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詩類
經解類
 泛以强弱该之而卒无以见强弱之为几何则其数

 之精微固有不可得而纪者矣至于杜佑 胡瑗
范蜀
 公等则又不复知有此数而以意强为之法故通典
 则自南吕而下各自为法固不可以见分釐毫丝之
 实胡 …… (第 30a 页)
 (明郑世子朱载堉著律吕精义创为新法不用三分/损益不拘隔八相生专恃开方乘除自黄钟倍律转)
 (生十二次仍得黄钟正律正律生半律或左旋/或右旋或隔六或逐位往而复返循环无端)
 吴氏鼎曰新书载 宋胡瑗
病仲吕反生不及黄钟乃
 迁就林钟以下围径以就黄钟清声何承天刘焯欲
 增林钟以下十一律之分使至仲吕反生 …… (第 62b 页)
 平古铜尺汲冢玉律尺刘曜土圭尺刘宋钱乐之浑
 仪尺后魏元延明尺后周玉尺梁景表尺隋开皇水
 尺五代王朴律准尺宋和岘尺李照尺 胡瑗
阮逸尺
 邓保信尺大晟乐尺共二十馀种然尺者所以度律
 而黍者所以定尺古今尺度虽各不同而律之长短
 自 …… (第 64a 页)
 求而可得其真也宋李照以纵黍累尺管容千七百

 三十黍空径三分固失于大 胡瑗
以横黍累尺管容
 千二百黍空径三分四釐六毫亦非真度通志载夏
 尺十寸商尺十有二寸周尺八寸自三代而后尺 …… (第 64b 页)
 吴氏鼎曰此言黄钟九寸寸十分之始京房刘歆郑

 康成并同后世如李照房庶 胡瑗
范景仁司马光皆
 用此说而明何塘曰汉志谓黄钟之律九寸加一寸
 为一尺夫度量权衡所以取法于黄钟者贵其与 …… (第 67b 页)
 累九十黍径三黍止容黍八百有奇终与一千二百

 黍之法两不相通而律竟不成唐因声制乐虽近于
 古而律亦非是本朝承袭皆不能觉独 胡安定
以为
 九分者九方分也以破径三分之法然所定之律空
 围不同则亦不成律矣
 性理大全彭氏曰黄钟律管有周 …… (第 75a 页)
 (十几分几/十几釐)以长九十分乘之得体积六百零七分五
 百釐(立方定位法千釐成分千分成寸故/曰几百几十几分几百几十几釐)比之八百
 一十分母乃太少 宋胡瑗
蔡元定主径三分四釐六
 毫用定率求之得面幂九分三十九釐三十九毫以
 长九十分乘之得体积八百四十五分四 …… (第 80a 页)
 (吴氏鼐曰黄钟长九寸空围九分则郑蔡孟韦之说/是也长九十分容千二百黍汉志之说而宋史宗之)
 (也积八百一十分亦汉志之说而蔡氏宗之也以空/围九分为九方分者则 胡安定
之说也径三三八五)
 (周一零六三则正义之说是也驳径三围九则温公/是也聚古人算律之言参差不一者断案精 …… (第 82a 页)
 之孟康时汉斛虽存而律不存康云黄钟林钟太簇

 围径各异无足怪 又曰 胡安定
见仲吕反生不及
 黄钟之数乃迁就林钟以下诸律围径以就黄钟清
 声以夷则南吕为径三分围九分无射为径二分 (第 83b 页)

 釐围八分四釐应钟为径二分六釐五毫围七分九
 釐五毫(范蜀公曰 胡先生
律围十分三釐八毫者八/九分者一八分四釐者一九釐五毫者一皆)
 (非/是)夫律以空围之同故其长短之异可 …… (第 83b 页)
 之义起十二律之周径顾陈垿释之曰知律虽十二

 周径一也是也律吕新书论 胡瑗
围径不同之失及
 明韩邦奇志乐曰十二管随其长短而减其空围则
 于八百一十分十七万之数戾矣邢云路律考曰 …… (第 84b 页)
 (为一分而中尉元匡以一黍之广度黍二缝以取一/分三家纷竞久不能决太和十九年高祖诏以一黍)
 (之广用成分体九十黍之长以定铜尺有/司奏芳尺同高祖所制芳遂典修金石)
 (宋史志景祐中阮逸 胡瑗
取上党秬黍中者累度求/尺制黄钟之律 马端临曰 (第 85a 页)
胡瑗
以横黍累尺管容)
 (黍千/二百)
    蕙田案此横黍起分与汉志一黍之广广字 …… (第 85a 页)
 (之声亦不难定世自有知音者将上下声考之既得/正便将黍以实其管看管实得几粒然后推而定法)
 (可也古法律管当实千二百粒黍今羊头黍不相应/则将数等验之看如何大小者方应其数然后为正)
 (昔 胡先生
定乐取羊头山黍用三等筛子筛之取中/等者特未定也 又曰以律管定尺乃是以天地之)
 (气为准非秬黍之比 (第 86b 页)
 声浊太上是声清故摩使薄薄而广则浊太下是声
 浊由薄薄不可使厚故摩使短短则形小形小则厚
 厚则声清宋志载阮逸 胡瑗
制十二磬股长鼓博皆
 依律分别长短而又递加厚薄又宋王洙言周礼注
 疏磬有大小据此以黄钟为律依法造黄钟 (第 8a 页)
 王圻续通考嘉定六年全州教授黄学行进历代尊

 师本末二卷载尊崇孔氏祭祀仪注配享从祀沿革
 升降之因
宋史理宗本纪端平二年正月甲寅诏议 胡瑗
孙明复
邵雍欧阳修周惇颐司马光苏轼张载程颢程颐等十
人从祀孔子庙庭升孔伋于十哲
玉海礼部尚书李埴请子 (第 41a 页)
 立出于魏晋佛老之馀迨今人以为盛则通固豪杰
 之士也今董韩并列从祀而通不预疑为阙典臣又
 案宋儒自周子以下九人同列从祀而尚有可议者
 一人安定 胡瑗
是也瑗之言行先儒之论已详大约
 以为少著述而不得比于濂洛云尔臣亦请断之以
 程朱之说程子看详学制曰宜 (第 32a 页)
建尊贤堂以延天下
 道德之士如 胡瑗
张载邵雍使学者得以矜式朱子 …… (第 32a 页)
 阙里志嘉靖元年世宗豋极驾幸太学
世宗本纪嘉靖九年六月癸亥立曲阜孔颜孟三氏学

冬十一月辛丑更正孔庙祀典定孔子谥号曰至圣先
师孔子
礼志嘉靖九年大学士张璁言先师祀典有当更正者
叔梁纥乃孔子之父颜路曾晰孔鲤乃颜曾子思之父
三子配享庙庭纥及诸父从祀两庑原圣贤之心岂安
请于大成殿后别立室祀叔梁纥而颜路曾晰孔鲤配
之帝以为然因言圣人尊天与尊亲同今笾豆十二牲
用犊全用祀天仪亦非正礼其谥号章服悉宜改正璁

缘帝意言孔子宜称先圣先师不宜称王祀宇宜称庙
不称殿祀宜用木主其塑像宜毁笾豆用十乐用六佾
配位公侯伯之号宜削止称先贤先儒其从祀申党公
伯寮秦冉等十二人宜罢林放蘧瑗等六人宜各祀于
其乡后苍王通欧阳修 胡瑗
蔡元定宜从祀帝命礼部
会翰林诸臣议编修徐阶疏陈易号毁像之不可帝怒
谪阶官乃御制正孔子祀典说大略谓孔子 …… (第 38b 页)
荀况戴圣刘向贾逵马融何休王
肃王弼杜预吴澄罢祀林放蘧瑗卢植郑众郑玄服虔
范宁各祀于其乡后苍王通欧阳修 胡瑗
宜增入命悉
如议行又以行人薛侃议进陆九渊从祀初洪武时司
业宋濂请去像设主礼仪乐章多所更定太祖不允成 …… (第 40b 页)

胡瑗
为礼官周洪谟所却而止至是以璁力主众不敢
违毁像盖用濂说先贤去留略如九功言其进欧阳修
则以濮议故也明年 …… (第 41a 页)
叔乘施之常秦非颜哙先儒左邱明公羊高榖梁赤伏
胜高堂生孔安国毛苌董仲舒后苍杜子春王通韩愈 胡瑗
周敦颐程颢欧阳修邵雍张载司马光程颐杨时
胡安国朱熹张栻陆九渊吕祖谦蔡沈真德秀许衡凡
九十一人
王圻续 …… (第 42a 页)
亢廉洁叔
仲会公西舆如邽巽陈亢琴张步叔乘先儒左邱明公
羊高伏胜孔安国董仲舒王通周敦颐欧阳修张载程
胡瑗
朱熹吕祖谦蔡沈真德秀薛瑄王守仁陈献章
胡居仁(旧冇寿张侯公伯寮新息侯秦冉考城伯戴圣/岐阳伯贾逵扶风伯 …… (第 57b 页)
    (守/仁)倡道于姚江顾端文(宪/成)高忠宪(攀/龙)集成于
    东林皆真修实悟以道统为已任而诣极最
    高其他宋之 胡安定(瑗/)
陆文安(九/渊)张南轩(栻/)
    吕成公(祖/谦)真西山(德/秀)蔡元定仲默(沈/)元之许
  (第 62a 页)
 (科场罢日则生徒散归虽限以日月而不能/强其久留反以淹滞为困故不久而遂废也)
    蕙田案文献通考王洙上言在庆历二年余
    靖言在四年宋史并为一年事误
文献通考皇祐末以 胡瑗
为国子监讲书专管勾太学
数年进天章阁侍讲犹兼学正其初人未信服谤议蜂 …… (第 30b 页)
 所记元祐侍讲吕希哲之言曰仁宗之时太学之法

 宽简国子先生必求天下贤士真可为人师者就其
 中又择其尤贤者如 胡翼之
之徒使专教导规矩之
 事故当是时天下之士不远万里来就师之其游太
 学者端为道艺称弟子者中心悦而诚服之 …… (第 38b 页)
    教乡闾子弟今书院延师犹存此义
宋史选举志仁宗即位初命藩辅皆得立学庆历四年

诏曰儒者通天地人之理明古今治乱之原可谓博矣
然学者不得骋其说而有司务先声病章句以拘牵之
则吾豪隽奇伟之士何以奋焉士以纯明朴茂之美而
无敩学养成之法使与不肖并进则夫懿德敏行何以
见焉此取士之甚敝而学者自以为患夫遇人以薄者
不可责其厚也今朕建学兴善以尊子大夫之行更制
革敝以尽学者之才有司其务严训导精察举以称朕
意学者其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

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
业者由是州郡奉诏兴学而士有所劝矣
文献通考 安定先生
(第 67a 页)
胡瑗
自庆历中教学于苏湖间二
十馀年束脩弟子前后以数千计是时方尚辞赋独湖
学以经义及时务学中故有经义斋治事 (第 67a 页)
 有小善犹是黑中之白已过此关虽有小过亦是白

 中之黑过得此关正好著力进步也 又曰 胡安定
 
云知至故能知言意诚故能养气此语好
 新定顾氏曰人不可不先于致知然知了须是行始
 得某尝谓致知亦只是为 (第 16b 页)
 谈录 宋胡瑗
卒凶讣至京学士钱公辅与太学生徒
 百馀人诣兴国戒坛院举哀自陈师丧给假二日近
 时无此事
 二程全书师 (第 12a 页)
  举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是君子进德不懈不敢
  须臾宁否先生曰程子云在下之人君德已著此
  语亦是拘了记得昔常有人问程子 胡安定
以九 (第 32a 页)
  息矣(本/义)○天行以下先儒谓之大象潜龙以下先
  儒谓之小象后放此○问天行健如何先生曰惟
   胡安定
说得好因举其说曰天者乾之形乾者天
  之用天形苍然南枢入地下三十六度北枢出地
  上三十六度状如倚杵 (第 20b 页)
 阴在下阳刚居尊为群下所观仰观之义也在诸爻
 则唯取观见随时为义也(易/传)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伊川先生曰予闻之 胡翼之先生
曰君子居上为天
 下之(一无/之字)表仪必极其庄敬则下观仰而化也故为
 天下之观当如宗庙之祭始盥之时 (第 1b 页)
  也(并丛/说) 又曰徐氏云天文也上脱刚柔交错四
  字故彖总而释之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
  文也王昭素 胡安定
皆用此义石徂徕不然之曰 …… (第 13b 页)
  主然以阴丽阳而已其为贲也不能为无有须之
  象焉须附颐而生与上俱兴者也(易/说)
  兼山郭氏曰 安定先生
谓须待也君子之道不可 …… (第 24a 页)
  下柔顺中正无私无应静而有待物必有致饰者
  夫待而后应与上同兴夫何咎焉不曰吉凶初无
  失得故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 安定先生
谓须待也君子之
  道不可以躁进也盖上下相文之时六二以文明
  而丽乎下柔顺中正无私无应静而有待物必 (第 24b 页)
  者盖消息盈虚天之所行君子之所尚虽圣人不
  能违时特于其间既顺以从时而又有止之道以
  救时耳非若一于顺而宠之不知济时者也 安定
  先生
曰以宫人宠但厚之田宅不使窃天下之权
  则无不利然此谓根蒂之难去者(易/说)
  汉上朱氏曰巽为鱼为 (第 19b 页)
  夬之后言独行遇雨其义同也皆言君子小人者
  九三之位有上下之义然小人之归者多矣故圣
  人皆重明小人之戒也 胡安定
以君子夬夬居若
  濡有愠之下伊川以独行遇雨在君子夬夬之上
  皆以下有无咎二字难释然义亦可通不必移 (第 20b 页)
 郝隆南蛮参军诗娵隅跃清池(又集韵甾尤切音邹女名)又此苟切娵上声美女也 娶(广韵七句切集韵韵会逡)
(遇切𡘋音趣说文娶妇也 胡安定
家训嫁女须胜吾家则女之事人必戒娶妇须不若吾家则事舅姑必谨)又集韵新于切 
 音胥商娶媒也(又询趋切音 (第 45a 页)
钟九寸当以九十归之得面幂八分七二六
六四九以面幂求周径得周一十分四釐七毫一九八
径三分三釐三分釐之一 (胡安定
以来谓径三/分四釐六毫者未密)此古黄
钟围径积幂以十起算之数也较之蔡氏九平方分积
八百一十分者不侔矣 …… (第 14a 页)
且用九用圜布算者乎
   论宋儒算术之误
算术亦律学之一事当讲于勾股少广开方诸法有宋
诸儒言律者如 胡安定
范蜀公蔡西山皆不精于算术
其求周径也不考祖冲之密率但用围三径一之法其
求积幂也不以密率实算但用圆田简 (第 15b 页)
 字以贬之则恐圣人不解恁地左氏所传春秋事恐
 八九分是公谷专解经事则多出揣度 前辈做春
 秋义言辞虽粗率却说得圣人大意出如二程未出
 时便有 胡安定
孙泰山石徂徕他们说经虽是甚有 (第 42a 页)
 (不书乎大孙氏觉曰春秋之义杀大夫不书爵不与/其专杀 夫也为大夫而见杀则其贤否可知矣故)
 (不以其有罪无罪皆无与辞宋杀其大夫不书名史/失之尔无所见也 黄氏震曰杜氏注曰其事则未)
 (闻 胡安定
曰以泓之战不死难也崔氏曰岂嗣君三/年丧毕既临事而治泓战之罪手木讷曰宋为楚所)
 (败宋襄自取之也安可 (第 4a 页)
 (猛为大子寿之母弟然春秋于猛直称王而不书立/于朝则书立而称王子于丐则直称天王则猛丐与)
 (朝嫡庶之分明矣故文定谓猛丐皆大子母弟而 安/定先生
则曰大子有母弟者王猛是也敬王又猛弟)
 (也吴兴沈文伯亦云以意推之大子子猛敬王皆后/所生子猛适子之长 (第 7b 页)
  乐者天地之和律者道和之气先王作乐本于黄钟
之律其声本于累黍之法今夫天降嘉种维秬维秠
黍之秬者一稃二米天地至和之气所生者也以和
气所生之黍累中声所成之乐必假度量权衡而为
之是声之清浊度之长短量之大小权衡之轻重一
本于累黍而已隋文之时牵于纵黍之说卒莫能决
迨平陈得古乐器乃曰华夏旧声也信乎累黍之难

矣圣朝李照以纵黍累尺黍细而尺长 胡瑗
以横黍
累尺黍大而尺短要皆失于以尺生律也房庶之法
律径三分容千百二黍盖得周釜汉斛之实其声下
今乐一律 (第 6a 页)
  林钟长六寸(十分旧法每管内径三分或径三分四釐六毫)

  太蔟长八寸

  南吕长五寸三分小分三强(系 胡瑗
法小分三者谓三)

  姑洗长七寸一分小分一微强

  应钟长四寸七分小分四微强

  蕤宾长六寸三 (第 1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