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經解類
論語類
孝經類
儒家類
所阙遗断自清衷举行殆遍固当著于训典与六经
并行为万世矜式也望再命诸儒讨论国朝以来自
开宝通 礼至 近岁详定礼文以及有司仪注沿革依
三礼随类分门著为大宋元丰新礼付之太常颁于
学官使博士弟子讲习大义 (第 8a 页)
并行为万世矜式也望再命诸儒讨论国朝以来自
开宝通 礼至 近岁详定礼文以及有司仪注沿革依
三礼随类分门著为大宋元丰新礼付之太常颁于
学官使博士弟子讲习大义 (第 8a 页)
视涤濯耳执事指宗伯宰夫等言
宰夫从大宰而视涤濯
春官大宗伯凡祀大神宿视涤濯涖玉鬯诏大号治其
大礼诏相王之大礼(注涤濯溉祭器也玉礼神之玉也/大号六号之大者以诏大祝以为)
(祝辞治犹简习也预简习大 礼至 祭当以诏相王清疏/云宿视涤濯者谓祭前一宿视所涤濯祭器看洁 与)
(否诏大号者谓大宗伯告大祝出祝辞也 (第 34b 页)
宰夫从大宰而视涤濯
春官大宗伯凡祀大神宿视涤濯涖玉鬯诏大号治其
大礼诏相王之大礼(注涤濯溉祭器也玉礼神之玉也/大号六号之大者以诏大祝以为)
(祝辞治犹简习也预简习大 礼至 祭当以诏相王清疏/云宿视涤濯者谓祭前一宿视所涤濯祭器看洁 与)
(否诏大号者谓大宗伯告大祝出祝辞也 (第 34b 页)
祭固未尝举行也(秦及汉初以郊祀事天之礼奉五/帝至武帝时方士谬忌言泰一贵)
(于五帝者也遂复以郊礼事泰一而五帝坛环居其/下然终不闻举祀天之 礼至 郑康成遂创为六天之)
(说以为泰一五帝并昊天而六也盖异名而同体也/然其说终难通盖方士之说至为诞谩然 (第 39b 页)
(于五帝者也遂复以郊礼事泰一而五帝坛环居其/下然终不闻举祀天之 礼至 郑康成遂创为六天之)
(说以为泰一五帝并昊天而六也盖异名而同体也/然其说终难通盖方士之说至为诞谩然 (第 39b 页)
之燔瘗牲币于祭末而不知致神于其始则是备于
后而缺于先也请南北郊先行升烟瘗血之 礼至 荐
奠礼毕即如旧仪于坛坎燔瘗牲币北郊祭皇地祇
及神州地祇当为坎瘗埋今乃建坛燔燎祝版考先
儒所说 (第 21a 页)
后而缺于先也请南北郊先行升烟瘗血之 礼至 荐
奠礼毕即如旧仪于坛坎燔瘗牲币北郊祭皇地祇
及神州地祇当为坎瘗埋今乃建坛燔燎祝版考先
儒所说 (第 21a 页)
有祀天之礼而不立配帝欤
世宗本纪大定十一年十一月丁亥有事于圜丘大赦
礼志大定十一年始郊命宰臣议配享之礼左丞石琚
言案礼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祖配上帝也
盖配之者侑神作主也自外至者无主不止故推祖考
配天尊之也两汉魏晋以来皆配以一祖至唐高宗始
以高祖太宗崇配垂拱初又加以高宗遂有三祖同配
之 礼至 宋亦尝以三帝配后礼院上议以为对越天地
神无二主由是止以太祖配臣谓冬至亲郊宜从古礼
帝曰唐宋以私亲不合 (第 7b 页)
世宗本纪大定十一年十一月丁亥有事于圜丘大赦
礼志大定十一年始郊命宰臣议配享之礼左丞石琚
言案礼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祖配上帝也
盖配之者侑神作主也自外至者无主不止故推祖考
配天尊之也两汉魏晋以来皆配以一祖至唐高宗始
以高祖太宗崇配垂拱初又加以高宗遂有三祖同配
之 礼至 宋亦尝以三帝配后礼院上议以为对越天地
神无二主由是止以太祖配臣谓冬至亲郊宜从古礼
帝曰唐宋以私亲不合 (第 7b 页)
之阴
以夏至祀地洪武二年始奉仁祖淳皇帝西向配享十
年春始定合祀之制时以天地坛大祀殿未成暂于奉
天殿行 礼至 十二年正月乃合祀于大祀殿仍奉仁祖
配享命官分献日月星辰岳镇海渎山川诸神凡一十
四坛三十二年更奉太祖高 (第 47a 页)
以夏至祀地洪武二年始奉仁祖淳皇帝西向配享十
年春始定合祀之制时以天地坛大祀殿未成暂于奉
天殿行 礼至 十二年正月乃合祀于大祀殿仍奉仁祖
配享命官分献日月星辰岳镇海渎山川诸神凡一十
四坛三十二年更奉太祖高 (第 47a 页)
于郊比周之后稷则太宗宜配帝于明堂以比周之
文王仁宗皇祐二年始行明堂合祭天地并配祖宗
乃一时变 礼至 嘉祐七年再行宗祀已悟皇祐之非
乃罢配享仍彻地示之位故有去并侑烦文之诏如
嘉祐之诏则太祖地示已不与 (第 6a 页)
文王仁宗皇祐二年始行明堂合祭天地并配祖宗
乃一时变 礼至 嘉祐七年再行宗祀已悟皇祐之非
乃罢配享仍彻地示之位故有去并侑烦文之诏如
嘉祐之诏则太祖地示已不与 (第 6a 页)
四年九月辛卯但纪志未载用识于此
宋史理宗本纪嘉定十七年嗣皇帝位九月辛卯祀明
堂大赦
礼志嘉定十七年闰八月理宗即位大享当用九月八
日在宁宗梓宫未发之前下礼官及台谏两省详议吏
部尚书罗点等言本朝每三岁一行郊祀皇祐以来始
讲明堂之 礼至 今遵行稽之礼经有越绋行事之文既 (第 7b 页)
宋史理宗本纪嘉定十七年嗣皇帝位九月辛卯祀明
堂大赦
礼志嘉定十七年闰八月理宗即位大享当用九月八
日在宁宗梓宫未发之前下礼官及台谏两省详议吏
部尚书罗点等言本朝每三岁一行郊祀皇祐以来始
讲明堂之 礼至 今遵行稽之礼经有越绋行事之文既 (第 7b 页)
幸朝堂之官及拜官者犹北向朝拜宁得以
背实为疑邪佟之谓魏世所行善得与夺之衷晋初弃
圜丘方泽于两郊二至辍 礼至 于二分之朝致替无义
江左草创旧章多阙宋氏因循未能反古窃惟皇齐应
天御极典教惟新谓宜使盛典行之盛代以春 …… (第 25a 页)
向西向拜之非是
魏书太祖本纪天兴三年二月丁亥诏有司祀日于东
郊
礼志天兴三年春帝始祀日于东郊用骍牛一秋分祭
月于西郊用白羊一
太和十五年八月甲寅集群官诏曰近论朝日夕月皆
欲以二分之日于东西郊行礼然月有馀闰行无常准
若一依分日或值月出于东而行礼于西寻情即礼不
可施行昔秘书监薛靖等常论此事以为朝日以朔夕
月以朏卿等意谓朏朔二分何者为是尚书游明根对
曰考案旧式推校众议宜从朏月
高祖本纪太和十六年二月甲午初朝日于东郊遂以
为常八月庚寅车驾初夕月于西郊遂以为常
蕙田案自汉以后朝日夕月之 礼至 魏高祖
始合于经义 (第 26b 页)
背实为疑邪佟之谓魏世所行善得与夺之衷晋初弃
圜丘方泽于两郊二至辍 礼至 于二分之朝致替无义
江左草创旧章多阙宋氏因循未能反古窃惟皇齐应
天御极典教惟新谓宜使盛典行之盛代以春 …… (第 25a 页)
向西向拜之非是
魏书太祖本纪天兴三年二月丁亥诏有司祀日于东
郊
礼志天兴三年春帝始祀日于东郊用骍牛一秋分祭
月于西郊用白羊一
太和十五年八月甲寅集群官诏曰近论朝日夕月皆
欲以二分之日于东西郊行礼然月有馀闰行无常准
若一依分日或值月出于东而行礼于西寻情即礼不
可施行昔秘书监薛靖等常论此事以为朝日以朔夕
月以朏卿等意谓朏朔二分何者为是尚书游明根对
曰考案旧式推校众议宜从朏月
高祖本纪太和十六年二月甲午初朝日于东郊遂以
为常八月庚寅车驾初夕月于西郊遂以为常
蕙田案自汉以后朝日夕月之 礼至 魏高祖
始合于经义 (第 26b 页)
亦为是说于是祀天地之服不问寒暑必服大裘而
北郊遂为不可行之 礼至 本朝元祐中议北郊礼论
者犹以大裘不可服为言于是始有请于冬至南郊
而合祭天地者矣若顾临等所言是也有 (第 40a 页)
北郊遂为不可行之 礼至 本朝元祐中议北郊礼论
者犹以大裘不可服为言于是始有请于冬至南郊
而合祭天地者矣若顾临等所言是也有 (第 40a 页)
牡羊也軷道祭也傅火/曰燔贯之加于火曰烈 郑笺烈之言烂也后稷即为)
(郊祀之酒及其米则诹谋其日思念其 礼至 其时取萧/草与祭牲之脂爇之于行神之位馨香既闻取羝羊之)
(体以祭神又燔烈其肉为尸羞焉自此而往郊之疏至 (第 33b 页)
(郊祀之酒及其米则诹谋其日思念其 礼至 其时取萧/草与祭牲之脂爇之于行神之位馨香既闻取羝羊之)
(体以祭神又燔烈其肉为尸羞焉自此而往郊之疏至 (第 33b 页)
右蜡祭礼物乐舞祝词
周礼地官党正国索鬼神而祭祀则以礼属民而饮酒
于序以正齿位(注国索鬼神而祭祀谓岁十二月大蜡/之时建亥之月也正齿位者乡饮酒义)
(所谓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是也必正之者为民三时务)
(农将缺于 礼至 此农隙而教之尊长养老见孝悌之道/也党正饮酒礼亡以此事属于乡饮酒之义微少失矣)
(凡射饮酒比乡民虽为乡 (第 23b 页)
周礼地官党正国索鬼神而祭祀则以礼属民而饮酒
于序以正齿位(注国索鬼神而祭祀谓岁十二月大蜡/之时建亥之月也正齿位者乡饮酒义)
(所谓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是也必正之者为民三时务)
(农将缺于 礼至 此农隙而教之尊长养老见孝悌之道/也党正饮酒礼亡以此事属于乡饮酒之义微少失矣)
(凡射饮酒比乡民虽为乡 (第 23b 页)
朱子语录用之问祭用尸之意曰古人祭祀无不用
尸非惟祭祀家先用尸祭外神亦用尸不知祭天地
如何想惟此不敢为尸杜佑说古人用尸者盖上古
朴陋之 礼至 圣人时尚未改(文蔚录云是上古朴野/之俗先王制礼是去不)
(尽/者)相承用之至今世则风气日开朴陋之礼 …… (第 3a 页)
云一献士饮酒之礼百拜以喻多是也(徐伯鲁曰案/乡饮酒礼无)
(百拜此特/甚言之耳)若平礼止是一拜再拜即人臣于君亦止
再拜孟子以君命将之再拜稽首而受是也 礼至 末
世而繁自唐以下即有四拜大明会典四拜者百官
见东宫亲王之礼见其父母亦行四拜礼其馀官长
及亲戚 (第 66b 页)
朋友相见止用两拜礼是四拜惟于父母得
行之今人书状动称百拜何也 古人未有四拜之
礼李涪刋误曰夫郊天祭地止于再拜其 礼至 重尚
不可加今代妇谒姑章其拜必四详其所自初则再
拜次则跪献衣服文史承其筐篚则跪而受之常于
此际 (第 67a 页)
尸非惟祭祀家先用尸祭外神亦用尸不知祭天地
如何想惟此不敢为尸杜佑说古人用尸者盖上古
朴陋之 礼至 圣人时尚未改(文蔚录云是上古朴野/之俗先王制礼是去不)
(尽/者)相承用之至今世则风气日开朴陋之礼 …… (第 3a 页)
云一献士饮酒之礼百拜以喻多是也(徐伯鲁曰案/乡饮酒礼无)
(百拜此特/甚言之耳)若平礼止是一拜再拜即人臣于君亦止
再拜孟子以君命将之再拜稽首而受是也 礼至 末
世而繁自唐以下即有四拜大明会典四拜者百官
见东宫亲王之礼见其父母亦行四拜礼其馀官长
及亲戚 (第 66b 页)
朋友相见止用两拜礼是四拜惟于父母得
行之今人书状动称百拜何也 古人未有四拜之
礼李涪刋误曰夫郊天祭地止于再拜其 礼至 重尚
不可加今代妇谒姑章其拜必四详其所自初则再
拜次则跪献衣服文史承其筐篚则跪而受之常于
此际 (第 67a 页)
用兕觥变于祭也祭/笺正义曰少牢特牲大夫士之)
(也其礼小于天子尚无兕觥故知天子正祭无兕觥矣/今此绎之 礼至 旅酬而用兕觥变于祭也知至旅而用)
(之者兕觥所以罚失礼未旅之前无所可罚至旅而可/献酬交错或客失礼宜于 (第 51a 页)
(也其礼小于天子尚无兕觥故知天子正祭无兕觥矣/今此绎之 礼至 旅酬而用兕觥变于祭也知至旅而用)
(之者兕觥所以罚失礼未旅之前无所可罚至旅而可/献酬交错或客失礼宜于 (第 5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