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春秋類
四書類
詩類
書類
樂類
 必有时若葬后唯君来吊虽非时亦免崇敬欲新其
 事故也若兄弟非时而奔则主人不须免也
 山阴陆氏曰若应大夫丧虽无大夫士不得摄 陈器之
道多陈之而省纳之可也省陈之而尽纳之可

 郑氏曰多陈之谓宾客之就器也以多为荣省陈之
 谓主人之明器 …… (第 18b 页)
 纳于圹檀弓云竹不成用瓦不成沬之属是也
 严陵方氏曰就器亦明器也以宾客就丧家陈之因
 谓之就器既夕礼曰若就器则坐奠于陈
 山阴陆氏曰 陈器之
道如其陈之数而纳之正也即 (第 19a 页)
 指在圆图之内矣(此说未/可从)○圆图八卦之生六十四
 者左方皆数往者顺之序右方皆知来者逆之序不
 皆逆数也○启蒙所载 潜室陈氏
一说甚近真(云云/)
 自巽至坤这一半是元生次序仍是未生之卦故言
 知来者逆谓合图本生法可逆数而知也 …… (第 18b 页)
 故下个莫若长子○程传曰鼎器也震为长男故为

 主 器之
主序卦取其一义之大者为相继之义○动
 极则静故次以艮○程曰动静相因动则有静静则
 有动物无常动之理艮 (第 99b 页)
 (其罪不书人其君杀之则犹曰大夫里克宁喜是也/非君杀之则以两下相杀为文楚公子比蔡般是也)
 (问荀息不能正君之非而能守君之命里克丕郑欲/从君之义而不从君之惑二者孰正 潜室陈氏
曰效)
 (荀息不得犹刻鹄不成尚类鹜效里克不得则画虎/不成反类狗矣 啖氏曰公羊云曷为不书惠公之) (第 29b 页)
  (臣)等谨案四书纂疏二十八卷宋赵顺孙撰
顺孙字格庵括苍人其父雷尝师事朱子门
人滕璘故顺孙之学一本于朱子是书备引
朱子之说以畅章句集注之旨所旁引者黄
干辅广陈淳陈孔硕蔡渊蔡沈叶味道胡泳 陈埴
潘柄黄士毅真德秀蔡模凡一十三家
皆为朱子之学者也可谓笃守师说矣昔之
论者颇病此书之冗滥然经师著述体例 (第 1b 页)
 贴事以仕止久速等贴行不妥浅说只以事言得之

据蒙引存疑浅说则章句所谓末者指不时不食

 之类所谓本者指仕止久速之类本末皆以事言而
 为外心则为内其说不易矣据大全北溪陈氏 潜室
 陈氏
则以不时不食之类为事为末而即为外以仕
 止久速之类为行为本而即为内殊谬据史氏伯璿
 则以不时不食仕止 (第 102b 页)
 之愚众惑之唯孔子自知自信故自能言但无文策

 可證无贤献能證则庸众必疑必不信也然则礼岂
 礼家之所能知 看 潜室陈氏
之说知此为偏
禘自既灌而往者章 若专主讥鲁僭禘说则岂必待
 既灌而后不欲观耶
或问禘之说章 翼注曰说 (第 10a 页)
 星子而可以得分两也有是理乎盖经乃有定之权
 权乃无定之经无定也而以求其定其定乃为正也

中玄之说亦本大全 潜室陈氏
若移解执中无权

 之权则通彼权字可以衡字对说此权字不可以衡
 字对说此权字即兼衡字在内故程子以二字 (第 35a 页)
 性为非又引朱子晚年定论为證可谓不知而妄言
 彼盖未识心之属气质而晚年定论为阳明矫诬之
 书也(戊午)
世子自楚反节  陈潜室
曰当时圣学不明人但知功 (第 2a 页)
 坏政体实甚
君之视臣如手足章 张彦陵曰相报之说岂臣子所
 敢言但天下忠臣常少庸臣常多寇雠即舟中皆敌
 国意也 臣之报君庆源辅氏谓当加厚一等未是
  潜室陈氏
谓当知天下无不是底君父妙 论语言 (第 6a 页)
 弊原是一定善一定恶的只因诸儒各执所见如群
 盲之模象或得其首或得其尾或得其背或得其牙
 决裂全体不能会通不若孟子从源头上说为无弊
 耳  潜室陈氏
谓孟子性善是从源头上说者是谓
 从性之本然处说耳非如阳明之说也 按管登之
 又谓孔子以相近言性是从人 (第 15a 页)
 非见性天立于性之始而见性即以见天
存其心节 尽心知性是一件工夫存心养性是两件
 工夫故云峰谓知性有工夫尽心无工夫存心有工
 夫养性无大工夫曰无大工夫则非绝无工夫者也
 其说自明 潜室陈氏
谓非存心外别有所谓养性工
 夫稍误 看来存心犹大学所谓忠养性犹大学所
 谓信若他处但言存心则亦该得养 …… (第 3a 页)
 命人事不尽则命非正命此便以义安命之学
是故知命者节 知命立命之分云峰谓一是已造圣
 贤之域一是方入圣贤之阶极是 潜室陈氏
以知行 …… (第 6b 页)
 之天下句只是应转上二节语无二意也浅说以上
 二节为言爱亲敬长者人之本然末节言爱亲敬长
 人之同然殊误  潜室陈氏
及存疑俱以亲亲敬长
 为仁义之发新安陈氏以亲亲敬长为仁义之实二
 说于理俱无碍但此章不必如此说故蒙引 (第 33a 页)
 卷首智者即词以观义则思过半矣
孟子氏曰春秋天子之事也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

 周公膺戎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
 贼子惧 (潜室陈氏
曰圣人以王法绳诸侯所褒所贬/皆是奉行王法既空言以寓行事与天子无)
 (异此圣人大用非孟子不能知胡氏发 (第 1b 页)
  陈氏(孔硕 北山肤仲 三山) 讲义


  陈氏(埴   潜室器之 
永嘉) 经说  (第 10b 页)
木钟


  胡氏(泳  桐原伯量 南康) 衍说

  叶氏(贺孙 知道味道 括苍) 讲义 文集

   (第 10b 页)
  仁人之心宽洪恻怛而无较计大小彊弱之私故小
国虽或不恭而吾所以字之之心自不能已智者明

义理识时势故大国虽见侵陵而吾所以事之之礼
尤不敢废汤事见后篇文王事见诗大雅大王事见
后章所谓狄人即獯鬻也句践越王名事见国语史
(辅氏曰宽洪者仁之量恻怛者仁之意○ 潜室陈氏
曰仁者无计较之私忘其孰大而孰小智者有
度量之明自知不能敌大○通曰集注方说仁智二字未说到乐天畏天处然曰 (第 6a 页)
外面是亦得不是亦得孟子之意谓是心有所失则见于言如肝病见于目相似  潜室陈氏
曰言上有
病便是他心上有病当反求诸心可也告子乃言不求诸心则是他不知言处孟子与告子正相反故于
诐淫邪遁 …… (第 12b 页)
潜室陈氏
曰浩然之气工夫纲领只在以直养而无害所谓以直养者集义一段是所谓无害者必有
事焉一段是养气犹炼丹集义处是 …… (第 22b 页)
  程子曰语圣则不异事功则有异夫子贤于尧舜语
事功也盖尧舜治天下夫子又推其道以垂教万世
尧舜之道非得孔子则后世亦何所据哉 (潜室陈氏
曰衣于斯
食于斯寝且处于斯终身由而不自知夫子之功所以与天长地久虽尧舜不能与也又曰当时若无孔
子今人连 …… (第 30a 页)
理不明故茫然不知得○又曰四端之说
是说外面可见底以验其中之所有惟是有四者之体故四者端绪自然发见于外○ 潜室陈氏
曰端者 (第 40b 页)
者也虽气化不应而不使夫子得位
以拨乱而反之正然作春秋以讨乱贼垂致治之法于万世之下则其功又大于舜禹矣○ 潜室陈氏

此谓圣人以王法绳诸侯所褒所贬皆是奉行王法寄空言以寓诸事与夫子无异此圣人大用非孟子
不能知胡氏发明 (第 22b 页)
  桎梏所以拘罪人者言犯罪而死与立岩墙之下者
同皆人所取非天所为也○此章与上章盖一时之
言所以发其末句未尽之意 (潜室陈氏
曰凡死虽均是命但尽道而无憾者
为正比干虽杀身正也盗蹠虽永年非正也知谓知此道理立谓尽此道理不惑于死生寿 …… (第 5a 页)
  人之有形有色无不各有自然之理所谓天性也践
如践言之践盖众人有是形而不能尽其理故无以
践其形惟圣人有是形而又能尽其理后可可以践
其形而无歉(苦忝反)也○程子曰此言圣人尽得人道
而能充其形也盖人得天地之正气而生与万物不
同既为人须尽得人理然后称其名众人有之而不

知贤人践之而未尽能充其形惟圣人也杨氏曰天
生蒸民有物有则物者形色也则者性也各尽其则
则可以践形矣(语录形是耳目口鼻之类色如一颦一笑皆有至理践形而独不言色有
此形即有此色言形则色在其中矣性即理之谓也众人有是形而不能全其形之理故有形虽人而心
实禽兽是不足以践其形矣惟圣人能全其形之理故可以践其形也○
潜室陈氏
曰或问孟子曰形色
天性也告子曰食色性也二者之分如何曰形色为性是引形气入道理中来食色为性是逐道理出形 (第 37a 页)
  征赋之法岁有常数然布缕取之于夏粟米取之于
秋力役取之于冬当各以时若并取之则民力有所

不堪矣今两税三限之法亦此意也尹氏曰言民为
邦本取之无度则其国危矣 (潜室陈氏
曰或问布缕粟米力役之征周礼皆
取之而孟子言用其一而缓其二朱子乃有夏秋之辩夫秋夏之说始出于唐不知何所据 (第 24b 页)
 (郑氏曰宅葬地祔葬不/筮前人葬既筮之也)

陈器之
道多陈之而省纳之可也省陈之而尽纳之
可也(省所/冷切)
 (郑氏曰多陈之谓宾客之就器也以多为荣省陈之 …… (第 31a 页)
 (纳之有常数故也若主人所作明器依礼有限故省/陈之而尽纳于圹方氏曰就器亦明器也以宾客就)
 (丧家陈之因谓之就器山阴陆氏曰 陈器之
道如其/陈之数而纳之正也即虽多陈之少纳之省陈之尽)
 (纳之礼亦不禁是之谓可澄曰祔葬陈器/两节皆葬前 (第 31a 页)
 丧无主士不敢摄而主之若士是宗子则可
主人未除丧有兄弟自他国至则主人不免(问/)而为主
 葬后而君吊之则非时亦免以敬君故新其事也兄
 弟亲属也亲则尚质故不免而为主也 陈器之
道多陈之而省纳之可也省陈之而尽纳之可
也 …… (第 30a 页)
 器皆当陈列所谓多陈之也而所纳于圹者有定数
 故云省纳之可也省减杀也若主人所作者依礼有
 限故云省陈之而尽纳之可也(山阴陆氏曰 陈器之/
道如其陈之数而纳)
 (之正也即虽多陈之少纳之省陈/之尽纳之礼亦不禁是之谓可)
奔兄弟之丧先之墓而后 (第 3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