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册后建储奉上尊号及外国朝觐之礼)修内司(元史/百官)
(志丨丨丨秩从五品掌脩建宫殿及大都造作/等事又 曹士冕 法帖谱系有淳熙丨丨丨本)宣慰司(元史百官/志在外者)
(则有行省有行/台有丨丨丨)廉访司(元史百官志 (第 15b 页)
(志丨丨丨秩从五品掌脩建宫殿及大都造作/等事又 曹士冕 法帖谱系有淳熙丨丨丨本)宣慰司(元史百官/志在外者)
(则有行省有行/台有丨丨丨)廉访司(元史百官志 (第 15b 页)
然遂著/天人经四十八篇)种梅馆(琅嬛记长夏方乔读书于丨/丨丨怀思紫竹至于忘食)朱阳馆(辍/耕)
(录 曹士冕 曰焦山瘗鹤铭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前辈慕其字而/不知其人最后云林子以为华阳𨼆居为陶弘景及以句曲所刻) (第 68b 页)
(录 曹士冕 曰焦山瘗鹤铭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前辈慕其字而/不知其人最后云林子以为华阳𨼆居为陶弘景及以句曲所刻) (第 68b 页)
复多见其次绛帖最佳而
旧本亦已艰得尝以数本较之字画多不侔炜家藏
旧本比之今本第九卷内今本多误笔法且俗 曹士
冕 曰帖总二十卷元无字号及断眼数目单炳 (第 5b 页)
曹
士冕 各有模刻本世传潘氏析居法帖分而为二其 …… (第 5b 页)
元陈绎曾云希白模刻潭帖风韵和雅血肉停匀但
形势俱圆颇乏峭健之气盖淳化之子也在潭之郡
斋(格古要论)
曹士冕 曰淳化阁帖既颁行潭州即摹刻二本谓之
潭帖予尝见其初本当与旧绛帖雁行至庆历八年 …… (第 15b 页)
正统二年佐归省还家道过临江府学见数碑埋没
路傍意其为戏鱼堂碑也俾训导同邑杜思昭起之
果法帖也其馀碑刻度因红巾盗起埋没学傍土中
惜无贤守令寻获姑记所见以俟贤者王佐记(格古要论) 曹士冕 曰刘次庄摹阁帖临江用工颇精致且石坚
至今不曾重摹独二卷略残缺然拓本既多颇失锋
铓今若得初本锋铓未失者 …… (第 17a 页)
澧阳帖(详见前法帖谱系)
绛帖(详见前法帖谱系)
曹士冕 曰绛州法帖二十卷乃潘舜臣用淳化帖重
摹而参入别帖比今所见阁帖精神过之舜臣事力
单微而自能镌石虽井阑阶 …… (第 18a 页)
又一本(详见法帖谱系)
武冈旧本(详见法帖谱系及石刻铺叙)
武冈新帖(详见法帖谱系)
曹士冕 曰武冈军重摹绛帖二十卷殊失真且石不
坚易失精神后有武臣守郡嫌其字不精采令匠者 …… (第 19b 页)
资州本(详见法帖谱系)
不知处本(详见法帖谱系)
木本前十卷 又木本前十卷(俱见法帖谱系)
蔡州帖
曹士冕 曰上蔡临模绛帖上十卷虽比旧绛帖少下 …… (第 20b 页)
今年春正吴阊得王百谷所藏宋拓绛帖顷携以自
随疑为澧州帖观其每数十行辄有武陵二字又疑
为鼎帖及入常武署中翻阅第一卷以宋太宗为弁
跋曰太宗皇帝御笔在绛州摹为诸帖之首后有款
名曰鼎州提举曰沅州判事常为鼎州而武陵其附
城邑也乃为鼎帖特为绛州二字所误而世人只知
有绛帖遂误名为绛帖耳(容台集)
星凤楼帖
星凤楼帖宋尚书赵彦约刻于南康虽众刻重模而
精善不苟(格古要论)
曹士冕 模刻工致有馀清而不浓亚于太清楼续帖
也(翰林要诀)
玉麟堂帖 (第 24b 页)
旧本亦已艰得尝以数本较之字画多不侔炜家藏
旧本比之今本第九卷内今本多误笔法且俗 曹士
冕 曰帖总二十卷元无字号及断眼数目单炳 (第 5b 页)
曹
士冕 各有模刻本世传潘氏析居法帖分而为二其 …… (第 5b 页)
元陈绎曾云希白模刻潭帖风韵和雅血肉停匀但
形势俱圆颇乏峭健之气盖淳化之子也在潭之郡
斋(格古要论)
曹士冕 曰淳化阁帖既颁行潭州即摹刻二本谓之
潭帖予尝见其初本当与旧绛帖雁行至庆历八年 …… (第 15b 页)
正统二年佐归省还家道过临江府学见数碑埋没
路傍意其为戏鱼堂碑也俾训导同邑杜思昭起之
果法帖也其馀碑刻度因红巾盗起埋没学傍土中
惜无贤守令寻获姑记所见以俟贤者王佐记(格古要论) 曹士冕 曰刘次庄摹阁帖临江用工颇精致且石坚
至今不曾重摹独二卷略残缺然拓本既多颇失锋
铓今若得初本锋铓未失者 …… (第 17a 页)
澧阳帖(详见前法帖谱系)
绛帖(详见前法帖谱系)
曹士冕 曰绛州法帖二十卷乃潘舜臣用淳化帖重
摹而参入别帖比今所见阁帖精神过之舜臣事力
单微而自能镌石虽井阑阶 …… (第 18a 页)
又一本(详见法帖谱系)
武冈旧本(详见法帖谱系及石刻铺叙)
武冈新帖(详见法帖谱系)
曹士冕 曰武冈军重摹绛帖二十卷殊失真且石不
坚易失精神后有武臣守郡嫌其字不精采令匠者 …… (第 19b 页)
资州本(详见法帖谱系)
不知处本(详见法帖谱系)
木本前十卷 又木本前十卷(俱见法帖谱系)
蔡州帖
曹士冕 曰上蔡临模绛帖上十卷虽比旧绛帖少下 …… (第 20b 页)
今年春正吴阊得王百谷所藏宋拓绛帖顷携以自
随疑为澧州帖观其每数十行辄有武陵二字又疑
为鼎帖及入常武署中翻阅第一卷以宋太宗为弁
跋曰太宗皇帝御笔在绛州摹为诸帖之首后有款
名曰鼎州提举曰沅州判事常为鼎州而武陵其附
城邑也乃为鼎帖特为绛州二字所误而世人只知
有绛帖遂误名为绛帖耳(容台集)
星凤楼帖
星凤楼帖宋尚书赵彦约刻于南康虽众刻重模而
精善不苟(格古要论)
曹士冕 模刻工致有馀清而不浓亚于太清楼续帖
也(翰林要诀)
玉麟堂帖 (第 24b 页)
淳化秘阁法帖 欧阳修集古录云太宗皇帝时尝遣
使购募前贤真迹杂为法帖十卷镂板藏之每有大
臣进登二府者则赐以一本其后不赐或传板本在
御府院往时禁中火灾板焚遂不复赐或云板今在
但不赐尔故人间尤以官法帖为难得 米芾宝晋
英光集云太宗皇帝留意翰墨尝借王氏所收书以
集阁帖十卷 曹士冕 法帖谱系云熙陵出御府所
藏历代真迹命侍书王著摹刻禁中釐为十卷各于 …… (第 3a 页)
法帖谱系云大观中奉旨出内府真迹命龙大渊等
更定位次刻石太清楼字行稍高而先后之次亦与
淳化小异其间有数帖多寡不同标题皆蔡京所书
卷尾题云大观三年正月一日奉圣旨模勒上石靖
康之祸新旧二刻皆沦异地有自𣙜场中来者已磨
去亮字矣
此所谓亮字不全本也但磨去亮字右曲脚以避
金主亮之讳非全磨去亮字也
太清楼帖 曹士冕 云淳化秘阁帖板虽禁中火灾不
存而真迹皆藏御府徽宗朝奉旨以御府所藏真迹
重刻太清楼而参入奇迹甚多其中有 …… (第 11a 页)
以上皆官帖
临江戏鱼堂帖 法帖谱系云元祐间刘次庄以家藏
淳化阁帖十卷摹刻堂上除去卷尾篆题而增释文 曹士冕 云刘次庄摹阁帖临江用工颇精致且石 …… (第 13a 页)
临江重刻二王府帖 閒者轩帖考云刘次庄既模阁
帖于临江又别刻二王府帖自述释文之误
以上皆临江𣲖
潭帖 曹士冕 云淳化阁帖既颁行潭州即模刻二本
谓之潭帖余尝见其初本当与旧绛帖雁行至庆历
八年石已残阙永州僧希白重摹 …… (第 14a 页)
绛帖 王佐云宋尚书潘师旦以淳化阁帖增入别帖
重模刻二十卷于绛州北纸北墨极有精神在淳化
阁帖之次其石比淳化帖本又高二字 曹士冕 云
绛州法帖二十卷乃潘师旦用淳化帖重摹而参入
别帖比今所见阁帖精神过之舜臣事力单微而自
能镌石虽井阑 …… (第 18b 页)
武冈新本 法帖谱系云右二十卷帖即旧石也中厄
于庸缪之人厌其字画清瘦颇修治遂失本真其最
可鄙笑者第二卷钟繇帖再世荣名今名字已修作
谷字矣且拓匠不工凡剥损处凿痕宛然呈露而字
画模糊略不可辨帖之缪者莫甚于此 曹士冕 云
武冈军重模绛帖二十卷殊失真且石不坚易失精
神后有武臣守郡嫌其字不精采令匠者即旧画再
刻谓之洗碑遂 …… (第 22b 页)
资州本 法帖谱系云资州以新绛前十卷刻石前有
目录元刻麻石上续拓者不逮旧所得本遒劲矣
彭州本 曹士冕 云彭州帖亦刻历代法帖十卷不甚
精采纸色类北纸人多以为北帖 法帖谱系云掘
地得之字画清劲颇类旧武冈而差 (第 23b 页)
优
蔡州本 曹士冕 云上蔡临摹绛帖上十卷虽比旧绛
少下十卷而迥出临江长沙之上
木本前十卷二本 法帖谱系云甲秀陈氏藏 …… (第 23b 页)
鼎帖(即武陵帖) 石刻铺叙云武陵帖二十二卷绍兴十一
年辛酉十月郡守张斛集秘阁法帖合潭绛临江沙
海诸帖参校有无补其遗阙以成此书后列郡官名
衔(徐澄斋云绍兴廿一年通判赵子浚刻) 法帖谱系云武陵郡斋板
本较诸帖增益最多博而不精殊无足取 董其昌
云王伯所拓绛帖疑为澧州帖观其每数十行辄有
武陵二字又疑为鼎帖翻阅第一卷以宋太宗为弁
跋曰太宗皇帝御笔在绛州摹为诸帖之首复疑名
曰鼎州提举曰沅辰判事常武为鼎州而武陵其附
邑城也乃定为鼎帖特为绛州二字所误而世人只
知有绛帖遂误为绛州帖耳
星凤楼帖 陈绎曾云 曹士冕 模刻工致有馀清而不
秾亚于太清楼续帖(珊瑚网云宋尚书赵彦约刻孙北海又云尚书曹彦约)
王氏法书苑云星凤 (第 25b 页)
楼帖刻于南康军虽以众刻重
模而精善不苟并无今人书
星凤楼帖宋尚书赵彦约刻于南康陈绎曾云是
帖南 宋曹士冕 模刻亚于太清楼续帖此外有利
州帖宋庆元中刘次庄以戏鱼堂帖并释文重刻 (第 25b 页)
使购募前贤真迹杂为法帖十卷镂板藏之每有大
臣进登二府者则赐以一本其后不赐或传板本在
御府院往时禁中火灾板焚遂不复赐或云板今在
但不赐尔故人间尤以官法帖为难得 米芾宝晋
英光集云太宗皇帝留意翰墨尝借王氏所收书以
集阁帖十卷 曹士冕 法帖谱系云熙陵出御府所
藏历代真迹命侍书王著摹刻禁中釐为十卷各于 …… (第 3a 页)
法帖谱系云大观中奉旨出内府真迹命龙大渊等
更定位次刻石太清楼字行稍高而先后之次亦与
淳化小异其间有数帖多寡不同标题皆蔡京所书
卷尾题云大观三年正月一日奉圣旨模勒上石靖
康之祸新旧二刻皆沦异地有自𣙜场中来者已磨
去亮字矣
此所谓亮字不全本也但磨去亮字右曲脚以避
金主亮之讳非全磨去亮字也
太清楼帖 曹士冕 云淳化秘阁帖板虽禁中火灾不
存而真迹皆藏御府徽宗朝奉旨以御府所藏真迹
重刻太清楼而参入奇迹甚多其中有 …… (第 11a 页)
以上皆官帖
临江戏鱼堂帖 法帖谱系云元祐间刘次庄以家藏
淳化阁帖十卷摹刻堂上除去卷尾篆题而增释文 曹士冕 云刘次庄摹阁帖临江用工颇精致且石 …… (第 13a 页)
临江重刻二王府帖 閒者轩帖考云刘次庄既模阁
帖于临江又别刻二王府帖自述释文之误
以上皆临江𣲖
潭帖 曹士冕 云淳化阁帖既颁行潭州即模刻二本
谓之潭帖余尝见其初本当与旧绛帖雁行至庆历
八年石已残阙永州僧希白重摹 …… (第 14a 页)
绛帖 王佐云宋尚书潘师旦以淳化阁帖增入别帖
重模刻二十卷于绛州北纸北墨极有精神在淳化
阁帖之次其石比淳化帖本又高二字 曹士冕 云
绛州法帖二十卷乃潘师旦用淳化帖重摹而参入
别帖比今所见阁帖精神过之舜臣事力单微而自
能镌石虽井阑 …… (第 18b 页)
武冈新本 法帖谱系云右二十卷帖即旧石也中厄
于庸缪之人厌其字画清瘦颇修治遂失本真其最
可鄙笑者第二卷钟繇帖再世荣名今名字已修作
谷字矣且拓匠不工凡剥损处凿痕宛然呈露而字
画模糊略不可辨帖之缪者莫甚于此 曹士冕 云
武冈军重模绛帖二十卷殊失真且石不坚易失精
神后有武臣守郡嫌其字不精采令匠者即旧画再
刻谓之洗碑遂 …… (第 22b 页)
资州本 法帖谱系云资州以新绛前十卷刻石前有
目录元刻麻石上续拓者不逮旧所得本遒劲矣
彭州本 曹士冕 云彭州帖亦刻历代法帖十卷不甚
精采纸色类北纸人多以为北帖 法帖谱系云掘
地得之字画清劲颇类旧武冈而差 (第 23b 页)
优
蔡州本 曹士冕 云上蔡临摹绛帖上十卷虽比旧绛
少下十卷而迥出临江长沙之上
木本前十卷二本 法帖谱系云甲秀陈氏藏 …… (第 23b 页)
鼎帖(即武陵帖) 石刻铺叙云武陵帖二十二卷绍兴十一
年辛酉十月郡守张斛集秘阁法帖合潭绛临江沙
海诸帖参校有无补其遗阙以成此书后列郡官名
衔(徐澄斋云绍兴廿一年通判赵子浚刻) 法帖谱系云武陵郡斋板
本较诸帖增益最多博而不精殊无足取 董其昌
云王伯所拓绛帖疑为澧州帖观其每数十行辄有
武陵二字又疑为鼎帖翻阅第一卷以宋太宗为弁
跋曰太宗皇帝御笔在绛州摹为诸帖之首复疑名
曰鼎州提举曰沅辰判事常武为鼎州而武陵其附
邑城也乃定为鼎帖特为绛州二字所误而世人只
知有绛帖遂误为绛州帖耳
星凤楼帖 陈绎曾云 曹士冕 模刻工致有馀清而不
秾亚于太清楼续帖(珊瑚网云宋尚书赵彦约刻孙北海又云尚书曹彦约)
王氏法书苑云星凤 (第 25b 页)
楼帖刻于南康军虽以众刻重
模而精善不苟并无今人书
星凤楼帖宋尚书赵彦约刻于南康陈绎曾云是
帖南 宋曹士冕 模刻亚于太清楼续帖此外有利
州帖宋庆元中刘次庄以戏鱼堂帖并释文重刻 (第 25b 页)
六百年不应如新刻于
石余求铭后王瓒书盖自贞观至今亦无讹缺贞观
去梁未久可考而知也(广川书跋)
宋曹士冕 云焦山瘗鹤铭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前 …… (第 9a 页)
元郑杓衍极第二卷论瘗鹤铭而刘有定释云润州
图经以为王羲之书或曰华阳真逸顾况号也蔡君
谟曰瘗鹤文非逸少字东汉末多善书唯隶最盛至
于晋魏之分南北差异钟王楷法为世所尚元魏间
尽习隶法自隋平陈中国多以楷隶相参瘗鹤又有
楷隶笔当是隋代书 曹士冕 曰焦山瘗鹤铭笔法之
妙为书家冠冕前辈摹其字而不知其人最后云林
子以华阳隐居为陶弘景及以句曲所刻隐居朱 …… (第 15a 页)
瘗鹤铭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鹤寿不知其纪也壬
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
廓耶奚夺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币藏兹山之下仙
家无隐我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浮
丘著经乃徵前事我传尔铭余欲无言尔其藏灵雷
门去鼓华表留形义惟彷佛事亦微冥尔将何之解
化惟宁后荡洪流前固重扃右割荆门历下华亭奚
集真侣瘗尔作铭丹阳外仙尉江阴真宰
铭后述东观馀论广川书跋二则(俱已见前) 又刘有定
释衍极一则(见前丹徒县志) 又 曹士冕 曰以下至末(见前王氏
法书苑) (第 30b 页)
石余求铭后王瓒书盖自贞观至今亦无讹缺贞观
去梁未久可考而知也(广川书跋)
宋曹士冕 云焦山瘗鹤铭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前 …… (第 9a 页)
元郑杓衍极第二卷论瘗鹤铭而刘有定释云润州
图经以为王羲之书或曰华阳真逸顾况号也蔡君
谟曰瘗鹤文非逸少字东汉末多善书唯隶最盛至
于晋魏之分南北差异钟王楷法为世所尚元魏间
尽习隶法自隋平陈中国多以楷隶相参瘗鹤又有
楷隶笔当是隋代书 曹士冕 曰焦山瘗鹤铭笔法之
妙为书家冠冕前辈摹其字而不知其人最后云林
子以华阳隐居为陶弘景及以句曲所刻隐居朱 …… (第 15a 页)
瘗鹤铭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鹤寿不知其纪也壬
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
廓耶奚夺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币藏兹山之下仙
家无隐我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浮
丘著经乃徵前事我传尔铭余欲无言尔其藏灵雷
门去鼓华表留形义惟彷佛事亦微冥尔将何之解
化惟宁后荡洪流前固重扃右割荆门历下华亭奚
集真侣瘗尔作铭丹阳外仙尉江阴真宰
铭后述东观馀论广川书跋二则(俱已见前) 又刘有定
释衍极一则(见前丹徒县志) 又 曹士冕 曰以下至末(见前王氏
法书苑) (第 30b 页)
十二
卷谓之大观太清楼帖绛帖者尚书郎潘师旦以官帖
摹刻于家为石本而传写字多讹舛世称为潘驸马帖
单炳文 曹士冕 各有模刻本又有新绛本北方别本武
冈新旧本福清乌镇彭州资州本皆绛帖之别也潭帖
者庆历中刘丞相帅潭日以淳 (第 25a 页)
卷谓之大观太清楼帖绛帖者尚书郎潘师旦以官帖
摹刻于家为石本而传写字多讹舛世称为潘驸马帖
单炳文 曹士冕 各有模刻本又有新绛本北方别本武
冈新旧本福清乌镇彭州资州本皆绛帖之别也潭帖
者庆历中刘丞相帅潭日以淳 (第 25a 页)
戏鱼堂帖 刘次庄模在淳化翻刻中颇为有骨格者
淡墨拓尤佳
武冈脩内司福州帖 皆有可观鼎帖石硬而刻手不
精虽博而乏古意
星凤楼帖 曹士冕 模刻工致有馀清而不浓亚于太
清续帖也
玉麟堂帖 吴琚模刻浓而不清多杂米家笔仗
宝晋斋帖 (第 14b 页)
淡墨拓尤佳
武冈脩内司福州帖 皆有可观鼎帖石硬而刻手不
精虽博而乏古意
星凤楼帖 曹士冕 模刻工致有馀清而不浓亚于太
清续帖也
玉麟堂帖 吴琚模刻浓而不清多杂米家笔仗
宝晋斋帖 (第 14b 页)
刻中颇为有格骨者
淡墨拓尤佳
武冈脩内司福州帖 皆有可观鼎帖石硬而刻手不
精虽博而乏古意
星凤楼帖 曹士冕 模刻工致有馀清而不浓亚于太
清续帖也
玉麟堂帖 吴琚模刻浓而不清多杂米家笔仗
宝晋斋帖 曹之格模刻星 (第 24a 页)
淡墨拓尤佳
武冈脩内司福州帖 皆有可观鼎帖石硬而刻手不
精虽博而乏古意
星凤楼帖 曹士冕 模刻工致有馀清而不浓亚于太
清续帖也
玉麟堂帖 吴琚模刻浓而不清多杂米家笔仗
宝晋斋帖 曹之格模刻星 (第 24a 页)
鼓必此时岂复有羲之谁肯遽取以为引證哉然则
非晋人文不辨可知矣渔隐考订华阳真逸为陶隐
居或庶几焉(刘昌诗芦/浦笔记)
元 曹士冕 云焦山瘗鹤铭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前辈
慕其字而不知其人最后云林子以华阳真逸为陶弘
景及以句曲所刻弘景朱 (第 84a 页)
非晋人文不辨可知矣渔隐考订华阳真逸为陶隐
居或庶几焉(刘昌诗芦/浦笔记)
元 曹士冕 云焦山瘗鹤铭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前辈
慕其字而不知其人最后云林子以华阳真逸为陶弘
景及以句曲所刻弘景朱 (第 84a 页)
分两行希
白善书者于此殆不可晓今长沙帖间不存希白临摹
岁月或云土人又私翻木板有纹可辨(石刻铺叙/) 曹士冕 曰淳化阁帖既颁行潭州即摹刻二本谓之潭
帖予尝见其初本当与旧绛帖雁行至庆历八年石已 …… (第 58b 页)
临江戏鱼堂帖
元祐间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帖十卷摹刻堂上除去
卷尾篆题而增释文(石刻铺叙云得吕金/部和卿阁本临刻)故家所藏往
年拓本犹有典刑近所拓者字多刓缺亦有补换新刻
者矣(法帖谱系/) 曹士冕 曰刘次庄摹阁帖临江用工颇精致且石坚至
今不曾重摹独二卷略残缺然拓本既多颇失锋芒今
若得初本锋芒未失者 …… (第 63a 页)
泉帖
以淳化阁帖翻刻于泉州郡庠洪武四年辛亥知府召
任常性以刘次庄释文叙而刻之我仁宗皇帝命取入
秘府人不可得而见矣(格古要论/)
澧阳帖
澧阳旧有法帖石本其后散失仅存者右军数帖而已
(法帖谱系/)
绛帖 曹士冕 曰绛州法帖二十卷乃潘舜臣用淳化帖重摹
而参入别帖比今所见阁帖精神过之舜臣事力单微
而自能镌石虽井阑阶 …… (第 64b 页)
武冈新帖
右二十卷帖即旧石也中厄于庸谬之人厌其字画清
瘦颇修治遂失本真其最可鄙笑者又第二卷钟繇帖
内再世荣名今名字已修作谷字矣且拓匠不工凡损
剥处凿痕宛然呈露而字画模糊略不可辨帖之谬者
莫甚于此(法帖谱系/) 曹士冕 曰武冈军重摹绛帖二十卷殊失真且石不坚
易失精神后有武臣守郡嫌其字不精采令匠者即旧
画再刻谓之洗碑遂愈 (第 72a 页)
不可观其释文尤舛谬然武冈
纸类北纸今东南所见绛帖多武冈初本耳验其残阙
处自可见(王氏法书苑/)
彭州本 曹士冕 曰彭州帖亦刻历代法帖十卷不甚精采纸色
类北纸人多以为北帖(王氏法书苑/)
掘地得之字画清劲颇类旧武冈 …… (第 72b 页)
乌镇本
旧传湖州乌镇张氏以绛阁二帖锓木家塾或遇良工
摹拓亦有可观后闻板归新市人家每连纸一幅可打
一段予在三山见一本于周氏后数卷板内时有直裂
纹比到霅上获一本于向氏叔壑之裔偶缺两卷且以
元祐间所拓戏鱼帖足之此刻字画差肥而极有笔意
颇胜诸帖惜其间错误数字为恨耳赵宰叔愚曰丙戌
岁在宗庠有以法帖板质于斋舍旅人者偶不记为何
人疑是此板亦未可知(法帖谱系/) 曹士冕 曰详见淳化帖条下此乃板本非石也长沙折
府所藏二十卷摹刻颇精疑是此本第九卷复面帖字 …… (第 73a 页)
又木本前十卷
右一帖顷获于都下不知所出稍不逮甲秀所藏虽皆
出于新绛然亦自是一种(法帖谱系/)
蔡州帖
蔡州临摹绛帖上十卷刻石出于临江潭帖之上(王氏/)
(法书苑/) 曹士冕 曰上蔡临摸绛帖上十卷虽比旧绛帖少下十
卷而迥出临江长沙之上予尝见于长沙两府刘轙家 …… (第 74b 页)
鼎帖
武陵郡斋板本较诸帖增益最多博而不精殊无足取
(法帖谱系/)
武陵帖二十二卷绍兴十一年辛酉十月郡守张斛集
秘阁法帖合潭绛临江沙海诸帖参校有无补其遗阙
以成此书后列郡官名衔(石刻铺叙/)
王伯谷所藏宋拓绛帖疑为澧州帖观其每数十行辄
有武陵二字又疑为鼎帖翻阅第一卷以宋太宗为弁
跋曰太宗皇帝御笔在绛州摹为诸帖之首后款名曰
鼎州提举曰沅辰判事常武为鼎州而武陵其附城邑
也乃定为鼎帖特以绛州二字所误而世人只知有绛
帖遂误为绛州帖耳(容台集/)
星凤楼帖
星凤楼帖刻于南康军虽以众刻重摸而精善不苟并
无今人书(王氏法书苑/) 曹士冕 摸刻工致有馀清而不秾亚于太清楼续帖也
(翰林要诀/)
玉麟堂帖 …… (第 78a 页)
群玉堂帖
群玉堂帖十卷本平章韩侂胄自镌其家藏墨迹阅古
堂帖是也首卷全刊南渡以后帝后御书二卷则晋隋
名贤帖三则唐名贤帖四则怀素千文五六暨九卷悉
本朝名贤帖七卷全刊山谷书八卷全刊米元章书末
卷则蔡忠惠石曼卿帖开禧末韩以罪籍嘉定改元被
旨儗入秘省乃改今名(石刻铺叙/)
星凤楼帖宋尚书赵彦约刻于南康陈绎曾云是帖
南 宋曹士冕 摸刻亚于太清楼续帖此外有利州帖
宋庆元中刘次庄以戏鱼堂帖并释文重刻石于益
昌其释文字画较临江帖稍 (第 79b 页)
白善书者于此殆不可晓今长沙帖间不存希白临摹
岁月或云土人又私翻木板有纹可辨(石刻铺叙/) 曹士冕 曰淳化阁帖既颁行潭州即摹刻二本谓之潭
帖予尝见其初本当与旧绛帖雁行至庆历八年石已 …… (第 58b 页)
临江戏鱼堂帖
元祐间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帖十卷摹刻堂上除去
卷尾篆题而增释文(石刻铺叙云得吕金/部和卿阁本临刻)故家所藏往
年拓本犹有典刑近所拓者字多刓缺亦有补换新刻
者矣(法帖谱系/) 曹士冕 曰刘次庄摹阁帖临江用工颇精致且石坚至
今不曾重摹独二卷略残缺然拓本既多颇失锋芒今
若得初本锋芒未失者 …… (第 63a 页)
泉帖
以淳化阁帖翻刻于泉州郡庠洪武四年辛亥知府召
任常性以刘次庄释文叙而刻之我仁宗皇帝命取入
秘府人不可得而见矣(格古要论/)
澧阳帖
澧阳旧有法帖石本其后散失仅存者右军数帖而已
(法帖谱系/)
绛帖 曹士冕 曰绛州法帖二十卷乃潘舜臣用淳化帖重摹
而参入别帖比今所见阁帖精神过之舜臣事力单微
而自能镌石虽井阑阶 …… (第 64b 页)
武冈新帖
右二十卷帖即旧石也中厄于庸谬之人厌其字画清
瘦颇修治遂失本真其最可鄙笑者又第二卷钟繇帖
内再世荣名今名字已修作谷字矣且拓匠不工凡损
剥处凿痕宛然呈露而字画模糊略不可辨帖之谬者
莫甚于此(法帖谱系/) 曹士冕 曰武冈军重摹绛帖二十卷殊失真且石不坚
易失精神后有武臣守郡嫌其字不精采令匠者即旧
画再刻谓之洗碑遂愈 (第 72a 页)
不可观其释文尤舛谬然武冈
纸类北纸今东南所见绛帖多武冈初本耳验其残阙
处自可见(王氏法书苑/)
彭州本 曹士冕 曰彭州帖亦刻历代法帖十卷不甚精采纸色
类北纸人多以为北帖(王氏法书苑/)
掘地得之字画清劲颇类旧武冈 …… (第 72b 页)
乌镇本
旧传湖州乌镇张氏以绛阁二帖锓木家塾或遇良工
摹拓亦有可观后闻板归新市人家每连纸一幅可打
一段予在三山见一本于周氏后数卷板内时有直裂
纹比到霅上获一本于向氏叔壑之裔偶缺两卷且以
元祐间所拓戏鱼帖足之此刻字画差肥而极有笔意
颇胜诸帖惜其间错误数字为恨耳赵宰叔愚曰丙戌
岁在宗庠有以法帖板质于斋舍旅人者偶不记为何
人疑是此板亦未可知(法帖谱系/) 曹士冕 曰详见淳化帖条下此乃板本非石也长沙折
府所藏二十卷摹刻颇精疑是此本第九卷复面帖字 …… (第 73a 页)
又木本前十卷
右一帖顷获于都下不知所出稍不逮甲秀所藏虽皆
出于新绛然亦自是一种(法帖谱系/)
蔡州帖
蔡州临摹绛帖上十卷刻石出于临江潭帖之上(王氏/)
(法书苑/) 曹士冕 曰上蔡临摸绛帖上十卷虽比旧绛帖少下十
卷而迥出临江长沙之上予尝见于长沙两府刘轙家 …… (第 74b 页)
鼎帖
武陵郡斋板本较诸帖增益最多博而不精殊无足取
(法帖谱系/)
武陵帖二十二卷绍兴十一年辛酉十月郡守张斛集
秘阁法帖合潭绛临江沙海诸帖参校有无补其遗阙
以成此书后列郡官名衔(石刻铺叙/)
王伯谷所藏宋拓绛帖疑为澧州帖观其每数十行辄
有武陵二字又疑为鼎帖翻阅第一卷以宋太宗为弁
跋曰太宗皇帝御笔在绛州摹为诸帖之首后款名曰
鼎州提举曰沅辰判事常武为鼎州而武陵其附城邑
也乃定为鼎帖特以绛州二字所误而世人只知有绛
帖遂误为绛州帖耳(容台集/)
星凤楼帖
星凤楼帖刻于南康军虽以众刻重摸而精善不苟并
无今人书(王氏法书苑/) 曹士冕 摸刻工致有馀清而不秾亚于太清楼续帖也
(翰林要诀/)
玉麟堂帖 …… (第 78a 页)
群玉堂帖
群玉堂帖十卷本平章韩侂胄自镌其家藏墨迹阅古
堂帖是也首卷全刊南渡以后帝后御书二卷则晋隋
名贤帖三则唐名贤帖四则怀素千文五六暨九卷悉
本朝名贤帖七卷全刊山谷书八卷全刊米元章书末
卷则蔡忠惠石曼卿帖开禧末韩以罪籍嘉定改元被
旨儗入秘省乃改今名(石刻铺叙/)
星凤楼帖宋尚书赵彦约刻于南康陈绎曾云是帖
南 宋曹士冕 摸刻亚于太清楼续帖此外有利州帖
宋庆元中刘次庄以戏鱼堂帖并释文重刻石于益
昌其释文字画较临江帖稍 (第 79b 页)
字帖
古帖 周密云烟过眼录褚伯秀云江南李后主常诏
徐铉以所藏前代墨迹古今法帖入石名升元帖然则
在淳化之前当为帖之祖 欧阳脩集古录唐末之乱
昭陵为温韬所𤼵其所藏书画皆剔取其装轴金玉而
弃之于是魏晋以来诸贤墨迹遂复流落于人间太宗
时购募所得集为十卷俾模传之以分赐近臣今公卿
家所有法帖是也 曹昭格古要论淳化阁帖宋太宗
搜访古人墨迹于淳化年中命侍书王著摹勒作十卷
用枣木板刻置秘阁卷尾俱篆书题淳化三年壬辰岁
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摹勒上石用澄心堂纸李廷圭墨
拓打以手摹之墨不污手无银锭纹初拓者上也有银
锭纹而墨浓者次也淡者又次之今世所有皆转相传
摹者 曹士冕 法帖谱系绍兴中以御府所藏淳化旧
帖刻板寘之国子监其首尾与淳化阁本略无少异当
时御府拓者多用匮纸盖打金 …… (第 9a 页)
刻石于益昌官舍石今已不存其家犹有当时墨本
释文字画较临江帖为稍大 考槃馀事星凤楼帖宋
赵彦约刻于南康 曹士冕 重模于南宋宝晋斋帖绍兴
年间曹之格刻于直𨽻无为州学多米芾所临百一帖
宋王曼庆刻 翰墨志绛帖已少唯潭 (第 12a 页)
古帖 周密云烟过眼录褚伯秀云江南李后主常诏
徐铉以所藏前代墨迹古今法帖入石名升元帖然则
在淳化之前当为帖之祖 欧阳脩集古录唐末之乱
昭陵为温韬所𤼵其所藏书画皆剔取其装轴金玉而
弃之于是魏晋以来诸贤墨迹遂复流落于人间太宗
时购募所得集为十卷俾模传之以分赐近臣今公卿
家所有法帖是也 曹昭格古要论淳化阁帖宋太宗
搜访古人墨迹于淳化年中命侍书王著摹勒作十卷
用枣木板刻置秘阁卷尾俱篆书题淳化三年壬辰岁
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摹勒上石用澄心堂纸李廷圭墨
拓打以手摹之墨不污手无银锭纹初拓者上也有银
锭纹而墨浓者次也淡者又次之今世所有皆转相传
摹者 曹士冕 法帖谱系绍兴中以御府所藏淳化旧
帖刻板寘之国子监其首尾与淳化阁本略无少异当
时御府拓者多用匮纸盖打金 …… (第 9a 页)
刻石于益昌官舍石今已不存其家犹有当时墨本
释文字画较临江帖为稍大 考槃馀事星凤楼帖宋
赵彦约刻于南康 曹士冕 重模于南宋宝晋斋帖绍兴
年间曹之格刻于直𨽻无为州学多米芾所临百一帖
宋王曼庆刻 翰墨志绛帖已少唯潭 (第 12a 页)
张孝思赏鉴印一末幅张孝思跋云此谱系文
一帙乃宋淳祐乙巳 陶斋曹士冕 所著当时东
湖董史曾跋其尾赵文敏公好古博识手录以
为便览者昔鲜于太常云公书本朝第一小楷 (第 12a 页)
一帙乃宋淳祐乙巳 陶斋曹士冕 所著当时东
湖董史曾跋其尾赵文敏公好古博识手录以
为便览者昔鲜于太常云公书本朝第一小楷 (第 1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