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子部
慈恩寺本隋无漏寺故地高宗在春宫为文德皇后
复置故以名之永徽三年沙门玄奘自西域归始于
寺西建雁塔其后颓圯至长安中乃复更造南对玉
案雾檐诸峰东枕曲江北与大明宫丹凤门端若引
绳气象雄伟甲于天下杜诗所谓泰山忽破碎泾渭
不可求盖言其高远如此自神龙以来进士登科皆
锡燕江上题名塔下由是遂为故事五季寺废惟雁
塔岿然独存有僧莲芳始葺新之塔之内外皆以涂
暨唐人题字不可复见元丰间塔再修乡人王正叔
始见画壁断裂自刬刮甃甓得题名数十乃录以归
屡白好事者使刻石逮今踰四十年不果重和戊戌
察雠书东观偶与 同年柳伯和 纵谈及此击节怅然 …… (第 11a 页)
明年 伯和 出使咸秦暇日率同僚登绝顶始命尽刬
断壁而所得尤富皆前此未之见者又俾刋者李知
常知本摹拓随其断缺不敢复 …… (第 11b 页)
隶庸人辄以俗学污漫其上于是
汲水涤之新墨尽去旧画宛然乃知唐人于字学非
特点曳尽工至于笔墨亦复精妙如此 伯和 好古博
学迈往不群闻其成也为之喜而不寐见诿序引辄
以所闻见者列之碑首云宣和庚子九月望日少陵 …… (第 12a 页)
唐人登科燕集曲江题名雁塔一代之荣观当时士
风以不得与为深恨国朝锡宴琼林立碑太平兴国
寺乃用唐之遗典故凡歌诗启叙纪述同年契者引
雁塔为故事雁塔在长安南曲江西慈恩寺乐天所
谓曲江院里题名处是也塔成于显庆间距今几五
百年坚完如新壁间碑上字墨犹存四方士大夫自
非身尝登览盖莫之见世亦未有摹刻以传者宣和
庚子城以漕事使关中公馀与同僚访古周览塔上
层层见之字画遒丽俱有楷法全榜无几而名卿伟
人留记姓字岁月者倍多乃得善工李知常(缺)碑尽
摹刻于石托隐士王正叔点校编次同年樊仲恕冠
以序引正叔好古博学通六书法仲恕高才钜笔有
闻于时是书当借重以传其详见于序云宣和庚子
十月朔大名柳城 伯和 题(本碑跋)
承天军裴晋公题名 (第 13a 页)
复置故以名之永徽三年沙门玄奘自西域归始于
寺西建雁塔其后颓圯至长安中乃复更造南对玉
案雾檐诸峰东枕曲江北与大明宫丹凤门端若引
绳气象雄伟甲于天下杜诗所谓泰山忽破碎泾渭
不可求盖言其高远如此自神龙以来进士登科皆
锡燕江上题名塔下由是遂为故事五季寺废惟雁
塔岿然独存有僧莲芳始葺新之塔之内外皆以涂
暨唐人题字不可复见元丰间塔再修乡人王正叔
始见画壁断裂自刬刮甃甓得题名数十乃录以归
屡白好事者使刻石逮今踰四十年不果重和戊戌
察雠书东观偶与 同年柳伯和 纵谈及此击节怅然 …… (第 11a 页)
明年 伯和 出使咸秦暇日率同僚登绝顶始命尽刬
断壁而所得尤富皆前此未之见者又俾刋者李知
常知本摹拓随其断缺不敢复 …… (第 11b 页)
隶庸人辄以俗学污漫其上于是
汲水涤之新墨尽去旧画宛然乃知唐人于字学非
特点曳尽工至于笔墨亦复精妙如此 伯和 好古博
学迈往不群闻其成也为之喜而不寐见诿序引辄
以所闻见者列之碑首云宣和庚子九月望日少陵 …… (第 12a 页)
唐人登科燕集曲江题名雁塔一代之荣观当时士
风以不得与为深恨国朝锡宴琼林立碑太平兴国
寺乃用唐之遗典故凡歌诗启叙纪述同年契者引
雁塔为故事雁塔在长安南曲江西慈恩寺乐天所
谓曲江院里题名处是也塔成于显庆间距今几五
百年坚完如新壁间碑上字墨犹存四方士大夫自
非身尝登览盖莫之见世亦未有摹刻以传者宣和
庚子城以漕事使关中公馀与同僚访古周览塔上
层层见之字画遒丽俱有楷法全榜无几而名卿伟
人留记姓字岁月者倍多乃得善工李知常(缺)碑尽
摹刻于石托隐士王正叔点校编次同年樊仲恕冠
以序引正叔好古博学通六书法仲恕高才钜笔有
闻于时是书当借重以传其详见于序云宣和庚子
十月朔大名柳城 伯和 题(本碑跋)
承天军裴晋公题名 (第 13a 页)
唐永泰二年石刻 在化度院在县西五十里石刻但
云永泰二年按水泰齐明帝唐代宗年号齐永泰止
五月而唐永泰二年十一月始改大历故知为唐无
疑
雁塔题名 在赤水县廨宣和间 柳瑊 始刻置长安慈
恩寺盖拓本也
活乐乡校记 沿浩江四十里郡人度正立太子庙士
之向学者有所依归又自为 (第 37a 页)
云永泰二年按水泰齐明帝唐代宗年号齐永泰止
五月而唐永泰二年十一月始改大历故知为唐无
疑
雁塔题名 在赤水县廨宣和间 柳瑊 始刻置长安慈
恩寺盖拓本也
活乐乡校记 沿浩江四十里郡人度正立太子庙士
之向学者有所依归又自为 (第 37a 页)
豸以况狐廌以况箭方叔仓卒无以答之终身以为
恨
长安慈恩寺塔有唐新进士题名虽妍媸不同然皆高
古有法度后人不能及也宣和初本路漕 柳瑊 集而
刻之石亦为奇玩然不载雁塔本末仆读藏经因谩
记之唐玄奘法师贞观三年八月往五印度取经至
十九 (第 14b 页)
恨
长安慈恩寺塔有唐新进士题名虽妍媸不同然皆高
古有法度后人不能及也宣和初本路漕 柳瑊 集而
刻之石亦为奇玩然不载雁塔本末仆读藏经因谩
记之唐玄奘法师贞观三年八月往五印度取经至
十九 (第 14b 页)
《懒真子录》慈恩寺塔
长安慈恩寺塔,有唐新进士题名,虽妍媸不同然,皆高古有法度,后人不能及也,宣和初本路漕 柳瑊 集而刻之,石亦为奇玩然不载雁,塔本末仆读藏经因谩记之,唐元奘法师。贞观三年八月,往五印度取经至十九年
长安慈恩寺塔,有唐新进士题名,虽妍媸不同然,皆高古有法度,后人不能及也,宣和初本路漕 柳瑊 集而刻之,石亦为奇玩然不载雁,塔本末仆读藏经因谩记之,唐元奘法师。贞观三年八月,往五印度取经至十九年
自划刮甃甓,得题名数十,乃录以归。屡白好事者,使刻于石逮,今四十年卒不果。重和戊戌察雠书,东观偶遇, 同年柳伯和
纵谈及此,击节怅叹。明年 伯和
出使咸秦,暇日率同僚登绝顶,始命尽刮断壁,而所得尤富,皆前之未见。又俾刻者,李知常,本模拓,随其断缺 ……俗书污漫其上,于是汲水涤之,新墨尽去。旧画宛然,乃知唐人于字学,非特点曳尽工,至于笔迹亦复精妙如此。 伯和
好古博雅,迈往不群,闻其成也。喜而不寐,委序于予,予辄以所见闻者,列之碑首云。
《修太史公祠碑》尹阳
《修太史公祠碑》尹阳
不就人号曰吕诏君。
《懒真子》:长安慈恩寺塔有唐新进士,题名虽妍媸不同,然皆高古有法度,宣和初本路漕 柳瑊 集而刻之石,亦为奇玩。
《玉海》:宣和四年三月五日,
《懒真子》:长安慈恩寺塔有唐新进士,题名虽妍媸不同,然皆高古有法度,宣和初本路漕 柳瑊 集而刻之石,亦为奇玩。
《玉海》:宣和四年三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