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職官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右古论语(二部十/一卷)
蔡邕今文石经论语二卷
右正经(一部/二卷)
论语十卷(郑/元)论语十卷(王/肃)论语七卷(卢/氏)论语十卷(晋 著/作郎)
(李/充)
论语十卷(梁/顗)论语九卷(孟/釐)论语十卷(袁/乔)论语十卷(尹/毅)
论语十卷(张/氏)论语十 (第 33b 页)
蔡邕今文石经论语二卷
右正经(一部/二卷)
论语十卷(郑/元)论语十卷(王/肃)论语七卷(卢/氏)论语十卷(晋 著/作郎)
(李/充)
论语十卷(张/氏)论语十 (第 33b 页)
书
书集八十八卷(晋散骑常/侍王履集)书林十卷 杂逸书六卷
应璩书林八卷(夏赤/松集)司徒书三卷(蔡谟/撰)晋左将军王镇
恶与刘丹阳书一卷 后周与齐军国书二卷 高澄
与侯景书一卷 吴武陵书一卷 唐贤长书一卷
夏侯韫大中年与凉州书一卷
凡书一种十一部一百二十二卷
文史
翰林论三卷 (晋李/充 撰)文章始一卷(梁任/昉撰)文心雕龙十卷(梁/刘)
(协/撰)孙合文格二卷 制朴三卷(白居/易撰)又 (第 39b 页)
书集八十八卷(晋散骑常/侍王履集)书林十卷 杂逸书六卷
应璩书林八卷(夏赤/松集)司徒书三卷(蔡谟/撰)晋左将军王镇
恶与刘丹阳书一卷 后周与齐军国书二卷 高澄
与侯景书一卷 吴武陵书一卷 唐贤长书一卷
夏侯韫大中年与凉州书一卷
凡书一种十一部一百二十二卷
文史
翰林论三卷 (晋李/充 撰)文章始一卷(梁任/昉撰)文心雕龙十卷(梁/刘)
(协/撰)孙合文格二卷 制朴三卷(白居/易撰)又 (第 39b 页)
题及言盛以
缥囊书用缃素至于作者之意无所论辩
晋惠怀之乱京华荡覆石渠阁文籍靡有孑遗
东晋之初渐更鸠聚 著作郎李充 以勖旧簿校之其见
存者但为三千一十四卷充遂总没众篇之名但以甲
乙为次自尔因循无所变革其后中朝遗书稍流 (第 23a 页)
缥囊书用缃素至于作者之意无所论辩
晋惠怀之乱京华荡覆石渠阁文籍靡有孑遗
东晋之初渐更鸠聚 著作郎李充 以勖旧簿校之其见
存者但为三千一十四卷充遂总没众篇之名但以甲
乙为次自尔因循无所变革其后中朝遗书稍流 (第 23a 页)
而取则焉
隋志一百七部二千二百一十三卷(通计亡书合二百/四十九部五千二)
(百二十/四卷)
唐志七十五家九十九部四百二十三卷(李淳风以下/不著录七十)
(八家八百/一十三卷)
宋三朝志一百一十七部四千一百八卷
宋两朝志二十九部四百一十三卷
宋四朝志六十二部五百一十四卷
宋中兴志二百九十三家三百一十五部六千五百卷
右总集
宋三朝艺文志 晋李充 始著翰林论梁刘协又著文
心雕龙言文章体制又钟嵘为诗评其后述略例者
多矣至于扬㩁史法著为类例者亦各 (第 2a 页)
隋志一百七部二千二百一十三卷(通计亡书合二百/四十九部五千二)
(百二十/四卷)
唐志七十五家九十九部四百二十三卷(李淳风以下/不著录七十)
(八家八百/一十三卷)
宋三朝志一百一十七部四千一百八卷
宋两朝志二十九部四百一十三卷
宋四朝志六十二部五百一十四卷
宋中兴志二百九十三家三百一十五部六千五百卷
右总集
宋三朝艺文志 晋李充 始著翰林论梁刘协又著文
心雕龙言文章体制又钟嵘为诗评其后述略例者
多矣至于扬㩁史法著为类例者亦各 (第 2a 页)
作尝)举扇自蔽徐曰元规尘污人(污乌/故翻)
(史言导不平之心不能自禁/于言语之间者惟此而已)导以江夏 李充 为丞相掾
(夏户雅翻/掾俞绢翻)充以时俗崇尚浮虚乃著学箴以为老子云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岂仁义之道绝然后 (第 11b 页)
(史言导不平之心不能自禁/于言语之间者惟此而已)导以江夏 李充 为丞相掾
(夏户雅翻/掾俞绢翻)充以时俗崇尚浮虚乃著学箴以为老子云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岂仁义之道绝然后 (第 11b 页)
撰文僧建初书行草秀劲有法基公塔铭基公者尉迟
敬德之从子也度为僧译经于慈恩寺卒于永淳中太
和间始建塔 李弘度 铭之书者亦建初然其笔法少逊
元奘塔铭(石墨/镌华)
唐石鼓经咒以石为鼓而周刻尊胜经咒书遒健有法
鼓下 (第 30b 页)
敬德之从子也度为僧译经于慈恩寺卒于永淳中太
和间始建塔 李弘度 铭之书者亦建初然其笔法少逊
元奘塔铭(石墨/镌华)
唐石鼓经咒以石为鼓而周刻尊胜经咒书遒健有法
鼓下 (第 30b 页)
密画中外之密奏上之所甚注意者莫不专受专
对
谨按自扬雄有翰林主人之称其后 李充 有翰
林论钟嵘称郭璞为翰林诗皆文苑用相标目
而已即唐初置翰林院亦不过内廷供奉之所
(第 29a 页)
对
谨按自扬雄有翰林主人之称其后 李充 有翰
林论钟嵘称郭璞为翰林诗皆文苑用相标目
而已即唐初置翰林院亦不过内廷供奉之所
(第 29a 页)
令解职归心丧终三年后历青州刺史少府卿卒
谢奕字无奕陈郡阳夏人少有器鉴郡太尉掾为剡令
有一老公犯法谢以醇酒罚而遣之累迁豫州刺史
追赠镇西大将军 李弘度 常叹不被遇殷扬州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
里否李答曰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
木遂授剡县令
殷 (第 17a 页)
谢奕字无奕陈郡阳夏人少有器鉴郡太尉掾为剡令
有一老公犯法谢以醇酒罚而遣之累迁豫州刺史
追赠镇西大将军 李弘度 常叹不被遇殷扬州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
里否李答曰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
木遂授剡县令
殷 (第 17a 页)
诸史(六条○前二篇皆循代分条此/六条错举立说故统曰诸史)
夫盛服饰者以珠翠为先工缋事者以丹青为主至若
错综乖所分布失宜则䌽绚虽多巧妙不足者矣释(数/语)
(总为公孙灵运两传赞论/作挈 王本此处截条非)观班氏公孙弘传赞直言汉
之得人盛于武宣二代至于平津善恶寂蔑(灭/通)无睹持
论如是其义靡闻必矜其美辞爱而不弃则宜微有改
易列于百官公卿表后庶寻文究理颇相附会以兹编
录不犹愈乎释(此言公孙传赞阑及得人/也 王本此处又截条非)又沈侯谢灵
运传论全说文体备言音律此正可为翰林之补亡流
别之总说耳(原注 李充 撰翰林论/挚虞撰文章流别集)如次诸史传实为乖
越释(此言灵运传论/泛谈文体也)陆士衡有云离之则双美合 (第 1b 页)
夫盛服饰者以珠翠为先工缋事者以丹青为主至若
错综乖所分布失宜则䌽绚虽多巧妙不足者矣释(数/语)
(总为公孙灵运两传赞论/作挈 王本此处截条非)观班氏公孙弘传赞直言汉
之得人盛于武宣二代至于平津善恶寂蔑(灭/通)无睹持
论如是其义靡闻必矜其美辞爱而不弃则宜微有改
易列于百官公卿表后庶寻文究理颇相附会以兹编
录不犹愈乎释(此言公孙传赞阑及得人/也 王本此处又截条非)又沈侯谢灵
运传论全说文体备言音律此正可为翰林之补亡流
别之总说耳(原注 李充 撰翰林论/挚虞撰文章流别集)如次诸史传实为乖
越释(此言灵运传论/泛谈文体也)陆士衡有云离之则双美合 (第 1b 页)
今在西安府儒学其文后半已漫漶不辨年月其首
云开成元年十二月又云明年五月云
□公塔铭 李弘度 撰 沙门建初行书 开成四年
五月
今在西安府城南兴教寺
大遍觉法师玄奘塔铭 刘轲撰 沙门建初行书 (第 23b 页)
云开成元年十二月又云明年五月云
□公塔铭 李弘度 撰 沙门建初行书 开成四年
五月
今在西安府城南兴教寺
大遍觉法师玄奘塔铭 刘轲撰 沙门建初行书 (第 23b 页)
唐比丘圆满碑铭(在华严寺/)
唐大遍觉禅师塔铭(刘轲撰僧建初书在兴教/寺)
唐大法师基公塔铭 (李弘度 撰僧建初书在兴/教寺)
唐圆测法师塔铭(宋复撰书在兴教寺/)
唐大德进法师塔铭(陈光撰僧 (第 11a 页)
唐大遍觉禅师塔铭(刘轲撰僧建初书在兴教/寺)
唐大法师基公塔铭 (李弘度 撰僧建初书在兴/教寺)
唐圆测法师塔铭(宋复撰书在兴教寺/)
唐大德进法师塔铭(陈光撰僧 (第 11a 页)
唐大遍觉禅师塔铭
玄奘久居西域广译佛言唐太宗极尊崇之据史卒于
显庆六年即龙朔元年铭则云卒于麟德元年之二月
史云年五十六铭云年六十九先葬浐东后移徙樊川
北原即少陵原文宗开成四年刘轲撰文僧建初书行
草秀劲有法而文亦粗能言师事俱可存也
唐大法师基公塔铭
基公者尉迟敬德之从子也度为僧译经于慈恩寺卒
于永淳中大和间始建塔 李弘度 铭之书者亦建初然
其笔法不无少逊玄奘塔铭
唐圆测法师塔铭
法师讳文雅字圆测新罗王之孙也唐太宗时 (第 12a 页)
玄奘久居西域广译佛言唐太宗极尊崇之据史卒于
显庆六年即龙朔元年铭则云卒于麟德元年之二月
史云年五十六铭云年六十九先葬浐东后移徙樊川
北原即少陵原文宗开成四年刘轲撰文僧建初书行
草秀劲有法而文亦粗能言师事俱可存也
唐大法师基公塔铭
基公者尉迟敬德之从子也度为僧译经于慈恩寺卒
于永淳中大和间始建塔 李弘度 铭之书者亦建初然
其笔法不无少逊玄奘塔铭
唐圆测法师塔铭
法师讳文雅字圆测新罗王之孙也唐太宗时 (第 12a 页)
西神禾原道安洞慧炬寺横亘其西南余与王
甥坐寺门眺望为一诗游塔院观三藏慈恩西明三塔
三藏铭刘轲撰慈恩铭 李弘度 撰俱建初书西明铭宋
复撰书吕大防所创玉峰轩以玉案得名当在寺后原
半今独陈正举所为记在殿壁间寺僧有穴居 (第 17a 页)
甥坐寺门眺望为一诗游塔院观三藏慈恩西明三塔
三藏铭刘轲撰慈恩铭 李弘度 撰俱建初书西明铭宋
复撰书吕大防所创玉峰轩以玉案得名当在寺后原
半今独陈正举所为记在殿壁间寺僧有穴居 (第 17a 页)
独无所𨽻其后又置东翰林院于金銮殿故又有
金銮殿学士后人呼学士为銮坡盖以此
又按自扬雄有翰林主人之称后世沿之 晋李充
论著翰林梁钟嵘诗评称郭璞为翰林诗首唐李
邕称翰林六绝盖用以标文苑之目耳唐取此名
院且以署官开 (第 13a 页)
金銮殿学士后人呼学士为銮坡盖以此
又按自扬雄有翰林主人之称后世沿之 晋李充
论著翰林梁钟嵘诗评称郭璞为翰林诗首唐李
邕称翰林六绝盖用以标文苑之目耳唐取此名
院且以署官开 (第 13a 页)
为之记龙池寺直玉案山之北 续注曰兴教寺开
成四年沙门令总载修三藏塔名屯田郎中兼侍御
史刘轲撰慈恩塔铭太子左庶子御史中丞 李弘度
撰西铭塔贡士宋复撰三藏塔奠中差大右慈恩左
西明差小殿宇法制精密庄严
过塔院抵韦赵览牛相公樊乡郊居 (第 22a 页)
成四年沙门令总载修三藏塔名屯田郎中兼侍御
史刘轲撰慈恩塔铭太子左庶子御史中丞 李弘度
撰西铭塔贡士宋复撰三藏塔奠中差大右慈恩左
西明差小殿宇法制精密庄严
过塔院抵韦赵览牛相公樊乡郊居 (第 22a 页)
符命之说古不经见皆后世迂儒俗士贼臣篡子献谀
逢恶以为篡窃之资者所作也六经所载如河出图雒
出书凤凰来仪百兽率舞麟趾驺虞帝武玄鸟获麟等
皆据事而书非推天引神而以为符也如麟凤龟龙谓
之四灵及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等
皆秦汉诸儒附会之说非圣人之意也至司马迁为史
记始载赤乌白鱼赤帝子白帝子之事以为有天下之
徵又特为封禅一书从臾神怪而董仲舒对策遂言三
代受命之符于是司马相如为封禅文(原注史记长卿病甚帝使所忠
往求其书及至长卿已卒其妻曰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来求书奏之其遗札书言封禅事所忠奏之
帝遂议封禅)扬雄作剧秦美新(原注 李充 翰林论扬子论秦之剧称新之美此乃计其 (第 30a 页)
逢恶以为篡窃之资者所作也六经所载如河出图雒
出书凤凰来仪百兽率舞麟趾驺虞帝武玄鸟获麟等
皆据事而书非推天引神而以为符也如麟凤龟龙谓
之四灵及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等
皆秦汉诸儒附会之说非圣人之意也至司马迁为史
记始载赤乌白鱼赤帝子白帝子之事以为有天下之
徵又特为封禅一书从臾神怪而董仲舒对策遂言三
代受命之符于是司马相如为封禅文(原注史记长卿病甚帝使所忠
往求其书及至长卿已卒其妻曰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来求书奏之其遗札书言封禅事所忠奏之
帝遂议封禅)扬雄作剧秦美新(原注 李充 翰林论扬子论秦之剧称新之美此乃计其 (第 30a 页)
协论语说》一卷,晋郭象论语体略》一卷,晋栾肇论语释疑》一卷,晋虞喜论语赞注》一卷,晋庾翼论语释》一卷 ,晋李
充论语集注》二卷,晋范宁论语注》一卷,晋孙绰论语集解》一卷,晋梁凯论语注释》一卷,晋袁乔论语注》一卷
史论
史臣曰: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莫不禀以生灵,迁乎爱嗜,机见殊门,赏悟纷杂。若子桓之品藻人才,仲治之区判文体,陆机辨于《文赋》, 李充 论于《翰林》,张视擿句褒贬,颜延图写情兴,各任怀抱,共为权衡。属文之道,事出神思,感召无象,变化不穷
史臣曰: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莫不禀以生灵,迁乎爱嗜,机见殊门,赏悟纷杂。若子桓之品藻人才,仲治之区判文体,陆机辨于《文赋》, 李充 论于《翰林》,张视擿句褒贬,颜延图写情兴,各任怀抱,共为权衡。属文之道,事出神思,感召无象,变化不穷
书用缃素。至于作者之意,无所论辩。惠、怀之乱,京华荡覆,渠阁文籍,靡有孑遗。
东晋之初,渐更鸠聚。 著作郎李充 以勖旧簿校之,其见存者,但有三千一十四卷。充遂总没众篇之名,但以甲乙为次。自尔因循,无所变革。其后中 ……补阙》二卷,宋明帝补卫瓘阙,亡。
《论语集义》八卷晋尚书左中兵郎崔豹集。梁十卷。
《论语》十卷晋 著作郎李充 注。
《集解论语》十卷晋廷尉孙绰解。梁有盈氏及孟整注《论语》各十卷,亡。
《集解论语》十卷晋兖州
东晋之初,渐更鸠聚。 著作郎李充 以勖旧簿校之,其见存者,但有三千一十四卷。充遂总没众篇之名,但以甲乙为次。自尔因循,无所变革。其后中 ……补阙》二卷,宋明帝补卫瓘阙,亡。
《论语集义》八卷晋尚书左中兵郎崔豹集。梁十卷。
《论语》十卷晋 著作郎李充 注。
《集解论语》十卷晋廷尉孙绰解。梁有盈氏及孟整注《论语》各十卷,亡。
《集解论语》十卷晋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