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子部
  大和六年四月僧睿川撰僧无可正书今在西安府
百塔寺(金石文字记)

  白龙寺经幢

  在宁国府水阳镇开成元年(舆地碑目)

  赵浩书金刚经

  正书僧 清浚
篆额开成五年正月立(复斋碑录)

  金刚经

  柳公权正书会昌四年四月(金石录) (第 21b 页)
  按苏公子瞻通判杭州在宋熙宁九年而守杭在元
祐四年诗盖作于此二时距今洪武十有九年已三
百馀年矣此卷流落人间不知几易其传今虎跑住

山定岩戒师而以重购还之山中予见夫世之大家
巨室有好蓄法书名画者曾不一二世其子孙有货
之而以为食者今定岩乃能不忘前贤品咏重购而
还之于三百年后噫其贤于世之人也远矣天台沙
清浚(同上)
  尝闻苏子瞻为五祖戒禅师后身其然乎哉所以平
生喜与僧交好游名山盖宿习也守杭时至西湖寿
星寺有诗 (第 41a 页)
  其子孙有货之而以为食者今定岩乃能不忘前
  贤品咏重购而还之于三百年后噫其亦贤于世
  之人也远矣天台沙门 清浚
  尝闻苏子瞻为五祖戒禅师后身其然乎哉所以
  平生喜与僧交好游名山盖宿习也守杭时至西 (第 139b 页)
   济南山远白云孤右追和松雪道人趵突泉诗
   一首长干沙门守仁书时洪武己巳春三月十
   日也前有黄美之氏休伯二印又僧 清浚
跋云
   松雪老人词翰妙绝天下当元初至元大德间
   馆阁诸公皆推尊之下至闾巷小儿亦莫不知 …… (第 20b 页)
   盛一变夫故宋馀习盖自公始信然今观其所
   书趵突泉诗令人叹赏不已宁上人得此其善
   保之洪武己巳春三月天台沙门 清浚
识前有
   琳印美之二印又僧如兰和云趵突奔泉世所
   无历城佳处似蓬壶源头但欠千波涌海眼何
   (第 21a 页)
   龙河西舍前有墨林子癖茶居士隐居放言诸

   印后有虚朗斋槜李项子京家珍藏项墨林鉴
   赏章诸印又僧 清浚
题云彷佛玲珑岩底寺清
   游曾不负幽期云深钟磬到山日路杳松林度
   岭时万叠层峦连九陇千寻高阁倚 (第 27b 页)
双池老师
   近在都城别邂逅披图有所思天台沙门 清浚
   
前有墨林外史子孙世昌二印又徐仁初题云
   舜江城东初识时知是说法天童师款我谈诗
   穷昼夜喜剧颠 (第 27b 页)
             明 叶盛 撰
𡊮伯长谓唐僧一行陋周畿汉志之狭始定南北两戒
而山川之肇源止伏一览可尽予近见广轮疆理一图
其方周尺仅二尺许东因黑龙江西海桐南自雷廉特
磨道站至歹滩通西皆界以格大约南北多东西差少
其阴则 清浚
等二诗严节一跋因悉录之 (第 1a 页)
万里山川咫尺中江河迢递总朝东当时汉帝曾披此
邓禹因之立大功(沙门 清浚/
)
四海都归掌握中眼空南北与西东此图画就非容易
为问沙弥几日功(武林王逵/)
此图乃元至正庚子僧 (第 1b 页)
清浚
所画大率广袤万馀其间
省路府州各以次列仍书名山大川水陆限界予喜其
详备因摹一本置之坐隅凡城郭山川道里 (第 1b 页)
  晴檐荫重绿高堂蔼馀清适意琴与书聊以悦吾情
移床散缃帙触指发希声端居颇閒暇客至无送迎
凭几雨乍来钩帘月初生至乐有如此士林播嘉名

  灵谷沙门 清浚

  琴声相继读书声坐觉乾坤气独清一曲高山流水 (第 23b 页)
  (世之大家巨室有好蓄法书名画者曾不一二世/其子孙有货之而以为食者今定岩乃能不忘前)
  (贤品咏重购而还之于三百年后噫其亦贤于世/之人也远矣 天台沙门 清浚)
  (
尝闻苏子瞻为五祖戒禅师后身其然乎哉所以/平生喜与僧交好游名山盖宿习也守杭时至西)
  (湖寿星寺有诗 (第 15a 页)
寺纲管恒。施二众,归戒行佩,漉囊器不畜长。每有鸟栖于座侧,驰斥不去。会昌元年二月十日午时三刻,告弟子 清浚
、清高:吾当灭矣。俨然累足右胁而逝,时众昼闻管弦清亮,乃天乐也。夕睹异光。春秋八十九,僧腊六十九。四
则       福报
  力金       宗泐
  至仁       白云
  子定        清浚
  启原       智及
  怀信       妙声
  志常       慧明
  清濋     ……然大悟。出世熊耳山。一日示疾,谓门弟子曰:吾世缘已毕,顺化时至矣。末后一句,听吾分付。遂默然入寂。 清浚
按《列朝诗集》: 天渊
名清浚,黄岩人。古鼎铭公之入室弟子。尝司内记,双径说法四明之万寿。归隐清雷峰。洪武中,应召为天界僧官
及筑西关城,围三百馀丈。内外壮固,邑人赖之。迨后承平,居民筑室壕上,为市舍。崇祯八年,知县王政岐奉文 清浚,
潮水复通。十年,署印通判朱统铉,复增城浚壕,申禁不许向后再行筑室壕上。皇清顺治十二年,为海寇所堕。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