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子部
象胎(见/上)胚胎(本草丹书云天地之先阴阳之祖乾坤之橐籥铅汞/之匡廓丨丨将兆九九数足我则乘而载之故谓之)
(河车韩愈房公墓碣公丨丨前光生长食息不离典训之内目擩/耳染不学以能又咏雪诗水官夸杰黠木气怯丨丨李纲游虎邱)
(诗镌削露天巧/丨丨劳混茫)圣胎(东轩笔录 李观 遇刘海蟾曰奉烦寄语养素/先生蓝方十月怀胎如何得出观至南岳语)
(方方惊曰吾养丨丨已成患无术以出之念非 (第 28a 页)
(河车韩愈房公墓碣公丨丨前光生长食息不离典训之内目擩/耳染不学以能又咏雪诗水官夸杰黠木气怯丨丨李纲游虎邱)
(诗镌削露天巧/丨丨劳混茫)圣胎(东轩笔录 李观 遇刘海蟾曰奉烦寄语养素/先生蓝方十月怀胎如何得出观至南岳语)
(方方惊曰吾养丨丨已成患无术以出之念非 (第 28a 页)
宋元人集目
秀水曹侍郎秋岳(溶/)好收宋元人文集尝见其静惕堂
书目所载宋集自柳开河东集已下凡一百八十家元
集自耶律楚材湛然集已下凡一百十有五家可谓富
矣近时石门吴孟举(之/振)刻宋诗钞亦至百数十家多秘
本而颍滨南丰尚不及载则未刻尚多也吴曾为予言
唐樊宗师宋二刘公是公非集其家皆有之又尝见金
陵黄俞邰(虞/稷)徵刻唐宋元书目所载有金赵秉文滏水
集二十卷元郝经陵川集三十九卷癸亥俞邰以徐都
宪立斋(元/文)疏荐入明史馆予时向之借书所见如 李观
集司空图一鸣集沈亚之下贤集柳开河东集王令广
陵集牟巘陵阳集李之仪姑溪集耶律楚材湛然居士
集皆目所未载 (第 15b 页)
秀水曹侍郎秋岳(溶/)好收宋元人文集尝见其静惕堂
书目所载宋集自柳开河东集已下凡一百八十家元
集自耶律楚材湛然集已下凡一百十有五家可谓富
矣近时石门吴孟举(之/振)刻宋诗钞亦至百数十家多秘
本而颍滨南丰尚不及载则未刻尚多也吴曾为予言
唐樊宗师宋二刘公是公非集其家皆有之又尝见金
陵黄俞邰(虞/稷)徵刻唐宋元书目所载有金赵秉文滏水
集二十卷元郝经陵川集三十九卷癸亥俞邰以徐都
宪立斋(元/文)疏荐入明史馆予时向之借书所见如 李观
集司空图一鸣集沈亚之下贤集柳开河东集王令广
陵集牟巘陵阳集李之仪姑溪集耶律楚材湛然居士
集皆目所未载 (第 15b 页)
入蒙山遇羡门
子乘白鹿佩青髦之节从十馀玉女义山再拜乞长生
要诀羡门子曰子名在丹台玉室何忧不仙
养圣胎 李观 游南岳有一人持钉铰之具问曰问君游
南岳奉烦寄语养素先生蓝方云刘处士奉问先生十
月怀胎如何出得观至南岳 (第 14b 页)
子乘白鹿佩青髦之节从十馀玉女义山再拜乞长生
要诀羡门子曰子名在丹台玉室何忧不仙
养圣胎 李观 游南岳有一人持钉铰之具问曰问君游
南岳奉烦寄语养素先生蓝方云刘处士奉问先生十
月怀胎如何出得观至南岳 (第 14b 页)
酒可以仙去时方打麦王老全家饮之)
(须臾皆醉忽风动云蒸一时轻举/居舍鸡犬皆去空中犹闻打麦声)处士寄语 (李观 游南岳有一/人持钉钹之具问)
(曰闻君游南岳奉烦寄语养素先生蓝方云刘处士奉问先生/十月怀胎如何出得观 (第 9a 页)
(须臾皆醉忽风动云蒸一时轻举/居舍鸡犬皆去空中犹闻打麦声)处士寄语 (李观 游南岳有一/人持钉钹之具问)
(曰闻君游南岳奉烦寄语养素先生蓝方云刘处士奉问先生/十月怀胎如何出得观 (第 9a 页)
文刘
混康字混康近代黄仲昭字仲昭陈从彝字从彝
姓一字名三字斗谷于菟(见左/传)董之蘩菁(见战/国策) 李观 音
得董六斤黑张般若师赵般若宗(见桂海/虞衡志)段信苴福段
信苴日(见大明/一统志)姓三字名一字二字 (第 11b 页)
混康字混康近代黄仲昭字仲昭陈从彝字从彝
姓一字名三字斗谷于菟(见左/传)董之蘩菁(见战/国策) 李观 音
得董六斤黑张般若师赵般若宗(见桂海/虞衡志)段信苴福段
信苴日(见大明/一统志)姓三字名一字二字 (第 11b 页)
者,邪以害直忠苦于佞,故君子之所以理躬,奸声不留于听。
《高宗梦得傅说赋》〈以恭默思道帝赉良弼为韵〉 李观
殷之哲王唯政是恤夜分,而寝梦获良弼,虽神悸而若惊冀形求,而勿失爰徵营匠刻乎,独见之真乃俾庶僚访,其唯
《高宗梦得傅说赋》〈以恭默思道帝赉良弼为韵〉 李观
殷之哲王唯政是恤夜分,而寝梦获良弼,虽神悸而若惊冀形求,而勿失爰徵营匠刻乎,独见之真乃俾庶僚访,其唯
。筠与逸人李元卿,乐土是安,舍此奚适,恐将来君子靡昭厥由,故特志之,表此贞石。
《道士刘宏山院壁记》 李观
新定刘法师,大汉之遐裔也。老氏间气,性识冲厚,体貌魁岸,弱龄味道。雄节迈古,淮海胜景,无不游览。内蕴
《道士刘宏山院壁记》 李观
新定刘法师,大汉之遐裔也。老氏间气,性识冲厚,体貌魁岸,弱龄味道。雄节迈古,淮海胜景,无不游览。内蕴
李原名
按《明外史本传》:原名,字资善,一称彦名,安州人。洪武十五年,以通经儒士举为御史。二十年,使平缅,归,言思伦发怀,诈窥伺,且言靖江王以大理印行令旨,非法,为远人所轻。金齿卫指挥 李观 处事宽厚,蛮中爱服。帝驰谕西平侯英等,严备边,敕奖观,而擢原名为礼部尚书。是岁,北清朔漠,南收罗甸,
按《明外史本传》:原名,字资善,一称彦名,安州人。洪武十五年,以通经儒士举为御史。二十年,使平缅,归,言思伦发怀,诈窥伺,且言靖江王以大理印行令旨,非法,为远人所轻。金齿卫指挥 李观 处事宽厚,蛮中爱服。帝驰谕西平侯英等,严备边,敕奖观,而擢原名为礼部尚书。是岁,北清朔漠,南收罗甸,
熙三年知州赵瑾重修。康熙十一年,知州何显祖又葺新之,其明伦堂在正殿东。明洪武初知州施文学创建,未竣; 知州李观
落成,堂南竖坊曰风化之原,左进德斋,右修业斋,后堂为尊经阁。皇清知州迟焞、赵瑾相继修。康熙十一年,知
十步,有古木盘屈,或云袁天罡墓者,非。
御史黄颇墓 在城北五十里湖塘。
宋李衢墓 在府城西三十里。 李观 墓 在邑南三十里,地名龙会。
信王夏协墓 在邑城南蟠龙山,孝宗成恭皇后父,追封信王。
太常寺卿龙暹墓
御史黄颇墓 在城北五十里湖塘。
宋李衢墓 在府城西三十里。 李观 墓 在邑南三十里,地名龙会。
信王夏协墓 在邑城南蟠龙山,孝宗成恭皇后父,追封信王。
太常寺卿龙暹墓
其。庑序秩秩矣其。棂星将将矣。异日之腐泐踬仆者,今整整矣。子英乃欣然曰:吾之责塞矣,吾无负于圣师也。 李观
之,叹吾知免矣。然是役也,非县之赐,亦何以遂吾之事焉。夫子之不我,遐弃则愿以纪之。将寿诸
中永庆庄耕者得之,圆口方耳,下有字纹皆古篆雷云文,色正青绿,形制精巧,非近世所能为也,取置于寺,太守 李观
用耆旧之说,以为陆贾使南越尝以铜鼓献之于庙,岁久失之意其必此遂移置庙中,方移置时,护持不谨,因误毁损,今已不完,或云闻初获鼓时,同获铜铎一枚,以其完好,辇至礼部,今藏秘书省,鼓以毁坏,遂留。永庆寺 李观
之说似非其实。
洞庭湖中旧有蚌,其大如半席,深夜侧立一壳,乘风往来烟波间,中吐巨珠,与月相射,渔者百
洞庭湖中旧有蚌,其大如半席,深夜侧立一壳,乘风往来烟波间,中吐巨珠,与月相射,渔者百
,袤六丈有奇,皇清康熙二十九年,总兵偏图重修。
济安桥 在城北五里,闸潴西河之流,明洪武十五年,指挥 李观 建,今呼为五里桥。
东津桥 在城北二十里,明洪武十五年,指挥 李观 建,今呼为小板桥。
北津桥 在城北板桥村,明洪武十五年,指挥 李观 建,上有小亭五间。
霁虹桥 在城北八十里,跨澜沧江,古以舟渡,狭险湍急,行者忧之,后以篾绳为桥,攀援
济安桥 在城北五里,闸潴西河之流,明洪武十五年,指挥 李观 建,今呼为五里桥。
东津桥 在城北二十里,明洪武十五年,指挥 李观 建,今呼为小板桥。
北津桥 在城北板桥村,明洪武十五年,指挥 李观 建,上有小亭五间。
霁虹桥 在城北八十里,跨澜沧江,古以舟渡,狭险湍急,行者忧之,后以篾绳为桥,攀援
,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宗因问陶谷曰:上交岂衰老乎。谷对曰:上交昔掌贡举,放鬻市家子 李观
及第,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世宗怒,免其官。宋初,起为尚书右丞。
《窦仪传》:刘温叟知贡举
《窦仪传》:刘温叟知贡举
州长史能晋相维翰之庶弟也坐吝维翰别弟为人所讼故也癸酉。以户部侍郎知贡举赵上交为太子詹事是岁新进士中有 李观
者不当策名。物议喧然中书门下以观所试。诗赋失韵勾落姓名故上交移官丁丑幸南庄赐从官射命客省使向训权知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