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子部
品以上有庙者赐绢三十匹以修祭服俎豆缘谒庙亚
献邠王守礼终献 宋王宪
各赐绢三百匹夹侍岐王范
薛王业各赐绢二百五十匹自馀行礼及供三品以上
赐绢一百六十匹四品一百四十匹五品 (第 18a 页)
袋乃古鱼符必以鱼者分左右可
以合符唐用袋盛鱼今以鱼饰袋

唐红玉带 白玉带

通监开元七年九月甲寅徙 宋王宪
为宁王上从复道
中见卫士弃馀食宪从容谏释之是日上宴饮极欢自 (第 17b 页)
魏帝解所服金缕玉梁带赐侯莫陈顺房玄龄传太宗
赐玄龄黄银带开元七年徙 宋王宪
为宁王上自解红
玉带李载□传太和三年平李同捷文宗赐白玉带裴
度传御通化门临遣赐通天御带旧纪云犀带白敏 (第 2b 页)
 榜门蠲其三世
孝义王文殊字令章父没终身蔬食不衣帛 诏榜门
 改所居里为孝行
孝义王知玄丁忧哀毁而卒诏改所居青苦里为孝家
 里(见张昭传)
北史 王宪
字显则在魏为上谷太守清身率下风化大 (第 25b 页)
   乳牛图一    鹊竹图二
宗室仲僩字存道长于宫邸不以尘俗汩其意雅好绘
画虽寒暑不舍既久益加进既进自得无所往而不经
营画思每岁都城士大夫有园圃者花开时必纵人游
观仲僩乃载酒行乐初无缘饰汎然于游人中以笔簏
粉墨自随遇兴来见高屏素壁随意作画率有佳趣或
求则未必应也尝于华阳郡主 王宪
家林亭间作鸳鸯
浦溆顷刻而就至于设色唯轻淡点缀而已往来观者 (第 18b 页)
角缺及莽败时带玺绶避火于)
(渐台商人杜吴杀莽取绶不知取玺及莽头公宾就见/绶间绶主所在及斩莽首莽玺与 王宪
宪得无所送又) (第 4a 页)
 恭敏(李端悫/王师约) 壮恪(刘永/年)  惠节(向传/范)
 康懿(向经/)  良僖(刘安/民)  荣穆(刘从/愿)
 良显 (王宪/
)  荣纵(向宗/回)  荣僖(高公/绘)


 荣穆(陈守/贵)  荣毅(张缊/)  荣安(王说 (第 8a 页)
朱宠𤃆〈致榞 宪爟〉
按《名山藏·分藩记》:辽惠王子光泽王宠𤃆。恭王友王,饮食服御珍玩文绣与王共,凡事必咨王。王博文而谨德,世宗制燕弁以居,赐群臣冠名。忠静王疏请并赐诸宗冠。世宗制冠名,保和王所积书万卷,世宗赐堂名曰博文。王自构楼其中,名楼曰慎独。薨,子致榞立。榞薨, 王宪
爟立。
朱台浤
按《名山藏·分藩记》:庆恭王薨,子台浤嗣。正德五年,坐安化王反时,稽首行君臣礼,削三
张凝
按《宋史本传》:凝,沧州无棣人。少有武勇,倜傥自任。乡人赵氏子以材称,凝耻居其下,因挟弓与角胜负。约筑土百步射之,凝一发洞过,矢激十许步,抵大树而止,观者叹服。节帅张美壮之,召置帐下。太宗在藩邸,闻其名,以隶亲卫。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稍迁散祗候班都虞候。淳化初,以其有材干,与王斌、 王宪
并授洛苑使,凝领绣州刺史,赐袭衣、金带,每颁赉必异等。出为天雄军驻泊都监,移贝州,改高阳关行营钤辖、
服及俎豆。赐文武官有差。乙巳,传国八玺依旧改称宝,符玺郎为符宝郎。十二月,以开府仪同三司兼泽州刺史、 宋王宪
为泾州刺史,司徒兼虢州刺史、申王撝为隆州刺史,以太子少师兼郑州刺史、岐王范为岐州刺史,以太子少保兼徽 ……,孔门所受。逮及诸家,或变例。与其改作,不如好古。诸服纪宜一依旧文。九月甲子,改昭文馆依旧为弘文馆。 宋王宪
徙封宁王。冬十月,于东都来庭县廨置义宗庙。辛卯,幸新丰之温汤。癸卯,至自温汤。戊寅,皇太子诣国学行齿
,改端明殿学士为延康殿学士,枢密直学士为述古殿直学士。癸亥,定武臣横班以五员为额。九月己卯,以安静军 节度使王宪
为开府仪同三司。己亥,诏诸路兵应役京师者,并以十月朔遣归。冬十月乙巳,复置拱州。十一月丁丑,封子梴为
府李天玑、知县吕琨各捐建屋置租;一在城东斗阁,知县吕琨捐设;一在四乡,知县张为焕捐设;一在平坡,典史 王宪
捐设延师训课。
外州县
沾益州儒学 在州治南,明嘉靖二十八年,巡抚都御史顾应祥、巡按御史林应箕奏建。
从熙提举京城所,欲复其事,令泗州及京师洛口各置垛场,并请复面市、牛羊圈。诏下尚书省,久之遂寝。至是, 提举汴河堤岸王宪
复言之,且请假温、明州运船给用。命太府少卿郑仅同详度。明年,竟诏勿行。五年,令户部取天下税务五年所收
事,侍中、太宰、汝南王亮奏以为:夫礼以训世,而法以整俗,理化之本,事实由之。若断不断,常轻重随意,则 王宪
不一,人无所措矣。故观人设教,在上之举;守文直法,臣吏之节也。臣以去太康八年,随事异议。周悬象魏之书
云。媱亦有鬼。鬼入心则使媱使无度。四如大下。大经明多少。习果若成。报果在即。故云熟也。如人灾至。合当 王宪。
即有恶人。奖助为恶。虫鬼如助者。地狱如 王宪。
此多欲相也。若反此者。名为少相。二瞋恚四。初约喻明嗔相。二故遗下二经明障道慈是一切善法根本。瞋既慈。
神内因。而形骸外弊矣。岂直偏刖而已哉。成玄英疏。夫智之明阓。形之亏全。并禀自天然。非关人事。假使犯于 王宪
致此形残。亦是天生顽愚。谋身不足。直知由人以亏其形。不知由天以闱其智。是知有与独。无非命也。人之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