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楹一斋可容三十人)可斋(宋史/陈垲)
(传所著丨丨瓿藁二十卷/陆游诗丨丨入定论千劫)果斋(宋史道学传 李方子
初见朱子语/曰观公为人自是寡过但宽大中)
(要规矩和缓中要/果决遂以丨名丨)便斋(宋史赵抃守蜀以简静 (第 38b 页)
丨丨琴价留僧/话静听松声领鹤行)嘲评(范浚读扬子云传诗虚作反/骚嗤楚些诡情怀禄遭丨丨)苛评
(刘克庄 李公晦
诗评跋昔韩欧二公病六朝五季文体卑弱各为/一家言以变之向使徐庾杨刘诸人及与二公同时亦必北面竖)
(降矣 (第 72a 页)
儒教大兴) 先察义利
 先识门庭(性理朱子曰张南轩教人必使先察乎义/利之间而后明理居敬以造其极 又 李)
(果斋
曰朱子集小学使学者先正其操履集近/思录使学者先识其门庭羽翼四子以相左右) 为下
学本 自小学始(性理 …… (第 22b 页)
 师过而商不及俱未得中 求退而由兼人各宜救
(以上/白帖) 增如时雨 犹化工(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
(资性理真西山曰孔子答门人问仁孝皆随其/ 质而成就之圣人之教人犹化工之生物) 匪怒
伊教 不屑亦诲(鲁颂载色载笑匪怒伊教教孟子曰/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 诲之而)
(已/矣) 道而弗牵 引而不发(学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彀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 率君子引而)
(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施不陵节 进不躐等(学记大学/之法禁于)
(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性理 李果斋
曰)
(朱子教人规模广大而科级甚严/循循有序不容躐等陵节而进) 视徒如已 自本
而支(吕览诬徒篇善教 (第 46a 页)
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
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
者服其化  果斋李氏
曰自夫子设教洙泗以博文约
礼授学者颜子子思孟子相与共守之未尝失坠其后
正学失传士各以意为学寥寥千载而 (第 33a 页)
云气 氲因名)
(云又丨丨山在邵武府光泽县南其山苍翠秀丽高出/ 表 又丨丨书院在邵武府丨丨山下 宋果斋李方)
(子
讲学之所群又王丘咏史诗丨丨响金奏空水滟朱/颜 高适同 公题中山寺诗平原十里外稍稍丨丨)
(深由萧 (第 20b 页)
  柳公权书 晋江县瑞峰院有阁榜曰赡部灵源之阁
相传柳公权书而鸟雀不敢集其上

  清源集 卓命从事 李方子
辑为四十卷真德秀序

  泉州刺史之数 蒋雍王詹事祠堂记本朝建隆改元
至嘉祐刺史卓然可称者端明蔡公一 (第 25a 页)
末学生晚嘉定癸未甲申间侍先君子官长沙帅西山
真先生倅弘斋李先生常进之函丈又事长沙舒先生
列岳麓诸生 果斋李先生
过潭又获侍讲席焉 (第 7b 页)
果斋

君子畏友也尝介以登朱子之门坚繇是多见未行语
录手抄盈箧凡六十五家今四十年矣晚得池鄱本参
考刋者固 …… (第 7b 页)
 陈文蔚(字才卿/上饶人) 戊申(以后/所闻)池录(四/)
 李闳祖(字守约/邵武人) 戊申(以后/所闻)池录(五/)
  李方子(字公晦/邵武人)
 戊申(以后/所闻)池录(六/)
 叶贺孙(字味道括苍/人居永嘉)辛亥(以后/所闻)池录(七八九/十 (第 24a 页)
 陈文蔚(字才卿/上饶人) 戊申(以后/所闻)池录(四/)
 李闳祖(字守约/邵武人) 戊申(以后/所闻)池录(五/)
 李方子(字 公晦/
邵武人) 戊申(以后/所闻)池录(六/)
 叶贺孙(字味道括苍/人居永嘉)辛亥(以后/所闻)池录(七 (第 24a 页)
 把圣人之言来穷䆒见得身心要如此做事要如此

 天下自有一个道理在若大路然圣人之言便是一
 个引路底 李公晦
问忠恕曰初读书时且从易处看待得熟后难
 者自易理会如捉贼先擒尽弱者则贼魁自在这里
 不容脱也且看论语 (第 7a 页)
信是岁双实于本末又有附枝而双实
者 黄仲初中抡魁以有官人屈居其次谥简肃赠端
明 邹应龙以春秋中抡魁  李方子
从朱文公游嘉
定廷试第三人号 (第 35b 页)
果斋(舆地/纪胜)
本朝太平兴国五年以建州邵武县立邵武军以建州
归化建宁两县𨽻焉六年析邵武县置光泽县 元祐 (第 35b 页)
 水极生火而炎烁其间是为地辟其极则升而为日
 星于是阴阳又相摩荡其间而五行备人物生矣今
 勉斋则主天地间造化运行而言意恐各在也
李公晦
纲目旧本威烈前诸国征伐至杀十数万人
 者皆不载尝以禀先生入得数段后欲重修而未暇 …… (第 37b 页)
  乾淳之盛晦庵南轩东莱称三先生独晦庵先生
  得年最高讲学最久尤为集大成晦庵既没门人
  如闽中则潘谦之杨志仁林正卿林子武李守约
   李公晦
江西则甘吉父黄去私张元德江东则李
  敬子胡伯量蔡元思浙中则叶味道潘子善黄子
  洪皆号高弟又独勉斋 (第 45a 页)
先生强毅自立足任负荷
  如辅汉卿疑恶亦不可不谓性如 李公晦
疑喜怒 (第 45a 页)
 李𡌴(焘第四子举进士入为馆职文声赫然班对备陈忠谠为沿江制置副使开阃于鄂甚得江汉)


(之心入为礼部尚书资政殿学士卒谥文肃所著有悦斋集)

 李哲(建炎中知彭阳县与民移治境上兵执之以献金人欲官之固拒不受后死于原州)
  李方子(字公诲光泽人朱熹高第端谨纯笃天资近道自号果斋嘉定中进士第三累官国子录)

(通判辰州所著有禹贡解传道精语等书弟文子绍熙中进士亦以道学倡门人宗仰之)
 李阅祖(字守约光泽人父吕号澹轩与朱熹为友三子从事阅祖笃志精思熹留之家塾为编中)

(庸或问辑略 (第 35b 页)
 李哲(建炎中知彭阳县与民移治境上兵执之以献金人欲官之固拒不受后死于原州)
 李方子(字公诲光泽人朱熹高第端谨纯笃天资近道自号 果斋
嘉定中进士第三累官国子录)

(通判辰州所著有禹贡解传道精语等书弟文子绍熙中进士亦以道学倡门人宗仰之 (第 35b 页)
  节斋蔡氏(渊静/伯)    九峰蔡氏(沈默/仲)

  观物张氏(行成/文饶)    北溪陈氏(淳卿/安)
   果斋李氏(方子/正叔)
    潜室陈氏(填之/器)
  盘涧李氏(铢重/叔)    北山陈氏(孔硕/肤仲)
  范阳张氏( (第 5a 页)
 后多是说孔子与诸人语只是不肯学孔子所谓知

 者过之者也如说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等语
 后来人如何下得他直是似快刀利斧劈截将去字
 字有著落 李公晦
曰庄子较之老子较平帖些曰老
 子极劳攘庄子得些只也乖庄子跌荡老子收敛齐
 脚敛手庄子却将许多道理掀翻 (第 20a 页)
 意思与它为一若心不在上面书自是书人自是人
 如何看得出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只十五岁
 时便断断然以圣人为志矣○又按 李方子
为文公 …… (第 72b 页)
 之就枕误触巾目门人使正之挥妇人无得近诸生
 揖而退良久恬然而逝是日大风拔木洪流崩山哲
 人之萎岂小变哉○ 李方子
曰先生之道之至原其
 所以臻斯域者无他焉亦曰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
 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敬者又贯通乎二 (第 86b 页)
 邪心学者须是如此始得
邵武人个个急迫此是气禀如此学者先须除去此病
 方可进道先生谓方子曰观公资质自是寡过然开
 阔中又须缜密宽缓中又须谨敬(训 李公/晦方子)

(第 7b 页)
   周礼
学诗学礼之说学诗则心气平而事理明学礼则德性
成而分守定则本末兼举无所遗矣(语或问/)
正心诚意之学窃见周礼天官冢宰一篇乃周公辅导
成王垂法后世用意最深切处欲知三代人主正心诚

意之学于此考之可见其实(孝宗朝戊申封事/)
周家之制度周礼一书好看广大精密周家法度在里
但未敢令初学看 (李方子/
)
多说事之纲目周礼中多有说事之纲目者如属民读
法其法不可知司马之职乃陈车徒如战之陈其法亦
不可见 (第 1b 页)
    契之时则引之同定近思录使预闻道统之

    传当其牴牾以后则字字讥弹身无完肤毋
    亦负气相攻有激而然欤语类载 李方子

    记云伯恭更不教人读论语而此书第六卷
    为门人集录论语说六十八条又何以称焉
     (第 3a 页)
  家礼考
家礼非朱子之书也家礼载于行状其序载于文集其
成书之岁月载于年谱其书亡而复得之由载于家礼
附录自宋以来遵而用之其为朱子之书几无可疑者
乃今反复考之而知决非朱子之书也 李公晦
叙年谱 (第 1a 页)
家礼成于庚寅居祝孺人丧时文集序不纪年月而序
中绝不及居丧事家礼附录陈安卿述朱敬之语以为
此往年僧寺所亡本有士人录得会先生葬日携来因
得之其录得携来不言其何人亦不言其得之何所也
黄勉斋作行状但云所辑家礼世所遵用其后多有损
益未及更定既不言成于居母丧时亦不言其亡而复
得其书家礼后亦然敬之朱子季子 公晦
勉斋安卿皆
朱子高第弟子而其言参错不可考据如此按文集朱 …… (第 1b 页)
跋语所未有也其年谱所云居母丧时所
作则或者以意附益之尔敬之但据所传不加深考此
如司马季思刻温公书之比 公晦
从游在戊申后其于
早年固所不详祇叙所闻以为谱而勉斋行状之作在
朱子没后二十馀年其时家礼已盛行又为敬之 …… (第 3a 页)
者有以知家礼决非朱子之书而余亦得免于凿空妄
言之罪也夫
  家礼后考 李方子
曰乾道五年九月先生丁母祝令人忧居丧尽
礼参酌古今因成丧葬祭礼又推之于冠昏共为一编
命曰家礼(年谱人按 (第 4a 页)
此年谱本语今刻三本详略不同/皆后 增入之者也 公晦
从游在戊申后此)
(亦据所传闻但不言其/亡而复得此不可晓)
黄㽦云先生既成家礼为一行童窃以逃先生易箦 (第 4a 页)

王允以为谤书俗儒之论往往如此故因魏泰论诗语
而附及之未知后之君子以为何如也
  玉山讲义考
 按 果斋李氏
所云晚年始指示本体令人深思而自
 得之盖指此数书而言以今考之皆发明性善之指
 说出地头名目如韩子原性 …… (第 8b 页)
 一个模样物事智能成始成终则又有一个模样物

 事一心之中纷乱已甚迷惑瞀闷不可爬梳虽禅家
 之庭前柏树子毛布衫镇州大萝卜亦不至如是之
 轇轕也 李公晦
所云晚年始颇指示本体令深思而
 自得之盖由不细考此数书之意而为吕录所误不
 知朱子之意只孟子仁义礼智 …… (第 19b 页)
 个深造自得气象以考所得之浅深不意一再传后

 其弊乃至于此则 公晦
辈误认话头之弊朱子早己
 明斥之矣
答林德久书云熹尝爱韩子说所以为性者五而今之
言性者皆杂佛老而言之 (第 20a 页)
   甲戌进士
𡊮蒙斋甫甲戌进士第一人也文忠实阅其卷于殿闱
出则以前三人副卷示予而乱其次第没其姓名余读
其一谓文忠曰此卷虽尽用老师宿儒遗论必是一作
者公未答予又读其一以国论国事为说国事谓庙堂
之用事者国论谓议论于朝廷者其意以国论为空言
以国事为实用欲任国事者必参国论持国论者必体
国事文忠问如何予对以理无两是似不如前卷然其

说出于调停恐是状元也文忠起而抚予背曰说得著
说得著盖先卷乃 李公晦方子
所对而后卷即蒙斋也
文忠欲寘李首选而同列谓李之策不如𡊮策之合时
宜又欲寘吕永年甲科亦不果同年进士徐 (第 3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