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倪大司成元璐杨少詹汝成杨宫谕观光李少宗

  伯绍贤 郑大司寇三俊
刘少宰宗周吴少司马甡
  惠少司寇世扬王总宪道直于五月十六日列名
  上请至六月初一日旨令再推几员通 (第 20b 页)
  郎张捷举南都御史唐世济原任尚书吕纯如右

  侍郎贺逢圣举其乡胡应台户部尚书侯恂举南
   户部尚书郑三俊
礼部尚书李庚先举侯恂右侍
  郎陈子壮举其师内阁大学士王应熊欲如高拱
  故事众哂之兵部尚书张凤翼举 …… (第 69a 页)
  台左佥都御史帅众亦举应台及其乡原任侍郎

  李邦华大理寺卿朱大启举谢升唐世济左右少
  卿李日宣钟炌共举侯恂胡应台 郑三俊
及其乡
  南工部尚书刘定国左寺丞李懋芳举其乡原任
  尚书商周祚原任府尹刘宗周通政司通政使杨
   (第 69b 页)
建烈举侯恂左通政吴甡举 郑三俊
翰林院掌院
  詹事吴士元举胡应台既毕于是大学士温体仁
  钱士升同举谢升大学士王应熊举唐世济大学 (第 69b 页)
  年督臣李宗延陈于廷相继受事用过铜夲二十
  万九千五十四两获息十二万八千六百六两八
  钱零四年旧督臣 郑三俊
用过铜本银一十四万
  三千四百四十一两四钱获息一十二万八千九 (第 17b 页)
  京见皇上清理之诏一颁一时得释者千馀人路
  传巷语以为圣朝第一美政不特此也出学臣袁
  继咸于法而谤书不能诬人矣宽刑臣 郑三俊

  臣曾樱于私寓而不以一事没其生平矣即令尧 …… (第 23b 页)
  道周既蹇谔承贬宗周以肮脏投间天下本无人
  得其人又不能用谁为陛下奋其忠良者
  右通政徐石麟救刑部尚书 郑三俊
疏臣备员留
  京奉笺入贺间关驱驰顾瞻周道见大江以北千
  重瓯脱畿辅以南三时不雨泽鸿满野量壑几半 …… (第 49a 页)
  职无当渐成釜鬵之形致有郁攸之应与正欲以
  尚德缓刑霁颜纳谏仰尘天听然后陛辞乃本月
  初十日伏见刑部尚书 郑三俊
奉旨提问下狱臣
  旅次惊闻未详本末因思 (第 49b 页)
三俊
受恩累朝致位正
  卿皇上授以执法之官分宜竭忠报称一旦仰触 (第 49b 页)
  宸衷自干严谴此必职业所系轻重出入之间有
  负皇上之任使者雷霆所及斧钺何辞既又伏而
  思之 三俊
昔事神祖历著劳勋迨事皇上亦已十
  年于兹矣一生风力屡挫奸锋四壁萧然素标清
  骨臣亲见其为南户部时 (第 50a 页)
力参不职司官精釐钱
  粮蠹窟皆夙蒙皇上鉴察不知何以精气耗磨今
  昔顿异一至于此恭绎抄传之明旨真有不能不
  责备于 三俊
者惟是朋谋朦蔽巧行欺罔为人臣 (第 50a 页)
  者有一于斯当身膺显戮 三俊
虽老而耄谅其性
  植孤忠不敢出此今为司寇仅仅敝衣一箧㸑烟
  不继下理之日奸胥弊役酌酒相贺羔羊素丝 …… (第 50b 页)
  风尚可想见虽一时胶守成例往复移会似属推
  诿罪诚有之至于朋朦欺罔臣敢剖心代明以祈
  皇上始终保全而矜宥之也 三俊
闻命之时即囚
  服束身自拘司败举朝动色行路吁嗟谓此亦曾
  备皇上股肱大臣之末者朝而冠裳暮而犴狴譬 (第 50b 页)
  诸犬马曾不得蒙盖帷之赐焉凡在三事九列亦
  何常之与有当亦拊心而自怜矣臣又回思 三俊
  
六年考满时人皆以得进勋阶为荣而俊独以寇
  仇未殄为愧乞身再四逡巡岁馀不蒙俞允惧关
  考成匍匐就道 (第 51a 页)
向令此时得蒙皇上俯从其请赐
  之骸骨为 三俊
者今日尚得与田夫牧竖歌咏太
  平优游耕凿岂不为熙朝优老盛事高尚美谈而
  竟以迁秩之隆恩酿骫法之罪 (第 51a 页)
三俊
之辱诸大 …… (第 51a 页)
  摩而无补救株连蔓引九死一生于刑期无刑之
  意竟何当焉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传又曰
  失出臣子小过好生人主大德今皇上以轻拟之
  故深督 三俊
恐将来必有承顺风旨以锻鍊为能 …… (第 51b 页)
  事以钩棘为精神而反负皇上法天慎狱之本意
  矣阳和已布幽草犹知向荣旷荡无期累臣未逄
  祝网伏乞皇上念 三俊
砥砺毕生过误一事得从
  释系以示优容或姑许在外席藁候讯俾国法凛
  然仍无妨于国体君心回照即仰合于 (第 52a 页)
  官皆出班俯伏吏部左侍郎王锡衮奏二十三日
  奉旨公议督抚次日即传知会约于二十七日集
  中府会议二十五日大选二十六日冢臣 郑三俊
  
偶病未出止移文各衙门令具议单送臣部酌定
  今单尚未缴所以稽延上曰时事甚亟如何可迟
  今日就于直房 (第 77b 页)
 府尹 靖 东
与 王桥         布政 靖 楚
凤 徐栻世寅       工书 历 苏
玄岳 郑三俊        
相国 末 南
匡 徐即登        参政 历 江 (第 5b 页)
 喜曰得尚书十二人如材者朕可无忧矣

士得宿饱 明史藁 郑三俊
起南京户部尚书南粮岁
 额八十二万有奇积逋至数百万三俊初至时仓库
 不足一月饷乃力祛宿弊屡与兵部争虚 (第 20b 页)

朱铎妻郑氏
按《浮梁县志》:郑氏,朱铎妻。铎死,氏年二十七。抚子梦熊,守节四十年。崇祯癸未,冢宰 郑三俊
表扬之。
方维新妻吴氏
按《浮梁县志》:吴氏,方维新妻。年二十而寡。矢志苦节,孝事舅姑,抚二子俱成立
徐文耀妻陈氏
按《通州志》:陈氏,徐文耀妻,年二十而寡,性温和柔顺,喜怒不形,夫殁,长斋苦志历四十三年,抚二子成立,为名诸生有文行,孙石芝登科目。崇祯二年,大宗伯 郑三俊
表其闾。
李敕妻曹氏
按《通州志》:曹氏,诸生李敕妻,年二十四,夫亡,守节抚子延龄为秀才,模楷多士。
遂执新城侯王升子下狱,令诬贿石麒,削籍。忠贤败事,乃白。崇祯三年,起南京礼部主事,迁考功郎中。八年佐 尚书郑三俊
京察,澄汰至公。历尚宝卿、应天府丞。入为左通政,累迁光禄卿、通政使。擢刑部右侍郎,旋进左署部事,寻擢
方岳贡
按《明外史·方岳贡传》:岳贡,谷城人。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进郎中。以廉谨闻。崇祯元年,稍迁松江知府。举卓异者数四。薛国观败,其私人王陛彦下吏,言岳贡尝馈国观三千金,遂被逮。士民诣阙讼冤,巡抚黄希亦白其诬,复官。给事中方士亮荐岳贡,乃擢山东副使,总理江南粮储。 吏部尚书郑三俊
举天下贤能监司五人,岳贡与焉。帝趣使入对。越六日,即超擢左副都御史。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
西按察使,罢归,佐白慧元拒守。城破,率家众格斗,身中数槊而死,一门从死者数人。
李日宣
按《明外史 郑三俊
传》:李日宣,字
维诚
  郑廷鹄      郑大经
  郑洛       郑继之
  郑履淳      郑成宪
   郑三俊      
郑为虹
  郑国昌      郑鼎
  郑崇俭      郑氏产
  郑安民      郑培
  郑 ……死,子养性袭为都督。天启初,言者论养性结白莲贼将为乱。诏勒养性出京师,随便居住。魏忠贤用事,宥还。 郑三俊
按《明外史 郑三俊
传》: 三俊,
字用章,池州建德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元氏知县。累擢户部右侍郎。杨涟劾魏忠贤, 三俊
亦上疏极论。忠贤尽逐涟等, 三俊
遂疾去。忠贤党张讷劾 三俊
合污同流,褫职閒住。崇祯元年,起南京户部尚书。居七年,部事大饬,就移吏部。考绩入都,留为刑部尚书。会吏部尚书李日宣得罪,即命 三俊
代之。 三俊
为人端严清亮,正色立朝。惟引吴昌时为属,颇为世诟。乞休归。家居十馀年卒。
郑为虹
按《明外史·郑为虹
业。《江南通志》:江大虬,建德人。淹博绝伦,家藏书万卷,日手一编。同时英俊无不从其问字,与阁学孔贞运 吏部郑三俊
为贫贱交。
叶以清,字子澄,华亭人。清贫尚气节。德清尉刘昶监黟县伯颜调兵昱岭昶嘱妻子曰:吾死,母老,
黄景昉
按《明外史·蒋德璟传》:黄景昉,字太稚,亦晋江人。天启五年进士。由庶吉士历官庶子,直日讲。崇祯十一年,帝御经筵,问用人之道。景昉言近日考选不公,推官成勇、朱天麟廉能,乃不得与清华选。又言刑部尚书 郑三俊
四朝元老,至清无俦,不当久系狱。退复上章论之,讲官多助为言 三俊
旋获释,勇等亦俱改官。景昉寻进少詹事。尝召对,言:近撤还监视中官高起潜,关外辄闻警报,疑此中有隐情。
       杨巍
  李戴       赵焕
  裴应章      张光前
  徐大相       郑三俊
  李日宣      李长庚
官常典第三百四卷
吏部部名臣列传六
明四
陈有年
按《明外史本传》:有 ……帝不许。旋以起废忤旨,贬秩视事。给事中杜三策言大相端廉,起废协舆论,不当谴,不听。父忧归,卒于家。 郑三俊
按《明外史本传》: 三俊,
字用章,池州建德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元氏知县。累迁南京礼部主事郎中、归德知府、福建提学副使。家居七年,起故官,督浙江粮储。天启初,召为光禄少卿,改太常。未上,陈中官侵冒六事。时魏忠贤、客氏离间后妃,希得见帝,而 三俊
疏有笃厚三宫,妖冶不列于御语。忠贤遣二竖至阁中,摘妖冶语,令重其罪,阁臣力争,而拟旨则以先朝故事为辞。 三俊
不悦复疏言:近日麋烂荼毒,无踰中珰,阁臣悉指为故事。古人言奄竖闻名,非国之福。今闻名者已有人,内连外 ……大计,规切内外诸司。吏部郎中徐大相言事被谪,抗疏救之。四年正月,迁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杨涟劾忠贤, 三俊
亦上疏极论。寻署仓场事。太仓无一岁蓄, 三俊
奏行足储数事。国计赖之。忠贤尽逐涟等, 三俊
遂引疾去。明年,忠贤党张讷请毁天下书院,劾 三俊
与邹元标、冯从吾、孙慎行、余懋衡合污同流,褫职閒住。崇祯元年,起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南京诸僚多忠贤遗党,是年京察, 三俊
澄汰一空。京师被兵,大臣多获谴。明年春, 三俊
以建储入贺,力言:皇上忧劳少过,人情郁结未宣。百职庶司,救过不赡,上下暌孤,足为隐虑。愿保圣躬以保天下,收人心以收封疆。帝褒纳之。南粮岁额八十二万七千有奇,积逋至数百万,而兵部又增兵不已。 三俊
初至,仓库不足一月饷。 三俊
力祛宿弊,纠有司尤怠玩者数人,屡与兵部争虚昌,久之,士得宿饱。万历时,税使四出,芜湖始设关,岁徵税六七万,泰昌时已停。至是,度支益绌,科臣解学龙请增天下关税,南京宣课司亦增二万。 三俊
以为病民,请减其半,以其半征之芜湖坐贾,户部遂派芜湖三万,复设关徵商。 三俊
请罢征,并于工部分司计舟输课,不税货物,皆不从,遂为永制。芜湖、淮安、杭州三关皆隶南户部,所遣司官李友兰、霍化鹏、任俶皆贪, 三俊
悉劾罢之。居七年,部事大饬,就移吏部。八年正月,复当京察,斥罢七十八人,时服其公。旋上议官评、杜请嘱、慎差委三事,帝皆采纳。流寇大扰江北,南都震动, 三俊
数陈防御策。礼部侍郎陈子壮下狱,抗疏救之。考绩入都,留为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帝以阴阳愆和,命司礼中官录囚,流徒以下皆减等。 三俊
以文武诸臣诖误久系者众,请令出外候谳。因论告讦株蔓之弊,乞敕内外诸臣行恻隐实政。内而五城讯鞫,非重辟 ……非真犯不必尽解京国;刑曹决断,以十日为期。帝皆从之。代州知州郭正中因天变,请举寒审之典,帝命考故事。 三俊
稽历朝宝训,得祖宗冬月录囚数事,备列上奏,寝不行。前尚书冯英坐事遣戍,其母年九十有一, 三俊
乞释还侍养,不许。初,户部尚书侯恂坐屯豆事下狱,帝欲重谴之。 三俊
屡谳上,不称旨。谗者谓恂与 三俊
皆东林,曲法纵舍。工部钱局有盗穴其垣,命按主者罪, 三俊
亦拟轻典。帝大怒,褫其官下吏。应天府丞徐石麒适在京,上疏力救,忤旨切责。帝御经筵,讲官黄景昉称 三俊
至清,又偕黄道周各疏救。帝不纳,切责 三俊
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大学士孔贞运等复以为言,乃许配赎。十五年正月,召复故官。会吏部尚书李日宣得罪,即命 三俊
代之。时值考选,外吏多假缮城、垦荒名,减俸行取,都御史刘宗周疏论之。诸人乃夤缘周延儒,嘱兵部尚书张国维以知兵荐,帝即欲召对亲擢。 三俊
言:考选者部、院事,天子且不得专,况枢部乎。乞先考定,乃请圣裁。帝不悦,召 三俊
责之,对不屈。宗周复言: 三俊
欲俟部、院考后,第其优劣纯疵,恭请钦定。若但以奏对取人,安能得真品。帝不从,由是倖进者众。帝下诏求贤, 三俊
举李邦华、刘宗周自代,且荐黄道周、史可法、冯元飏、陈士奇四人。姜埰、熊开元言事下狱,及宗周获严谴, 三俊
皆恳救。先后奏罢不职司官数人,铨曹悉廪廪。大僚缺官, 三俊
数引荐,贤士之废斥者多复用。刑部尚书徐石麒获罪,率同官合疏乞留。 三俊
为人端严清亮,正色立朝。惟引吴昌时为属,颇为世诟病。时文选缺郎中,仪制郎中吴昌时欲得之。首辅周延儒力荐于帝,且以嘱 三俊,
他辅臣及言官亦多称其贤, 三俊
遂请调补。帝特召问, 三俊
复徇众意以对。帝颔之,明日即命下。以他部调选郎,前此未有也。帝恶言官不职,欲多汰之,尝以语 三俊,
三俊
与昌时谋出给事四人、御史六人于外。给事、御史大哗,谓昌时紊制弄权,连章力攻,并诋 三俊。
三俊
恳乞休致,诏许乘传归。国变后,家居十馀年而卒。
李日宣
按《明外史 郑三俊
传》:李日宣,字晦伯,吉水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御史。天启元年,辽阳破。请帝时召大僚, ……尚书。十五年五月,会推阁臣,日宣等以蒋德璟、黄景昉、姜曰广、王锡衮、倪元璐、杨汝成、杨观光、李绍贤、 郑三俊
、刘宗周、吴甡、惠世扬、王道直名上。帝令再推数人,而副都御史房可壮、工部右侍郎宋玫、大理寺卿张三谟与
胡应台。而吏部左侍郎张捷举南都御史唐世济,原任尚书吕纯如。右侍郎贺逢圣举其乡胡应台。户部尚书侯恂举南 户部尚书郑三俊。
礼部尚书李康先举侯恂。右侍郎陈子壮举其师内阁大学士王应熊,欲如高拱故事,众哂之。兵部尚书张凤翼举侯恂 ……举胡应台,及其乡原任侍郎李邦华。大理寺卿朱大启举谢升,唐世济。左右少卿李日宣、钟炌共举侯恂、胡应台、 郑三俊
、及其乡南工部尚书刘定国。左寺丞李懋芳举其乡原任尚书商周祚,原任府尹刘宗周。通政司通政使杨建烈举侯恂。左通政吴甡举 郑三俊。
翰林院掌院詹事吴士元举胡应台。既毕,于是大学士温体仁、钱士升同举谢升。大学士王应熊举唐世济。大学士何
民。文选郎张可前、御史袁化中、房可壮亦坐贬黜。自是清流尽逐,小人日用事矣。崇祯初,起南京右都御史。与 郑三俊
典京察,尽去诸不肖者。南御史差竣,例听北考,于廷请先考于南,报可。召拜左都御史。以巡方责重,列上纠大 ……藩,曰开屯,曰叛逆,曰伪命,曰褒恤,曰功赏,曰起废,曰惩贪,曰漕税。皆嘉纳。时大起废籍,慎言荐吴甡、 郑三俊。
命甡陛见, 三俊
不许,大学士高弘图所拟也。勋臣刘孔昭,赵之龙等一日朝罢,群诟于廷,指慎言及甡为奸邪,叱咤彻殿陛。给事 ……具在,甡素有清望,安得指为奸邪。孔昭等伏地痛哭,谓慎言举用文臣,不及武臣,嚣争不已。又疏劾慎言,极诋 三俊。
且谓:慎言当迎立时,阻难肆辨怀二心。乞寝甡陛见命,且议慎言欺蔽罪。慎言疏辨,因乞休。万象又言:首膺封 ……相等,不纳。其年擢大理寺丞,进少卿。明年二月拜左佥都御史。是时,东林势盛韩爌、赵南星、高攀龙、杨涟、 郑三俊
、李邦华、魏大中诸正人咸居要再,光斗与之意气相得,务为危言激论,甄别流品,一时正人咸赖之,而小人之不 ……所系今大盗披猖,道途梗塞,转输不通者三月矣。倘不早灭害。胡可言乞特遣兵部侍郎一人,整兵往剿否,则起故 尚书郑三俊
、范景文任之,帝以为借端市恩降旨切责。是岁,四方大旱,玮以军食可虞,奏请:禁江西、湖广遏籴,而令应天
灾,坏公私庐舍无算。正宸言火于五德为礼,礼教不修,火灾乃见。陛下临御初,未以沽名市德疑大臣,顷大臣救 郑三俊
、钱谦益忽为是言,是一无礼也。史𡎊下吏疏辨抵称时局,思钳众口,又一无礼也。朝廷每一番令甲,辄增一番
下,剽劫公行,割妇人首报功。师孔大怒,以其卒抵死。拊凋残辑士卒,给事中熊汝霖等交章颂其功。明年五月, 吏部尚书郑三俊
举天下贤能方面官,亦及师孔。踰月,擢右佥都御史,代蔡官治巡抚陕西,时总督孙传庭将大举讨贼,师孔主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