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藝術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唐孙樵龙多山录 旧刻刓缺元祐七年刘象功再书
遒劲可喜

  龙多山鹫台院石刻 绍兴三十二年十一月 缙云冯
时行记

  将军祠石刻 在龙门山东八里印土院有将军祠石
刻云故唐将也逃难山中而死葬山阴或曰战国人 (第 36b 页)
  唐孙樵龙多山录 旧刻刓缺元祐七年刘象功再书
遒劲可喜

  龙多山鹫台院石刻 绍兴三十二年十一月缙云冯 时行


  将军祠石刻 在龙门山东八里印土院有将军祠石
刻云故唐将也逃难山中而死葬山阴或曰战国人
也岁 (第 36b 页)
      (覆丨丨比/其丨丨)   统和神人(刘禹锡贺龙飞表/洞照寰海丨丨丨)
  大宝正位           (丨圣祚延长从今/无极群生鼓舞自)
  重离继明 (冯时行
贺皇帝/登极表大宝正)     (此太/宁)
      (位丨丨/丨丨)    开基创业
  抚璇 …… (第 27a 页)
  平垂万世基(汉书儿宽传惟天子建中和之极兼综条贯/金声而玉振之以顺成天庆丨丨丨之丨)
   抚绥万方(书天监厥德用集/大命丨丨丨丨) 一日归仁 (冯时行
贺皇/帝登极表丨)
  (丨丨丨千/载难遇) 履历正元(唐宝历元年册尊号赦文丨丨丨/丨敷施大号庶方咸 …… (第 28a 页)
    睿智天纵
  智勇天锡       聪明日跻(曾布贺皇帝登极/表睿智天纵丨丨)
  诚明生知 (冯时行
贺皇帝/登极表智勇天)     (丨/丨)
      (锡丨丨/丨丨)    善积名显
  道光天 (第 32b 页)
 愧俯不怍无忧无惧此书信州有本

蜀人 冯当可
有缙云集封事乞移跸建康云此兴事造
 业之根本洪范所谓皇建其有极者也与先生皇极
 辨暗合
会稽官书有子 (第 18a 页)
 冯澥(山之子登进士历官入朝以言事再谪靖康初召为左諌议大夫累迁尚书左丞绍兴中以资)

(政殿学士致仕澥为文师苏轼论西事忤蔡京郡人张庭坚以言事斥象州死妻子流离澥力)


(振其家)

  冯时行(字当可巴县人绍兴状元与朱松曾开等极言和议之非秦桧忌之出知左州讽使者摭)

(述其罪遂不仕)
 冯康国(遂宁人为太学生负气节苗刘之变张浚治兵平江先遣康国至杭州说折二凶及浚宣)

(抚川陜辟为 (第 19b 页)
 冯澥(山之子登进士历官入朝以言事再谪靖康初召为左諌议大夫累迁尚书左丞绍兴中以资)

(政殿学士致仕澥为文师苏轼论西事忤蔡京郡人张庭坚以言事斥象州死妻子流离澥力)


(振其家)

 冯时行(字 当可
巴县人绍兴状元与朱松曾开等极言和议之非秦桧忌之出知左州讽使者摭)

(述其罪遂不仕)

 冯康国(遂 (第 19b 页)
  蔡侍郎
睢州蔡侍郎石冈(天/祐)弘治中进士方严正直生平遇鬼
神事甚多汤荆岘先生(斌/)言其为山西 宪使时行
部至
一驿驿有鬼为祟人不敢宿驿卒以告公叱之比夜秉
烛独卧堂中枕傍寘一剑三更时忽风起门洞开有一 (第 3b 页)
近乃程子吃𦂳为/人 学者深味 意就眼前切近处潜思默契皆自有)
(高深远大而不可穷者矣疏王伯厚曰 冯当可
谓王辅/嗣蔽于虚无而易与人事 伊川专于治乱而易与天) (第 22b 页)
 君子当困穷之时既尽其防虑之道而不得免则命

也当推致其命以遂其志知命之当然也则穷塞祸患
不以动其心行吾义而已(困象传推致者谓于命之所/当然一一推而致之以辨其)
(正不正也遂志者谓于命之正者顺而受之而死生祸/福有所不计也 朱子曰致命程子解作推致其命其)
(义虽通然论语中致命字皆作委致之致犹言授命也/又曰蹇与困不同象曰泽无水困是尽乾燥处困之极)
(事无可为者故只得致命遂志若山上有水蹇则犹可/进步如山上之泉曲折多艰阻犹有可行故教以反身)
(修德自不得以困比也愚按孔疏谓遭困厄之世期于/致命丧身必当遂其高志不屈挠而移改则致命固亦)
(作委致其身命解也 冯氏当可
曰君子之处困也命在/天而致之志在我则遂之困而安于困者命之致也困)
(而有不困者志之遂也若小人处之则凡 (第 6b 页)
曰求言必自近乃程子吃𦂳为人处学者深味此意就眼前切近处潜思默契皆自有
高深远大而不可穷者矣 王伯厚曰 冯当可
谓王辅嗣蔽于虚无而易与人事疏伊川专于治乱而易与天 (第 22b 页)
  君子当困穷之时既尽其防虑之道而不得免则命

也当推致其命以遂其志知命之当然也则穷塞祸患
不以动其心行吾义而已(困象传推致者谓于命之所当然一一推而致之以辨其
正不正也遂志者谓于命之正者顺而受之而死生祸福有所不计也 朱子曰致命程子解作推致其命其
义虽通然论语中致命字皆作委致之致犹言授命也又曰蹇与困不同象曰泽无水困是尽乾燥处困之极
事无可为者故只得致命遂志若山上有水蹇则犹可进步如山上之泉曲折多艰阻犹有可行故教以反身
修德自不得以困比也愚按孔疏谓遭困厄之世期于致命丧身必当遂其高志不屈挠而移改则致命固亦
作委致其身命解也
冯氏当可
曰君子之处困也命在天而致之志在我则遂之困而安于困者命之致也困
而有不困者志之遂也若小人处之则凡可以求 (第 6b 页)
 雍谥忠献非仲淹父也
易学启蒙序称云台贞逸子者即晦庵朱子也淳熙乙
 巳朱子主管华州云台观次年启蒙书成故有是号 冯时行
(第 35b 页)
当可
(第 35b 页)
缙云先生
乃蜀人也见周易翼传朱
 子乃 (第 35b 页)
冯当可
(第 35b 页)
时行
未审孰是 (第 35b 页)
 之谓也若蒙则无不善亦未有所失也周南仲云

趾所以行辅所以言艮其趾虽行犹不行也艮其辅虽
 言犹不言也故能时行时止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
 明 冯当可
(艮六四艮其身象以躬解之伛背为躬/见背而不见面朱文公诗云反躬艮其)
 (背止于所不见/止于至善也) …… (第 20a 页)
 数而不知其义管辂明象而不通其理盖自辅嗣之
 学行而象数之说隐然义理象数一以贯之乃为尽
 善故李鼎祚独宗康成之学朱子发兼取程邵之说 冯当可
谓王辅嗣蔽于虚无而易与人事疏伊川专于
 治乱而易与天道远又谓近有伊川然后易与世故
 通而王氏之说为可 (第 25b 页)
集》二十二卷,张彦实《东窗集》四十卷,又《诗》十卷,刘一止《苕溪集》五十五卷,王赏《玉台集》四十卷, 冯时行《缙云
集》四十三卷,高登《东溪集》十二卷,仲并《浮山集》十六卷,王洋《东牟集》二十九卷,《关注集》二十卷,
按李维桢序:昔者,孔子晚而学易,而为之十翼,其指
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由周迄汉,治易者率先明象。迨晋王弼,尚名理,而宋邢恕辈因之,至欲弃卦画不用。程氏传专言理义。邵氏说尽主象数矣。然而识者多有遗议。李鼎祚谓:郑康成参天象,王辅嗣释人事。 冯当可
谓:王与人事疏,程与天道远。天人宁可偏废耶。陈莹中举邵说似刘器之,刘不其然。朱子亦以必见象意,方可说
》二十五卷〈未见〉。
冯椅曰:东卿,字少梅,自称合沙渔父。《周易疑难图解》三十卷,绍兴丁巳自序。 冯当可《
易论》三卷〈佚〉。
程迥曰:蜀人 冯时行,
字当可。尝言易之象在画,易之道在用。号缙云先生,其学传之李舜臣。

晁公武《易诂训传》〈一名《易广传注》〉《宋志》十八卷〈佚〉。
王应麟曰:晁子止为《易广传》, 冯当可
答其书云:判浑全之体,使后学无以致其思,非传远之道也。董真卿曰:彭城人,高孝时,官至尚书,直敷文阁。
柔者存焉。瓜山潘氏曰:圜,无端也。息斋余氏曰:乾为寒者,阴不生于阴而生于阳也。冰者,阴之变而刚者也。 缙云冯氏
曰:乾居西北,卦气为立冬之节,水始冰之时,故为寒为冰。临川吴氏曰:坎中阳为赤,乾纯阳,赤加大字,以别
贬涪,实定之乡也,北山有岩,师友游泳其中,涪人名之曰读易洞。定《易》学得之程颐,授之胡宪、刘勉之,而 冯时行
、张行成则得定之馀意者也。
初,程颐之父珦尝守广汉,颐与兄颢皆随侍时,游成都,见治篾箍桶者挟册,就视
一篇〈存〉郑东卿易卦疑难图〈注〉通考二十五卷〈未见〉易说〈注〉宋志三卷〈未见〉
先天图注一卷〈佚〉 冯当可
易论三卷〈佚〉
晁公武易诂训传〈注〉一名易广传宋志十八卷〈佚〉夏休周易讲义〈注〉宋志九卷〈佚〉
徐珦
曰谯岩。敬定而不敢名,称之曰谯夫子,有绘像祀之者,久而不衰。定《易》学得之程颐,授之胡宪、刘勉之,而 冯时行
、张行成则得定之馀意者也。定后不知所终,樵夫牧童往往有见之者,世传其为仙云。初,程颐之父珦尝守广汉, ……滋入蜀访问,久无所遇。已而见卖酱薛翁于眉、邛间,与语,大有所得,不知所得何语也。宪、勉之、滋皆闽人, 时行
、行成蜀人。郭曩氏及篾叟、酱翁皆蜀之隐君子也。
〈按传内郭曩氏及治篾箍桶者不详其出处或并失其姓氏故不
卷。
陈氏曰:司课司马康公休撰。温公之子。

《通鉴释文》三十卷。
陈氏曰:左宣义郎眉山史炤见可撰。 冯时行
为之序。今考之公休之书,大略同而加详焉。盖因其旧而附益之也。

《通鉴前例》一卷,《修书帖》一卷,三
字季与宣化人,嘉定中进士,应诏言事抗直有声,官至刑部尚书、宝章阁学士,知隆兴府。

《缙云集》 卷 冯时行
著。 时行
巴县人,绍兴初召对以斥和议,除知万州,秦桧讽使者摭拾其罪,坐废。

《性善堂文集》 卷
度正著。正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