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五經總義類
 安而没

  程端蒙
墓志方疾革时手书来曰 (第 21b 页)
端蒙
死不恨恨不
 克终养而卒业于门耳然已无可言愿先生自爱早
 就群书以俟来哲世不我知天岂亦不我知也哉
(第 21b 页)
 方一圆尽只起于乾坤二画

  (程端蒙
录字 (第 1b 页)
正思
鄱阳人己亥以后所闻先生五十岁饶录三卷中)
问易曰圣人作易之初盖是仰观俯察见得盈乎天地
 之间无非一阴 …… (第 1b 页)
 易变易也只说得相对底阴阳流转而已不说错综
 底阴阳交互之理言易须兼此二意体在天地后用
 起天地先对待底是体流行底是用体静而用动
  (程端蒙
录) …… (第 10b 页)
 林中此爻在六二六四之间便是林中之象鹿阳物

 指五无虞无应也以此触类而长之当自见得
  (程端蒙
录)
易最难看其为书也广大悉备包涵万理无所不有其
 实是古者卜筮书不必只说理象数皆可说将去做
 道家 (第 15a 页)
 (陈淳录)

论乾坤必先乾而后坤然又常以静者为主故复卦一
 阳来复乃自静来
  (程端蒙
录)
先之问易曰坤卦大抵减乾之半据某看来易本是个
 卜筮之书圣人因之以明教因其疑以示训如卜得
 乾卦 (第 7a 页)
 神是变而不可知底

  (程端蒙
录乾彖辞程传)
问以功用谓之鬼神以妙用谓之神曰鬼神者有屈伸
 往来之迹如寒来暑往日往月来春生夏长秋收 (第 6b 页)
 性善便是就人身上说性易之所言却是说天人相
 接处
 (㬊渊录乾彖传)
乾元统天盖天只是以形体而言乾元即天之所以为
 天者也犹言性统形尔
  (程端蒙
录乾彖传) (第 13b 页)
 (万人杰录乾文言第二节)
问闲邪莫是为防闲抵拒那外物使不得侵近否曰固
 是凡言邪皆自外至者也然只视听言动无非礼便
 是闲
  (程端蒙
录乾文言第二节本义)
利见大人君德也两处说这个君德却是要发明大人 …… (第 2b 页)
 (董铢录乾文言第二节)
忠信所以进德忠信说实理信如吾斯之未能信忠信
 进德就心上说居业就事上说
  (程端蒙
录乾文言第二节) …… (第 15b 页)
 (沈僩录乾文言第二节)

彦忠云先生云修辞便是逊以出之如子贡问卫君之
 事亦见得逊处
  (程端蒙
录乾文言第二节)
符问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曰忠
 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方说 …… (第 19b 页)
 同

 (不知何氏录乾文言第二节)
可与存义也存字似不甚贴义字然亦且作存字看所
 以伊川云守之在后
  (程端蒙
录乾文言第二节)
内积忠信所以进德也择言笃志所以居业也择言便
 是修省言辞笃志便是立诚知至至之便是知 (第 23b 页)
 是艮止也

  (程端蒙
录蒙象传)
或自家是蒙得他人发或他人是蒙得自家发
 (甘节录蒙初六爻辞)
卦辞有平易底有难晓底利用刑 (第 9a 页)
 一般不振底话如云包承小人又语某人云莫折了
 人屋子其意谓屋弊不可大段整理他只得且撑拄
 过其说巽止之义盖亦如此意尔岂不大害哉
  (程端蒙
录蛊彖传)
问巽而止蛊莫是遇事巽顺以求其理之所止而后为
 治蛊之道曰非也大抵资质柔巽之人遇事便不能 (第 14a 页)
 地生生不已之心于是而可见也若其静而未发则
 此心之体虽无所不在然却有未发见处此程子所
 以以动之端为天地之心亦举用以该其体尔
  (程端蒙
录复彖传程传)
问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静为见
 天地之心窃谓十月纯坤不为无阳天地生物之 …… (第 12a 页)
 动之理如何如人之天理亦甚微须是无私欲挠之
 则顺发出来曰且如此看又问安静二字还有分别
 否曰作一字看
  (程端蒙
录复象传程传) (第 19a 页)
 (黄㽦录第一章)

易简理得只是净净洁洁无许多劳扰委曲
  (程端蒙
录第一章)
伯丰问成位乎其中程子张子二说孰是曰此只是说
 圣人程子说不可晓
 (黄㽦录第一章)
 朱 (第 19a 页)
 昃月盈则食自古极乱未尝不生于极治
 (林学蒙录第二章)
悔吝悔是做得过便有悔吝是做得这事软了下稍无
 收杀不及故有吝
  (程端蒙
录第二章)
悔者将自恶而入善吝者将自善而入恶 (第 7a 页)
 则虚尔亦犹敬则虚静不可把虚静唤作敬

  (程端蒙
录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气不是道所以为阴阳者乃
 道也若只言阴阳之谓道则阴阳是道今曰一阴一 …… (第 15b 页)
 性则此理各自有个安顿处故为人为物或昏或明

 方是定若是未有形质则此性是天地之理如何把
 做人物之性得
  (程端蒙
录第五章)
继之者善也元亨是气之方行而未着于物也是上一
 截事成之者性也利贞是气之结成一物也是下一 (第 19a 页)
 (林学履录第六章)
乾坤二卦观之亦可见乾画奇便见得其静也专其动
 也直坤画耦便见得其静也翕其动也辟
 (黄干录第六章)
  (程端蒙
录同)
乾静专动直而大生坤静翕动辟而广生这说阴阳体
 性如此卦画也髣髴似恁地
 (㬊渊录第六章) …… (第 3a 页)
 通乎昼夜而知通犹兼也兼阴阳昼夜之道而知知
 昼而不知夜知夜而不知昼则知皆未尽也合知礼
 而成性则道义出矣知礼行处也
  (程端蒙
录第七章) …… (第 10a 页)
 犹曰诚斯立焉横渠伊川说成性似都就人为处说
 恐不如此横渠有习以成性底意思伊川则言成其
 性存其所存
  (程端蒙
录第七章)
横渠谓成其性存其存伊川易传中亦是存其存却是
 遗书中说作生生之谓易意思好 (第 14a 页)
 (黄干录第九章)
数三百六十六三百六十天地之正数也此更不可易

 自馀进退不过六故阳进不过六分人之善亦只进
 得许多恶亦只退得许多大体毕竟不可易
  (程端蒙
录第九章)
五四为奇各是一个四也九八为耦各是两个四也
 (㬊渊录第九章)
阴少于阳气理数皆如此用全用 (第 11b 页)
 每卦变八卦为六十四卦

  (程端蒙
录第十一章)
易有太极便是下面两仪四象八卦自三百八十四爻
 总为六十四自六十四总为八卦自八卦总为四象 (第 23a 页)
 若不专一则各自相离矣化醇是已化后化生指气
 化而言草木是也
 (沈僩录第五章)
天地絪缊言气化也男女搆精言形化也
  (程端蒙
录第五章)
横渠云艮三索而得男乾道之所成兑三索而得女坤
 道之所成所以损有男女搆精之义亦有此理 (第 19a 页)
 之阴数六只是三二而六之故孔子云参天两地而
 倚数此数之本也康节却云非天地之正数是他见
 得不尽康节却以四为数
  (程端蒙
录第一章)
一个天参之则三一个地两之则二数便从此起此与
 大衍之数五十各自设一个道理不须合来看然要 …… (第 2a 页)
 (黄干录第二章)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是以气言立地之道曰柔与刚是
 以质言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是以理言
  (程端蒙
录第二章)
阴阳是阳中之阴阳刚柔是阴中之阴阳刚柔以质言 (第 1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