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子部
王贡两龚鲍
四皓自洁之士
郑子真狷介之士不为王凤诎知人
严君平僻学其不忘与人为善之意则美
王吉事昌邑甚得辅弼之义上宣帝一疏可谓通达世
务不合即归不为禄仕汉儒学识正大出处无愧董生
而下子阳一人而已班孟坚以次逸民之后未为知吉
四皓郑严诚逸矣王阳逸乎哉
贡禹所告元帝皆太上质素之说亦万世人君所当知
但当时政在恭显不言而言此所谓放饭流歠而问无
齿决此其为腐儒
龚胜言董贤忤哀帝意莽秉政乞骸骨莽僭窃不以一
身事二姓清矣舍每拜辄病免亦知大势所趋而不辱
其身者乎
哀帝时丁傅并进董贤贵幸鲍宣反覆切谏虽昏如哀
帝亦为感动不诚而能若是乎莽虽以其不附已诛之
宣盖死有馀荣矣
郭钦蒋诩 栗融 禽庆苏章曹竟皆不仕莽世薛方仅以
智免郇越亦病去官
郇相纪逡唐林唐尊皆仕于莽大节已亏清于何有
韦 (第 22b 页)
四皓自洁之士
郑子真狷介之士不为王凤诎知人
严君平僻学其不忘与人为善之意则美
王吉事昌邑甚得辅弼之义上宣帝一疏可谓通达世
务不合即归不为禄仕汉儒学识正大出处无愧董生
而下子阳一人而已班孟坚以次逸民之后未为知吉
四皓郑严诚逸矣王阳逸乎哉
贡禹所告元帝皆太上质素之说亦万世人君所当知
但当时政在恭显不言而言此所谓放饭流歠而问无
齿决此其为腐儒
龚胜言董贤忤哀帝意莽秉政乞骸骨莽僭窃不以一
身事二姓清矣舍每拜辄病免亦知大势所趋而不辱
其身者乎
哀帝时丁傅并进董贤贵幸鲍宣反覆切谏虽昏如哀
帝亦为感动不诚而能若是乎莽虽以其不附已诛之
宣盖死有馀荣矣
郭钦蒋诩 栗融 禽庆苏章曹竟皆不仕莽世薛方仅以
智免郇越亦病去官
郇相纪逡唐林唐尊皆仕于莽大节已亏清于何有
韦 (第 22b 页)
忠义出天资忠义守节之士出于天资非关居位贵贱受恩深浅也
王莽移汉祚刘歆以宗室之隽导之为逆孔光以宰相
辅成其事而龚胜以故大夫守谊以死郭钦蒋诩以刺
史郡守 栗融 禽庆曹竟苏章以儒生皆去官不仕陈咸
之家至不用王氏腊萧道成篡宋褚渊王俭奕世达宦
身为帝甥主婿所以纵臾灭 (第 6a 页)
王莽移汉祚刘歆以宗室之隽导之为逆孔光以宰相
辅成其事而龚胜以故大夫守谊以死郭钦蒋诩以刺
史郡守 栗融 禽庆曹竟苏章以儒生皆去官不仕陈咸
之家至不用王氏腊萧道成篡宋褚渊王俭奕世达宦
身为帝甥主婿所以纵臾灭 (第 6a 页)
禽息秦大夫也荐百里奚而不纳穆公出息当车以
头击之曰臣生无补于国不如死也公感其言用
百里奚为相
禽庆王莽时与 栗融 苏章以儒生去官
岑(宫音之南阳为周文王封异母/弟耀 子渠 岑子因氏焉)
征南公
岑彭字君 (第 9a 页)
头击之曰臣生无补于国不如死也公感其言用
百里奚为相
禽庆王莽时与 栗融 苏章以儒生去官
岑(宫音之南阳为周文王封异母/弟耀 子渠 岑子因氏焉)
征南公
岑彭字君 (第 9a 页)
其所难者独有汲黯今人多以淮南寝谋称黯而不
及青才能不若节义也(汲黯在朝淮南寝谋/其语见吴步骘疏)
西汉末郭钦蒋诩 栗融 禽庆苏章曹竟不仕于莽(见龚/鲍传)
卓茂与孔休蔡勋刘宣龚胜鲍宣同志不仕莽时(见/卓)
(茂/传) (第 12a 页)
及青才能不若节义也(汲黯在朝淮南寝谋/其语见吴步骘疏)
西汉末郭钦蒋诩 栗融 禽庆苏章曹竟不仕于莽(见龚/鲍传)
卓茂与孔休蔡勋刘宣龚胜鲍宣同志不仕莽时(见/卓)
(茂/传) (第 12a 页)
唐甘晖甘伯宗。杏氏:见《姓纂》。栗氏:古帝栗陆氏之后。燕栗腹,汉《儒林传》栗丰,《货殖传》栗氏,又有 栗融,
后汉中常侍栗嵩,后魏栗法光,唐明州将栗锽。梅氏:子姓,殷梅伯之后。汉有梅鋗梅福,又南阳有梅免,晋梅颐
考
廖用贤尚友录〈栗姓〉
栗姓部列传 周
栗腹
汉
栗丰 栗高
栗融 栗赏
魏
栗举
宋
栗大用
明
栗恕 栗铭
栗景初 ……栗丰
按《汉书·儒林传》:栗丰,泰山人,从食子公受《韩诗》,为部刺史。
栗高
按《万姓统谱》:高字 客卿, 高士。 栗融
按《万姓统谱》:融字容卿,儒生。去官不仕于莽。
栗赏
按《万姓统谱》:赏,见《印薮》。
魏
栗举
按
廖用贤尚友录〈栗姓〉
栗姓部列传 周
栗腹
汉
栗丰 栗高
栗融 栗赏
魏
栗举
宋
栗大用
明
栗恕 栗铭
栗景初 ……栗丰
按《汉书·儒林传》:栗丰,泰山人,从食子公受《韩诗》,为部刺史。
栗高
按《万姓统谱》:高字 客卿, 高士。 栗融
按《万姓统谱》:融字容卿,儒生。去官不仕于莽。
栗赏
按《万姓统谱》:赏,见《印薮》。
魏
栗举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