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者无数十焉唯/大不丨丨小不事大故也又欧阳修秦峄山刻石跋峄山丨差)
(丨又不𩔖泰山存者刻画完好苏轼荅 李/康年
书篆书心经丨丨而神完尤为奇妙)绞小(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伐绞军其南门)
(莫敖屈瑕曰丨丨而轻轻则/寡谋 (第 8b 页)
也/淮南子丨丨之人不慕乎行不惭乎善纥干俞至人用心若镜)
(赋始求义于昭昭卒穷微于丨丨黄庭坚跋乐道心经 李乐道
为/亲而书马润之为亲而传刻皆美意也使二君能如五蕴皆空不)
(落烦恼浊中则所以/为其亲者又丨丨焉)(第 37a 页)
 (断桥人行夕阳路/楼观琉璃丨丨丨)文字见(苏轼题跋江夏 李君康年
好古博学而/小篆尤精以私忌日篆般若心经为其)
 (亲追福而求余为跋尾余闻此经不离语/言文字而欲以丨丨 (第 32a 页)
新意二宣和画谱崔白丨丨鸲鹆四丨/丨猴石二丨丨野鹊 栾城遗言公曰六郎作诗髣)
(髴追前人画丨丨过 李康年
远矣老图画见闻志阎士/安以医术为助教工画丨丨笔力 劲名著当时 苏)
(轼文与可画竹记与可以书遗余 (第 45a 页)
  郑惇方字希道荥阳人作篆髓六卷字义一篇凡古
今字说班阳贾许二李二徐之学其精者皆在其有
未尽傅以新意(东坡集)

   李康年

   (第 20b 页)
李康年
(第 20b 页)
乐道
江夏人

  跋 (第 20b 页)
李康年
篆心经

  江 (第 20b 页)
李君康年
好古博学而小篆尤精以私忌日篆
般若心经为其亲追福而求余为跋尾余闻此经虽 (第 20b 页)
不离言语文字而欲以文字见欲以言语求则不可
得篆画之工盖亦无施于此况所谓跋尾者乎然人
之欲荐其亲必归于佛而作佛事当各以其所能虽
画地聚沙莫不具足而况篆字之工若此者邪独恐
观者以字法之工便作胜解故书其末普告观者莫
作是念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三日(东坡集)

   李康年


  余尝论二王以来书艺超轶绝尘惟颜鲁公杨少师 (第 21a 页)
相望数百年若亲见逸少又知得于手而应于心乃
轮扁不传之妙赏会于此虽欧虞褚薛政须北面尔
自为此论虽平生翰墨之友闻之亦怃然瞠若而已
晚识子瞻评子瞻行书当在颜杨鸿雁行子瞻极辞
谢不敢虽然子瞻知我不以势利交之而为此论
乐道
白首心醉六经古学所著书章程句断绝不类
今时诸生身屈于万夫之下而心亨于江湖之上晚
寤籀篆下笔自可意直木 (第 21b 页)
曲铁得之自然李丞相斯

唐少监杨冰不知去 乐道
远近也当是传其家学观
乐道字中有笔故为 (第 22a 页)
乐道
发前论蔡君谟行书世多
毁之者子瞻尝推宗之此亦不传之妙也(山谷集)

  文勋

  文勋字安国官太府 (第 22a 页)
 颜复
   刘焘      郑惇方
   程之才     柳瑾
   柳闳      李彭
    李康年     
杜庭之 …… (第 4b 页)
   李彭
李彭字商老灌园修水之上笔画一出人争传宝(石门/)
(文字禅/)
李商老字画有钟王之风自言法右军之赡丽用鲁公
之气骨猎奇峭于诚悬体韵度于凝式(书史会要/)
    李康年

(第 49b 页)
李康年
(第 50a 页)
乐道
江夏人白首心醉六经古学晚寤籀篆
下笔自可意直木曲铁得之自然秦丞相斯唐少监阳
冰不知去 (第 50a 页)
乐道
远近也(山谷集/)
江夏 (第 50a 页)
李君康年
好古博学而小篆尤精(东坡集/)
   杜庭之
杜庭之善书苏轼云杜庭之书世所贵重(书史会要/)
    (第 50a 页)
   宋王诜书

   宋黄正叔书
   宋鲜于侁帖    宋李康年
篆心经 (第 9b 页)
   宋李康年

   宋文勋篆
#+PROPERTY: JUAN 卷七十七 …… (第 9b 页)
   宋鲜于侁帖
公字子骏阆中人终于集贤修撰知陈州裕陵称其文
学司马文正公称其政事苏文忠公称其词章泰山孙
先生称其经术公之为人大略可睹矣今观此帖虽游
戏翰墨而大要使人内观返照以求其在巳者学者循

是而有得焉则知此诗不但为纪老设也(鹤山集/)    宋李康年
篆心经
江夏 (第 88a 页)
李君康年
好古博学而小篆尤精以私忌日篆般
若心经为其亲追福而求余为跋尾余闻此经虽不离
言语文字而欲以文字见欲以 (第 88a 页)
言语求则不可得篆画
之工盖亦无施于此况所谓跋尾者乎然人之欲荐其
亲必归于佛而作佛事当各以其所能虽画地聚沙莫
不具足而况篆字之工若此者邪独恐观者以字法之

工便作胜解故书其末普告观者莫作是念元丰五年
十二月十三日(东坡集/)    宋李康年

余尝论二王以来书艺超轶绝尘惟颜鲁公杨少师相
望数百年若亲见逸少又知得于手而应于心乃轮扁
不传之妙 (第 88b 页)
赏会于此虽欧虞褚薛政须北面尔自为此
论虽平生翰墨之友闻之亦怃然瞠若而已晚识子瞻
评子瞻行书当在颜杨鸿雁行子瞻极辞谢不敢虽然

 子瞻知我不以势利交之而为此论 李乐道
白首心醉
 六经古学所著书章程句断绝不类今时诸生身屈于
 万夫之下而心亨于江湖之上晚寤籀篆下笔自可意 (第 89a 页)
 直木曲铁得之自然秦丞相斯唐少监阳冰不知去
 道
远近也当是传其家学观乐道字中有笔故为 (第 89a 页)
乐道
 
发前论蔡君谟行书世多毁之者子瞻尝推宗之此亦
 不传之妙也(山谷集/)
    宋文勋篆 (第 89a 页)
次韵王晋卿送梅花一首
仆去黄州五周岁矣饮食梦寐未尝忘之方请江湖一
郡书此二诗寄王文父子辨兄弟亦请一示 李乐道

元祐四年三月十日
  行狎书四传而至逸少七百年后始得的孙中岂
  无人欧虞褚薛诸公顾得其韵度标格 (第 55a 页)
  次韵王晋卿送梅花一首
东坡先生未归时自种来禽与青李五年不踏江头路
梦逐东风泛蘋芷江梅山杏为谁容独笑依依临野水
此间风物君未识花浪翻天雪相激明年我复在江湖
知君对花三叹息 仆去黄州五周岁矣饮食梦寐未
尝忘之书此一诗寄示 李乐道
也轼
庭坚顿首承示谕数往助崇德姨母此盖公孝友之素
仕宦所得唯此而已其馀亦何足道耶愿数顾省立则 (第 50b 页)
   忘之方请江湖一郡书此一诗寄王文父子辩

   兄弟亦请一示 李乐道
也前有严泽之印长安
   二印又鼎元半印一后有道普有明王氏图书
   之印有明文靖世家图书三印中幅有 (第 2a 页)
   又田俨诸人记语一又蔚宗记语一(姓/缺)下署关
   把二字又琰记语一(姓并/缺)又记语二未署名又
   刘忱 李康年
张知权林定姚云郭衢诸跋又张
   舜民许善胜题句二
   唐王维溪山雪渡图一卷(次等/地一) (第 1b 页)
  仆去黄州五周岁矣饮食梦寐未尝忘之方请江湖

一郡书此二诗寄王文父子辩兄弟亦请一示 李乐


  元祐四年三月十日(赵郡苏氏印)

  行抑书四传而至逸少七百年后始得嫡孙中岂无
人欧虞褚薛 (第 8a 页)
 袁州学记杭州放生池记刻石

刘次庄
 各中云能小楷有戏鱼堂法帖释文元祐间刻于清
 江郡 李康年
 东坡云江夏人好古博学而小篆尤精
杜庭之
 东坡云杜庭之书为世贵重
  (第 39a 页)
韵王晋卿送梅花一首 仆去
黄州五周岁矣饮食梦寐未尝忘之方请江湖一郡书
此二诗寄王文父子辨兄弟亦请一示 李乐道
也 元
祐四年三月十日(赵郡苏/氏印)
 行狎书四传而至逸少七百年后始得的孙中岂无
 人欧虞褚薛诸公 (第 13b 页)
公言班固诸叙可以为作文法式
公曰六郎作诗髣髴追前人画墨竹过 李康年
远矣
或问公陈莹中公曰英俊人也但喜用字说尚智
公曰李太白诗过人其平生所享如浮花浪蕊其诗云
罗帏卷舒似 (第 91a 页)

公曰庄周多是破执言至道无如五千文
公言班固诸叙可以为作文法式
公曰文郎作诗髣髴追前人画墨竹过 李康年
远矣
或问公陈莹中公曰英俊人也但喜用字说尚智
公曰李太白诗过人其平生所享如浮花浪蕊其诗云
罗帏舒卷似 (第 9a 页)
〈李氏附〉
  邹士第妻黄氏      郭观妻侯氏
  陈鼎妻邓氏       谭广恕后妻蒋氏
   李乐道
妻杨氏      杨嗣光妻阮氏
  张较妻顿氏       谷添生保妻杨氏
  戈谏妾韩氏      ……事,女工凡宗戚之家,无不到嬉嬉笑语。月馀人莫觉其意,忽一夕自经死,时正统间,西贼充斥,不获闻于官。 李乐道
妻杨氏
按《云南通志》:杨氏, 李乐道
妻,剑川人 乐道
为诸生。事继母孝,杨事继姑如其夫,道疾笃,杨吁呼求代,及亡,随缢死。
杨嗣光妻阮氏
按《云南通志》:
李黻
按《岳州府志》:黻字元明,桃源主簿李冲虚曾孙。幼而嗜学,淹贯经籍。熙宁间,朝廷始以经术取士,黻深索理致,究圣贤指归,郡试遘疾,慨然有山林之志。葺所居为养浩园,性好吟咏慕元白体,所著有《兑斋编》。当时名流如 李康年
等皆与之唱酬,乡里就学者几百人。宣和三年卒,邑令雷抗为墓志铭。
林放
按《浙江通志》:放仙居人,元祐
舍己徇人,未必贵也。
唐储光羲诗:高处似陶渊明,平处似王摩诘。
公尝言六郎作诗,彷佛追前人,画墨竹过 李康年
远矣。
公曰:李太白诗过人,其平生所享,如浮花浪蕊。其诗云:罗帏卷舒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不可
    唐张怀瓘
  籀文赞           前人
  小篆赞           前人
  跋 李康年
篆心经后     宋苏轼
  书筠州学记后       黄庭坚
  跋苏氏篆后        黄伯思 ……小篆赞》前人
李君创法,神虑精微。铁为肢体,虬作骖騑。江海淼漫,山岳巍巍。长风万里,鸾凤于飞。
《跋 李康年
篆心经后》宋·苏轼
江夏 李君康年,
好古博学,而小篆尤精。以私忌日篆《般若心经》,为其亲追福,而求余为跋尾。余闻此经虽不离言语文字,而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