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類
地理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化镇江口至泗州淮河口五年毕工
大观二年八月诏常润岁旱河浅留滞运船监司
督责浚治
政和四年二月工部言前太平州 判官卢宗原 请
开修自江州至真州古来河道堙塞者凡七处以
成运河入浙西一百五十里可避一千六百里大
江风 (第 22b 页)
涛之患又可就土兴筑自古江水浸没膏腴
田自三百顷至万顷者凡九所计四万二千馀顷
其三百顷以下者又过之乞依 宗原 任太平州判 …… (第 22b 页)
利害检计工料(互见水利/)
六年九月从 卢宗原 请开池州车轴河口宋史河
渠志 (第 26a 页)
卢宗原 复言池州大江乃上流纲运所经其
东岸皆暗石多至二十馀处西岸则沙洲广二百
馀里谚云拆船湾言舟至此 …… (第 26a 页)
车轴河口沙地四百馀里若开通入社湖舟经平
水径池口可避二百里风涛拆船之险请措置开
修从之
七年九月丙子又诏 宗原 措置开浚江东古河自 (第 26a 页)
大观二年八月诏常润岁旱河浅留滞运船监司
督责浚治
政和四年二月工部言前太平州 判官卢宗原 请
开修自江州至真州古来河道堙塞者凡七处以
成运河入浙西一百五十里可避一千六百里大
江风 (第 22b 页)
涛之患又可就土兴筑自古江水浸没膏腴
田自三百顷至万顷者凡九所计四万二千馀顷
其三百顷以下者又过之乞依 宗原 任太平州判 …… (第 22b 页)
利害检计工料(互见水利/)
六年九月从 卢宗原 请开池州车轴河口宋史河
渠志 (第 26a 页)
卢宗原 复言池州大江乃上流纲运所经其
东岸皆暗石多至二十馀处西岸则沙洲广二百
馀里谚云拆船湾言舟至此 …… (第 26a 页)
车轴河口沙地四百馀里若开通入社湖舟经平
水径池口可避二百里风涛拆船之险请措置开
修从之
七年九月丙子又诏 宗原 措置开浚江东古河自 (第 26a 页)
则有汴口仓今所患者向来籴本岁五百万缗支
移殆尽宣和五年乃降度牒及香盐钞各一百万
贯令吕淙 卢宗原 均籴斛斗专备转般(宋史/)
靖康元年令东南六路上供额斛除淮南两浙依
旧直达外江湖四路并措置转 (第 7b 页)
移殆尽宣和五年乃降度牒及香盐钞各一百万
贯令吕淙 卢宗原 均籴斛斗专备转般(宋史/)
靖康元年令东南六路上供额斛除淮南两浙依
旧直达外江湖四路并措置转 (第 7b 页)
毛粟宣和初为徽州司士参军尝摄州事适睦寇
陷城执粟欲降之不屈骂贼而死举家遇害(南畿/志)
卢宗原 宣和三年知徽州睦寇既平奉诏修筑城
垣即大砖隐起为文以戒后人无忘寇难综理有
道民赖以安(南畿 (第 24b 页)
陷城执粟欲降之不屈骂贼而死举家遇害(南畿/志)
卢宗原 宣和三年知徽州睦寇既平奉诏修筑城
垣即大砖隐起为文以戒后人无忘寇难综理有
道民赖以安(南畿 (第 24b 页)
至手条宽恤三十馀事民以宁息进显谟阁直学
士
汪叔詹字致道歙人崇宁五年进士为太学博士
以直言忤王黼斥归久之权知芜湖县发运 卢宗
原 议涸丹阳湖为田叔詹抗言争之不得置印厅
事走京师上书言湖不可涸状帝悟从之擢提举
潼川常平时东川 (第 7a 页)
士
汪叔詹字致道歙人崇宁五年进士为太学博士
以直言忤王黼斥归久之权知芜湖县发运 卢宗
原 议涸丹阳湖为田叔詹抗言争之不得置印厅
事走京师上书言湖不可涸状帝悟从之擢提举
潼川常平时东川 (第 7a 页)
(在此今日之事相公岂可负赵皇恩耶愿勉旃药师/亦领略然无益也是月壬寅詹度犹奏郭药师瞻视)
(不常趣向怀异蜂目鸟喙怙宠恃功兼常胜军暴掠/燕子女攘夺民舍药师纵之不复弹压诏梁沂 卢宗)
(原 体究而药师已叛矣药师既叛报至京师上左/右不欲人闻知乃共匿其报但曰药师被围矣)
金人南犯朔武之境朔州 (第 78b 页)
(不常趣向怀异蜂目鸟喙怙宠恃功兼常胜军暴掠/燕子女攘夺民舍药师纵之不复弹压诏梁沂 卢宗)
(原 体究而药师已叛矣药师既叛报至京师上左/右不欲人闻知乃共匿其报但曰药师被围矣)
金人南犯朔武之境朔州 (第 78b 页)
欲并循古法尽去诸堰各置小斗门常州镇江府望
亭镇仍旧置闸八月诏户曹赵霖相度役兴而两浙
地方扰甚七年四月尚书省言 卢宗原 浚江虑成骚
扰诏权罢其役赵霖别与差遣重和元年六月诏两
浙霖雨积水多侵民田平江尤甚繇未浚港浦故也 (第 6b 页)
亭镇仍旧置闸八月诏户曹赵霖相度役兴而两浙
地方扰甚七年四月尚书省言 卢宗原 浚江虑成骚
扰诏权罢其役赵霖别与差遣重和元年六月诏两
浙霖雨积水多侵民田平江尤甚繇未浚港浦故也 (第 6b 页)
治所
始汉建安中置新都郡立府于始新今严州淳安县治
是也其后荐割以𨽻婺睦于是隋歙州始治黟(郦道元/水经注)
(云吴立始新都尉于歙之华乡令贺齐守之后移出新/亭按华乡即始新县华一作叶而贺齐乃新都都尉言)
(始新都尉者误也/但新亭不知所在)大业中迁治休宁万岁山义宁中迁
歙县乌聊山唐及国朝因之宣和三年睦寇方腊既平
部使者迁其城于溪北三里民不以为便事闻会除 卢
宗原 为守有诏同徐闳中相 (第 9b 页)
宗原 以为新城地形不 …… (第 9b 页)
基修筑
足为险固以此民情愿还得旨以旧城为州以新城为
歙县且令以渐修筑而新城亦卒不为县今民间犹号
新州 宗原 城旧州毕明年八月与士民复归于旧州
城社
城壁之设因山溪以为险山起于东北至南而止故因 (第 10b 页)
始汉建安中置新都郡立府于始新今严州淳安县治
是也其后荐割以𨽻婺睦于是隋歙州始治黟(郦道元/水经注)
(云吴立始新都尉于歙之华乡令贺齐守之后移出新/亭按华乡即始新县华一作叶而贺齐乃新都都尉言)
(始新都尉者误也/但新亭不知所在)大业中迁治休宁万岁山义宁中迁
歙县乌聊山唐及国朝因之宣和三年睦寇方腊既平
部使者迁其城于溪北三里民不以为便事闻会除 卢
宗原 为守有诏同徐闳中相 (第 9b 页)
宗原 以为新城地形不 …… (第 9b 页)
基修筑
足为险固以此民情愿还得旨以旧城为州以新城为
歙县且令以渐修筑而新城亦卒不为县今民间犹号
新州 宗原 城旧州毕明年八月与士民复归于旧州
城社
城壁之设因山溪以为险山起于东北至南而止故因 (第 10b 页)
能)
(皆备前朝又有苏补衮王举直/江沨三人不得其详附见于此)
张仲圭(右武大夫宣和/三年五月到官) 卢宗原(朝奉郎直龙图阁宣和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到任五年九月二十五日除淮南江浙荆湖制)
(置发遣判官自/此以下有壁记) 唐作求(朝奉郎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到/任靖康元年六月七日以病去官) (第 33b 页)
(皆备前朝又有苏补衮王举直/江沨三人不得其详附见于此)
张仲圭(右武大夫宣和/三年五月到官) 卢宗原(朝奉郎直龙图阁宣和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到任五年九月二十五日除淮南江浙荆湖制)
(置发遣判官自/此以下有壁记) 唐作求(朝奉郎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到/任靖康元年六月七日以病去官) (第 33b 页)
,皆溃于江,下塘田庐,莫能自保,运河中绝,有害漕运。」诏亟修筑之。
四年二月,工部言:「前太平 州判官卢宗 原请开修自江州至真州古来河道湮塞者凡七处,以成运河,入浙西一百五十里,可避一千六百里大江风涛之患;又可就土兴筑自古江水浸没膏腴田,自三百顷至万顷者凡九所,计四万二千馀顷,其三百顷以下者又过之。乞 依宗 原任太平州判官日已兴政和圩田例,召人户自备财力兴修。」诏沈鏻等相度措置。
六年闰正月,知杭州李 ……门;常州、镇江府、望亭镇,仍旧置闸。」八月,诏户曹赵霖相度役兴,而两浙扰甚。七年四月己未,尚书省言: 「卢宗 原浚江,虑成搔扰。」诏权罢其役,赵霖别与差遣。
重和元年二月,前发运副使柳庭俊言:「真扬楚泗、 ……堤岸损缺,不能贮水,乞候农隙次第补葺。」诏本路漕臣并本州县官详度利害,检计工料以闻。
六年九月 ,卢宗 原复言:「池州大江,乃上流纲运所经,其东岸皆暗石,多至二十馀处;西岸则沙洲,广二百馀里。谚云'拆船湾 ……开通入杜湖,使舟经平水,径池口,可避二百里风涛拆船之险,请措置开修。」从之。
七年九月丙子,又 诏宗 原措置开浚江东古河,白芜湖由宣溪、溧水至镇江,渡扬子,趋淮、汴,免六百里江行之险,并从之。
靖
四年二月,工部言:「前太平 州判官卢宗 原请开修自江州至真州古来河道湮塞者凡七处,以成运河,入浙西一百五十里,可避一千六百里大江风涛之患;又可就土兴筑自古江水浸没膏腴田,自三百顷至万顷者凡九所,计四万二千馀顷,其三百顷以下者又过之。乞 依宗 原任太平州判官日已兴政和圩田例,召人户自备财力兴修。」诏沈鏻等相度措置。
六年闰正月,知杭州李 ……门;常州、镇江府、望亭镇,仍旧置闸。」八月,诏户曹赵霖相度役兴,而两浙扰甚。七年四月己未,尚书省言: 「卢宗 原浚江,虑成搔扰。」诏权罢其役,赵霖别与差遣。
重和元年二月,前发运副使柳庭俊言:「真扬楚泗、 ……堤岸损缺,不能贮水,乞候农隙次第补葺。」诏本路漕臣并本州县官详度利害,检计工料以闻。
六年九月 ,卢宗 原复言:「池州大江,乃上流纲运所经,其东岸皆暗石,多至二十馀处;西岸则沙洲,广二百馀里。谚云'拆船湾 ……开通入杜湖,使舟经平水,径池口,可避二百里风涛拆船之险,请措置开修。」从之。
七年九月丙子,又 诏宗 原措置开浚江东古河,白芜湖由宣溪、溧水至镇江,渡扬子,趋淮、汴,免六百里江行之险,并从之。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