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奇原非可为凡格之玩余于丁已岁始得浑仪书于/吉州守胡公而又以未见其器为恨既来郴乃得之)

  浑象总论
 前璇玑合为一器从晋唐以来悉祖王蕃李淳风一
 行为之说儒先星历家皆依仿之独建安 江默
疏浑
 象分为二器今揆之以理似为近之何也机械虽巧
 皆人为也一涉人为虽水运人运之不同而其转旋
 不得 (第 29a 页)
 一物凡十瓣已知五瓣尚有五瓣未知是为不尽如
 一镜焉一半明一半暗是一半不尽格尽物理则知
 尽如元昭所云物格知至当如何说子上问向见先
 生答 江德功
书如此说曰渠如何说已忘却子上云
 渠作接物曰又更错
陈问大学次序在圣人言之合下便都能如此还亦须
 从 (第 22b 页)
 生底人便都是好人这个又错杂不可知(渊○方子/录云以卦)

 (气言之四月是纯阳十月是/纯阴然又恁地执定不得) 江德功
言乾是定理坤是顺理近是(升/卿)
论乾坤必先乾而后坤然又常以静者为主故复卦一
 阳来复乃自静来(端 (第 2a 页)
 利欲假有善事亦偶然耳盖其心志念念只在利欲
 上世之志利欲与志理义之人自是不干事志利欲
 者便如趋榛莽禽兽之径志理义者便是趋正路乡
 里如 江德功
吴公济诸人多少是激恼人然其志终 (第 34a 页)
 这里自说那里都是将自家偏曲底心求古人意又
 云如太史公说话也怕古人有这般人只自家心下
 不当如此将临川何言 江默
之事观之说道公羊榖
 梁是姓姜人一手做也有这般事尚书序不似孔安
 国作其文软弱不似西汉人文西汉文粗豪 (第 11b 页)
 便记着后汉书何缘有效
答梁文叔书论制度谓求义理论看史谓且当治经
与吴茂实书谓陆子寿近讲学其徒有曹立之万正淳
 极佳
与任伯起书谓今士大夫能言真如鹦鹉
江德功
多论经书谓近世溺于佛学而辨其易说之
 非
与黄真翁论经 (第 35b 页)
 江侧(字虔中建阳人性纯一熙宁中学究出身尝聚士友肄业邑之石壁山游定夫施景明叶祖洽)

(皆从之游后为将作监簿与族子汝舟号二先生)

 江琦(子全叔建阳人宣和中第进士著春秋经解三十卷辩疑一篇语孟说各五卷)
  江默(字德功崇安人乾道中第进士历安溪光泽尉皆有政声后知建宁县卒于官邑民像而祠之)

(无不瞻仰默从朱文公游文公称其无他嗜好一意订书尝考本朝典章为书名曰纲集凡三)


(第 6a 页)
 江侧(字虔中建阳人性纯一熙宁中学究出身尝聚士友肄业邑之石壁山游定夫施景明叶祖洽)

(皆从之游后为将作监簿与族子汝舟号二先生)

 江琦(子全叔建阳人宣和中第进士著春秋经解三十卷辩疑一篇语孟说各五卷)
 江默(字 德功
崇安人乾道中第进士历安溪光泽尉皆有政声后知建宁县卒于官邑民像而祠之)

(无不瞻仰默从朱文公游文公称 (第 6a 页)
 至不知如何为法而执之但守此一定之法则亦无
 复节节推穷以究其极之功矣此义且当以程子之
 说为主而以某说推之不必强立说徒费力也(荅 江/德功)
孝述窃疑心具众理心虽昏蔽而所具之理未尝不在
 但当其蔽隔之时心自为心理自为理不相赘属如
 一物未格 …… (第 30b 页)
 必以治国平天下为君相之事而学者无与焉则内
 外之道异本殊归与经之本指正相南北矣禹稷颜
 回同道岂必在位乃为为政哉(荅 江/德功)
所厚者谓父子兄弟骨肉之恩理之所当然而人心之 …… (第 31a 页)
 人伦以私其身之意也必若是而身修则虽至于六
 度万行具足圆满亦无以赎其不孝不弟之刑矣此
 谓知本以例推之凡言此谓者皆传文非经之结句
 也(荅 江/德功)
经文末后两句来谕固与旧说有间矣但所论先后之
 序经中上文已屡言之而本乱末治之云又已该举
 自不须说 …… (第 31b 页)
  夫人道之大有在于此不可同于仁民爱物之例而
  一以末视之此意不可不著眼耳今不领此而又必
  以身言非释氏之意而何哉(荅 江德功
○以/上文集六条)
   右圣经
 
 
 
  (第 32a 页)
 在焉但知所先后则近道耳岂曰专用其本而直弃
 其末哉今曰不求为新民而专求之德化则又贱彼
 贵我之私心而无以合内外之道矣(荅 江/德功)
问大学明明德新民皆欲止于至善而传之一章结语 …… (第 4b 页)
 (年而语也且考之他/书格字亦无训接者)以义理言之则不通以训诂考
 之则不合以功用求之则又无可下手之实地窃意
 圣人之言必不如是之差殊疏略以病后世之学者
 也(荅 江德功
○以/上文集二条) (第 11b 页)
 而竭只如程先生范尹诸公说尽之若曰只举两端
 教人默识取中间底此又近世禅学之馀三代以前
 风俗淳厚亦未有此等险薄浮诞意思也(荅 江德功/
○文集)
   凤鸟不至章
凤鸟不至圣人寻常多有谦辞有时亦自讳不得(语/类)
   子见齐衰者章 (第 11a 页)
 不由岂为欲安吾心而后由之也哉若必为欲安吾
 心然后由礼以接于人则是皆出于计度利害之私
 而非循理之公心矣(荅 江/德功)
疑事勿质直而勿有两句连说为是疑事勿质即少仪
 所谓毋身质言语是也直而勿有谓陈所见听彼决
 择不可据 (第 34b 页)
 自是一器不当并作一说也元祐之制极精然其书
 亦有不备乃最是𦂳切处必是造者秘此一节不欲
 尽以告人耳(荅 江/德功)
天经之说今日所论乃中其病然亦未尽彼论之失正
 坐以天形为可低昂反覆耳不知天形一定其閒随
 人所望固 (第 18a 页)
 养德性本原久之渐次踏著实地即此等说话须自

 见得黑白不须如此劳心费力矣(荅 江/德功)
老兄以明敏果决之资挟淩高厉远之志士友閒所难
 得今兹需次暂得閒日所宜潜心味道益进所学以
 副区区期 (第 47a 页)
味顷尝极意研索仅得一二而所未晓
者尚多窃意莫若且读诗书论孟之属言近指远而切
于学者日用工夫也 先生答 江德功
书曰若要读书
且读论孟诗书之属就平易明白有事迹可按据处看
取道理体面涵养德性 今人耳学都不将心究索大 (第 9b 页)
 奸臣孽女之败国家吁可畏哉(近世贾妃之册以壬/辰而宋之祸亦以丙)
 (子悲夫进若璩按壬辰为理宗绍定五年十/二月朔 封才人贾氏为贵妃似道之姊也) 江默
云唐虞三代有疑赦而无大赦汉唐有大赦而无
 郊赦故大赦始于春秋而郊赦始于五代愚谓晋王
 彪之荅简文云中 (第 17b 页)
久 又答虞大中 答方士繇 答潘谦之 答李宗思 答李伯谏二则 答丘子野 答林久德 答林至 答林彦谋 答 江默 
揲蓍说 易取象于物 辨 论林黄中易〉
  朱子语录〈易纲领 作易〉
经籍典第七十九卷
易经部总论五 ……引。不惟精粗二致,大小殊观,非所谓一以贯之者。愚恐小差积而大谬生,所谓钧石丈引者,不得其真矣。
《答 江默》
示及易说等书,实不晓所谓,不敢开卷。累承喻及,必欲见彊使同其说,隐之于心,有未能安者。遂不敢奉报。今 ……未晚也。但《易说》愈见乖戾,三复骇然。因复慨念,乡里朋友,清素朴实,刻意读书,无世间种种病痛,未有如 德功
者,所以平日私心常窃爱慕,思有以补万分者,亦荷 德功。
不鄙三数年来,虽所论不合,加以鄙性浅狭,讥诮排斥,无所不至。而下问之意,愈勤不懈。此在他人,亦岂能及 ……大易体面不同,须至杜撰捏合,所以欲高而反下,欲密而反疏耳。此是义理本原大差谬处,不但文义之失在今日, 德功
病痛尚是第二义,却是日用之间,自己分上,更不曾实下工夫,而穷日夜之力,以为穿凿附会之计,此是莫大之害
下面说去。王辅嗣、伊川皆不信象,如今却不敢如此说道。不及见这个了,且从象以下说,免得穿凿。
蔡文说: 江德功
说,易象如譬喻诗之比兴同,某谓不然。往复数书,辨此潜龙勿用,阳在下也。阳谓九,下谓潜,阴疑于阳必战,
安吾心而后由之也哉?若必为欲安吾心,然后由礼以接于人,则是皆出于计度利害之私,而非循礼之公心矣。〈答 江德功〉
疑事勿质,直而勿有,两句连说,为是疑事勿质,即少仪所谓毋身质言语是也。直而勿有谓陈所见听,彼决择不
解〈佚〉
董铢周易师训〈未见〉
詹体仁周易象数总义一卷〈佚〉徐侨读易记三卷〈佚〉
刘钥易经说〈佚〉 江默
周易训解六卷〈佚〉
孙调易解十卷〈佚〉
郑文遹易学启蒙或问〈佚〉
冯椅厚斋易学〈注〉宋志五十卷〈未见
,所著又有《司膳录》《版筑记》凡若干卷。

《备史遗事》 卷。
钱俨辑。

《宋朝纲集》三十六卷。 江默
著,默字德恭,崇安人,乾道中进士,嗜好诗书,为朱文公所称,此书考本朝典章为之,又有《易训解四书训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