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詩類
(传不看本文亦自成一书 杨与立
诗书略看训诂解释/文义令通而已却只玩味本文其道理只在本文下面)
(小字尽说如何会通得它若易传却可脱去 …… (第 34b 页)
馀地也详故碎密故拘荅张洽)
(伊川易煞有重叠处此伯恭谓易传理到语精平易的/当立言无毫发遗恨 乃名言 与立
伯恭多劝人看易)
(传一禁禁定更不得疑着局定学者只得守定此个义/理固是好但缘此使学者不自长意智何缘会 (第 35b 页)
有聪明)
(必大伊川言理甚备象数却欠在 与立
程先生易传义/理精字数足无一毫欠阙只是与本义不相合易本是) …… (第 35b 页)
(卜筮之书程先生只说得一理 与立
熹本义只是卜筮/大纲若义理充实遍满离不得程夫子书也胡录书伊)
(川先生易传后曰易之为书更三圣而制作不 …… (第 36a 页)
 为义理作时何不直述一件文字如中庸大学之书
 言义理以晓人须得画八卦则甚(辅广录/)
大抵易之卦爻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皆有用处 (杨与立/
录) (第 78b 页)
骨髓方得今都未曾看他皮毛
在熹以前是看了多少诗说今只有一本解了不劳讨
解别看省了多少事如何更不去熟读 (杨与立
编/语略下同)
须是先将那诗吟咏四五十遍了方可看注看了又吟
咏三四十遍便意思自然融液浃洽方有见处 …… (第 20a 页)
不去理会那四字句押韵㡳却去理会那十五
国风次序相似(㬊渊/录)
或问诗先生曰诗几年埋没着被熹取得出来 (杨与立/
编语略)
先生于诗傅自以为无复遗恨曰后世若有扬子云必
好之矣(沈僩/录)
吕居仁春秋亦甚明白如熹诗说 …… (第 23b 页)
解诗时且读本文四五十遍已得六七分却看
诸人说与我意思如何大纲都得之又读三四十遍如
此却义理流通自得矣 (杨与立/
编语略)
因学者解诗曰熹旧时看诗数十家之说一一都从头
记得初间那里敢便判断那说是那说不是看熟久之 …… (第 24b 页)
老苏所论诗义中辨毛郑
处文辞徐缓而其说直到㡳不可易(吴必/大录)
程先生诗傅取义太多诗人平易恐不如此 (杨与立/
编语略)
横渠云置心平易始知诗然横渠解诗多不平易(万人/杰录)
(○吴必大所记云横渠解悠/悠苍天此何 (第 26b 页)
人哉却不平易)
南轩精义是意外说却不曾说得诗中木意惟上蔡说
须先识得六义体面而讽咏以得之此却是会读诗 (杨/与)
(立
编/语略) (第 26b 页)
(㬊渊/别录)
书小序亦非孔子作与诗小序同(辅广/录)
诗书序当刋在后面 (杨与立
编/语略下同)
看诗不当只管去序中讨只当于诗辞中吟咏看教活
络贯通方得
诗小序全不可信如何定知是美刺 (第 16a 页)
恐是亡其二(余大/雅录)
古者风雅颂名既不同其声想亦各别大率国风是民
庶所作雅是朝廷之诗颂是宗庙之诗 (杨与立/
编语略)
陈君举得书云更望以雅颂之音箫勺群慝问他看如 (第 6b 页)
音乃合于音调如
今之唱曲合宫调宫之类(游儆/录)
古人歌诗须皆有散声添合方可歌若只四字做句如
何可歌 (杨与立/
编语略) …… (第 19b 页)
   叶韵
问诗用叶韵得非诗本乐章播诸声歌自然叶韵方谐
律吕其音节本如是耶曰固是如此然古人文章亦多
是叶韵因举王制及老子叶韵处数段又曰周颂多不
叶韵疑自有和㡳篇相叶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
而三叹叹即和声也(精舍朋/友杂记)
问诗叶韵曰古人文自是有叶今泉州有诗谱绍兴有
韵谱皆吴才老做陆德明释文中亦有此类甚多 (杨与/立
编) (第 2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文公易说卷十八     宋 朱鉴 撰
   作易
易大槩欲人恐惧脩省 (杨与立
语略/)
易有两义一是变易便是流行底一是交易便是对待
 底(同上/)
易文本是两下说在那里不可执定 …… (第 1a 页)
 子为类便是老子说话也不就事上说

洁静精微是不犯手(记曾云洁静精微是各自/开去不相沾○黄显子录)
洁静精微是不滞着一个物事
易自伏羲至伊川自成四样 (杨与立
编/)
伏羲易自是伏羲易文王易自是文王易孔子易自是
 孔子易
孔子之易非文王之易文王之易非伏羲之易伊 …… (第 2a 页)
 如此看却是低小了圣人(同上/)
问时与位古易无之自孔子以来方说出此义曰易虽

 说时与位亦有无时义可说者(廖德明录/)
   读易
大抵易之卦爻上自天子下至于士庶人皆有用处 (杨/与)
 (立
语略/)
学之正而心有不正者鲜矣学之邪而行有得者亦鲜
 矣故讲学虽所以为正心之要而学之邪正其击于
  …… (第 17a 页)
 各有一理精审端正今既未尽经历非是此心大段

 虚明宁静时如何见得此不可不自勉也(董铢录/)
大凡读易到精熟后颠倒说来皆合不然则是死说耳
  (杨与立
语略/)
问易如何读答云只要虚其心以求其义不要执已见
 读其他书亦然(金去伪录/)
竹几横陈处韦编半 …… (第 18a 页)
 尚尔未通岂宜遽及此邪(答黎沈季/)
易难看学者不若且看大学中庸语孟诗书较好商量

  (杨与立
语略/)
问看易答云未好看易易自难看易本因卜筮而设推
 原阴阳消长之理吉凶悔吝之道先儒讲解失圣人
  (第 23a 页)
 自要说一样道理也(杨道夫录/)

程先生易传义理精字数足无一毫欠阙只是于本义
 不相合易本是卜筮之书程先生只说得一理 (杨与/立
编)
程易言理甚备象数却欠在 (第 14a 页)
(杨与立
编/)
伯恭谓易传理到语精平易的当立言无毫发遗恨此
 乃名言(同上/)
易传不看本文亦自成一书(同上 …… (第 14a 页)
 (沈僩录/)
熹看康节易看别人易不得他说那太极生两仪两仪

 生四象又都无甚玄妙只是从来更无人识 (杨与立/
编)
康节之学得于先天盖是专心致志看得这物事熟了
 自然前知 (第 32a 页)
(杨与立
编语/)
易是卜筮之书皇极经世是推步之书经世以十二辟
 卦管十二会绷定时节却就中推吉凶消长尧时正
  …… (第 32a 页)
 未看他易先看某说却也易看盖未为他说所汨故
 也(吕煇录/)
熹之易简略者易之文义伊川诸儒皆已说了只就语
 脉中略引过这意思 (杨与立
编/)
所喻易说诚是大略然此书体面与他经不同只得如
 此点缀说过多着言语便说杀了先儒注解非是不
 好 (第 37a 页)
 易疏只是将王辅嗣注来虚说一片(吴必大录/)
王弼周易巧而不明
古易彖象文言各在一处至王弼始合为一后世诸儒
 遂不敢与移动 (杨与立
编/) (第 1a 页)
 (举录/)

周易只掌于太筮之官只是理会卜筮
易只是尚占之书 (杨与立
语略/)
陈文蔚云先生解易之本意只是为卜筮尔先生曰然
 某解一部易只是作卜筮之书
易是卜筮之书古者则 (第 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