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易類
四書類
詩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孟子類
類書類
谓之昭宫之奇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虢仲虢叔王
季之穆太伯虞仲者太王之子虢仲虢叔者王季之
子太王于庙次世次为穆故谓其子为 昭王 季于庙 …… (第 21b 页)
亦无以处此不过即其继立之先后以为昭穆而不
能自守其初说矣又况宣王之世三昭三穆为六代
则所祀合始于 昭王 今以孝王厕其间而其六世祖
(第 41b 页)
昭王 虽未当祧而已在三昭三穆之外则名为六庙
而所祀止于五世矣然此所言昭穆祧迁之紊乱者
不过一世耳前乎周 …… (第 41b 页)
同祧则庙制之极其变而仍不失其常者也夷王崩
厉王立夷王为懿王之穆当祔于第三穆庙之内由
是共孝并迁于二穆 昭王 迁于一穆而成王祧矣至 (第 58b 页)
厉王之子宣王当祔于三穆则夷王当迁于二穆共
孝并迁于一穆而 昭王 祧矣宣王之孙平王当祔于
三穆则宣王当迁于二穆夷王当迁于一穆而共孝
同祧矣所谓并祔同祧庙制之变而不 (第 59a 页)
季之穆太伯虞仲者太王之子虢仲虢叔者王季之
子太王于庙次世次为穆故谓其子为 昭王 季于庙 …… (第 21b 页)
亦无以处此不过即其继立之先后以为昭穆而不
能自守其初说矣又况宣王之世三昭三穆为六代
则所祀合始于 昭王 今以孝王厕其间而其六世祖
(第 41b 页)
昭王 虽未当祧而已在三昭三穆之外则名为六庙
而所祀止于五世矣然此所言昭穆祧迁之紊乱者
不过一世耳前乎周 …… (第 41b 页)
同祧则庙制之极其变而仍不失其常者也夷王崩
厉王立夷王为懿王之穆当祔于第三穆庙之内由
是共孝并迁于二穆 昭王 迁于一穆而成王祧矣至 (第 58b 页)
厉王之子宣王当祔于三穆则夷王当迁于二穆共
孝并迁于一穆而 昭王 祧矣宣王之孙平王当祔于
三穆则宣王当迁于二穆夷王当迁于一穆而共孝
同祧矣所谓并祔同祧庙制之变而不 (第 59a 页)
公叔元 在位七 子延立) 丁未赧王元年(二年/田齐)
(闵王地元/武王荡元) (四年韩襄王仓元 燕昭王 平元赵五年秦/九年秦昭襄王稷元 十七年 惠文王)
(何楚顷襄王横元元十九年鲁湣公贾元共二十年韩 (第 34b 页)
(闵王地元/武王荡元) (四年韩襄王仓元 燕昭王 平元赵五年秦/九年秦昭襄王稷元 十七年 惠文王)
(何楚顷襄王横元元十九年鲁湣公贾元共二十年韩 (第 34b 页)
俗非学不可郑恐所学者唯小小才艺之事故云所
学者圣人之道也
横渠张氏曰求善良求为良善之人也就贤体远就
谓躬下之体谓体远大之事足以动众若 燕昭 下士
可以有闻于人也未足以化民就贤下士在乎他人
而不在乎己未能成德也其必由学乎何谓学成德
谓之 (第 2a 页)
学者圣人之道也
横渠张氏曰求善良求为良善之人也就贤体远就
谓躬下之体谓体远大之事足以动众若 燕昭 下士
可以有闻于人也未足以化民就贤下士在乎他人
而不在乎己未能成德也其必由学乎何谓学成德
谓之 (第 2a 页)
身以求售如书之自靖自献致命而无所愧也
通论应氏镛曰畎亩幡然之数语说命对扬之三篇
此伊傅先资之言齐桓问答而为书 燕昭 命之而有
对此管乐先资之言言于先而信于后无一不酬者
后世若登坛东向之答草庐三顾之策亦庶几焉
存 (第 50b 页)
通论应氏镛曰畎亩幡然之数语说命对扬之三篇
此伊傅先资之言齐桓问答而为书 燕昭 命之而有
对此管乐先资之言言于先而信于后无一不酬者
后世若登坛东向之答草庐三顾之策亦庶几焉
存 (第 50b 页)
时不害而民和年礼也(又要害战国策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弗如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北收要害之郡)又忌也
(史记燕世家 燕昭王 使乐毅约赵楚伐齐诸侯害齐湣王骄暴皆许之注害犹言患之也又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
宠而心害其能( (第 23a 页)
(史记燕世家 燕昭王 使乐毅约赵楚伐齐诸侯害齐湣王骄暴皆许之注害犹言患之也又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
宠而心害其能( (第 23a 页)
丞相隗林注隗姓林名)
又集韵吾回切韵会鱼回切𡘋音桅集韵高貌(又人名战国策欲将报雠故往见郭隗李白诗 燕昭 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又集韵类篇𡘋俱为切音龟集韵山名字汇大隗山名○按庄子徐无鬼篇黄帝将见大隗乎 (第 33a 页)
又集韵吾回切韵会鱼回切𡘋音桅集韵高貌(又人名战国策欲将报雠故往见郭隗李白诗 燕昭 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又集韵类篇𡘋俱为切音龟集韵山名字汇大隗山名○按庄子徐无鬼篇黄帝将见大隗乎 (第 33a 页)
今易州为燕之下都记曰易者燕桓侯之别都又曰
燕文公迁易二君皆在春秋时是燕之有易犹夫
晋之曲沃齐之高唐以先君所常居而谓之下都
又 燕昭王 筑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子丹踵其
迹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是其地也
又寰宇记燕召公始封即今涞水县 (第 41b 页)
燕文公迁易二君皆在春秋时是燕之有易犹夫
晋之曲沃齐之高唐以先君所常居而谓之下都
又 燕昭王 筑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子丹踵其
迹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是其地也
又寰宇记燕召公始封即今涞水县 (第 41b 页)
(四国俱在今兖州府滕县孟子曰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五十只当今二十七里有奇盖里从丈尺)
(起周尺短当今/五寸五分弱也)
濡上南通易水寒悲歌慷慨号无端黄金不爱求死士
前有 燕昭 后子丹(三十一/)
(昭七年齐燕盟于濡上杜注濡水出高阳县东北至/河间郑县入易水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 …… (第 29b 页)
(而渐西者误详/见柏举之战论)
楚王扫境与吴争纪郢空存百雉城不固国都图保聚
仓皇燧象却吴兵(三十八/)
(子常济汉击吴盖在汉阳府汉川县战于柏举在黄/州府麻城县去郢都江陵尚远是时 昭王 不宜亲在)
(行间当其战败急宜还守国都固其根本犹可背城/借一乃遽取季芈卑我以出涉睢西走乞哀随人使) …… (第 31b 页)
(即在叶县西盖叶在楚方城之外故郑得因楚之败/乘机取之应劭以为即汉之华容案华容城在今荆)
(州府之监利县逼近郢都此时 昭王 新复国郑师岂能至此)
祝其城在赣榆西鲁国南疆更远齐盟会须当接界地
称为夹谷属无稽(一百二/) (第 53a 页)
(起周尺短当今/五寸五分弱也)
濡上南通易水寒悲歌慷慨号无端黄金不爱求死士
前有 燕昭 后子丹(三十一/)
(昭七年齐燕盟于濡上杜注濡水出高阳县东北至/河间郑县入易水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 …… (第 29b 页)
(而渐西者误详/见柏举之战论)
楚王扫境与吴争纪郢空存百雉城不固国都图保聚
仓皇燧象却吴兵(三十八/)
(子常济汉击吴盖在汉阳府汉川县战于柏举在黄/州府麻城县去郢都江陵尚远是时 昭王 不宜亲在)
(行间当其战败急宜还守国都固其根本犹可背城/借一乃遽取季芈卑我以出涉睢西走乞哀随人使) …… (第 31b 页)
(即在叶县西盖叶在楚方城之外故郑得因楚之败/乘机取之应劭以为即汉之华容案华容城在今荆)
(州府之监利县逼近郢都此时 昭王 新复国郑师岂能至此)
祝其城在赣榆西鲁国南疆更远齐盟会须当接界地
称为夹谷属无稽(一百二/) (第 53a 页)
(众出侵伐故鲁庄十一年而后凡用兵皆称人者以/将卑师少尔今此安知其非将卑师少而独以为齐)
(侯何也以来献戎捷称齐侯则知之矣夫北戎病 燕/职 贡不至桓公内无因国外无从诸侯越千里之险)
(为燕辟地可谓能修方伯连帅之职何以讥之乎桓/不务德勤兵远 (第 44b 页)
(侯何也以来献戎捷称齐侯则知之矣夫北戎病 燕/职 贡不至桓公内无因国外无从诸侯越千里之险)
(为燕辟地可谓能修方伯连帅之职何以讥之乎桓/不务德勤兵远 (第 44b 页)
(困曰困亨者因困穷而致亨也夫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此正愤悱自彊之时而)
(夏少康卫文公越勾践 燕昭王 四君子者由此其选/也今昭公安于危辱无激昂勉励之志即所谓自暴)
(自弃不可与有为而人亦莫之告/矣不亦 (第 13b 页)
(夏少康卫文公越勾践 燕昭王 四君子者由此其选/也今昭公安于危辱无激昂勉励之志即所谓自暴)
(自弃不可与有为而人亦莫之告/矣不亦 (第 13b 页)
北东入于白沟说文洹水出晋鲁之间
成臼(定五/年)
水经注水出竟陵县东北耶屈山一名卢屈山西流
注于沔 昭王 奔随济于成臼谓是水也
濡(昭七/年)
出顺安军高阳县东北至莫州任丘县入易水任丘
汉莫县也莫州出顺 (第 26b 页)
成臼(定五/年)
水经注水出竟陵县东北耶屈山一名卢屈山西流
注于沔 昭王 奔随济于成臼谓是水也
濡(昭七/年)
出顺安军高阳县东北至莫州任丘县入易水任丘
汉莫县也莫州出顺 (第 26b 页)
终
环列之尹
文元年传使潘崇为大师且掌环列之尹杜预注
环列之尹宫卫之官列兵而环王宫
寝尹
定四年传 昭王 寝盗攻之以戈击王王孙由于以
背受之中肩哀十八年传惠王曰寝尹工尹勤先
君者也杜预注柏举之役寝尹 (第 25a 页)
环列之尹
文元年传使潘崇为大师且掌环列之尹杜预注
环列之尹宫卫之官列兵而环王宫
寝尹
定四年传 昭王 寝盗攻之以戈击王王孙由于以
背受之中肩哀十八年传惠王曰寝尹工尹勤先
君者也杜预注柏举之役寝尹 (第 2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