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子部
大和六年四月僧睿川撰僧无可正书今在西安府
百塔寺(金石文字记)
白龙寺经幢
在宁国府水阳镇开成元年(舆地碑目)
赵浩书金刚经
正书僧 清浚 篆额开成五年正月立(复斋碑录)
金刚经
柳公权正书会昌四年四月(金石录) (第 21b 页)
百塔寺(金石文字记)
白龙寺经幢
在宁国府水阳镇开成元年(舆地碑目)
赵浩书金刚经
正书僧 清浚 篆额开成五年正月立(复斋碑录)
金刚经
柳公权正书会昌四年四月(金石录) (第 21b 页)
按苏公子瞻通判杭州在宋熙宁九年而守杭在元
祐四年诗盖作于此二时距今洪武十有九年已三
百馀年矣此卷流落人间不知几易其传今虎跑住
山定岩戒师而以重购还之山中予见夫世之大家
巨室有好蓄法书名画者曾不一二世其子孙有货
之而以为食者今定岩乃能不忘前贤品咏重购而
还之于三百年后噫其贤于世之人也远矣天台沙
门 清浚(同上) 尝闻苏子瞻为五祖戒禅师后身其然乎哉所以平
生喜与僧交好游名山盖宿习也守杭时至西湖寿
星寺有诗 (第 41a 页)
祐四年诗盖作于此二时距今洪武十有九年已三
百馀年矣此卷流落人间不知几易其传今虎跑住
山定岩戒师而以重购还之山中予见夫世之大家
巨室有好蓄法书名画者曾不一二世其子孙有货
之而以为食者今定岩乃能不忘前贤品咏重购而
还之于三百年后噫其贤于世之人也远矣天台沙
门 清浚(同上) 尝闻苏子瞻为五祖戒禅师后身其然乎哉所以平
生喜与僧交好游名山盖宿习也守杭时至西湖寿
星寺有诗 (第 41a 页)
其子孙有货之而以为食者今定岩乃能不忘前
贤品咏重购而还之于三百年后噫其亦贤于世
之人也远矣天台沙门 清浚
尝闻苏子瞻为五祖戒禅师后身其然乎哉所以
平生喜与僧交好游名山盖宿习也守杭时至西 (第 139b 页)
贤品咏重购而还之于三百年后噫其亦贤于世
之人也远矣天台沙门 清浚
尝闻苏子瞻为五祖戒禅师后身其然乎哉所以
平生喜与僧交好游名山盖宿习也守杭时至西 (第 139b 页)
(世之大家巨室有好蓄法书名画者曾不一二世/其子孙有货之而以为食者今定岩乃能不忘前)
(贤品咏重购而还之于三百年后噫其亦贤于世/之人也远矣 天台沙门 清浚)
( 尝闻苏子瞻为五祖戒禅师后身其然乎哉所以/平生喜与僧交好游名山盖宿习也守杭时至西)
(湖寿星寺有诗 (第 15a 页)
(贤品咏重购而还之于三百年后噫其亦贤于世/之人也远矣 天台沙门 清浚)
( 尝闻苏子瞻为五祖戒禅师后身其然乎哉所以/平生喜与僧交好游名山盖宿习也守杭时至西)
(湖寿星寺有诗 (第 15a 页)
寺纲管恒。施二众,归戒行佩,漉囊器不畜长。每有鸟栖于座侧,驰斥不去。会昌元年二月十日午时三刻,告弟子 清浚
、清高:吾当灭矣。俨然累足右胁而逝,时众昼闻管弦清亮,乃天乐也。夕睹异光。春秋八十九,僧腊六十九。四
则 福报
力金 宗泐
至仁 白云
子定 清浚
启原 智及
怀信 妙声
志常 慧明
清濋 ……然大悟。出世熊耳山。一日示疾,谓门弟子曰:吾世缘已毕,顺化时至矣。末后一句,听吾分付。遂默然入寂。 清浚
按《列朝诗集》: 天渊 名清浚,黄岩人。古鼎铭公之入室弟子。尝司内记,双径说法四明之万寿。归隐清雷峰。洪武中,应召为天界僧官
力金 宗泐
至仁 白云
子定 清浚
启原 智及
怀信 妙声
志常 慧明
清濋 ……然大悟。出世熊耳山。一日示疾,谓门弟子曰:吾世缘已毕,顺化时至矣。末后一句,听吾分付。遂默然入寂。 清浚
按《列朝诗集》: 天渊 名清浚,黄岩人。古鼎铭公之入室弟子。尝司内记,双径说法四明之万寿。归隐清雷峰。洪武中,应召为天界僧官
及筑西关城,围三百馀丈。内外壮固,邑人赖之。迨后承平,居民筑室壕上,为市舍。崇祯八年,知县王政岐奉文 清浚,
潮水复通。十年,署印通判朱统铉,复增城浚壕,申禁不许向后再行筑室壕上。皇清顺治十二年,为海寇所堕。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