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大云/寺碑岂可使车)
(辙马迹独铭于西弇之山佛影丨丨不纪于东林之石欧阳詹智/达上人水精念珠歌咨董母访 朱公得之
玓瓅群奇中丨丨鹫岭)
(长随/躬)镜龛(苏颋河南龙门天竺寺碑宝塔曾/盘丨丨延袤御梯凭下敷座因高)(第 20a 页)
  襄阳书天马赋予所见已四本一为擘窠大字后题
云为平海大师书后园水丘公观在嘉禾黄履常
参政家一为检讨王履泰藏乃仿颜平原争坐位
帖一在吾乡宋参政家在新都吴氏后有黄子久
诸元人跋


  怀素自叙帖真迹嘉兴项氏以六百金购之朱锦衣
朱得之
内府盖严分宜物没入大内后给侯伯
为月俸朱太尉希孝旋收之其初吴郡陆完所藏
也文待诏曾摹刻停云馆行于世予 (第 21a 页)
二十年前在
槜李获见真本年来亦屡得怀素他草书鉴赏之
唯此为最

  予见怀素一帖云少室中有神人藏书蔡中郎 得之
藏真书予所见有枯笋帖食鱼帖天姥吟冬热帖皆 …… (第 21a 页)
  褚河南临褉帖白麻迹一卷曾入元文宗御府有天
历之宝及宣政绍兴诸小玺宋景濂小楷题跋吾

乡张东海先生观于杨氏之衍泽楼盖云间世家
所藏予 得之
吴太学每以胜日展玩辄为心开

  官奴帖真迹在淳熙秘阁续刻昔年见之南都已闻
为海上潘方伯所得又复归王 (第 24b 页)
 家一为检讨王履泰藏乃仿颜平原争坐位一在吾
 乡宋参政家一在新都吴氏后有黄子久诸元人跋
怀素自叙帖真迹嘉兴项氏以六百金购之朱锦衣家
  朱得之
内府盖严分宜物没入大内后给侯伯为月
 俸朱太尉希孝旋收之其初吴郡陆完所藏也文待
 诏曾摹刻停云馆行于 (第 22a 页)
世予二十年前在槜李获见
 真本年来亦屡得怀素他草书鉴赏之唯此为最
予见怀素一帖云少室中有神人藏书蔡中郎 得之

藏真书予所见有枯笋帖食鱼帖天姥吟冬热帖皆真
 迹以澹古为宗
赵文敏临稧帖无虑数百本予所见亦至夥
米元 (第 22a 页)
 则田坐本区其主之奸顽良善与田之肥瘠荒熟皆
 先知之可预为计不至束手代赔便六有此六便而
 人不之行未知其利故也昔元末靖江 朱本思
尝悉
 其利著论名宵练匣闽中诸郡曾仿行之法甚称便 (第 4a 页)
翰林承旨)
(无年/月)太原王汝玉敬题(同/上)
夏圭长江万里横卷乃分宜严相公物后归天府偿武
臣俸 朱太傅得之
宝若琛贝近韩敬塘学士购归其水 (第 15a 页)
四卷〈董思靖〉,《道德经藏室纂微》十卷〈陈景元〉,《道德经三十家注》八卷〈张君相〉,《老子通义》二卷 〈朱得之〉
,《道德经杂说》一卷〈陆修静〉,《老子犹龙传》三卷〈贾善翊〉,《老子昌言》二卷〈吕氏〉,《易老通言》 ……纂微》一百六卷〈褚伯秀〉,《南华循本》三十卷〈罗勉道〉,《南华副墨》八卷〈陆长庚〉,《庄子通义》十卷 〈朱得之〉
,《庄子内篇解》二卷〈李贽〉,《南华内篇订正》二卷〈吴澄〉。
右庄子

《鬻子》一卷〈楚鬻熊撰,唐逢 ……〉,《冲虚至德经四解》二十卷,《列子口义》八卷〈林希逸〉,《列子解》二十卷〈江遹〉,《列子通义》八卷 〈朱得之〉
,《列子释文》二卷〈唐殷敬顺〉,《列子统略》一卷,《列子音义》一卷,《列子指归》一卷,《文子》十二卷
之,万历癸未进士。閒居无事,日闭户读书。所著有《四书讲述》十一卷,学者多宗为指南云。
《靖江县志》: 朱得之,
字本思。少负大志,心契阳明良知之说,遂往受学。阳明尝称其入道最勇,虽幽独,无少懈。尝修邑志,著有《正 ……,遍访理学诸书,潜心探讨。其生平,所手自纂录六经四书史记左传秦汉唐宋文章诗集等书,各若干卷。门人子侄 得之,
争自珍秘,奉为拱璧云。所著又有《四书阐證》二十卷、《尚书阐證》二十卷、《蒿园文集》十卷。父子兄弟并祀
郭子章《黔记知府》:易贵撰。贵,宣慰司人,淹贯载籍,归田十馀年杜门较书,以诗义奥深作,直指今逸。 朱得之
印古诗说一卷〈存〉
字本思,靖江人,师事阳明。阳明殁于粤,走数千里迎之哭,尽哀。

李大经诗教考 诗
,慰司人,尝为知府,淹贯载籍,归田十馀年,杜门校书,以诗义奥深作《诗经直指》十五卷。
《靖江县志》: 朱得之,
字本思,师事阳明。阳明殁于粤,走数千里迎之哭,尽哀,著《印古诗说》一卷。《福清县志》:叶朝荣,大学士
〈未见〉
陆奎章陆诗别传〈未见〉
郭金台毛诗辨〈佚〉
李泽民诗集传〈佚〉
易贵诗经直指十五卷〈佚〉 朱得之
印古诗说一卷〈存〉
李经纶诗教考 诗经面墙解〈未见〉
袁仁毛诗或问二卷〈存〉
叶朝荣诗经存固八卷〈未
德经藏宝纂微》十卷。〈注〉陈景元。
《道德经三十家注》八卷。〈注〉张君相。
《老子通义》二卷。〈注〉 朱得之。
《道德经杂说》一卷。〈注〉陆修静。
《老子犹龙传》三卷。〈注〉贾善翊。
《老子昌言》二卷。〈注〉吕
秀。
《南华循本》三十卷。〈注〉罗勉道。
《南华副墨》八卷。〈注〉陆长庚。
《庄子通义》十卷。〈注〉 朱得之。
《庄子内篇解》二卷。〈注〉李贽。
《南华内篇订正》二卷。〈注〉吴澄。
焦竑庄子翼庄子书目
郭子元注 ……中丞唐顺之著,门人徐常吉士彰刻之,以传士彰解附。
南华副墨〈注〉广陵陆西星长庚著
庄子通义〈注〉毗陵 朱得之

张学士补注〈注〉四维蒲州人
庄义要刚〈注〉郡守方扬思善与方沆子使及撰删,褚氏义海成之,附以己意。
向秀庄义
竹林七贤论云:向秀为庄义,读之者无不超然若已出尘埃而窥绝冥。始了视听之表,有神德元哲能遗。天下外万物虽复使动竞之,人顾观所徇,皆怅然自有振拔之情矣。今观其书,旨味渊元花烂映发,自可与庄书并辔而驰,非独注书之冠也。嗣后解者数十家,如林疑独、陈道、黄几、复吕、惠卿、王元泽、林希逸、褚秀海、 朱得之
诸本,互有得失。然视子元奚啻,盖壤希逸乃曰:欲为南华洗去郭向之陋,不知陋之一言,竟谁任之。〈按:褚氏
二十卷。
《列子口义》八卷。〈注〉林希逸。
《列子解》二十卷。〈注〉江遹。
《列子通义》八卷。〈注〉 朱得之。
《列子释文》二卷。〈注〉唐殷敬顺。
《列子统略》一卷。
《列子音义》一卷。
《列子指归》一卷。
列子
丛录》王袆 《广成子解》苏轼 《空同子》李梦阳 《续志林》王袆
卷第三

《冥影契》董谷 《宵练匣》 朱得之 《
元机通》仇俊卿《求志编》王文录 《从政录》薛瑄阙 《遒徇编》叶秉敬
《海涵万象录》黄润玉 《补衍王文 ……,名其燕坐曰艮斋,人称艮斋先生。周必大荐士,及谔姓名,孝宗曰:是谓艮斋者耶。朕见其《圣学渊源》五卷而 得之
云。
《罗点传》:六岁能文。迁秘书郎兼皇太子宫小学教授。宁宗时以皇孙封英国公,点兼教授。摭古事劝戒, ……成,防者稍不戒,则濡首缸中死矣。为文脱槁即毁,所存《列女传》及《哭夫文》、《梦夫赋》,皆其弟文止窃而 得之
者。
  隋书〈经籍志后序〉
  宋司马光迂书〈论老释〉
  朱子全书〈诸子〉
  元史〈释老传序〉
   明朱得之
宵练匣〈论三教〉
  屠隆鸿苞〈鹿园论三教 三教至处 止宿 三教一道〉
 二氏部艺文一
  庭诰文  ……士之流,假祷祠之说,乘时以起,曾不及其什一焉。宋旧史尝志老、释,厥有旨哉。乃本其意,作《释老传》。 《明朱得之
宵练匣》《论三教》
或问三教同异,阳明老师曰:道大无外。若曰:各道其道,是小其道矣。心学纯明之时,天
       薛侃
  吕楠       马理
  陆澄       吴良吉
  季本        朱得之
  蒋信       蔡凤翘
  朱弦       范节
  沈珠       许继
  易泉    ……之偏绝去外诱之害,徵诸伦理事为之实,无一不慊于心,而后为圣门之正学,此非从事困勉,己百己千之功,何自 得之,
彼高谈虚悟炫末漓本德之贼也,时士人聚讲者众,惟文敏无奇僻语或,终日危坐,貌肃神凝,诸生竦然惮之,而视 ……市舶,自恃博学,见先生问,律吕先生不答,且问:元声。对曰:元声制度颇详,特未置密室经试耳。先生曰:岂 得之
管灰黍石閒哉。心得养则气自和,元气所由出也。书云:诗言志,志即是乐之本,歌永言歌,即是制律之本,永言 ……、《孔孟图谱》、《乐律纂要》、《律吕别书蓍》法别传说,理会编诗,说解颐易学,四同凡百二十卷藏祠中。 朱得之
按《靖江县志》: 朱得之,
字本思。以贡得桐庐县丞寻挂冠归,少负大志,习制义,自出理解,不袭训诂,尘诠心契,阳明先生良知之说,遂往受学。时阳明门多高足, 得之
日与讲论剖析,所得渐真,阳明尝称其入道最勇,其学体虚静宗自然,自起居食息,一言一动皆以真心检点,其閒 ……能容易,信得及须是自得入寺,时有风波偏好试操舟,又有雷风力量翻天地之句,常自谓:吾平生学问多自贫病中 得之。
里人严氏病疫阖室不起,虽亲族无往来者,先生朝夕躬持饭食之,一家赖以全活柳宜人,谋所以侍先生巾栉者,乃
,一在吾乡宋参政家,一在新都吴氏,后有黄子久诸元人跋。
怀素自叙帖真迹嘉兴项氏以六百金购之,朱锦衣家 朱得之
内府,盖严分宜物没入大内,后给侯伯为月俸,朱太尉希孝旋收之,其初吴郡陆完所藏也,文待诏曾摹刻停云馆行 ……二十年前在欈李获见真本,年来亦屡得怀素他草书鉴赏之,唯此为最,予见怀素一帖云少室中有神人藏书,蔡中郎 得之
藏真书,予所见有枯笋帖、食鱼帖、天姥吟冬热帖皆真迹,以澹古为宗。
赵文敏临禊帖无虑数百本,予所见亦至 ……御府,有天历之宝及宣政绍兴诸小玺,宋景濂小楷题跋,吾乡张东海先生观于杨氏之衍泽楼,盖云閒世家所藏,予 得之,
吴太学每以胜日展玩辄为心开。
官奴帖真迹在淳熙秘阁续刻,昔年见之,南都已闻为海上潘方伯所得,又复归王 ……仲蔚莫太学,云卿魏解元懋,权毛山人仲章顾茂才俭德。其人多昭代耆德,清时胜流或擅长城,或精临池,偶以所 得之
晚第居是耳,非有所短也。

《淳化阁帖》〈以下墨刻〉,
至道御书法帖十一卷。
《秘阁续帖》
元祐中刻
一山石陡陂之田,四而当一陂池林麓,廨舍廛市之税蠲之盖,是时丈量法未甚具,始一二举行人多疑惮,于是靖江 朱本思
者,论发明之以为立界,计亩任土作赋,合主客户图敛而总于都都,总而会于乡,乡会而成于县,则田不井而同,
上下其手,豪右售赇,得为蔽匿。贫弱抑勒,无以自明。名曰均田,实滋弊孔。是谓三难。而谁与领此。于是靖江 朱本思得之
著论,言天下承沿流习,日以多事,而莫知其多事之故,则版籍之不正也。府州县之于省,犹乡都图之于县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