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儒家類
類書類
 辉谓发现于外化则化其大之之迹圣而不可知处

 便是神也所以 明道言
仲尼无迹颜子微有迹孟子
 其迹著或问颜子之微有迹处曰如愿无伐善无施
 劳皆是若孔子有迹只是人捉摸不著 (第 35b 页)
 之意
伊川性即理也四字攧扑不破实自己上见得出来其
 后诸公只听得便说将去实不曾就已上见得故多
 有差处
明道言
今人说性多是说继之者善如孟子言性善
 是也此莫是说性之本体不可言凡言性者只是说 (第 9a 页)
 所以与我者何为而独有此赘物乎(荅徐/景光)
问性之初只有善本无恶之可言乃四德之元五常之
 仁也孟子所谓性善者此是也 明道言
继之者善方
 言性之发用则四端之心是也乌得与情合而言之
 曰性之始终一于善而已不当云性之初只有善也 …… (第 9b 页)
 来看得节目极分明(以下论/定性)
舜弼问定性书也难理会曰也不难定性字说得也诧
 异此性字是个心字意 明道言
语甚圆转初读未晓
 得都没理会子细看却成段相应此书在鄠时作年
 甚少 (第 11a 页)
明道
定性书自胸中泻出如有物在后面逼逐他相似
 皆写不办直卿曰此正所谓有造道之言曰然只是 (第 11a 页)
  检须见得明道气质如此至五十年犹不能忘在我
  者当益加操守方是不可以此自恕(以上语/类二条)
  明道言
当与元丰大臣共政此事昨来已尝论之然亦
  有未尽今详此事乃是圣贤之用义理之正非姑为
  权谲苟以济事 (第 1b 页)
于一时也盖伊川气象自与 明道
不 …… (第 1b 页)
 已哉必还以验之吾身者如何也若言论风旨则诵
 其诗读其书字字而订之句句而议之非惟求以得
 其所言之深旨将并与其风范气象得之矣
明道言
语尽宽平伊川言语初难看细读有滋味又
 云某说大处自与伊川合小处却时有意见不同 …… (第 19a 页)
 谓太极者便只在阴阳里所谓阴阳者便只是在太
 极里而今人说阴阳上面别有一个无形无影底物
 是太极非也 明道言
天地之閒只有一个感应而已盖阴阳之变化 (第 27a 页)
 而能改悔从道则三年之外可以免凶矣此爻象交
 𤼵意也(自记/)
继明者所谓缉熙于光明也传说太泥不必从(清植以/上上经)
遇忧患危疑事如艮卦太 高明道
所谓万变皆在人其
 实无一事者即是此地位想明道已能到此平常人
 倒是咸卦用得著事变来以理为主若不能万 (第 15b 页)
沧浪之歌只换两斯字曾不辞)
(费而意味无穷明道说诗正得此意薛敬轩曰观朱子/诗传只转一两字点掇念过盖得 明道言
诗意也王伯)
(厚曰魏太子击好晨风而慈父感悟周磐诵汝坟卒章/而为亲从仕王裒读蓼莪而三复流涕裴安祖讲鹿 (第 19b 页)
变其
已甚害民之法则善矣不然衣冠之害未艾也君实忠
直难与议晦叔解事恐力不足耳既而果皆如所言(朱子
明道言
当与元丰大臣共政此乃圣贤之用义理之正非姑为权谲苟以济事于一时也盖伊川气象自与 (第 38b 页)
明道
不同而其论变化人材亦有此意易传于暌之初爻有不绝小人之说足见此自是正理也然亦须有 (第 38b 页)

广大规模和平气象而其诚心昭著足以感人然后有以尽其用耳不然而以权谲利害之心为之则其悖 …… (第 38b 页)
差国姓)未行
以疾卒元丰八年乙丑六月十五日也享年五十有四
以是年十月乙酉葬于伊川先茔子二端懿端本(按 明道

子端悫早卒故不书今 (第 39a 页)
明道
集有程邵公墓志可考也但太中自撰墓志诸孙中有端辅早亡无端悫岂端辅
即端悫耶)
宁宗嘉定十三年谥曰纯(谥法 (第 39a 页)
正精粹曰纯)理宗淳祐元
年追封河南伯(按伊洛渊源录云韩持国撰 明道
墓志不传于世韩氏家乘经乱不存然按今
宋文鉴中有 (第 39a 页)
明道
墓志盖朱子偶未及见耳) …… (第 39a 页)
  伊川先生名颐字正叔 明道先生
之弟也于仁宗明道
二年癸酉月日生幼有高识非礼不动年十四五与明
道同受学于舂陵周茂叔先生(永州宁远县有 …… (第 39b 页)
固辞公即命驾过之又杂记英宗治平三
年九月申公知蔡州将行言先生通古今治乱之要有经世济物之才望以不次擢用 明道
行状云神宗尝使
推择人 (第 40b 页)
明道
所荐者数十人以父表弟张载暨弟颐为称首)元丰八年三月哲宗嗣 …… (第 40b 页)
院校书先生辞未得谢复命
案狱浙东(时知明州苗振以贪闻故命先生案问)或言张载以道德进不
宜使之治狱(时 明道
为监察御史里行特上书言之吕与叔为撮其大旨如此)执政曰
淑问如皋陶犹且献囚庸何伤(诗鲁颂篇曰淑问如皋陶 (第 64a 页)
在泮献囚诗本言鲁
侯有善于讯囚之臣如皋陶之治狱也王安石借以折 明道
之言则谓如皋陶声问之善且使之治狱亦一时 …… (第 64a 页)
其言殆与前圣合大要发端示人而已其触类广
之则将有待于学者尔(上蔡语录云横渠著正蒙时处处置笔研得意即书 明道
云子
厚却如此不熟)
明年春秦凤帅吕汲公荐之曰张载之学善发 (第 66b 页)
添四字沧浪之歌只换两斯字曾不辞
费而意味无穷明道说诗正得此意薛敬轩曰观朱子诗传只转一两字点掇念过盖得 明道言
诗意也王伯
厚曰魏太子击好晨风而慈父感悟周磐诵汝坟卒章而为亲从仕王裒读蓼莪而三复流涕裴安祖讲鹿鸣
而 …… (第 19b 页)
   明道先生
曰学者不可以不看诗看诗便使人长一
格价(长张丈反格下近本或无价字 朱子曰读诗必如三复白圭方始有味明敏 …… (第 20a 页)
须反其义此有随时而顺之者有随时而制之者易道只是时时则有此二义在学者
细察之)
 易中只是言反覆往来上下 (明道
语 外卦曰上曰往内卦曰下
曰来故泰曰小往大来否曰大往小来咸曰柔上而刚下恒曰刚上而柔下睽曰火动而上泽动 (第 26b 页)
 如此几何不至于一言丧邦
子曰凡避嫌处事者皆内不足所为诚公矣初何嫌之

 足避乎
新法将行 明道言
于上曰天下之理本诸简易而行以
 顺道则事无不成者故曰智者如禹之行水行其所
 无事也舍而行之于险阻则不 (第 80a 页)
也。
《答王子合》
问性之初,只有善。本无恶之可言,乃四德之元。五常之仁也。孟子所谓性善者,此是也。 明道言,
继之者,善方言性之发用,则四端之心,是也。乌得与情合而言之曰,性之始终,一于善而已,不当云性之初,只
空说,向上去无收杀也。
性之初,只有善。本无恶之可言,乃四德之元五常之仁也。孟子所谓性善者,此是也。 明道言,
继之者善方言性之发用,则四端之心,是也。乌得与情合而言之。

性之始终一,于善而已不当,云性之初只有
。 较事大小,其弊必至于枉尺直寻。 凡避嫌处事者,皆内不足所为诚公矣。初何嫌之,足避乎。 新法将行, 明道言
于。上曰:天下之理本诸简易而行以顺道,则事无不成者,故曰:智者,如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也。舍而行之,
论风旨,则诵其诗,读其书,字字而订之,句句而议之,非惟求以得其所言之深旨,将并与其风范气象得之矣。  明道言
语尽宽平;伊川言语初难看,细读有滋味。某说大处自与伊川合,小处却时有意见不同。 郑问: 明道
到处响应,伊川入朝成许多事,此亦可见二人用处。曰: 明道
从容,伊川都挨不行。陈后之问:伊川做时似孟子否。曰:孟子较活络。问:孟子做似伊尹否。先生首肯。又曰: ……夫造极,可夺天巧。 明道语宏大,伊川语亲切。 明道所见甚俊伟,故说得较快,初看时便好,子细看亦好。  明道言
语尽宽平;伊川言语初难看,细读有滋味。其说大处自与伊川合,小处却时有意见不同。 问: 明道
曾看释老书,伊川则庄列亦不曾看。曰:后来须著看。不看,无缘知他道理。 伊川好学论,十八时作。 明道
十四五便学圣人,二十及第,出去做官,一向长进。定性书是二十二三时作。是时游山,许多诗甚好。 问: 明道
可比颜子,伊川可比孟子否。曰: 明道
可比颜子。孟子才高,恐伊川未到孟子处。然伊川收束检制处,孟子却不能到。 问: 明道
到处响应,伊川入朝成许多事,此亦可见二人用处。曰: 明道
从容,伊川都挨不到。问:伊川做时似孟子否。曰:孟子较活络。问:孟子做似伊尹否。先生首肯。 或谓二程之 ……意高远,夫通书太极之说所以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岂用意而为之。又何高下远近之可道哉。 问:学于 明道,
恐易开发;学于伊川,恐易成就。曰:在人用力。若不用力,恐于伊川无向傍处。 明道
却有悟人处。 某自十四五时读程张书,至今四十馀年,但觉其义之深,指之远,而近世纷纷所谓文章议论者,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