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正史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史鈔類
吕鸿焘修。厦门厅志十六卷。周凯修。永春直隶州志十六卷,龙岩直隶州志十六卷。郑一崧修。噶吗兰厅志八卷。 董正官
修。淡水厅志十五卷。陈培桂修。荆门直隶州志十二卷。黄昌辅修。鹤峰直隶厅志十四卷。吉钟颖修。澧州直隶州
  今日论吏治,兴利除害,非易言也。但除其害之显然者而已,大约不外听讼、缉捕两端。而兰厅生番之害,尤甚于他处。匪徒宜刻刻防闲;非为考成计、为因果计耳。我辈岂真恋此官者?凡极难为之事,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实心为民,自有善策出来;诚则明,虽蛮貊可行也。
  果能救人,不必惜费。冥冥中有主之者,终于不至累及身家也。(答兰厅 董钧伯
别驾书) (第 401 页)
  本书(四册四四六面二六七、六00字)凡八卷,陈淑均纂、李祺生续辑。淑均字友松,福建晋江人;清嘉庆丙子(二十一年)举人,即选知县。道光十年,应聘噶玛兰厅仰山书院山长。时值台湾开局重修「府志」,徵事于兰;于是兰士事搜访,浼为纂辑。既告蒇,复仿「府志」并采摭其一二,纂成「兰厅志稿」八门十卷;时十二年九月也。生员李祺生,亦为其中采访之一。淑均旋内渡;至十八年复来台湾主鹿港文开书院,乃重理其绪。寻向兰厅人士索得前稿,删繁补缺,于二十年订为八卷十二门。又十馀年, 通判董正官
嘱曩所襄事者续成之。咸丰二年,付之剞劂。卷一,封域;卷二,(上)规制、(中)职官、(下)赋役;卷三 (第 74 页)
,汶爱、棕等次第就擒,与逆党二千馀咸授首。南路贼林供亦经围获伏诛。八月,噶玛兰土匪吴磋、林汶英又起; 董别驾正官
往捕被戕。头围县丞王衢诱汶英至,出不意,手刃之。曾蓝田提督玉明时为北路副将,统师至兰,擒磋等正法。四 (第 94 页)
  徐宗干奏:行抵凤山,审明续获大股首林芳等二十六名,就地正法.又周历被匪焚燬之阿猴、万丹、阿里港各庄,据各乡民控诉,粤众剿贼,不无波及滋扰;已将粤庄丁勇撤退.又绕道至山猪门等处闽、粤杂处各庄,妥为安抚.又附奏噶玛兰 通判董正官
会营剿贼遇害(斯未信斋奏稿)
  十月,吴文镕调补闽浙总督(吴文节公遗集年谱)(第 181 页)
  杨承泽,贵州同仁廪贡,澎湖通判.二十八年四月署.
  卓津,正黄旗满洲监生,候补通判.二十九年五月署.
   董正官,
云南太和进士,霞浦知县.二十九年十一月任.
  杨承泽,咸丰三年十二月任.
  黄体元,四川永川监生 (第 356 页)
  叶之筠,号真,江西新建举人.由政和县调补凤山县,署噶玛兰通判,廉、俭、慈、仁,承仝卜年后.卜年精敏,百废俱举.之筠务安民,守旧不扰,俱称循吏(「噶玛兰志」)


   董正官,
字训之,云南太和县人,道光十三年癸巳进士.以知县即用.历任福建安溪、长泰县、云霄厅.道光二十九年,由 (第 452 页)
霞浦县知县升授噶玛兰通判.政勤慎,数月结讼牒六百馀.有应兴革,行之务尽其力,厅属防番,例设隘丁.隘首侵丁粮,防守懈,则番出为害. 正官
谂其弊,常亲临各隘督责之.厅有仰山书院, (第 452 页)
正官
亲为山长;月再课,勖诸生,敦品励学.任五年,咸丰三年,吴槎乱会营往剿,抵大陂口,中贼伏;兵溃伏剑,骂 …… (第 452 页)
  ──以上咸丰三年「剿南路林供案」.



  噶玛兰 通判董正官(斗门头阵亡)
、厅差赖忠(救护厅官连砍数贼,力竭遇害)、厅勇陈川、林乃、廖祐、陈添才、陈万、林岩、黄阔、黄真. (第 627 页)
  秋曰觐:官淡水同知,籍贯未详.同治元年,戴万生倡乱,率勇首林戆晟募勇四百,往剿.戆晟与贼通,佯请焚香,突砍其首(见「东瀛识略」).  ──以上同知官共七名.

   董正官:
官州判,籍贯未详.咸丰三年,贼匪吴磋、林汶英等倡乱;往捕被害(见「东瀛识略」).  ──以上州判官一 (第 795 页)
  时咸丰二年(岁次壬子)冬十一月,赐进士出身、敕授承德郎、福建台湾噶玛兰通判加一级、前署云霄同知、调补霞浦县、原补长泰县、署理安溪县知县、己亥庚子福建乡试同考试官太和 董正官
谨撰. …… (第 2 页)
  监修:原署噶玛兰通判候补同知萨廉(镶红旗满洲人,笔帖式)、原任台湾府知府前噶玛兰通判仝卜年(山西平陆人,辛未进士)、特授台湾府知府裕铎(镶蓝旗满洲人,举人)、特授噶玛兰 通判董正官(云南太和人,癸巳进士)

  总纂:即选县知县举人陈淑均(晋江人,丙子)
  续辑:生员李祺生.
  采访:例贡生卢永昌 (第 15 页)
  杨承泽:贵州铜仁府人.由廪贡澎湖通判,二十八年四月二十七日任.

  卓津:正黄旗满洲人.由监生加捐主事候补通判,二十九年五月十九日署.
   董正官:
云南太和人.由进士霞浦知县升补,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七日任. (第 59 页)
  玲珑石窍郁层岚,披拂云橐籥探.不用投胶酬巽二,自将挥扇转轮三.长天风色微茫合,近海潮声澒洞涵.料得吹嘘真力满,扶摇可藉汝图南.



   由鸡笼口上三貂岭、过双溪到远望坑界,入噶玛兰境
通判云南太和 董正官(钧伯)
    (己酉菊秋二十一日,由南台配渡登舟,翌日出五虎门.适在立冬期内,风靡定,驶泊黄歧、三沙 (第 419 页)
  玲珑石窍郁层岚,披拂云橐籥探.不用投胶酬巽二,自将挥扇转轮三.长天风色微茫合,近海潮声澒洞涵.料得吹嘘真力满,扶摇可藉汝图南.



   由鸡笼口上三貂岭、过双溪到远望坑界,入噶玛兰境
通判云南太和董正官 (钧伯)

    (己酉菊秋二十一日,由南台配渡登舟,翌日出五虎门.适在立冬期内,风靡定,驶泊黄歧、三沙等处,候四十五夜之久.葭月六日,由三沙放洋.是夜风涛大作,撞击如雷,船前身水漏满舱,无从寻补,舟人大恐,正过黑水沟是也;十馀人尽夜掣汲不替.天晓见山,舟已南行;转帆折往东北,午后收泊鸡笼口,此行险矣哉!)
  闽峤东南尽海湾,重洋突涌大孱颜.鸡笼口踞全台北,信否来龙自鼓山?
  不畏番林蓊翳迷,不嫌鸟道 (第 419 页)
  考陈友松之纂噶玛兰厅志,著手于道光十一年辛卯,次年壬辰粗成志稿十卷.其时分任采访之劳者则有杨德昭、李祺生、林逢春、蔡长青诸人.十四年甲午,陈君内渡.十八年戊戌,再莅台湾,遂向兰人士索前稿,删繁补缺,于二十年庚子改订为八卷十二门.又十馀年, 通判董正官
嘱曩所襄事者续增庚子以后事入志,并详加校正,付之剞劂,而于咸丰二年壬子冬成书.故董君序文称『兹志前无 (第 215 页)
  二十二日(壬辰),谕[军机大臣等]:『前据王懿德奏:「台湾道徐宗干,因与台湾镇总兵恒裕办理土匪意见不合,藉词称病」;当降旨将该镇、道均交部议处。兹据徐宗干奏称:「当逆匪蠢动时,实因旧病屡发,恐滋贻误,禀请开缺并自请治罪」等语。现在台湾噶玛兰厅属尚有匪徒拒捕、 通判董正官
被戕情事,该镇、道自当和衷商办,以靖地方。徐宗干所奏,是否系仍执前见与恒裕龃龉,故为此过激之词;抑系 (第 32 页)
  二十八日(乙丑),谕内阁:『王懿德奏「生擒噶玛兰谋逆戕官首要各犯,地方安靖」一摺,上年八月间,台湾府属之噶玛兰厅地方贼匪滋事, 通判董正官
遇害,经代理通判头围县丞王衢纠集壮丁团练焚毁贼巢,并将暗为贼谋、假充义首之林汶英一犯设法诱杀,会同都 (第 40 页)
司刘绍春等分投搜捕,歼擒多匪;惟首犯吴磋及戕官正犯刘木等同从逆馀匪,仍潜匿山内。通判杨承泽到任后,复与副将曾玉明等入山搜捕,署淡水同知朱材哲并侦获逸犯吴大等多名。本年二月间,该管文武探知贼踪,带兵围捕,先后拿获要犯刘木、沈钟等并歼毙夥犯十馀名,复督率营弁梁青芳、义首谢集成等探明逆首吴磋在中心崙地方潜匿,挥兵直入,轰毙贼匪二十馀人,格杀十馀人、将逆首吴磋生擒,并将吴磋、刘木、沈钟押赴被害之噶玛兰 通判董正官
柩前凌迟处死,一并枭示。现在地方肃清,台民情镇定。所有在事出力之文武员弁、义首、兵勇等,著王懿德饬令 …… (第 40 页)
保奏,候朕施恩』。
  又谕:『王懿德奏参都司、巡检,请革职提讯等语。福建噶玛兰营都司刘绍春于 通判董正官
被戕,未及救援;复于厅署仓库,不能派兵防护,致被贼匪抢掠:显系擅离职守,畏葸逃避。署罗东巡检沈树政运 (第 4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