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類
雜家類
類書類
辨法师碑薛纯陀书昔欧阳公尝评其不减率更然
所书不传于后永叔所得纯陀书惟此不知又有甚
焉者也贞观十二年奉敕书铭砥柱其字磊落如山石
自开隐鳞而出可以见方丈之势矣固无牵强以成
也当时如虞伯施褚登善号能书者皆避而让之其
后柳诚悬爱其书恐失其次第则又别书于石后世
得纯陀所书砥柱铭者皆碎杂丛叠必按此而序之
砥柱铭薛纯而此碑为薛纯陀尝为秘书省正字本
名纯陀后以纯自别于时检于类书见之(广川书跋)
辨英法师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显庆四年六月(金石录)
道因法师 碑
李俨撰欧阳通正书龙朔三年十月(金石录)
唐 (第 3a 页)
道因 法师碑中台司藩大夫李俨撰兰台郎骑都
尉欧阳通书通率更令询之子书法出家学矩矱森
严意度飘逸但少含蓄之趣 (第 3a 页)
耳(东里续集)
道因 与玄奘同译经者见高僧传碑文亦宏丽饶其
家言然去蕳栖头陀不啻一小劫耳评者谓欧阳兰
台瘦怯于父而险峻过之 (第 3b 页)
此碑如病维摩高格贫士
虽不饶乐而眉宇间有风霜之气可重也余尝谓皇
象文武索靖载妖帖章草中鸟迹笔者颜真卿家庙
茅山碑正书中玉箸笔者兰台 道因 碑正书中八分
笔者此未易为俗人言也(弇州山人槁)
王元美曰评者谓兰台瘦怯于父而险峻过之此碑 …… (第 3b 页)
欧阳通正书较信本流丽有馀而严敬不足杜诗云
书贵瘦硬方通神今以此视化度醴泉诸碑已自痴
肥矣然学者自此求信本之迹则亦执柯伐柯取则
不远矣(玄牍记)
古迹吾不得而见之矣今之模拓失真又了无足观
惟有古碑版耳率更碑版尚有数种而兰台止存一 道因 法师碑兰台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率更楷法
源出古𨽻故骨气洞达结体独异居唐楷书第一小
欧阳早孤购求父书不 (第 4b 页)
所书不传于后永叔所得纯陀书惟此不知又有甚
焉者也贞观十二年奉敕书铭砥柱其字磊落如山石
自开隐鳞而出可以见方丈之势矣固无牵强以成
也当时如虞伯施褚登善号能书者皆避而让之其
后柳诚悬爱其书恐失其次第则又别书于石后世
得纯陀所书砥柱铭者皆碎杂丛叠必按此而序之
砥柱铭薛纯而此碑为薛纯陀尝为秘书省正字本
名纯陀后以纯自别于时检于类书见之(广川书跋)
辨英法师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显庆四年六月(金石录)
道因法师 碑
李俨撰欧阳通正书龙朔三年十月(金石录)
唐 (第 3a 页)
道因 法师碑中台司藩大夫李俨撰兰台郎骑都
尉欧阳通书通率更令询之子书法出家学矩矱森
严意度飘逸但少含蓄之趣 (第 3a 页)
耳(东里续集)
道因 与玄奘同译经者见高僧传碑文亦宏丽饶其
家言然去蕳栖头陀不啻一小劫耳评者谓欧阳兰
台瘦怯于父而险峻过之 (第 3b 页)
此碑如病维摩高格贫士
虽不饶乐而眉宇间有风霜之气可重也余尝谓皇
象文武索靖载妖帖章草中鸟迹笔者颜真卿家庙
茅山碑正书中玉箸笔者兰台 道因 碑正书中八分
笔者此未易为俗人言也(弇州山人槁)
王元美曰评者谓兰台瘦怯于父而险峻过之此碑 …… (第 3b 页)
欧阳通正书较信本流丽有馀而严敬不足杜诗云
书贵瘦硬方通神今以此视化度醴泉诸碑已自痴
肥矣然学者自此求信本之迹则亦执柯伐柯取则
不远矣(玄牍记)
古迹吾不得而见之矣今之模拓失真又了无足观
惟有古碑版耳率更碑版尚有数种而兰台止存一 道因 法师碑兰台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率更楷法
源出古𨽻故骨气洞达结体独异居唐楷书第一小
欧阳早孤购求父书不 (第 4b 页)
按遂良以永徽六年贬潭州显庆二年徙桂州未几
贬爱州岁馀卒未尝生及龙朔也遂良于贞观末为
中书令后罢永徽三年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
品四年进尚书右仆射是余家所藏本为原刻无疑
乃三本字有肥瘦方圆宽𦂳之不同也兹岂石才叔
苍舒所得者耶文潞公爱玩令子弟临之出示坐客
盛称公者为真才叔第云今日方知苍舒孤寒潞公
大哂客赧然余今有类是矣 五识
薛稷杂碑
董逌跋己见书谱
欧阳通书 道因法师 碑
王世贞跋巳见
孙过庭书谱
昔人谓孙参军书谱如食多骨鱼得不偿失以草书 (第 46b 页)
贬爱州岁馀卒未尝生及龙朔也遂良于贞观末为
中书令后罢永徽三年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
品四年进尚书右仆射是余家所藏本为原刻无疑
乃三本字有肥瘦方圆宽𦂳之不同也兹岂石才叔
苍舒所得者耶文潞公爱玩令子弟临之出示坐客
盛称公者为真才叔第云今日方知苍舒孤寒潞公
大哂客赧然余今有类是矣 五识
薛稷杂碑
董逌跋己见书谱
欧阳通书 道因法师 碑
王世贞跋巳见
孙过庭书谱
昔人谓孙参军书谱如食多骨鱼得不偿失以草书 (第 46b 页)
今世所见欧阳通书惟三碑其别帖但存此也笔力
劲险尽得家风但微失丰浓故有愧其父至于惊奇
跳骏不避危险则殆无异也书家论通比询书失于
瘦怯薛纯比询书失于肥钝今视其书可信也(广川书跋)
欧阳通 道因法师 碑
题跋已载七十二卷
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馀姚人性沉静寡欲笃志勤学
善属文同郡 (第 13a 页)
劲险尽得家风但微失丰浓故有愧其父至于惊奇
跳骏不避危险则殆无异也书家论通比询书失于
瘦怯薛纯比询书失于肥钝今视其书可信也(广川书跋)
欧阳通 道因法师 碑
题跋已载七十二卷
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馀姚人性沉静寡欲笃志勤学
善属文同郡 (第 13a 页)
武后书升仙太子碑(笔意软媚) 虞永兴孔子庙堂碑
欧阳率更宗圣观帖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碑邕
禅师碑(化度最少不易得)皇甫君碑
褚河南孟法师碑铭(虽贉池零落乃唐刻唐拓)圣教序记
欧阳通书 道因法师 碑(兰台瘦怯于父)
赵模千文(贞观间供奉) 绛州篆书碧落碑
易州铁像颂碑(景隆间州录事 (第 15a 页)
欧阳率更宗圣观帖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碑邕
禅师碑(化度最少不易得)皇甫君碑
褚河南孟法师碑铭(虽贉池零落乃唐刻唐拓)圣教序记
欧阳通书 道因法师 碑(兰台瘦怯于父)
赵模千文(贞观间供奉) 绛州篆书碧落碑
易州铁像颂碑(景隆间州录事 (第 15a 页)
唐冯承素临本乐毅论
唐陆柬之千文
唐陆柬之兰亭诗卷
唐高正臣明徵君碑
唐欧阳通 道因法师 碑
唐欧阳通别帖 …… (第 4b 页)
唐高正臣明徵君碑
右唐明徵君碑徵君者梁明山宾也高宗朝其裔孙崇
俨以方技进故立此碑旧唐史言高宗自制文而书之
非也盖高宗撰文高正臣书耳(金石录/)
右高宗御制王知敬篆碑阴有栖霞二大字乃大中庚
子岁所立今碑乃景子此即米芾所谓手摩一丈玉读
尽上元记者书自圣教序中出极有风骨可爱(苍润轩/)
(碑跋/)
唐欧阳通 道因法师 碑
唐 (第 61b 页)
道因 法师碑中台司藩大夫李俨撰兰台郎骑都尉
欧阳通书通率更令询之子书法出家学矩矱森严意
度飘逸但少含蓄之趣 (第 61b 页)
耳(东里续集/) 道因 与玄奘同译经者见高僧传碑文亦宏丽饶其家
言然去简栖头陀不啻一小劫耳评者谓欧阳兰台瘦 (第 61b 页)
怯于父而险峻过之此碑如病维摩高格贫士虽不饶
乐而眉宇间有风霜之气可重也余尝谓皇象文武索
靖载妖帖章草中鸟迹笔者颜真卿家庙茅山碑正书
中玉箸笔者兰台 道因 碑正书中八分笔者此未易为
俗人言也(弇州山人藁/)
唐欧阳通别帖
今世所见通书惟三碑其别帖殆存 (第 62a 页)
唐陆柬之千文
唐陆柬之兰亭诗卷
唐高正臣明徵君碑
唐欧阳通 道因法师 碑
唐欧阳通别帖 …… (第 4b 页)
唐高正臣明徵君碑
右唐明徵君碑徵君者梁明山宾也高宗朝其裔孙崇
俨以方技进故立此碑旧唐史言高宗自制文而书之
非也盖高宗撰文高正臣书耳(金石录/)
右高宗御制王知敬篆碑阴有栖霞二大字乃大中庚
子岁所立今碑乃景子此即米芾所谓手摩一丈玉读
尽上元记者书自圣教序中出极有风骨可爱(苍润轩/)
(碑跋/)
唐欧阳通 道因法师 碑
唐 (第 61b 页)
道因 法师碑中台司藩大夫李俨撰兰台郎骑都尉
欧阳通书通率更令询之子书法出家学矩矱森严意
度飘逸但少含蓄之趣 (第 61b 页)
耳(东里续集/) 道因 与玄奘同译经者见高僧传碑文亦宏丽饶其家
言然去简栖头陀不啻一小劫耳评者谓欧阳兰台瘦 (第 61b 页)
怯于父而险峻过之此碑如病维摩高格贫士虽不饶
乐而眉宇间有风霜之气可重也余尝谓皇象文武索
靖载妖帖章草中鸟迹笔者颜真卿家庙茅山碑正书
中玉箸笔者兰台 道因 碑正书中八分笔者此未易为
俗人言也(弇州山人藁/)
唐欧阳通别帖
今世所见通书惟三碑其别帖殆存 (第 62a 页)
皇甫君碑(以上俱/信本)
褚河南孟法师碑铭(虽贉池零落/乃唐刻唐拓) 褚书圣教序记
欧阳信本书 道因法师 碑(兰台瘦/怯于父) 赵模千文(贞观/间供)
(奉/) 绛州篆书碧落碑(在石像背今/别刻置庙) 易州 (第 107a 页)
褚河南孟法师碑铭(虽贉池零落/乃唐刻唐拓) 褚书圣教序记
欧阳信本书 道因法师 碑(兰台瘦/怯于父) 赵模千文(贞观/间供)
(奉/) 绛州篆书碧落碑(在石像背今/别刻置庙) 易州 (第 107a 页)
唐佛家碑(一百/)
唐辨正法师碑(显庆三年李俨/撰薛纯陀书)
唐智乐寺碑(咸亨四年唐郑惠王撰惠/王乃高祖第十三子也)
唐九门县西浮屠碑(上元三年董行/思撰傅得节书) 唐道因法师 碑(欧阳通书/在京兆)
唐等慈寺碑(贞观二年颜师古/撰在郑州汜水) (第 34a 页)
唐辨正法师碑(显庆三年李俨/撰薛纯陀书)
唐智乐寺碑(咸亨四年唐郑惠王撰惠/王乃高祖第十三子也)
唐九门县西浮屠碑(上元三年董行/思撰傅得节书) 唐道因法师 碑(欧阳通书/在京兆)
唐等慈寺碑(贞观二年颜师古/撰在郑州汜水) (第 34a 页)
薛稷杂碑(时语买褚得薛不落夹谓少保嗣/通书法有舅氏褚登善宅相也)
书贵得法然以点画论法者皆蔽于书者也求法者当
在体用备处一法不亡浓纤健决各当其意然后结字
不失疏密合度可以论矣薛稷于书得欧虞褚陆遗
墨至备故于法可据然其师承血脉则于褚为近至于
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别为一家然世或以其瘦快
断至到又似不纶成法者也刘景升为书家祖师钟繇
胡昭皆受其学然昭肥繇瘦各得其一体后世不谓昭
不及繇者观其笔意他可以不论也 董逌跋
欧阳通书 道因法师 碑 (第 23a 页)
道因 与玄奘同译经者见高僧传碑文亦宏丽饶其家
言然去简栖头陀不啻一小劫耳评者谓欧阳兰台瘦
怯于父而险峻过之 (第 23a 页)
此碑如病维摩高格贫士虽不饶
乐而眉宇间有风霜之气可重也余尝谓皇象文武索
靖载妖帖章草中鸟迹笔者颜真卿家庙茅山碑正书
中玉箸笔者兰台 道因 碑正书中八分笔者此未易为
俗人言也(王家有是拓正合元美跋/尚有通书摩利支天经也)
孙过庭书谱(过 (第 23b 页)
书贵得法然以点画论法者皆蔽于书者也求法者当
在体用备处一法不亡浓纤健决各当其意然后结字
不失疏密合度可以论矣薛稷于书得欧虞褚陆遗
墨至备故于法可据然其师承血脉则于褚为近至于
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别为一家然世或以其瘦快
断至到又似不纶成法者也刘景升为书家祖师钟繇
胡昭皆受其学然昭肥繇瘦各得其一体后世不谓昭
不及繇者观其笔意他可以不论也 董逌跋
欧阳通书 道因法师 碑 (第 23a 页)
道因 与玄奘同译经者见高僧传碑文亦宏丽饶其家
言然去简栖头陀不啻一小劫耳评者谓欧阳兰台瘦
怯于父而险峻过之 (第 23a 页)
此碑如病维摩高格贫士虽不饶
乐而眉宇间有风霜之气可重也余尝谓皇象文武索
靖载妖帖章草中鸟迹笔者颜真卿家庙茅山碑正书
中玉箸笔者兰台 道因 碑正书中八分笔者此未易为
俗人言也(王家有是拓正合元美跋/尚有通书摩利支天经也)
孙过庭书谱(过 (第 23b 页)
皇甫君碑(以上/俱信) 褚河南
孟法师碑铭(虽贉池零落/乃唐刻唐拓) 褚书圣教序记 欧阳通
玄书 道因法师 碑(兰台瘦/怯于父) 赵模子文(贞观开/供奉) 绛
州篆书碧落碑(在石像背今/别刻置庙) 易州铁像碑 (第 72b 页)
孟法师碑铭(虽贉池零落/乃唐刻唐拓) 褚书圣教序记 欧阳通
玄书 道因法师 碑(兰台瘦/怯于父) 赵模子文(贞观开/供奉) 绛
州篆书碧落碑(在石像背今/别刻置庙) 易州铁像碑 (第 72b 页)
王寺中。
韩择木八分书,臧希沈碑,唐元宗孝经,八分隶书,注作小隶,字末有御跋,草书石在陕西。
欧阳通 道因禅师 碑询之子,
李阳冰篆书千文,石在西安府学。
谦卦爻辞李阳冰篆书,石在直隶太平府芜湖县民家。
元秋塔铭
韩择木八分书,臧希沈碑,唐元宗孝经,八分隶书,注作小隶,字末有御跋,草书石在陕西。
欧阳通 道因禅师 碑询之子,
李阳冰篆书千文,石在西安府学。
谦卦爻辞李阳冰篆书,石在直隶太平府芜湖县民家。
元秋塔铭
泉铭虞恭公碑邕禅、师碑皇甫君碑、
褚河南孟法师碑铭、
虽贉池零落乃唐刻唐拓、
圣教序记
欧阳通师书 道因法师 碑、
赵模千文、
绛州篆书碧落碑、
易州铁像碑颂、
景隆閒州录事苏灵芝书、
少林寺通灵禅师碑、
唐
褚河南孟法师碑铭、
虽贉池零落乃唐刻唐拓、
圣教序记
欧阳通师书 道因法师 碑、
赵模千文、
绛州篆书碧落碑、
易州铁像碑颂、
景隆閒州录事苏灵芝书、
少林寺通灵禅师碑、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