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類
類書類
饶州曰饶后录咸淳乙丑吴坚采三录所馀
者二十九家又增入未刋四家为二十卷刋
于建安曰建录其分类编辑者则嘉定己卯
黄士毅 所编凡百四十卷史公说刋于眉州
曰蜀本又淳祐壬子王佖续编四十卷刋于 …… (第 1b 页)
子畏友也尝介以登朱子之门坚繇是多见未行语
录手抄盈箧凡六十五家今四十年矣晚得池鄱本参
考刋者固已多然 黄士毅 所录朱子亲笔所改定者已 …… (第 7b 页)
愿锓于木 士毅 之类次虽犯不韪而不复固辞者庶几
无传录之艰也独池本陈埴一家惟论仁一条按遗文
乃答埴书不当取为类故今不 …… (第 11a 页)
改亦传闻之误)
(当时杂改定者/八十馀条耳)或有一条析为三四条如窦从周录所
见先生语之类今则复其旧或 士毅 所传本多于刋本
如黄义刚者悉类入而不去文异者则姑注一二条云 …… (第 11a 页)
九月望日门人莆田 黄士毅 谨识
开禧中予始识辅汉卿于都城汉卿从朱文公最久
尽得公平生语言文字每过予相与熟思诵味辄移
晷弗去予既 …… (第 12a 页)
二三耳然予且谓周卿曰子其以此意著于篇端
俾学者毋袭是弊也其后李贯之刋于江东则已十
之六七今史廉叔所得 黄子洪 类本则公之说至是
几无复遗馀矣廉叔将板行以予有志于斯也属叙
所以作予为言尝以告周卿者廉叔曰然则已诸曰 …… (第 13a 页)
无宁深体熟玩
以为求端用力之模准者乎今未可概以是为疑而
閟其传盍遂以此冠篇而并刻之将听学者之自择
焉 子洪 名 (第 13b 页)
士毅 姑苏人尝类文公集百五十卷今藏
之策府又类注仪礼未成书云嘉定十三年九月丁
亥朔临邛魏了翁序
论语一书乃 …… (第 13b 页)
文公朱先生语类一百三十八卷 壶山黄子洪 取门
人所录语以类相从也先是池本饶本人各为录间
见错出读者病焉 (第 15a 页)
子洪 既以类流传便于玩索而微
言精语犹有所遗佖每加访求得所未见自是朋友
知旧知其有心于纂辑亦颇互出所有以见 (第 15a 页)
示凡三
十有馀家既裒以为婺录而继之者尚未艾也佖幽
居无事盖尝潜心而观之审订其复重参绎其端绪
用 子洪 已定门目稡为续类凡四十卷或谓前类不 …… (第 15a 页)
之为语录莆田 黄士毅 又因而类分之曰语类语录之
外有续录后录别录语类之外有续类诸书并行错出
读者病焉最后导江黎靖德参校诸书 (第 17a 页)
去其重复谬误
因 士毅 门目以类附焉而名曰语类大全凡一百四十
卷于是文公遗语备诸此矣惜乎板本今不复传间有
传录者又不免乎亥豕 …… (第 17a 页)
甲寅(所/闻) 饶后录(二十六/)
张洽(字元德/清江人) 丁未癸丑(所/闻)附池录后
黄士毅(字子洪/莆田人) (阙/) 蜀类 徽续类
李壮祖(字处谦/邵武人) (阙/) 蜀类
李公谨(字阙/阙) (阙 (第 29b 页)
李把(字良仲/平江人) 甲寅(所/闻) 饶后录(二十六/)
张洽(字元德/清江人) 丁未癸丑(所/闻)附池录后
黄士毅(字 子洪/ 莆田人) (阙/) 蜀类 徽续类
李壮祖(字处谦/邵武人) (阙/) 蜀类
李公谨(字 (第 29b 页)
者二十九家又增入未刋四家为二十卷刋
于建安曰建录其分类编辑者则嘉定己卯
黄士毅 所编凡百四十卷史公说刋于眉州
曰蜀本又淳祐壬子王佖续编四十卷刋于 …… (第 1b 页)
子畏友也尝介以登朱子之门坚繇是多见未行语
录手抄盈箧凡六十五家今四十年矣晚得池鄱本参
考刋者固已多然 黄士毅 所录朱子亲笔所改定者已 …… (第 7b 页)
愿锓于木 士毅 之类次虽犯不韪而不复固辞者庶几
无传录之艰也独池本陈埴一家惟论仁一条按遗文
乃答埴书不当取为类故今不 …… (第 11a 页)
改亦传闻之误)
(当时杂改定者/八十馀条耳)或有一条析为三四条如窦从周录所
见先生语之类今则复其旧或 士毅 所传本多于刋本
如黄义刚者悉类入而不去文异者则姑注一二条云 …… (第 11a 页)
九月望日门人莆田 黄士毅 谨识
开禧中予始识辅汉卿于都城汉卿从朱文公最久
尽得公平生语言文字每过予相与熟思诵味辄移
晷弗去予既 …… (第 12a 页)
二三耳然予且谓周卿曰子其以此意著于篇端
俾学者毋袭是弊也其后李贯之刋于江东则已十
之六七今史廉叔所得 黄子洪 类本则公之说至是
几无复遗馀矣廉叔将板行以予有志于斯也属叙
所以作予为言尝以告周卿者廉叔曰然则已诸曰 …… (第 13a 页)
无宁深体熟玩
以为求端用力之模准者乎今未可概以是为疑而
閟其传盍遂以此冠篇而并刻之将听学者之自择
焉 子洪 名 (第 13b 页)
士毅 姑苏人尝类文公集百五十卷今藏
之策府又类注仪礼未成书云嘉定十三年九月丁
亥朔临邛魏了翁序
论语一书乃 …… (第 13b 页)
文公朱先生语类一百三十八卷 壶山黄子洪 取门
人所录语以类相从也先是池本饶本人各为录间
见错出读者病焉 (第 15a 页)
子洪 既以类流传便于玩索而微
言精语犹有所遗佖每加访求得所未见自是朋友
知旧知其有心于纂辑亦颇互出所有以见 (第 15a 页)
示凡三
十有馀家既裒以为婺录而继之者尚未艾也佖幽
居无事盖尝潜心而观之审订其复重参绎其端绪
用 子洪 已定门目稡为续类凡四十卷或谓前类不 …… (第 15a 页)
之为语录莆田 黄士毅 又因而类分之曰语类语录之
外有续录后录别录语类之外有续类诸书并行错出
读者病焉最后导江黎靖德参校诸书 (第 17a 页)
去其重复谬误
因 士毅 门目以类附焉而名曰语类大全凡一百四十
卷于是文公遗语备诸此矣惜乎板本今不复传间有
传录者又不免乎亥豕 …… (第 17a 页)
甲寅(所/闻) 饶后录(二十六/)
张洽(字元德/清江人) 丁未癸丑(所/闻)附池录后
黄士毅(字子洪/莆田人) (阙/) 蜀类 徽续类
李壮祖(字处谦/邵武人) (阙/) 蜀类
李公谨(字阙/阙) (阙 (第 29b 页)
李把(字良仲/平江人) 甲寅(所/闻) 饶后录(二十六/)
张洽(字元德/清江人) 丁未癸丑(所/闻)附池录后
黄士毅(字 子洪/ 莆田人) (阙/) 蜀类 徽续类
李壮祖(字处谦/邵武人) (阙/) 蜀类
李公谨(字 (第 29b 页)
如闽中则潘谦之杨志仁林正卿林子武李守约
李公晦江西则甘吉父黄去私张元德江东则李
敬子胡伯量蔡元思浙中则叶味道潘子善 黄子
洪 皆号高弟又独勉斋先生强毅自立足任负荷
如辅汉卿疑恶亦不可不谓性如李公晦疑喜怒 (第 45a 页)
李公晦江西则甘吉父黄去私张元德江东则李
敬子胡伯量蔡元思浙中则叶味道潘子善 黄子
洪 皆号高弟又独勉斋先生强毅自立足任负荷
如辅汉卿疑恶亦不可不谓性如李公晦疑喜怒 (第 45a 页)
黄辙(字晦叔四岁能诵书日记数千言治平四年擢进士乙科调处州司理秩满得衡之安仁令辙)
(率民垦田畴治沟洫进子弟之秀者于学时蒲宗孟察访荆湖南北路辟为本司干官且荐其)
(才迁著作佐郎知新昌县发奸摘伏而抚摩善良人不忍欺部使者奏其课为第一改奉议郎)
(监泗州排岸丁母忧服阕拜大理丞乞补外通判筠州还朝而卒享年四十四官至朝奉郎)
黄士毅(字子洪莆田人号壶山徙居吴幼知嗜学方庆元诋诽道学士毅徒步趋闽师朱文公命)
(日观一书夜叩所见告以静坐勿杂唤醒勿昏居数月授以太学章句终其身从事于斯著述)
(甚富数注仪礼撰次文公书说七卷文集一百五十卷又因语录成言分门序次为语类一百)
(第 25b 页)
黄辙(字晦叔四岁能诵书日记数千言治平四年擢进士乙科调处州司理秩满得衡之安仁令辙)
(率民垦田畴治沟洫进子弟之秀者于学时蒲宗孟察访荆湖南北路辟为本司干官且荐其)
(才迁著作佐郎知新昌县发奸摘伏而抚摩善良人不忍欺部使者奏其课为第一改奉议郎)
(监泗州排岸丁母忧服阕拜大理丞乞补外通判筠州还朝而卒享年四十四官至朝奉郎)
黄士毅(字 子洪 莆田人号 (第 25b 页)
壶山 徙居吴幼知嗜学方庆元诋诽道学 (第 25b 页)
士毅 徒步趋闽师朱文公命)
(日观一书夜叩所见告以静坐勿杂唤醒勿昏居数月授以太学章句终其身从事于斯著述) (第 25b 页)
(率民垦田畴治沟洫进子弟之秀者于学时蒲宗孟察访荆湖南北路辟为本司干官且荐其)
(才迁著作佐郎知新昌县发奸摘伏而抚摩善良人不忍欺部使者奏其课为第一改奉议郎)
(监泗州排岸丁母忧服阕拜大理丞乞补外通判筠州还朝而卒享年四十四官至朝奉郎)
黄士毅(字子洪莆田人号壶山徙居吴幼知嗜学方庆元诋诽道学士毅徒步趋闽师朱文公命)
(日观一书夜叩所见告以静坐勿杂唤醒勿昏居数月授以太学章句终其身从事于斯著述)
(甚富数注仪礼撰次文公书说七卷文集一百五十卷又因语录成言分门序次为语类一百)
(第 25b 页)
黄辙(字晦叔四岁能诵书日记数千言治平四年擢进士乙科调处州司理秩满得衡之安仁令辙)
(率民垦田畴治沟洫进子弟之秀者于学时蒲宗孟察访荆湖南北路辟为本司干官且荐其)
(才迁著作佐郎知新昌县发奸摘伏而抚摩善良人不忍欺部使者奏其课为第一改奉议郎)
(监泗州排岸丁母忧服阕拜大理丞乞补外通判筠州还朝而卒享年四十四官至朝奉郎)
黄士毅(字 子洪 莆田人号 (第 25b 页)
壶山 徙居吴幼知嗜学方庆元诋诽道学 (第 25b 页)
士毅 徒步趋闽师朱文公命)
(日观一书夜叩所见告以静坐勿杂唤醒勿昏居数月授以太学章句终其身从事于斯著述) (第 25b 页)
顾逢君济 周垕良载 元
梭 陆九韶子美 梳 陆德元 元
常 周昂德卿 金 连 彭俞济川
黄 赵沨文孺 金 云 姬志真 元
兼 郭忠孝立之 北 黄大昌
黄裳文叔 新 曹文晦辉伯 元
壶 宋自逊谦父 黄士毅子洪
许梅屋 船 杨与立子权
狮 郑玉子美 元 瑶 戴煜晋翁 元
苍 曾原一子实 (第 33b 页)
梭 陆九韶子美 梳 陆德元 元
常 周昂德卿 金 连 彭俞济川
黄 赵沨文孺 金 云 姬志真 元
兼 郭忠孝立之 北 黄大昌
黄裳文叔 新 曹文晦辉伯 元
壶 宋自逊谦父 黄士毅子洪
许梅屋 船 杨与立子权
狮 郑玉子美 元 瑶 戴煜晋翁 元
苍 曾原一子实 (第 33b 页)
李舜臣《尚书
小传》四卷, 吴仁杰《尚书洪范辨图》一卷, 陈伯达《翼范》一卷, 朱熹《书说》七卷 〈黄士毅 集〉 林之奇《集解》五十八卷, 陈经《详解》五十卷, 康伯成《书传》一卷, 夏僎《书解》十六卷,
王
小传》四卷, 吴仁杰《尚书洪范辨图》一卷, 陈伯达《翼范》一卷, 朱熹《书说》七卷 〈黄士毅 集〉 林之奇《集解》五十八卷, 陈经《详解》五十卷, 康伯成《书传》一卷, 夏僎《书解》十六卷,
王
七卷
李舜臣《尚书小传》四卷
吴仁杰《尚书洪范辨图》一卷
陈伯达《翼范》一卷
朱熹《书说》七卷〈注〉 黄士毅 集
林之奇《集解》五十八卷
陈经《详解》五十卷
康伯成《书传》一卷
夏僎《书解》十六卷
王炎《小传》
李舜臣《尚书小传》四卷
吴仁杰《尚书洪范辨图》一卷
陈伯达《翼范》一卷
朱熹《书说》七卷〈注〉 黄士毅 集
林之奇《集解》五十八卷
陈经《详解》五十卷
康伯成《书传》一卷
夏僎《书解》十六卷
王炎《小传》
谓某曰:书也。是难说今,只是强解将去尔。要之伯恭却是伤于巧。
《晦庵书说》七卷。
陈氏曰:晦庵门人 黄士毅 集其师说之遗以为此。书晦庵于书,一经独无训传,每以为错简脱文处。多不可强通,今惟二典《禹谟召》《诰洛
《晦庵书说》七卷。
陈氏曰:晦庵门人 黄士毅 集其师说之遗以为此。书晦庵于书,一经独无训传,每以为错简脱文处。多不可强通,今惟二典《禹谟召》《诰洛
正士《仪礼》略举要各十卷
陆佃著佃山阴人所著,又有《礼记》解述《礼新说大裘议》
类注《仪礼》 卷 黄士毅, 著 士毅, 字子洪,莆田人。朱文公命日观一书,夜叩所见,告以静坐,勿杂唤醒,勿昏居。数月,授以大学章句,终其身从
陆佃著佃山阴人所著,又有《礼记》解述《礼新说大裘议》
类注《仪礼》 卷 黄士毅, 著 士毅, 字子洪,莆田人。朱文公命日观一书,夜叩所见,告以静坐,勿杂唤醒,勿昏居。数月,授以大学章句,终其身从
十四卷,为门八十一。郑逢辰为江西仓曹,进其本于朝。信斋,福州人,名复,字茂方。书既奏,赠文林郎。 黄士毅《
类注仪礼》〈佚〉
张昶曰: 士毅, 字子洪,尝入闽谒朱仲晦,因撰次朱子书,说语类。郡守王遂为买宅,吴下以居。
叶味道《仪礼解》〈佚〉
张昶曰: 士毅, 字子洪,尝入闽谒朱仲晦,因撰次朱子书,说语类。郡守王遂为买宅,吴下以居。
叶味道《仪礼解》〈佚〉
,《仪礼》也。以时,方治王氏学而独能尔异之,即与俱归,勉其所未至,遂中绍兴三年进士。
《苏州府志》: 黄士毅, 字子洪,郡人。入闽谒朱文公正,庆元诋排道学时也,尝著《仪礼》,称考亭名士。
《元史·吴澄传》:至元十
《苏州府志》: 黄士毅, 字子洪,郡人。入闽谒朱文公正,庆元诋排道学时也,尝著《仪礼》,称考亭名士。
《元史·吴澄传》:至元十
士仪礼略举要》十卷
陆佃著,佃,山阴人,所著又有《礼记解述》《礼新说大裘议》。
《类注仪礼》 卷 黄士毅 著, 士毅, 字子洪,莆田人,朱文公命日观一书,夜叩所见,告以静坐,勿杂唤醒,勿昏居,数月授以《大学》章句,终其身
陆佃著,佃,山阴人,所著又有《礼记解述》《礼新说大裘议》。
《类注仪礼》 卷 黄士毅 著, 士毅, 字子洪,莆田人,朱文公命日观一书,夜叩所见,告以静坐,勿杂唤醒,勿昏居,数月授以《大学》章句,终其身
玉海》:朱文公熹淳熙十六年二月甲子序《大学章句》三月戊申序《中庸》章句二书各有或问。
《苏州府志》: 黄士毅 字 子洪 郡人。幼知向学,尝入闽谒,朱文公授以《大学章句》而归正庆元诋排道学时也。尝撰朱子书说语类并自类注仪礼
《苏州府志》: 黄士毅 字 子洪 郡人。幼知向学,尝入闽谒,朱文公授以《大学章句》而归正庆元诋排道学时也。尝撰朱子书说语类并自类注仪礼
礼经传通解〈注〉宋志二十三卷〈存〉
仪礼释宫一篇〈存〉
黄干续仪礼经传通解〈注〉宋志二十九卷〈存〉 黄士毅 类注仪礼〈佚〉
叶味道仪礼解〈佚〉
刘爚仪礼云庄经解二十卷〈佚〉
杨复仪礼图十七卷〈注〉焦氏竑经籍志
仪礼释宫一篇〈存〉
黄干续仪礼经传通解〈注〉宋志二十九卷〈存〉 黄士毅 类注仪礼〈佚〉
叶味道仪礼解〈佚〉
刘爚仪礼云庄经解二十卷〈佚〉
杨复仪礼图十七卷〈注〉焦氏竑经籍志
五十馀篇。名曰《尊经》,又有要言浑象,原意杂诗。
《文公语录》一百三十八卷;《文公书说》十卷
莆田 黄士毅 因文公语录分门序次成书。
《文公要语》 卷
熊禾,字去非,号勿轩,建阳人,取文公诸书,择其至精且要
《文公语录》一百三十八卷;《文公书说》十卷
莆田 黄士毅 因文公语录分门序次成书。
《文公要语》 卷
熊禾,字去非,号勿轩,建阳人,取文公诸书,择其至精且要
黄伯固
黄去私 黄绩
黄唐 黄学皋
黄干 黄㽦
黄士毅 黄以宁
黄棨 黄孝恭
黄学行 黄登
黄京 黄以翼
……官告院、大理寺簿、军器监丞。丐外,知台州,郡称平治。迁袁州,哭从弟哀甚,得疾卒。所著有《复斋集》。 黄士毅
按《尚友录》: 士毅 字子洪,莆田人。号壶山徙居。吴幼知嗜学方。庆元诋诽道学 士毅, 徒步趋闽师。朱文公命日观一书,夜叩所见告以静坐勿杂。唤醒勿昏,居数月授以大学章句。终其身从事于斯,著
黄去私 黄绩
黄唐 黄学皋
黄干 黄㽦
黄士毅 黄以宁
黄棨 黄孝恭
黄学行 黄登
黄京 黄以翼
……官告院、大理寺簿、军器监丞。丐外,知台州,郡称平治。迁袁州,哭从弟哀甚,得疾卒。所著有《复斋集》。 黄士毅
按《尚友录》: 士毅 字子洪,莆田人。号壶山徙居。吴幼知嗜学方。庆元诋诽道学 士毅, 徒步趋闽师。朱文公命日观一书,夜叩所见告以静坐勿杂。唤醒勿昏,居数月授以大学章句。终其身从事于斯,著
学、小学、二斋设山长主教事,后
废。
和靖书院 初宋尹肃公焞读书虎丘,西庵题斋曰三畏。嘉定七年,士人 黄士毅 请于知府陈希绘,像祀之。端平二年,胡淳请即其地为学仓。司曹豳因奏立书院。斋凡四曰,三省务本朋来时习,
废。
和靖书院 初宋尹肃公焞读书虎丘,西庵题斋曰三畏。嘉定七年,士人 黄士毅 请于知府陈希绘,像祀之。端平二年,胡淳请即其地为学仓。司曹豳因奏立书院。斋凡四曰,三省务本朋来时习,
中。丹成,九鲤化龙,白日乘之飞升。唐沙门法通,贞元中居壶山虎丘岩。尝下山,遇两虎争一牛,通鬲而分之。 黄御史壶山
诗云:井通䲡吐脉,僧鬲虎栖禅。
沙门文矩,一名涅槃,黄姓,唐末人。延寿国欢院,其降生处也。生时,火里 ……,天门洞开,灯烛辉煌。有袍笏而骑者,则公也。骇而入告其妻曰:柯潜必今年状元也。后公属纩之辰,有匠遇于 壶山 南,车骑甚盛。叩之告曰:我钱若于将偿汝直,在某箧中,可令舍人取之。匠应曰:唯。趋至其家,闻哭声。讶之,谓己方遇公于 壶山 之阳,言及钱事。索之,果然。家人初不知也。噫,公文章气节,固扶舆清淑之气所钟。二人者之见,何怪其然耶
沙门文矩,一名涅槃,黄姓,唐末人。延寿国欢院,其降生处也。生时,火里 ……,天门洞开,灯烛辉煌。有袍笏而骑者,则公也。骇而入告其妻曰:柯潜必今年状元也。后公属纩之辰,有匠遇于 壶山 南,车骑甚盛。叩之告曰:我钱若于将偿汝直,在某箧中,可令舍人取之。匠应曰:唯。趋至其家,闻哭声。讶之,谓己方遇公于 壶山 之阳,言及钱事。索之,果然。家人初不知也。噫,公文章气节,固扶舆清淑之气所钟。二人者之见,何怪其然耶
期以为钦之龙门,不知何据。
铜钟 相传灵觉寺,重千馀觔。汉时宝器,飞入大海,与龙相斗,声闻百里。道士 黄子洪 收之于东楼,悬之梁上,后迁之明伦堂。海贼邓耀盗去铸铳。
塔基 堪舆相传,风水南方文笔孤单,在于未方,
铜钟 相传灵觉寺,重千馀觔。汉时宝器,飞入大海,与龙相斗,声闻百里。道士 黄子洪 收之于东楼,悬之梁上,后迁之明伦堂。海贼邓耀盗去铸铳。
塔基 堪舆相传,风水南方文笔孤单,在于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