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子部
议获麟汉相去四蔀年数
与奏记谱注不相应二年刘洪上七曜术甲辰诏属太
史课效复作八元术刘固等作月食术四年 宗绀 孙诚
上书言术当复改光和二年己未太史令修部舍人张
恂等推计行度三年宗整上书言去年三月不食当以 (第 55b 页)
与奏记谱注不相应二年刘洪上七曜术甲辰诏属太
史课效复作八元术刘固等作月食术四年 宗绀 孙诚
上书言术当复改光和二年己未太史令修部舍人张
恂等推计行度三年宗整上书言去年三月不食当以 (第 55b 页)
(三百年而馀一日积世不误刘洪何承天能指言其失/)
(则疏太甚/)此东都四分历也(以上东汉志/)永光中 宗绀
上书正月十六日月当食而四分历以二月诏行绀法
熹平三年二十九年之中月先历食者十六事于是差
矣洪作七曜术 (第 8a 页)
(则疏太甚/)此东都四分历也(以上东汉志/)永光中 宗绀
上书正月十六日月当食而四分历以二月诏行绀法
熹平三年二十九年之中月先历食者十六事于是差
矣洪作七曜术 (第 8a 页)
鲁 宗楼
汉
宗伯凤 宗宣
后汉
宗佻 宗广
宗绀 宗资
宗慈 宗预
宗元卿
魏
宗世林
晋
宗承 宗奭 ……武乃与骠骑大将军宗佻等出城南门,于外收兵。
宗广
按《万姓统谱》:广,光武时任为尚书持节,降冯愔。 宗绀
按《后汉书·律历志》:《太初历》推月食多失《四分》。永元十二年正月十二日,蒙公乘 宗绀 上书言:今月十六日月当食,而历以二月。至期如绀言。
宗资
按《谢承·后汉书》:资字叔都,南阳安众人也
汉
宗伯凤 宗宣
后汉
宗佻 宗广
宗绀 宗资
宗慈 宗预
宗元卿
魏
宗世林
晋
宗承 宗奭 ……武乃与骠骑大将军宗佻等出城南门,于外收兵。
宗广
按《万姓统谱》:广,光武时任为尚书持节,降冯愔。 宗绀
按《后汉书·律历志》:《太初历》推月食多失《四分》。永元十二年正月十二日,蒙公乘 宗绀 上书言:今月十六日月当食,而历以二月。至期如绀言。
宗资
按《谢承·后汉书》:资字叔都,南阳安众人也
差为近。太史令飏上以恂术参弦、望。然而加时犹复先后天,远则十馀度。
永元十二年,以月食讹,改用蒙公乘 宗绀 术推之。按后汉书和帝本纪不载。 按《律历志》太初历推月食多失。四分因太初法,以河平癸巳为元,施行五年。永元元年,天以七月后闰食,术以八月。其十二年正月十二日,蒙公乘 宗绀 上书言:今月十六日月当食,而历以二月。至期,如绀言。太史令巡上绀有益官用,除待诏。甲辰,诏书以绀法署 ……,改用舍人张恂法,又以万年公乘王汉言较月食,仍如旧法。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不载。 按《律历志》: 宗绀 法施行五十六岁。至本初元年,天以十二月食,历以后年正月,于是始差。到熹平三年,二十九年之中,先历食者 ……。虽有师法,与无同。课又不近密。其说蔀数,术家所共知,无所采取。遣汉归乡里。
光和三年,月食,又改用 宗绀 孙诚法。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不载。 按《律历志》:其三年,诚兄整前后上书言:去年三月不食,当以四
永元十二年,以月食讹,改用蒙公乘 宗绀 术推之。按后汉书和帝本纪不载。 按《律历志》太初历推月食多失。四分因太初法,以河平癸巳为元,施行五年。永元元年,天以七月后闰食,术以八月。其十二年正月十二日,蒙公乘 宗绀 上书言:今月十六日月当食,而历以二月。至期,如绀言。太史令巡上绀有益官用,除待诏。甲辰,诏书以绀法署 ……,改用舍人张恂法,又以万年公乘王汉言较月食,仍如旧法。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不载。 按《律历志》: 宗绀 法施行五十六岁。至本初元年,天以十二月食,历以后年正月,于是始差。到熹平三年,二十九年之中,先历食者 ……。虽有师法,与无同。课又不近密。其说蔀数,术家所共知,无所采取。遣汉归乡里。
光和三年,月食,又改用 宗绀 孙诚法。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不载。 按《律历志》:其三年,诚兄整前后上书言:去年三月不食,当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