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经部
此与因噎而废食者何异 翼注曰疑未信殆未安
总是未知合理与否上阙字阙而不言下阙字阙而
不行 吴因之曰 博洽 雄辩之士最能涂人耳目耸
人听闻必阙疑慎言而后寡尤何也辩博之徒可以
惊四筵不可以惊独坐庄子曰能服人 (第 26a 页)
总是未知合理与否上阙字阙而不言下阙字阙而
不行 吴因之曰 博洽 雄辩之士最能涂人耳目耸
人听闻必阙疑慎言而后寡尤何也辩博之徒可以
惊四筵不可以惊独坐庄子曰能服人 (第 26a 页)
公昔先君文
王武王其道甚大政化平美专以美道教化不务咎恶于人致
行至美中正诚信之道用是显明于天下言圣道 博洽 也文武
既圣时臣亦贤则亦有如熊如罴之勇士不二心之忠臣共安
治王家以君圣臣良之故用能受端直之命于上天犬 (第 20b 页)
王武王其道甚大政化平美专以美道教化不务咎恶于人致
行至美中正诚信之道用是显明于天下言圣道 博洽 也文武
既圣时臣亦贤则亦有如熊如罴之勇士不二心之忠臣共安
治王家以君圣臣良之故用能受端直之命于上天犬 (第 20b 页)
山而实不滞于山且以主乎山也此所以德为物宰
藉物以明理明理以畜德而德自成于一心矣不贵
于耳目闻见之迹徒为淹雅 博洽 之士也此畜德所
以取象乎
初九有厉利己象曰有厉利己不犯灾也
初九变为姤之初六在姤初以阴变阳为大畜 (第 21a 页)
藉物以明理明理以畜德而德自成于一心矣不贵
于耳目闻见之迹徒为淹雅 博洽 之士也此畜德所
以取象乎
初九有厉利己象曰有厉利己不犯灾也
初九变为姤之初六在姤初以阴变阳为大畜 (第 21a 页)
乎万殊以全此一本知艮之为性尤必知尽性由于
学焉性与道原是内外本末交相培养率性修道曾
不可废其一也特不可玩物丧志徒恃口耳以为 博
洽
此固非艮之止于至善以为本性且非圣人传乾
卦爻忠信进德修辞立诚广业之学矣故本性原为
至善知而止之其 (第 43b 页)
学焉性与道原是内外本末交相培养率性修道曾
不可废其一也特不可玩物丧志徒恃口耳以为 博
洽
卦爻忠信进德修辞立诚广业之学矣故本性原为
至善知而止之其 (第 43b 页)
容斋洪氏随笔曰李商隐诗云锦瑟无端五十弦
说者以为锦瑟者令狐丞相侍儿小名此篇皆寓
言而不知五十弦所起刘昭释名箜篌云师延所
作靡靡之乐盖空国之侯所作也段安节乐府录
云箜篌乃郑卫之音以其亡国之声故号空国之
侯亦曰坎侯吴兢解题云汉武依琴造坎侯言坎
坎应节后讹为箜篌予按史记封禅书云汉公孙
卿为武帝言太常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
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于是武帝益召歌儿作
二十五弦及箜篌应劭曰帝令乐人侯调始造此
器前汉郊祀志备书此事言箜篌瑟自此起颜师
古不引劭所注然则二乐本始晓然可考虽刘吴 博洽 亦不深究且空元非国名其说尤穿凿也初
学记太平御览编载乐事亦遗而不书庄子言鲁
之调瑟二十五弦皆动盖此云 (第 80a 页)
说者以为锦瑟者令狐丞相侍儿小名此篇皆寓
言而不知五十弦所起刘昭释名箜篌云师延所
作靡靡之乐盖空国之侯所作也段安节乐府录
云箜篌乃郑卫之音以其亡国之声故号空国之
侯亦曰坎侯吴兢解题云汉武依琴造坎侯言坎
坎应节后讹为箜篌予按史记封禅书云汉公孙
卿为武帝言太常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
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于是武帝益召歌儿作
二十五弦及箜篌应劭曰帝令乐人侯调始造此
器前汉郊祀志备书此事言箜篌瑟自此起颜师
古不引劭所注然则二乐本始晓然可考虽刘吴 博洽 亦不深究且空元非国名其说尤穿凿也初
学记太平御览编载乐事亦遗而不书庄子言鲁
之调瑟二十五弦皆动盖此云 (第 80a 页)
言古文与经传)
(尔雅诂训相应诏令撰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古文同异/逵集为三卷帝善之东观汉记杜林从张竦受学 博洽)
(
多闻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以授卫宏古文遂传于世)吴草庐既辨古文为伪
矣而其所撰三礼考注凡釐正周礼 (第 31b 页)
(尔雅诂训相应诏令撰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古文同异/逵集为三卷帝善之东观汉记杜林从张竦受学 博洽)
(
矣而其所撰三礼考注凡釐正周礼 (第 31b 页)
是因博反约之学君子所以善养其天也若不为畜
德而徒事多识如食不消又复取食贪求不已填塞
虚灵祇成得一 博洽 多闻小小家数全于性天无补
赐之货殖不如回之屡空以此
初九有厉利已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初初受止有 (第 18b 页)
德而徒事多识如食不消又复取食贪求不已填塞
虚灵祇成得一 博洽 多闻小小家数全于性天无补
赐之货殖不如回之屡空以此
初九有厉利已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初初受止有 (第 18b 页)
踵孔安国之误取其说以注经市虎之讹三人言之
而遂信矣于是何休范宁杜预孔颖达之徒更倡而
和不复改正如程子之明达胡氏之 博洽 虽深致其
疑终以迁就其说此参母所以投杼也屈原离骚曰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案楚武王子瑕食
(第 42a 页)
而遂信矣于是何休范宁杜预孔颖达之徒更倡而
和不复改正如程子之明达胡氏之 博洽 虽深致其
疑终以迁就其说此参母所以投杼也屈原离骚曰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案楚武王子瑕食
(第 42a 页)
臣扬庭言臣闻纤埃不让嵩华所以极天涓流必纳溟
渤所以纪地况乎业隆学海义切为山庶进篑于崇高
思委输于润泽恭惟皇帝陛下诞膺睿图光临大宝隆
周比迹远迈成康炎汉俦功近超文景时和玉烛龙图
荐于长河道包金镜龟书浮于清洛收羽林之蠹简俾
备蓬山采汲冢之旧文咸归延阁一言可善屡动宸衷
九术不遗每回天眷臣亡父先臣师古尝撰匡谬正俗
藁草才半部帙未终以臣舋犯幽灵奄垂捐弃攀风罔
及陟岵增哀臣敬奉遗文谨遵先范分为八卷勒成一
部百氏纰缪虽未可穷六典迂讹于斯矫革谨赍诣阙
奉表以闻轻触威严伏深震悚永徽二年十二月八日
符玺郎臣颜扬庭上
敕旨颜师古业综书林誉高词苑讨论经史多所匡正
前件书发明故事谅为 博洽 宜令所司录一本付秘书
閤仍赐其子符玺郎扬庭绢五十匹永徽三年三月十 (第 10b 页)
渤所以纪地况乎业隆学海义切为山庶进篑于崇高
思委输于润泽恭惟皇帝陛下诞膺睿图光临大宝隆
周比迹远迈成康炎汉俦功近超文景时和玉烛龙图
荐于长河道包金镜龟书浮于清洛收羽林之蠹简俾
备蓬山采汲冢之旧文咸归延阁一言可善屡动宸衷
九术不遗每回天眷臣亡父先臣师古尝撰匡谬正俗
藁草才半部帙未终以臣舋犯幽灵奄垂捐弃攀风罔
及陟岵增哀臣敬奉遗文谨遵先范分为八卷勒成一
部百氏纰缪虽未可穷六典迂讹于斯矫革谨赍诣阙
奉表以闻轻触威严伏深震悚永徽二年十二月八日
符玺郎臣颜扬庭上
敕旨颜师古业综书林誉高词苑讨论经史多所匡正
前件书发明故事谅为 博洽 宜令所司录一本付秘书
閤仍赐其子符玺郎扬庭绢五十匹永徽三年三月十 (第 1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