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類書類
雜家類
曾棨(字子启永丰人永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时简拔进士二十八人进学秘阁月试优劣棨信)
(笔百千言以是名闻天下为人温雅英迈官至少詹事兼翰林侍讲学士预修两朝实录卒赠)
(礼部左侍郎谥恭襄)
曾鹤龄(字延年泰和人永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预修实录升侍讲学士有松坡集臞叟集藏)
(于家) 曾泉(泰和人永乐进士宣德中以御史谪任汜水典史莅政勤能频课生徒校官厌之泉乃选四乡)
(俊秀自教 (第 16b 页)
曾棨(字子启永丰人永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时简拔进士二十八人进学秘阁月试优劣棨信)
(笔百千言以是名闻天下为人温雅英迈官至少詹事兼翰林侍讲学士预修两朝实录卒赠)
(礼部左侍郎谥恭襄)
曾鹤龄(字 延年 泰和人永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预修实录升侍讲学士有 (第 16b 页)
松坡 集臞叟集藏)
(于家)
曾泉(泰和人永乐进士宣德中以御史谪任汜水典史莅政勤能频课生徒校官厌之泉 (第 16b 页)
(笔百千言以是名闻天下为人温雅英迈官至少詹事兼翰林侍讲学士预修两朝实录卒赠)
(礼部左侍郎谥恭襄)
曾鹤龄(字延年泰和人永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预修实录升侍讲学士有松坡集臞叟集藏)
(于家) 曾泉(泰和人永乐进士宣德中以御史谪任汜水典史莅政勤能频课生徒校官厌之泉乃选四乡)
(俊秀自教 (第 16b 页)
曾棨(字子启永丰人永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时简拔进士二十八人进学秘阁月试优劣棨信)
(笔百千言以是名闻天下为人温雅英迈官至少詹事兼翰林侍讲学士预修两朝实录卒赠)
(礼部左侍郎谥恭襄)
曾鹤龄(字 延年 泰和人永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预修实录升侍讲学士有 (第 16b 页)
松坡 集臞叟集藏)
(于家)
曾泉(泰和人永乐进士宣德中以御史谪任汜水典史莅政勤能频课生徒校官厌之泉 (第 16b 页)
刘铉(字宗器长洲人由京闱乡解授中书舍人预修三朝实录累升翰林侍讲学士国子祭酒转詹)
(事府少詹事卒于官为人学行淳笃其教人以不欺为本善古文尤工于诗所著有假庵集)
刘矩(字仲方大明开州人永乐辛丑进士及第矩已取状元帝梦鹤上殿上翼日检卷得 曾鹤龄 遂)
(寘为第一矩为第二授翰林编修升修撰矩方正古朴有至行学问宏深以理为宗尝以程明)
(道张横渠 (第 9a 页)
(事府少詹事卒于官为人学行淳笃其教人以不欺为本善古文尤工于诗所著有假庵集)
刘矩(字仲方大明开州人永乐辛丑进士及第矩已取状元帝梦鹤上殿上翼日检卷得 曾鹤龄 遂)
(寘为第一矩为第二授翰林编修升修撰矩方正古朴有至行学问宏深以理为宗尝以程明)
(道张横渠 (第 9a 页)
李素(安邑人宣德庚戌进士授户科给事中累官通政司右通政刚直有为敷奏详雅时论称之)
李辂(安邑人正统中由御史出知大名府久之增秩至陜西参政掌府事 学士曾鹤龄 尝称其为政)
(清而温惠而直廉而不激宽而不纵时人以为实录云)
李逊(字时敏南丰人进士正统初知嘉 (第 14a 页)
李辂(安邑人正统中由御史出知大名府久之增秩至陜西参政掌府事 学士曾鹤龄 尝称其为政)
(清而温惠而直廉而不激宽而不纵时人以为实录云)
李逊(字时敏南丰人进士正统初知嘉 (第 14a 页)
以自奋于明时者哉
王文安英有园在城西北种植杂蔬井旁小亭环以垂
柳公馀与翰苑诸公宴集其地
文安登高诗序都城西北山林泉石之胜尝一游
览而学士钱公习礼好之不忘与李公时勉陈公
得遵 曾公鹤龄 暨予期九日出城登高以偿所好
之雅以是日必赐宴乃更约预游焉众皆曰然九
月五日早朝侍经帷退偕出西 (第 5a 页)
王文安英有园在城西北种植杂蔬井旁小亭环以垂
柳公馀与翰苑诸公宴集其地
文安登高诗序都城西北山林泉石之胜尝一游
览而学士钱公习礼好之不忘与李公时勉陈公
得遵 曾公鹤龄 暨予期九日出城登高以偿所好
之雅以是日必赐宴乃更约预游焉众皆曰然九
月五日早朝侍经帷退偕出西 (第 5a 页)
鸣集》一卷,《揭轨新河集》〈阙〉卷,《林环絅斋集》〈阙〉卷,《胡瀚信庵集》二卷,《张适甘白集》六卷, 《曾鹤龄
松臞集》三卷,《管时敏蚓窍集》十卷,《刘醇菊庄集》四卷,《姚绶云东集》〈阙〉卷,《卞荣集》七卷,《李
吉水人。
《芝山稿》 《公馀稿》 卷
俱左都御史熊概著,吉水人。
《松坡集》 《臞叟集》 卷
俱 侍读曾鹤龄 著,泰和人。
《覆瓿稿》 卷
永新人刘髦著。
《立斋集》 卷
佥都御史左鼎著,永新人。
《介庵
《芝山稿》 《公馀稿》 卷
俱左都御史熊概著,吉水人。
《松坡集》 《臞叟集》 卷
俱 侍读曾鹤龄 著,泰和人。
《覆瓿稿》 卷
永新人刘髦著。
《立斋集》 卷
佥都御史左鼎著,永新人。
《介庵
曾凤韶
曾廷瑞 曾浚
曾棨 曾鼎〈永丰人〉
曾伯良 曾鹤龄
曾慎 曾令得
曾翚 曾泉
曾蒙简 曾仙广
曾恕 ……良
按《万姓统谱》:伯良,永乐中,知海阳县,视篆后立碑于城隍庙,曰有外施仁义,内藏祸心者神必殛之。 曾鹤龄
按《万姓统谱》: 鹤龄 字延年,太和人。永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预修《实录》,升侍讲学士。有 《松坡 集》、《臞叟集》藏于家。
曾慎
按《万姓统谱》:慎,宁都人。永乐甲申进士,任编修。
曾令得
按《万姓
曾廷瑞 曾浚
曾棨 曾鼎〈永丰人〉
曾伯良 曾鹤龄
曾慎 曾令得
曾翚 曾泉
曾蒙简 曾仙广
曾恕 ……良
按《万姓统谱》:伯良,永乐中,知海阳县,视篆后立碑于城隍庙,曰有外施仁义,内藏祸心者神必殛之。 曾鹤龄
按《万姓统谱》: 鹤龄 字延年,太和人。永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预修《实录》,升侍讲学士。有 《松坡 集》、《臞叟集》藏于家。
曾慎
按《万姓统谱》:慎,宁都人。永乐甲申进士,任编修。
曾令得
按《万姓
刘矩
按《万姓统谱》:矩,字仲方,大名开州人。永乐辛丑进士及第,矩已取状。元帝梦,鹤上殿,上翼日检卷得, 曾鹤龄, 遂寘为第一,矩为第二,授翰林,编修升修撰,矩方正古朴,有至行,学问宏深以理为宗尝,以程明道张横渠为准
按《万姓统谱》:矩,字仲方,大名开州人。永乐辛丑进士及第,矩已取状。元帝梦,鹤上殿,上翼日检卷得, 曾鹤龄, 遂寘为第一,矩为第二,授翰林,编修升修撰,矩方正古朴,有至行,学问宏深以理为宗尝,以程明道张横渠为准
衡山青霞观铭 元虞集
南岳山记 无名氏
祀南岳记 明曾鹤龄
祝融峰观日出赋 顾璘
游衡岳前记 前人
游衡岳后记 ……铨德观提点南岳庙诸山释道事涯,元教大宗师总摄、荆襄道教事、提点何绍嵩立石。
祀南岳记 明曾鹤龄
皇帝嗣位,改元之初二月十一日。冕服御奉天门、临百官,亲遣大臣,及左右侍从分行天下祭告岳镇海渎,及诸应祀之灵香、币仪,物悉出内帑。祝告词文,启自圣衷盛哉。帝舜氏,望于山川,遍于群神之意也。于是,臣 鹤龄 预有祀衡山之命,衡山在南服之地,去京师几万里。昼夜行五十日,始至。至则四月一日矣,时阴雨昼晦,泥淖溢 ……不愆度。礼毕,享胙庙下,众大喜,以为天道顺应神灵格飨,实国家万万无疆之庆兆,民康阜无有厌斁之徵也。臣 鹤龄 益欢忭不自胜,遂复至庙上,徘徊顾览,叹其室宇颓圮。势当复新,而独前代碑刻仅存。然漫不可读者,十五六。 ……实为献官。其后,累累率遣道士。盖谓方外之可交于鬼神。去年,仁宗皇帝即位,特遣詹事丞郑某实来。今年,臣 鹤龄 又以翰苑之职,至此。盖皆重其事也。亦犹太祖皇帝始遣江夏侯之意。顾臣 鹤龄, 才鲜德凉,无足堪命,然以文字为职业,宜有所纪,以丕扬圣天子礼神之休命。而于农事方兴,不可攻石以刻,遂记其月日事始终。臣 鹤龄 所以来之,故手写一通,以授衡山令李干丞杨圭辈俾得石刻焉。干与圭皆预祀事,而克恭命者也。且为政皆宜,其
南岳山记 无名氏
祀南岳记 明曾鹤龄
祝融峰观日出赋 顾璘
游衡岳前记 前人
游衡岳后记 ……铨德观提点南岳庙诸山释道事涯,元教大宗师总摄、荆襄道教事、提点何绍嵩立石。
祀南岳记 明曾鹤龄
皇帝嗣位,改元之初二月十一日。冕服御奉天门、临百官,亲遣大臣,及左右侍从分行天下祭告岳镇海渎,及诸应祀之灵香、币仪,物悉出内帑。祝告词文,启自圣衷盛哉。帝舜氏,望于山川,遍于群神之意也。于是,臣 鹤龄 预有祀衡山之命,衡山在南服之地,去京师几万里。昼夜行五十日,始至。至则四月一日矣,时阴雨昼晦,泥淖溢 ……不愆度。礼毕,享胙庙下,众大喜,以为天道顺应神灵格飨,实国家万万无疆之庆兆,民康阜无有厌斁之徵也。臣 鹤龄 益欢忭不自胜,遂复至庙上,徘徊顾览,叹其室宇颓圮。势当复新,而独前代碑刻仅存。然漫不可读者,十五六。 ……实为献官。其后,累累率遣道士。盖谓方外之可交于鬼神。去年,仁宗皇帝即位,特遣詹事丞郑某实来。今年,臣 鹤龄 又以翰苑之职,至此。盖皆重其事也。亦犹太祖皇帝始遣江夏侯之意。顾臣 鹤龄, 才鲜德凉,无足堪命,然以文字为职业,宜有所纪,以丕扬圣天子礼神之休命。而于农事方兴,不可攻石以刻,遂记其月日事始终。臣 鹤龄 所以来之,故手写一通,以授衡山令李干丞杨圭辈俾得石刻焉。干与圭皆预祀事,而克恭命者也。且为政皆宜,其
九疑山永福寺记 郑舜卿
九疑山赋 明黄表卿
舜陵记 曾鹤龄
古杉记 周子恭
游九疑记 邓云霄
前题 ……十四辈,白日飞升,小大三百口,不然是赋也。何为作焉,以代门下抠衣而藉手。
舜陵记 曾鹤龄
记曰:有虞氏为万世所宗之圣,而其死与葬皆有可疑。书言:岁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则南岳者,巡狩所不过也 ……古,盖人民祗承加谨故也。今年予奉命来祭,既毕,宁远县令请曰:不可无记。遂谨记之曰:皇帝遣翰林院修撰臣 曾鹤龄 致祭于帝舜有虞氏,实宣德元年二月十一日也。其所告则即位改元之事,其所赍则香帛祝文,宝钞二百锭,其礼则
九疑山赋 明黄表卿
舜陵记 曾鹤龄
古杉记 周子恭
游九疑记 邓云霄
前题 ……十四辈,白日飞升,小大三百口,不然是赋也。何为作焉,以代门下抠衣而藉手。
舜陵记 曾鹤龄
记曰:有虞氏为万世所宗之圣,而其死与葬皆有可疑。书言:岁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则南岳者,巡狩所不过也 ……古,盖人民祗承加谨故也。今年予奉命来祭,既毕,宁远县令请曰:不可无记。遂谨记之曰:皇帝遣翰林院修撰臣 曾鹤龄 致祭于帝舜有虞氏,实宣德元年二月十一日也。其所告则即位改元之事,其所赍则香帛祝文,宝钞二百锭,其礼则
陵议状 朱熹
吊茂陵文 明方孝孺
舜陵记 曾鹤龄
与李卓吾书 徐鸾
坤舆典第一百三十一卷
陵寝部艺文一
《罢昌陵诏》汉成帝
朕执德 ……人恫而财竭兮,终克免乎危乱。悼往者之无知兮,尚来者之可谏。感盛衰而相袭兮,仰昊天而永叹。
《舜陵记》 曾鹤龄
有虞氏为万世所宗之圣,而其卒与葬,皆有可疑。《书》言:岁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则南岳者,巡狩所不过
吊茂陵文 明方孝孺
舜陵记 曾鹤龄
与李卓吾书 徐鸾
坤舆典第一百三十一卷
陵寝部艺文一
《罢昌陵诏》汉成帝
朕执德 ……人恫而财竭兮,终克免乎危乱。悼往者之无知兮,尚来者之可谏。感盛衰而相袭兮,仰昊天而永叹。
《舜陵记》 曾鹤龄
有虞氏为万世所宗之圣,而其卒与葬,皆有可疑。《书》言:岁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则南岳者,巡狩所不过
,布六疋钞六锭。
英宗正统三年,顺天贡院灾。
按《明昭代典则》:正统三年秋八月,顺天贡院灾。翰林侍讲 学士曾鹤龄 主考顺天乡试。初试之夕,场屋火,试卷有残缺者,有司惧罪,不敢以更试为言,惟欲请葺场屋以终。后两试, 鹤龄 曰:必更试,然后涤百弊。以昭至公,不然,虽无所私,此心亦欺朝廷,何惜一日之费不成此盛举哉。有司具二说以进,命下悉如 鹤龄 所言,人皆慑服,是科称得士云。
正统七年正月,南京西安门火。
按《名山藏》云云。
正统十一年,武昌火
英宗正统三年,顺天贡院灾。
按《明昭代典则》:正统三年秋八月,顺天贡院灾。翰林侍讲 学士曾鹤龄 主考顺天乡试。初试之夕,场屋火,试卷有残缺者,有司惧罪,不敢以更试为言,惟欲请葺场屋以终。后两试, 鹤龄 曰:必更试,然后涤百弊。以昭至公,不然,虽无所私,此心亦欺朝廷,何惜一日之费不成此盛举哉。有司具二说以进,命下悉如 鹤龄 所言,人皆慑服,是科称得士云。
正统七年正月,南京西安门火。
按《名山藏》云云。
正统十一年,武昌火
。上指庭中隙地曰:是中独不可置庖乎。今烹膳处是也。自是,得会食中堂。
《贡举考》:正统三年,翰林侍讲 学士曾鹤龄 主考顺天乡试。初试之夕,场屋火,试卷有残阙者。有司惧罪,不敢以更试为言。惟欲修葺场屋,以终后两试。 鹤龄 曰:必更试。有司具二说以进,命如 鹤龄 所言。
《馀姚县志》:顾𦶜妻黄氏,𦶜之丧,贫未克葬。邻火将近𦶜棺,黄氏伏棺号恸,愿与俱焚。天忽
《贡举考》:正统三年,翰林侍讲 学士曾鹤龄 主考顺天乡试。初试之夕,场屋火,试卷有残阙者。有司惧罪,不敢以更试为言。惟欲修葺场屋,以终后两试。 鹤龄 曰:必更试。有司具二说以进,命如 鹤龄 所言。
《馀姚县志》:顾𦶜妻黄氏,𦶜之丧,贫未克葬。邻火将近𦶜棺,黄氏伏棺号恸,愿与俱焚。天忽
,万历间裔孙陈陛重为立石。
元淮西道廉访使宋翼墓 在高良西学士欧阳元志。
明孝子王敬墓 在金峰山东, 学士曾鹤龄 志子太仆寺丞王燧墓附。
光州知州郭质墓 在长受里,国子监丞李伸志。
户部员外赠太仆卿申良墓 在建宁镇
元淮西道廉访使宋翼墓 在高良西学士欧阳元志。
明孝子王敬墓 在金峰山东, 学士曾鹤龄 志子太仆寺丞王燧墓附。
光州知州郭质墓 在长受里,国子监丞李伸志。
户部员外赠太仆卿申良墓 在建宁镇
游玉华山记 宋张岷
游玉华山记 盛南仲
范文正公庙碑 明曾鹤龄
重修雒川城记 王高
清丈田亩记 陈惟芝
复二贤祠记 ……魂不得传真于玉华之中,可哀也。已子美诗且曰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其伤之意深乎哉。
《范文正公庙碑》 明·曾鹤龄
生有惠政及于民则庙食其土,此自古以来守一州令一县,苟以良称者,然也。若范文正公之在延州,则未止于此。
游玉华山记 盛南仲
范文正公庙碑 明曾鹤龄
重修雒川城记 王高
清丈田亩记 陈惟芝
复二贤祠记 ……魂不得传真于玉华之中,可哀也。已子美诗且曰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其伤之意深乎哉。
《范文正公庙碑》 明·曾鹤龄
生有惠政及于民则庙食其土,此自古以来守一州令一县,苟以良称者,然也。若范文正公之在延州,则未止于此。
此名。又传定光僧投偈潭中,龙不为妖,壅沙成洲,故名龙洲。僧留偈云:龙洲过县前,泰和出状元。永乐陈循、 曾鹤龄,
宣德县典史曹鼐,成化曾彦,先后应谶。
金鱼洲 在县东二里,状如游鱼。谶云龙洲接金鱼,泰和出相儒。又云
金鱼洲 在县东二里,状如游鱼。谶云龙洲接金鱼,泰和出相儒。又云
里许,明崇祯十年丁丑,知县李陈玉建。
戴氏义塾 在风泾镇黄溍记。
陆氏义塾 在汾湖。明宣德中,陆垣建 曾鹤龄 记。
社学 一在思贤书院,一在慈云寺,四在各镇常平仓侧。明嘉靖甲午,知县徐荣创建十所,俱废。
学田
戴氏义塾 在风泾镇黄溍记。
陆氏义塾 在汾湖。明宣德中,陆垣建 曾鹤龄 记。
社学 一在思贤书院,一在慈云寺,四在各镇常平仓侧。明嘉靖甲午,知县徐荣创建十所,俱废。
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