (第 192 页)
二十三日,作书并盖监盘交代册印;仍以二本寄还吕慎甫交其兄吕幼渔大令。
二十四日,作书致张经甫。得 张月楼 统领书一、邓季垂大令书一。
二十五日,奉抚台批准赀遣疲弱勇丁。
二十六日,宝桑居民失慎,出营 …… (第 199 页)
受业传谨再禀 〔十二月初一日〕
* * * * *
初二日,得 张月楼 军门书;即复。
初三日,作书上臬道台。
初四日,作书致宋渤生观察。
初五日,得介如十月二 …… (第 209 页)
初六日,作答昨日所得书各一。得朗山书言初三日起程。
初七日,得汪玉农、孙静甫书各一;即复。
初八日,作书复 张月楼 军门。
初九日,午后移居州署,以待眷属;以前信言初三日起程也。
初十日,至午后,家眷未至。 …… (第 209 页)
初三日,作书上臬道宪,又禀抚台、藩台,申明不能晋省贺岁,面禀公事。得范膏民书一、汪玉农书一。又禀臬道台宪函,即寄郡。得 张月楼 军门书一。 …… (第 211 页)
初八日,张蕊卿请假回籍治病。是日委李守备金鳌充海防屯兵帮带,高守备充中营帮带。
初九日,开操。作书复 张月楼 军门。梁少玉回粤东。
初十日,委江如点协戎接带前营,谭都司桂林接带南路屯兵,丁士文为前哨哨官,王 …… (第 212 页)
正月应领营饷银一千六百九十五两七钱三分五厘八毫三丝四忽,统费银一百九十三两八分六厘一毫九丝二忽。
十一日,作书谢李丽川大令,又书致范膏民。
十三日,作书致张经甫,又书致 张月楼 军门。
十四日,自以其意订定阵图。是日春分。
十五日,行香。演新阵图。作图说一篇。是夜,月食 (第 215 页)
。得唐韡之观察书一、 张月楼 书一、疏禹门书一、汪铁舫书一、汪玉农书一。作书复玉农。
十六日,教演新阵。作书复唐观察及朱太守。 …… (第 215 页)
十四日,复汪玉农。又书寄范膏民,领二月营饷一千八百九十一两零四分六厘二毫二丝,又领春季抚饷四千一百二十六两三钱一分七厘七毫三丝,共六千零十七两三钱六分三厘九毫五丝。
十五日,作书致张经甫,又书复 张月楼 军门。
十六日,作书致童米孙。
十七日,赴利基利吉社查察煤矿。作书复管凌云太守,又书贺李丽川 …… (第 218 页)
二十六日,遣帮带高渭生解坏枪一百九十一杆赴郡。补二十三日,得张经甫书;即复。二十六日又作书呈臬道台。
二十八日,昭甫兄自家乡至。
二十九日,作书寄四弟,禀叔祖、伯母及嘉兄,又书寄汪玉农。又得 张月楼 军门书一。 …… (第 218 页)
十七日,发夏季番饷毕。得臬道台函示总理衙门电示七月初十日,倭船二十一只攻威海卫败去之信。即复;并转告各营屯。又得 张月楼 军门及汪辛孜书各一。
二十一日,作书禀道台,又书致张经甫。
补记:十一(水按:一字疑为八字之 …… (第 229 页)
十一日,作书并诗寄沈韵松太守,又书上吴培卿世伯,又书致程周卿;又书复李丽
川大令,托领冬季三月津贴一千七百零四两。又书寄膏民。
十四日,作书致苏冶生、李丽川、 张月楼。 十五日,诣各庙行香。
十六日,作书致万军门、万棣花、俞冬生、顾月卿、陈子垣,又复柯月坡。 …… (第 244 页)
二十五日,得范膏民书(十七号),知后海吾总镇之灵柩已于十七日到安平。得李丽川大令书一。又得邓季垂大令书一,即复。
二十六日,得 张月楼 军门十三、四日二书;即复。
二十七日,得江如点书,知新乡册书朱紫贵脱逃;即作书令追保人逐一经理。 …… (第 245 页)
十五日,诣埤南各庙行香。得汪辛孜初六、初八日二书、万棣花初七日书、汪铁舫初七日书,始知抚台已于五月初二日改称台(纯按:台字下疑脱一湾字。)民主国大总统,刘帮办称主军大总统。初七日倭船载兵攻金包里, 张月楼 军门击之获胜;藩台顾已 (第 262 页)
东电:桦山报称:日本御林军于十一日进攻基隆,沿途屡经险阻。大既须捆载以行,而天气渐热,兵士尽如牛喘;行至遂湖地方,台民纷集抵御,日兵被杀十八人,台民约死百人。及抵基隆,台防守颇严;先攻其西南二座。自未正起、直至酉初,兵始退往台北,遗存军械、药弹、粮食等物无算,尽为日有。日弁检点兵籍,共毙三十人。据获到之台兵供称:守基隆者共约六千人,统领为 张月楼
军门;受伤而退,是以不支云云。日兵前队遂向台北府进发。
中堂于此数日内即须晋京,津关税司德璀琳君 (第 66 页)
中堂于此数日内即须晋京,津关税司德璀琳君 (第 66 页)
国朝敕封天上圣母,由来旧矣。神灵显应,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纬地,固无往不在,亘古为昭者也。俎豆馨香之报,祀典煌煌,兹不赘述。独我埤南一事,不能无异焉。
盖自大府创议开山抚番, 张公月楼 统领镇海后军驻扎后山,历今九载,履巉岩,辟莽荆,化蠢顽,服犷悍,蛮烟瘴雨,靡役不从。是非仰荷神庥,曷 …… (第 751 页)
走之鹿,急不择音。我军得出重围,安堵如固。其神力之匡扶显应又如此,则埤南天后宫之所由建也。
军门 张公月楼 慷慨捐廉,建议于埤南马兰坳之阳,卜地建立行宫一所。商之前后台东直刺吴公芷献、高公卓、宫保刘爵中丞奏请 …… (第 752 页)
(按:碑存台东县台东镇仁爱里天后宫院内地下,高一三五公分,宽六五公分,花冈岩。作者高爵、刘春元、陈炳熙俱充镇海后军师爷,碑末所署俱系虚衔。文中统领镇海后军之 「张公月楼」 ,名兆连,尝驻守台东。碑中:戊子,光绪十四年(公元一八八八);己丑,十五年(一八八九)。「前台东直 …… (第 753 页)
(按:碑存地址同前碑,高一三二公分,宽六三公分,花冈岩。原碑缺题。此碑为前列「新建埤南天后宫碑记」之第一副碑。碑中「统领福建台湾镇海后军等营兼统各路屯兵营张」,名兆连,即前碑所云之 「张公月楼」 ;「钦加提举衔调署台东直隶州正堂即补分府宋」,名维钊,光绪十六年(公元一八九0)十月二十九日署任,十 (第 755 页)
盖自大府创议开山抚番, 张公月楼 统领镇海后军驻扎后山,历今九载,履巉岩,辟莽荆,化蠢顽,服犷悍,蛮烟瘴雨,靡役不从。是非仰荷神庥,曷 …… (第 751 页)
走之鹿,急不择音。我军得出重围,安堵如固。其神力之匡扶显应又如此,则埤南天后宫之所由建也。
军门 张公月楼 慷慨捐廉,建议于埤南马兰坳之阳,卜地建立行宫一所。商之前后台东直刺吴公芷献、高公卓、宫保刘爵中丞奏请 …… (第 752 页)
(按:碑存台东县台东镇仁爱里天后宫院内地下,高一三五公分,宽六五公分,花冈岩。作者高爵、刘春元、陈炳熙俱充镇海后军师爷,碑末所署俱系虚衔。文中统领镇海后军之 「张公月楼」 ,名兆连,尝驻守台东。碑中:戊子,光绪十四年(公元一八八八);己丑,十五年(一八八九)。「前台东直 …… (第 753 页)
(按:碑存地址同前碑,高一三二公分,宽六三公分,花冈岩。原碑缺题。此碑为前列「新建埤南天后宫碑记」之第一副碑。碑中「统领福建台湾镇海后军等营兼统各路屯兵营张」,名兆连,即前碑所云之 「张公月楼」 ;「钦加提举衔调署台东直隶州正堂即补分府宋」,名维钊,光绪十六年(公元一八九0)十月二十九日署任,十 (第 75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