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樂類
詩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享乎惜十二年后仍循用合祀之旧然其敬
    恭之心要未尝稍怠则文虽失而本自在也
    厥后 世宗
釐定祀典郊丘改为分祭足正历 (第 10a 页)
吉重闻制可
延昌四年正月世宗崩肃宗即位三月甲子尚书令任
城王澄奏太常卿崔亮上言秋七月应祫祭于太祖今 世宗宣武皇帝
主虽入庙然烝尝时祭犹别寝室至于
殷祫宜存古典案礼三年丧毕祫于太祖明年春禘于
群庙又案杜预亦云卒哭而除 (第 26a 页)
    也今冯后居别庙而以李后配食焉
太和十九年六月相州刺史高闾表言伏惟太武皇帝
发孝思之深诚同渭阳之远感以邺土舅氏之故乡有
归魂之旧宅故为密皇后立庙于城内岁时祭祀置庙
户十家斋官三十人春秋烝尝冠服从事刺史具威仪
亲行荐酌升降揖让与七庙同仪礼毕撤会而罢今庙

殿亏漏门墙倾毁簠簋故败行礼有阙臣备职司目所
亲睹若以七庙惟新明堂初制配享之仪备于京邑者
便应罢坏辍其常祭如功高特立宜应新其灵宇敢陈
所见伏请恩裁诏罢之
 孝文昭皇后传孝文昭皇后高氏司徒公肇之妹也
 文明太后见后姿貌奇之遂入掖庭生 世宗
及冯昭
 仪宠盛密有母 (第 46b 页)
世宗
之意后自代如洛阳暴崩于
 汲郡之共县或云昭仪遣人贼后 (第 46b 页)
世宗
践阼追尊 (第 46b 页)
          右晋宋齐梁陈
伽蓝记北魏广陵王即皇帝位尔朱世隆加仪同三司
尚书令东平王馀官如故赠太原王相国晋王加九锡

立庙于芒岭首阳山上旧有周公庙世隆欲以太原王
功比周公故立此庙庙成为火所灾有一柱焚之不尽
后三日雷雨震电霹雳击为数段柱下石及庙瓦皆碎
于山下复命百官议太原王配享司直刘季明议云不
合世隆问其故季明曰若配世宗于 宣武
无功若配孝
明亲害其母若配庄帝为臣不忠为庄帝所戮以此论
之无所配也世隆怒曰卿亦合死季明曰下官既为议 …… (第 14b 页)
故太尉慕容绍宗七人配享 世宗
庙庭故太尉河东王
潘相乐故司空薛修义故太傅破六韩常三人配享显
祖庙庭
北周书明帝本纪二年冬十二月癸亥 (第 15b 页)
          右晋宋

北魏书孝文帝本纪太和十有八年春正月癸亥车驾
南巡戊辰经比干之墓祭以太牢 十有九年九月壬
辰遣黄门侍郎以太牢祭比干之墓 宣武帝
本纪正始二年六月戊戌诏立周旦夷齐庙于
首阳山
 北史刘芳傅芳转太常卿以周公之祀不应𨽻太常
 乃上疏 (第 11a 页)
 据周颂烈文闵予皆为即位朝庙之典于是从之

纪元表己卯东昏侯永元元年(三太是年北魏孝文帝/崩 子恪立是为 宣武)
(帝
年二年北魏宣武帝景明元于在位/三 明帝子南康王宝融即位 江陵) 辛巳和帝中
兴元年(二王在位二年 …… (第 6a 页)
谒大行皇
帝几筵朝皇太后出御奉天殿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嘉
靖元年
礼志正德十六年世宗入承大统先期造行殿于 宣武
门外南向设帷幄御座备翼善冠服及卤簿大驾以候 (第 47b 页)
十三年
十月庚午群臣上皇帝尊号曰至德广孝昭圣天辅皇
帝大赦
开泰元年十月甲子朔文武百官加上尊号曰弘文
尊道至德崇仁广孝聪睿昭圣神赞天辅皇帝大赦
改元 九年九月文武百僚奉表上尊号不许表三上
乃从之
太平元 (第 16b 页)
明帝即位尊 宣武
高皇后为皇太后寻为尼居瑶光寺
非大节庆不入宫中尊母胡光华为皇太妃后尊为皇
太后
齐文宣受禅尊母娄妃为 (第 48a 页)
    蕙田案元会仪及乐章详见朝贺门
明帝本纪太宁元年三月戊寅朔改元停享宴之礼悬
而不乐 二年春正月丁丑帝临朝停享宴之礼悬而
不乐
宋书明帝本纪泰豫元年春正月甲寅朔上有疾不朝

南齐书高帝本纪建元元年秋九月戊申车驾幸 宣武
堂宴会诏诸王公以下赋诗 二年春三月车驾幸乐 …… (第 6a 页)
 十六年正月戊午朔享群臣于太华殿十月庚戌太
极殿成大享群臣 十七年正月壬子朔帝享百寮于
太极殿 十八年夏五月乙亥诏罢五月五日七月七
日飨
    蕙田案重午七夕之宴未详始于何时 宣武帝
本纪景明三年十二月壬寅飨群臣于太极前
殿
出帝本纪太昌二年正月庚寅朔朝享群臣于太极殿 …… (第 8a 页)
    载

熙宗本纪皇统元年二月己未上宴群臣于瑶池殿
海陵本纪贞元三年十一月丙辰燕百官于太和殿 世宗
本纪大定二年正月辛未御太和殿宴百官宗戚
命妇赐赉有差 三年五月乙未以重五幸广乐园射
柳命皇太子亲王百 (第 58a 页)
文武衙门官员各俱吉服先期赴 宣武
门外彰义关候
送驾过退扈从官分程先发在途免朝参候驾惟礼兵
二部鸿胪寺太常寺科道纠仪官从行光禄寺随路预 (第 38a 页)
兴唐府/而以太原为西京镇州为北都灭梁后都洛)
(复京兆为西都太原为北都洛阳为东都亦曰洛京/而开封仍称 宣武
军北都仍曰镇州东京改为邺都)
西并凤翔(唐既灭梁李茂贞称臣奉贡改封秦王茂贞/卒以其子继曮为凤翔节度 …… (第 2a 页)
解州也)
郭威守邺举兵内向代汉称周(周因汉都废邺/都止称大名府)幅𢄙未
广(时河东十州/入于刘崇) 世宗
西克阶成(遣王景伐蜀克/阶成秦凤四州)南收江
(伐南唐取扬泰滁和海楚泗濠寿光庐舒蕲/黄十四州泰州今 …… (第 3b 页)
曰益津关今顺天府霸州也一曰瓦桥关今/保定府雄县一曰高阳关今保定府安州高阳县通)
(释霸州东淤口关也时 世/宗
伐契丹取瀛莫定三关)有州一百十有八(周失河东/十州取巴)
(蜀四州南唐十四州契丹二州又增置五州曰济州 (第 3b 页)
          右陈官制

魏书官氏志太祖登国元年南北置大人对治二部是
年置都统长又置幢将及外朝大人官皇始元年始建
曹省备置百官
通典后魏旧制有大将军不置太尉有丞相不置司徒
正光以后始俱置之然而尤重门下官多以侍中辅政
则侍中为枢密之任(中书省后魏谓之西台 宣武帝
谓/中书监崔光曰卿是朕西台大臣)
(御史台谓/之南台) 初有殿中乐部驾部南部北部五尚书其
后亦有吏 (第 40b 页)
    蕙田案以上不𨽻都督府
    又案以上俱系明京师之兵
明史兵志太祖下集庆路为吴王罢诸翼统军元帅置
武德龙骧豹韬飞熊威武 宣武
羽林等十七卫亲军指
挥使司革诸将袭元旧制枢密平章元帅总管万户诸
官号而其所部兵五千人为指挥千人为千户 (第 64b 页)
          右汉
晋书礼志延康元年魏文帝为魏王是年六月立秋治
兵于东郊公卿相仪王御华盖亲令金鼓之节

魏志文帝本纪黄初六年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

明帝本纪太和元年冬十月丙寅治兵于东郊
蜀志后主建兴十年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
毕教兵讲武
          右三国
晋书武帝本纪咸宁元年十一月癸亥大阅于 宣武

 三年十一月丙戌帝 (第 10a 页)
宣武
观大阅 (第 10a 页)
太康四年十二月庚午大阅于 宣武
观 六年十二月
甲申大阅于 (第 10b 页)
宣武
观旬日而罢
礼志元帝太兴四年诏左右卫及诸营教习依大习仪
作雁羽仗
成帝本纪咸和元年十一月壬子大阅于南 …… (第 10b 页)
          右晋
宋书文帝本纪元嘉二十年二月甲寅车驾于白下阅
武 二十五年春正月庚寅诏曰安不忘虞经世之所
同治兵教战有国之恒典故服训明耻然后少长知禁
顷戎政虽修而号令未审今 宣武
场始成便可刻日大
习众军当因校猎肄武讲事
孝武帝本纪孝建二年九月丁亥车驾于武场阅武 …… (第 11a 页)
讲武 三年闰月戊午车驾幸 宣武
堂诏曰今亲阅六
师少长有礼领驭群帅可量班赐 四年九月戊辰车
驾幸琅邪城讲武观者倾都普颁酒肉
陈书后主 …… (第 12a 页)
    阅也
金史太宗本纪天会三年八月壬子诏有司拣阅善射
勇健之士以备宋
王圻续通考天会三年十月诏分遣呼沙呼等十三人
阅诸路丁壮调赴军

金史 世宗
本纪大定二十二年三月命尚书省申敕西
北路招讨司勒明安穆昆官督部人习武备 二十六
年九月庚寅上谓宰臣曰 (第 76a 页)
          右三国
晋书杨济传济有才艺常从武帝校猎北芒下与侍中
王济俱著布裤褶骑马执角弓在辇前猛兽突出帝命
王济射之应弦而倒须臾复一出济受诏又射杀之六
军大叫称快

          右晋
宋书文帝本纪元嘉二十五年三月庚辰车驾校猎
礼志元嘉二十五年闰二月大蒐于 宣武
场主胄奉诏
列奏申摄剋日校猎百官备辨设行宫殿便坐武帐于
幕府山南冈设王公百官便坐幔省如常仪设南北左 (第 7b 页)
右四行旌门建获旗以表获车殿中郎一人典获车主
者二人收禽吏二十四人配获车备获车十二两校猎
之官著裤褶有带武冠者脱冠者上缨二品以上拥刀

备鞘麾幡三品以下带刀皆骑乘将领部曲先猎一日
遣屯布围领军将军一人督右甄护军一人督左甄大
司马一人居中董正诸军悉受节度殿中郎率护军部
曲在大司马之后尚书仆射都官尚书五兵尚书左右
丞都官诸曹郎都令史都官诸曹令史干兰台治书侍
御史令史诸曹令史干督摄糺司校猎非违至日会于 宣武
场列为重围设留守填街位于云龙门外内官道
北外官道南以西为上设从官位于云龙门内大官阶 …… (第 8a 页)
毛羽不登于器不射甄会大司马鸣鼓䠞围众军鼓噪
警角至 宣武
场止大司马屯北旌门二甄帅屯左右旌
门殿中中郎率护军部曲入次北旌门内之右皇帝从
南旌门入射禽谒者以获车 …… (第 10a 页)
    蕙田案以上宋

隋书礼仪志古者三年练兵入而振旅至于春秋蒐狝
亦以讲其事焉梁陈时依宋元嘉二十五年蒐 宣武

其法置行军殿于幕府山南冈并设王公百官幕先猎
一日遣马骑布围右领军将军督右左领军将军督左
大司马董 (第 12b 页)
月州镇十五大饥诏所在开仓赈恤 二十年十有二
月以西北州郡旱俭遣侍臣循察开仓赈恤 宣武帝
本纪太和二十三年夏四月即皇帝位是岁州
镇十八水民饥分遣使者开仓赈恤
景明元年十七州大饥分遣使者开仓赈 …… (第 12b 页)
量事给讫奏
闻朕当重遣使臣宣慰按覆
贞元元年正月赈贷诸道将士百姓昭义河东成德幽
州义武魏博奉诚晋慈隰 宣武
平卢汴滑河阳东都畿
汝州诸军节度合赈米四十七万石
旧唐书德宗本纪贞元八年十二月诏赐遭水县乏绝
户米三 …… (第 17a 页)
 三年二月发粟振中京饥四月诏出户部司粟振诸
路流民及义州之饥

金史太宗本纪天会二年十月诏发宁江州粟赈泰州
民被秋潦者 世宗
本纪大定三年四月赈山西路明安贫民给六十
日粮 十七年三月赈东京博索和硕馆三路乙丑尚
书省奏三路之粟不 (第 40b 页)
   荒礼
后汉书顺帝本纪永建三年春正月丙子京师地震汉阳
地陷裂甲午诏实覈伤害者赐年七岁以上钱人二千
魏书 宣武帝
本纪延昌二年夏四月庚子以绢十五万 (第 1a 页)
刺史以时察判
魏书孝文帝本纪太和十一年十一月诏曰岁既不登
民多饥窘轻系之囚宜速决了无令薄罪久留狱犴 宣武帝
本纪延昌元年四月以旱诏尚书与群司鞫理
狱讼 二年八月诏曰顷水旱互侵频年饥俭百姓窘
敝多陷罪辜其杀人掠 …… (第 50a 页)
 必有盈赡虽遇灾凶免于流亡矣 宣武帝
本纪延昌元年四月帝以旱故减膳
文献通考隋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遣左右视
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为之流涕 …… (第 74b 页)
 (高氏愈曰荒岁不/乐忧民之忧也)
春官大司乐大凶令弛县(注凶凶年也弛释下/之若今休兵鼓之为)
汉书宣帝本纪本始四年正月诏曰今岁不登令乐府
减乐人使归就农业

后汉书安帝本纪永初四年春正月元日会彻乐不设
充庭车(注以年饥/故不陈)
魏书 宣武帝
本纪延昌元年四月帝以旱撤悬
唐书高宗本纪上元二年四月以旱撤乐
旧唐书中宗本纪神龙二年十二月京师亢旱令 (第 79a 页)
所济甚
重今敢自励为劝造之端实愿掘水扬尘崇益山海县
为言上当时议者以耕比汉卜式诏书褒美酬以县令
魏书 宣武帝
本纪延昌元年五月诏天下有粟之家供 …… (第 16b 页)
 等可议其所宜丕议诸曹下大夫以上人各将二吏
 别掌给过所州郡亦然不过三日给之便讫有何难
 也高祖从之四日而讫 宣武帝
本纪延昌元年四月戊辰诏河北民就谷燕恒 (第 36a 页)
城王澄奏太常卿崔亮上言秋七月应祫祭于太祖今 世宗宣武皇帝
主虽入庙然烝尝时祭犹别寝室至于
殷祫宜存古典案礼三年丧毕祫于太祖明年春禘于
群庙又案杜预亦去卒哭而除 (第 2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