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固本而守 法贤
不任则重赏不足以劝善邪不去则严
刑不足以禁非本不固则民流法不守则政散而欲教
之必至化之必行不可得也陛 (第 22a 页)
 乾德四年三月遣僧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访经西
域兴国五年北天竺僧天息灾与施护各持梵夹来献
(息灾赐名法贤)又中天竺 僧法天(开宝七年至)
有意翻译乃诏内侍
郑守钧于太平兴国寺大殿西度地作译经院中设译
经堂其东序为润文堂西序为正义堂七年(壬 (第 11a 页)
  为大有天之行也运而不已惟其时而已矣日之
  行于天也不爽其度亦惟其时而已矣王者知之
  而见夫治有之道无过于 法天法天
之用莫要于
  因时是以为经为纬必符帝则之中一张一弛适
  合运行之序出其刚健之德足以励精有为然恐 (第 22b 页)
  或过于刚则失于刻惟 法天
之健而以时出之所
  以振纲纪而齐法制者其用刚无有不当出其文
  明之德足以旁烛无疆然恐或过于明则失 (第 22b 页)
于察

  惟 法天
之明而以时出之所以稽吏治而烛民隐
  者其用明亦无有弗当由是以其明且健用之以
  遏恶则五刑五用无非 …… (第 23a 页)
  之至也然周公系爻又必曰威如而朱子释之以
  为君道贵刚太柔则废当以威济之乃吉岂以为
  人上者必引绳切墨峻急以驭下刻覈以求众哉
  盖君道 法天
天心至仁而天德至刚日暄雨润既
  予物以宽然之乐而雷动风行复不疾而速不行
  而至先儒有言阳气到处金 …… (第 34a 页)
  当之谓德百顺之谓福盖天之为道也确然示人

  易地之为道也隤然示人简日月得天而久照四
  时变化而久成其不过不忒者所谓效顺于天地
  也圣人 法天
以政养万民脩六礼以节性齐八政
  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凡所以匡直辅翼而若其
  有恒之性也是以法立而民 (第 60a 页)
削平诸国其后僧籍弥广江浙福建尤多
太宗崇尚释教兴国中置院于太平兴国寺后改为传
法院车驾亦尝临幸得西域 僧法天
及息天灾施获等
取所献梵夹翻译焉息天灾等人赐紫袍师号又命文 (第 4a 页)
   佛经
佛经之入中国自竺法兰摩腾二师以后汉明帝时至
白马寺首译四十二章经历晋及十六国南北暨唐皆
梵僧自三天竺来自华人之善竺音者迭相翻译为开
元录凡大小乘经律论圣贤集共五千四十八卷至贞

元又别录新经二百馀卷元和之后译经遂废太宗太
平兴国初有梵 僧法贤法天
施护三人自西域来雅善
华音太宗宿授佛记遂建译经院于太平兴国寺访得
凤翔释清照深识西竺文字因尽取国库新 (第 8b 页)
 维摩研穷理味一方宗师此则尼讲说之始也
僧谥
 洪明集曰后魏太祖时法果卒谥赵胡灵公此僧赐
 谥之始也宋朝会要曰咸平三月八日梵 僧法贤

 谥慧辨四 (第 41b 页)
法天
卒谥元觉其后施护卒亦谥明悟
 也
道林谥 …… (第 41b 页)
 自隋文帝以沙门彦琮为翻经馆学士后始命僧以
 官及唐又以不空为开府仪同三司试鸿胪卿宋朝
 会要曰太宗时 法贤
雍熙四年加试光禄卿阶朝散 (第 42b 页)
 大夫其后 法天
累试鸿胪卿亦加朝散大夫及惟净
 以故吴王煜弟从鉴之子为梵学笔受大中祥符后
 同译经为试光禄卿也注太祖 (第 43a 页)
 晋公事败公乃召用
吕吉甫参政事使其亲友谓苏公丞相曰子容吾乡里
 丈人行若从吾言执政可得也公笑而不答
田谏议动必以礼言必有 法贤
不肖咸惮伏之出处二
 十年未尝趋权贵之门在贬废中乐得其正晏如也
王内翰元之咸平初脩太祖实录与宰相论不 (第 24a 页)
 徇私者皆指笑之曰你一个包家见贪污者曰你一
 个司马家天下称司马公曰司马家
谏议大夫田公动必以礼言必有 法贤
不肖咸惮伏之
 出处二十年未尝趋权贵之门在贬废中乐得其正
 晏如也
蔡君谟尝书小吴笺云李及知杭州市白 (第 8a 页)
僧自五
天竺来及华人善竺音者相译讫开元凡经历论集共
五千四十八卷至贞元又新经二百馀卷本朝太宗初
有梵 僧法贤法天
施护三人自西域来太宗受佛记遂
建译经院募童子五十人令习梵学得江南李王之子
惟净慧悟尽能通天竺文字真宗 (第 35a 页)
藏经御制文集。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云云。
淳化五年,于阗国沙门进大乘祝藏经,以 法贤
言,诏焚弃之。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淳化五年,于阗国沙门吉祥进大乘祝藏经,诏三藏 法贤
等详定。贤奏,此经是于阗书体,非是梵文。其中无请问人及听法众,前后六十五处文义不正。帝召贤谕之曰:使 ……,以赞宁充右街僧录。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咸平元年,御制三藏圣教序,赐明教大师 法贤
等,令置先帝圣教序后。沙门可升注序进,上诏知制诰朱昂,兼译经润文官。中天竺沙门你尾抳等来朝,进佛舍利 ……,迁左街僧录。
咸平三年八月,试光禄卿天息灾亡,谥慧辨法师,敕有司具礼送终。
咸平四年五月,试鸿胪卿 法贤
亡,谥元觉法师,敕送终如慧辨礼。
按以上,《宋史·真宗本纪》俱不载 按《佛祖统纪》云云。咸平六年,诏
低期珍价以兴葺,远虑将久遗事未彰。梁天监三年刺史夏侯公讳详了义重元别构。正殿绍泰二年刺史王公讳琳律师 法贤
或在家出家,或闻见眼见,建涅槃像开甘露门长沙内。史萧沅振起法鼓弘演梵言,继楗槌于景钟,纳贝叶于层阁。
义也。上通不困,达不离道也。礼之体严而用贵于和,忠信礼之质也,故以忠信为美。优游用之和也,故以优游为 法贤。
虽在所当慕众,亦不可不容汎。爱众而亲仁,亦是意也。毁方而瓦合者,陶瓦之事,其初则圆,剖而为四,其形则
言,而世为天下,则孟子曰: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于公,其信之矣。抑尝记某庚午岁来永时,寺僧有 法贤
者,年八十馀矣,谓某言范丞相居此,某时为沙弥,每见公遇朔望必陈所赐书及赐物,列于堂上,率家人子弟再拜
价以兴葺。远卢将久遗事未彰梁天监三年。刺史夏侯公讳祥。了义重玄。别构正殿。绍泰二年刺史王公讳淋。律师 法贤。
或在家出家。或闻见眼见。建涅槃像。开甘露门。长沙内史萧沉。振起法鼓。弘演梵言。继楗槌于景钟。纳贝叶于
言。上嘉之。赐紫衣器币。时僧行勤辈百五十馀人。求诣西域访经。人给钱三万遣之。开宝中。有中印度摩伽陀国 僧法天。
姓剩帝。利遍通三藏。与其兄达哩摩荦义多。西印度僧尼罗。南印度僧没驮计哩帝。四人同。造中国。唯 法天
与其兄得达。馀皆死于道路。 法天
至麟州。偶河中梵学僧法进。始出圣无量寿尊胜二经。七佛赞。共详经义。法进执笔回缀。知麟州王龟从润色。经 ……阙。召见。赐以紫方袍。遂游江浙岭表巴蜀。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又有梵僧天息灾施护。持经至上。并赐紫方袍。 法天
闻之。亦如京师。上召见天息灾等。建译经院。七年六月成。赐天息灾明教火师。 法天
传教大师。施护传法大师。令各译一经以进。梵学僧常谨请诏法进皆受笔缀文。光禄卿杨悦。其部员外郎张洎润文 ……僧删缀成文。第七證。义价累详句义。第八字学僧刋定华字。润文官设位于南润色之。七月天息灾。献圣佛母经。 法天
献吉祥持世经。施护献如来庄严经。翌日诏集梵学僧百人。详定左街道录。神曜等迭与诤难。天息灾等即持梵本。 ……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诏西天僧有达梵译。可预翻演者。悉馆于院。译僧月给酥酪钱有差。四年。赐天喜灾名 法贤。
加试光禄卿。 法天。
施护。并试鸿胪卿。位两街首坐之上。淳化五年。诏写所译经二本。一入大藏。一藏传法院。至道三年。并加朝奉 ……幸传法院。大中祥符三年中。天竺僧觉称献赞圣颂。上令惟净译以闱俄请还本国。诏赐金襕袈裟。及袭钱茶药。初 法贤
年十二。依本国密林寺达声明学。从兄施护亦出家。 法贤
语之曰。古圣贤师。皆译梵从华而作佛事。通传教法。即与施护。及北天竺僧净护。天竺僧作信吉祥天。东天竺僧作法吉祥天广贤等。由天竺诣中国。至于阗。其王迎礼。馆于欢喜圜寺。净护及作法吉祥天。因止焉。 法贤
等四人。遂行至沙州。其州主燉煌王。礼接尤至。憩踰巘寺。作信吉祥天。与广贤先辞往五台。惟 法贤
施护。留止久之。王因留不遣。因弃锡杖瓶孟。惟持梵文以至。尝请游衡山。五台。峨眉。给以兵卒。传舍续食。 ……。赐谥慧辨法天。兄达哩摩荦义多。少习瑜珈秘密五部教。与法护等。尝预翻译。以太平兴国八年西还。咸平四年 法天
卒。谥玄觉。施护年十五。舍家依帝燡宫寺僧慈贤。学五天真草。及师子于阗三佛齐阇婆文字。天禧二年卒。谥明悟。法护与 法贤
同国人。依中天竺摩伽陀国坚固铠宫寺解八转音。年二十五至京师。赐紫方袍。景德三年。诏参證梵文。赐号传梵 ……僧谥〈事物纪原洪明集曰。后魏太祖时。法果卒。谥赵胡灵公。此僧赐谥之始也。宋朝会要曰。咸平三月八日。梵 僧法贤
卒谥慧辨。四年 法天
卒。谥元觉。其后施护卒。亦谥明悟也。纪纂洲海大历十年。兴善寺胡僧不空卒。谥曰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 ……于阗。与其使偕至。太祖召问所历山川道里。赐紫衣器币馆于京寺。开宝七年。知鄜州王龟从表上中天竺摩伽陀国 僧法天。
河中府梵学僧法进。所译圣无。量寿尊胜二经。七佛赞。诏 法天
等赴阙。召见慰劳。赐紫衣。雍熙二年。诏应西天僧有精通梵语。可助翻演者。悉馆于传法院。自是梵僧至者。悉 ……。自西天回。献所得梵夹经等。诏赐继从等紫衣。自是每献者。多诏赐方袍焉。山堂考索。太宗崇尚释敬。得西域 僧法天。
及息天灾施护等。取所献梵夹翻择焉。息天灾等。赐紫袍师号。皆至朝散大夫。光禄鸿卢卿以卒。五年北天竺迦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