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子部
东坡遗张平阳村醪诗真迹旧藏光福徐良夫家据
东阳黄晋卿题识诗凡六首今耕学翁得之已亡其
半可惜也然吾闻良夫所藏高编大册甚富今则一
字不存矣则此卷虽脱落为幸巳甚且徐皆出偃王 春秋时徐子 章羽被执子孙散处扬徐间今耕学与
良夫同姓同里此卷之在耕学犹在良夫也为幸益
甚呜呼楚人得之孔子鄙之吾恐 (第 7a 页)
东阳黄晋卿题识诗凡六首今耕学翁得之已亡其
半可惜也然吾闻良夫所藏高编大册甚富今则一
字不存矣则此卷虽脱落为幸巳甚且徐皆出偃王 春秋时徐子 章羽被执子孙散处扬徐间今耕学与
良夫同姓同里此卷之在耕学犹在良夫也为幸益
甚呜呼楚人得之孔子鄙之吾恐 (第 7a 页)
宋苏轼遗张平阳诗真迹
东坡遗张平阳村醪诗真迹旧藏光福徐良夫家据东
阳黄晋卿题识诗凡六首今耕学翁得之已亡其半可
惜也然吾闻良夫所藏高编大册甚富今则一字不存
矣则此卷虽脱落为幸已甚且徐皆出偃王 春秋时徐
子 章羽被执子孙散处剔徐间今耕学与良夫同姓同
里此卷之在耕学犹在良夫也为幸益甚呜呼楚人得 (第 33b 页)
东坡遗张平阳村醪诗真迹旧藏光福徐良夫家据东
阳黄晋卿题识诗凡六首今耕学翁得之已亡其半可
惜也然吾闻良夫所藏高编大册甚富今则一字不存
矣则此卷虽脱落为幸已甚且徐皆出偃王 春秋时徐
子 章羽被执子孙散处剔徐间今耕学与良夫同姓同
里此卷之在耕学犹在良夫也为幸益甚呜呼楚人得 (第 33b 页)
年置。莽曰淮平。户二十六万八千二百八十三,口百二十三万七千七百六十四。县二十九:
徐,故国,盈姓。至 春秋时徐子 章禹为楚所灭。莽曰徐调。
取虑,师古曰:取音趋,又音秋。虑音庐。
淮浦,游水北入海。莽曰淮敬。应劭曰
徐,故国,盈姓。至 春秋时徐子 章禹为楚所灭。莽曰徐调。
取虑,师古曰:取音趋,又音秋。虑音庐。
淮浦,游水北入海。莽曰淮敬。应劭曰
。明改路为寿州,以县属之隶于凤阳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五里。
泗州:
《禹贡》:徐州之域。周属青州。 春秋徐子 国地,吴灭徐,为鲁宋吴三国之境,后属楚。秦属泗水郡。汉初属沛郡;武帝元狩六年,置临淮郡。后汉改临淮为
泗州:
《禹贡》:徐州之域。周属青州。 春秋徐子 国地,吴灭徐,为鲁宋吴三国之境,后属楚。秦属泗水郡。汉初属沛郡;武帝元狩六年,置临淮郡。后汉改临淮为
。
夏
徐子 封伯翳子若木于徐,为徐国子爵。
周
谯 武王封神农之后,姜姓于焦,后改焦为谯。钟离子 周时徐子 别封也,嬴姓,后为吴附庸。郢子 蓼子 皆子国都,寿春无考,存其名。
徐偃王 夏皋陶嬴姓,子爵皋陶
夏
徐子 封伯翳子若木于徐,为徐国子爵。
周
谯 武王封神农之后,姜姓于焦,后改焦为谯。钟离子 周时徐子 别封也,嬴姓,后为吴附庸。郢子 蓼子 皆子国都,寿春无考,存其名。
徐偃王 夏皋陶嬴姓,子爵皋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