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詩類
書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易類
孟子類
四書類
 王而伐之诗人美而颂之曰薄伐猃狁至于太原又
 曰啴啴推推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猃狁蛮荆来
 威故称中兴及至 幽王
犬戎来伐杀 (第 22a 页)
幽王
取宗器自
 是之后南夷与北夷交侵中国不绝如线春秋纪齐
 桓南伐楚北伐山戎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
  (第 22a 页)
皇帝位失之在已得之在已可谓革命中兴之义殊也
又以周汉之例推之 幽王
为犬戎所灭平王东迁周不
以平王为中兴不迁之庙其例一也汉吕后专权产禄
秉政文帝自代邸而立之汉不以文帝为 (第 40a 页)
          右周
壬子(秦庄襄王楚元楚灭鲁/甲寅汉高帝刘邦生) 乙卯(秦王/政元) 丁巳(赵悼/襄王)
(偃/元) 己未(魏景闵/王增元) 癸亥(韩王/安元) 甲子 (楚幽王/悍
元) 辛未
(秦灭/韩) 壬申(卫君/角元) 甲戌(魏王假代王嘉/楚王负刍元) 丙子(秦灭/魏)
(第 35a 页)
 则九族见矣白虎通夏侯欧阳何𤦺如淳之徒以父
 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其说盖以诗之葛藟刺
 平王不亲九族而言谓他人父谓他人母頍弁刺
 王
不亲九族而言岂伊异人兄弟甥舅角弓亦刺不 (第 42a 页)
将祭而射谓之大射下章言烝衎烈祖其/非祭乎既烝衎烈祖是为祭事则此时祭为大射明矣)
(故难之也王肃述毛云 幽王
饮酒无度故言燕礼之义/其奏云言燕乐之义得则能进乐其先祖犹孝经说大)
(夫士之行曰然后能守其宗庙而保其 (第 19a 页)
祭祀非唯祭之/日然后能保而行之以此故言烝衎非实祭也孙毓以)
(谓燕礼轻祭事重 幽王
无度无不慢也举重可以明轻/轻不足以明重又锡尔纯嘏子孙其湛非饮燕之文所)
(得及也一篇之旨笺义为长大射 (第 19a 页)
 族则九族见矣白虎通夏侯欧阳何琦如淳之徒以
 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其说盖以诗之葛藟
 刺平王不亲九族而言谓他人父谓他人母頍弁刺
  幽王
不亲九族而言岂伊异人兄弟甥舅角弓亦刺
 不亲九族而言兄弟婚姻无胥远矣则所谓九族者
 非特内宗而已是恶 (第 18b 页)
 前又思念亲之所爱之甚如凡人贪欲女色然也唯

 文王能如此与与是不执定之辞诗乃 幽王
小雅小
 宛之篇而云文王诗者记者断章取义诗人陈文王
 之德以刺 (第 24b 页)
幽王
亦得为文王诗也飨而致之又从而
 思之者既设绎祭之飨而致于神其夜又从而思之
 也飨之必乐已至必哀者孝子 (第 24b 页)
 渔以至为帝无非取诸人者然则惟迩言是听诗何

 以刺均迩言也而一以为舜一以为 幽王
者其在听
 察之间欤不言所以非所以为舜也据盖曰文王之
 所以为文也
 海陵胡氏曰舜有大知乐与人同为善 (第 50b 页)
 无辞让也迩臣迩近也和谓调和君事者也宰冢宰
 也冢宰主治百官陈谓言其过于外也瑕之言胡也
 谓犹告也
 孔氏曰所引小雅小明刺 幽王
之诗大夫悔仕乱世
 戒其未仕者记者断章取义證明非善人不与之友 …… (第 35b 页)
 之受利也迩臣谓亲近之臣献可替否毗赞于君以
 调和其事大臣谓二伯州牧此大臣亦兼冢宰但冢
 宰居中故言正百官耳所引诗小雅隰桑刺 幽王

 诗君子在野诗人念之云心乎爱此君子矣瑕远也
 谓勤也言君子远离此不勤乎藏善也言善此君子
 也此诗 …… (第 36a 页)
 避燥湿寒暑今君为一台而不速成何以为役则其
 爱君之心可知矣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
 之何日忘之此小雅隰桑诗刺 幽王
小人在位君子
 在野思见君子之辞也此则断章取义以心爱矣为 (第 39a 页)
 言不得以言辞之善谓行亦尽善也有道之世则所
 行美好似树干之外更有枝叶无道之世人不诚实
 但言辞虚美所引诗巧言刺 幽王
之诗證小人甘以
 坏
 横渠张氏曰有道是有实也有实则行有文章也无 (第 13a 页)
 孔氏曰此节明君不信用人也在上不亲任其所贤
 有德之人而信用其所贱无德者则民效于上失其
 所当亲唯亲群小政教所以烦乱也所引诗小雅正
 月刺 幽王
之篇君陈尚书篇引之者證不亲其所贤
 也
 蓝田吕氏曰王公之用人将与共天位治天职也师
 其不及而友其所 …… (第 8a 页)
 教则逆其常矣故教是以烦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

 我仇仇亦不我力者 幽王
惑于小人其求君子则如
 恐失之及其得之也则执我仇仇如死偶然且不任
 其力也岂非不亲所贤而信其所贱之意 …… (第 10a 页)
 法也为人上谓之先正以其正身而后正天下故也

 唯能正身以率之故国家以宁都邑以成庶民以生
  幽王
不然权移于下故诗人伤之则曰谁能秉国成
 不能秉国成则政出多门而不自为政矣政多门则
 多事多事则百姓所 (第 18b 页)
以劳此 幽王
不明所以怀来之
 道也天之于民厚矣而寒暑之过正雨旸之失中民
 犹怨咨则为上者可不敬乎
 马氏曰民非后 (第 18b 页)
 孙也九族高祖至玄孙也三族举其本九族极其末
 举三族则九族见矣白虎通夏侯欧阳何琦如淳之
 徒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其说盖以诗頍
 弁刺 幽王
不亲九族而言兄弟舅甥角弓刺不亲九
 族而言兄弟昏姻则所谓九族者非特内宗而已是
 恶知诗人之所主者因内 (第 15a 页)
 之以食而弗殊则饮食者人情之合欢者也观文王

 燕兄弟而唐棣之美作 幽王
不能燕乐同姓而頍弁
 之刺兴则合族以食礼之大者也礼曰君与族人燕
 则膳宰为主人又曰族食世降一等诗曰厌 (第 13a 页)
 (案左传隐元年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缓/也公羊亦云不及事皆讥其缓郑云无讥者据谷梁)
 (云宰咺言来得周事也所以不讥者平王新有 幽/王
之乱迁于成周欲崇礼于诸侯故原情免之)
 存异孔氏颖达曰宰夫朝服即丧屦者宰谓上卿也
 言夫衍字此遭丧已 …… (第 31b 页)
 曰乡殡即执绋亦在殡之绋原不必久也若葬后则
 缓而当讥矣郑以既葬言之孔又援谷梁證之转疏
 矣隐之元年平王之四十九年也岂新有 幽王
之乱
 乎 又宰夫朝服孔疏据下宰举璧与圭谓此宰是
 上卿夫字衍考春秋时惟宋吴有大宰馀国无称上
 卿曰 (第 32a 页)
 讳下于祖庙称亲之讳如似见亲也如见亲之所爱
 如欲色然解祀之忠敬之事惟文王能如此与与是
 不执定之辞诗乃 幽王
小雅小宛之篇而云文王诗
 者记者断章取义诗人陈文王之德以刺 (第 12a 页)
幽王
亦得
 为文王诗也飨而致之又从而思之者既设绎祭之 (第 12a 页)
 (也诗有二义此/只重不尽利) 孔氏颖达曰此明贵义轻利以坊
 民之事言君子不尽竭其利当以馀利遗与民也诗
 小雅大田之诗刺 幽王
无道矜寡不能自存故陈明
 王之时田稼既多有遗秉与寡妇捃拾以为利引证
 以利遗民者也人君食四时之膳不更 (第 38a 页)
 君有可否皆可通
子曰事君欲谏不欲陈诗云心乎爱矣瑕不谓矣中心
藏之何日忘之
 正义郑氏康成曰陈谓言其过于外也瑕之言胡也
 谓犹告也 孔氏颖达曰所引诗小雅隰桑篇刺

 王
之诗 吕氏大临曰臣之事君所以告其君则犯
 而无隐所以告于人则隐恶而扬善 姚氏舜牧曰
 龙逢比干之谏可 …… (第 56b 页)
 之善则谓行之尽善也有道之世则依礼所行外馀
 美好如干之有枝叶也无道之世人皆无礼行不诚
 实但言辞虚美如干之有枝叶也小雅巧言篇刺
 王
之诗引之證小人甘以坏 吕氏大临曰君子不 (第 64a 页)
 在上不亲任其所贤有德者而信用其所贱无德者

 则民效于上失其所当亲唯亲群小政教所以烦乱
 也诗小雅正月之篇刺 幽王
诗君陈尚书篇名引以
 證不亲其所贤也 马氏睎孟曰言贤则知贱者为
 不肖之行言贱则知贤者有可贵之德上失 …… (第 24a 页)
 谓也 陈氏祥道曰诗言昔吾有先正居人上者其
 言明且清则人可得而法谓之先正以其正身而后
 正天下也唯能正身以率之故国家以宁都邑以成
 庶民以生 幽王
不然权移于下故诗人伤之不能秉
 国成则政出多门而不自为政矣政多门则多事多
 事则百姓所以劳此 (第 30b 页)
幽王
不明所以怀来之道也天
 之于民厚矣而寒暑之过正雨旸之失中民犹怨咨 …… (第 30b 页)
 之人使事烦事烦则乱使事鬼神又难以得福也
 孔氏颖达曰龟筮犹不能得知无恒之人况于凡人
 乎诗小雅小旻篇刺 幽王
数诬卜筮说命傅说告高
 宗之辞言恶德之人主掌祭祀其事则烦事烦则致
 乱也易恒卦九三六五爻辞引之以证无 (第 42b 页)
 孔氏颖达曰诗云节彼南山者上经说恕己待民此
 经明己须戒慎也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此小雅
 节南山之篇刺 幽王
之诗言幽王所任大臣非其贤
 人也节然高峻者是彼南山维积累其石岩岩然高
 大喻 (第 41a 页)
幽王
大臣师尹之尊严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者
 赫赫显盛貌是太师与人为则者具俱也尔汝也在
 下之民俱于汝而瞻视之 (第 41a 页)
 (族高祖至玄孙也三族举其本九族极其末举三族/则九族见矣白虎通夏侯欧阳何琦如淳之徒以父)
 (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其说盖以诗之葛藟刺/平王不亲九族而言谓他人父谓他人母頍弁刺 幽)

 (王
不亲九族而言岂伊异人兄弟甥舅角弓亦刺不/亲九族而言兄弟昏姻无胥远矣则所谓九族者非)
 (特内宗而已是 (第 1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