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易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論語類
 马融周官傅云秦法与周官相反故始皇特疾恶欲
 绝灭之搜求焚烧之独悉孝惠帝始除挟书之律开
 献书之路既出于山岩屋壁入于秘府五家之儒莫
 得见焉至 孝成皇帝
达才通人刘向子歆校理秘书
 始得列序著于录略然亡其冬官一篇以考工记足 …… (第 2a 页)
 皆讫惟念前业未毕者唯周官年六十有六目瞑意

 倦自力补之谓之周官傅也
 贾公彦序周礼废兴周礼起于 成帝
刘歆而成于郑
 玄附离之者大半故林孝存以为武帝知周官末世
 渎乱不验之书故作十论七难以排弃之何休亦以 …… (第 3a 页)
歆欲立逸礼列于学官移书太常博士曰鲁恭
王得古文于坏壁逸礼有三十九天汉之后孔安国献
之藏于秘府伏而未发 孝成
校理旧文以考学官所傅
经或脱简或间编
隋书经籍志汉初有高堂生傅十七篇又有古经出于
鲁淹中而河间献王好 …… (第 9b 页)
石用三经新说又罢仪礼盖废已久矣至是/文公实始尊信之勉斋黄氏信斋杨氏相继讲求以述)
(先生之志洵礼家之 统宗
也/后之学者可以审所遵循矣)
文献通考集释古礼十七卷释宫一卷纲目一卷(陈氏/曰庐)
(陵李如圭宝之撰 (第 15b 页)
    人其言皆质实典重俱有发明惜其馀之不
    尽见也
 文献通考南郊卤簿使兵部尚书苏轼奏臣谨案
 成帝
郊祀甘泉泰畤汾阴后土而赵昭仪常从在属
 车间时扬雄待诏承明奏赋以讽其略曰想西王母
 忻然而上寿兮屏玉 (第 11a 页)
云在国之阳又无里数汉武有怀创
造询于搢绅言论纷然终无定据乃立于汶水之上而
宗祀焉明其不拘远近无择方面 孝成
之代表行城南
虽有其文厥功靡立平帝元始四年大议营创孔牢等 …… (第 5a 页)
 制曰可
旧唐书礼仪志开元二年八月太子宾客薛谦光献九
鼎铭其蔡州鼎铭天后御撰曰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

虞继踵汤禹乘时天地光宅域中雍熙上天降鉴方建
隆基紫微令姚崇奏曰圣人启运休兆必彰请宣付史
馆从之五年正月幸东都将行大享之礼太常少卿王
仁忠博士冯宗陈贞节等议以武氏所造明堂有乖典
制奏议曰明堂之建其所从来远矣自天垂象圣人则
之蒿柱茅檐之规上圆下方之制考之大数不踰三七
之间定之方中必居丙巳之地者岂非得房心布政之
所当太微上帝之宫乎昔汉氏承秦经籍道息孝武初

议立明堂于长安城南遭窦太后不好儒术事乃中废 孝成
之代又欲立于城南议其制度莫之能决至孝平
元始四年始创造于南郊以申严配光武中兴元年立
于国城之南自魏晋 (第 42a 页)
 祗于方丘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从祀上是之
明史礼志坛壝之制明初建方丘于太平门外钟山之

阴方丘坛二成上成广六丈四出陛南一丈东西北八
尺皆八级下成四面各广二丈四尺高六尺四出陛南
丈二尺东西北一丈皆八级壝去坛十五丈高六尺外
垣四面各六十四丈馀制同南郊有浴室瘗坎在内壝
外壬地
太祖本纪洪武二年五月癸卯始祀地于方丘
明会典二年始奉仁祖淳皇帝配享
明史礼志二年夏至祀皇地祗于方丘其仪并同圜丘

唯迎神后瘗毛血祭毕奉牲帛祝馔而埋之与郊天异
 神位方丘洪武二年夏至正坛第一 成皇
地示南向
 祭器北郊同南郊 玉帛牲牢皇地示黄琮郊祀制
帛地示黄配位白方丘黄犊配位各纯犊配位天下山
(第 3b 页)
尸主妇自东房荐韭菹醢/者此是有司彻文引之者證傧尸之时先献后荐上大)
(夫傧尸则天子/诸侯之绎也)
统宗
妇执盎从夫人荐涚水(注涚盎齐也盎齐涚酌/也凡尊有明水因兼云)
(水尔夫疏宗妇执盎从者谓同宗之妇执盎齐 (第 48a 页)
 (之时亦有清角清徵晋人笛法正声应黄钟下徵应/林钟则清声所由来远矣特其用多寡不同故有十)
 (三管之和十九管之巢三十六簧之竽二十五弦之/瑟则清声寓于其中可知矣后世儒者以 汉成帝
犍)
 (为郡水滨得古磬十六枚正始中徐州薛城送玉磬/十六枚于是多宗郑氏二八之说用四清声以谓夷)
 ( (第 18a 页)
 鸣国语曰金石以动之唐李真以车铎而得徵音之

 石则其相应可知矣三代之乐既坏于秦汉 汉至成
 帝
尚未有金石之乐及晋武破苻坚之后而四厢金
 石始备焉后世磬以泗滨石其声下而不和而以华
 原所出者易之信 (第 7a 页)
礼孝)
(文孝武孝宣皆以功德茂盛为宗不毁孝宣追崇孝武/历称世宗中正大臣夏侯胜等犹执异议不应为宗至) (孝成皇帝
议犹不定太仆王舜中垒校尉刘歆据经传/义谓不可毁上从其议古人考据慎重不敢私其君父)
(若此其至也后遭王 (第 41b 页)
    恪守旧防必不肯破坏阡陌者盖非无谓
晋书礼志太元十二年五月壬戌诏曰昔建太庙每事
从俭太祖虚位稽古之制阙然便可详议祠部郎中徐
邈议武皇帝建庙六世三昭三穆宣皇帝创基之主实

惟太祖而亲则王考四庙在上未及迁世故权虚东向
之位也兄弟相及义非二世故当今庙祀世数未足而
欲太祖正位则违事亡之义矣又礼曰庶子王亦禘祖
立庙盖谓支胤授立则亲迎必复京兆府君于今六世
宜复立此室则宣皇未在六世之上须前世既迁乃太
祖位定耳京兆迁毁宜藏主石室虽禘祫犹弗及何者
传称毁主升合乎太祖升者自下之名不谓可降尊就
卑也 太子太孙
阴室四主储嗣之重升祔皇祖所托之 …… (第 22a 页)
元十六年始改作太庙殿正室十四间东西储
各一间合十六间栋高八丈四尺傋法驾迁神主于行
庙征西至京兆四主及 太孙
各用其位之仪服四主不
从帝者仪是与太康异也诸主既入庙设脯醢之奠及
新庙成神主还室又设脯醢之奠 (第 22b 页)
    蕙田案废崇恩庙出义宗皆极是
唐书玄宗本纪开元四年六月太上皇崩十一月丁亥

迁中宗于西庙
旧唐书礼仪志开元四年睿宗崩及行祔庙之礼太常
博士陈贞节苏献等奏议曰谨案孝和皇帝在庙七室
已满今睿宗大圣真皇帝是孝和之弟甫及仲冬礼当
祔迁但兄弟入庙古则有焉递迁之礼昭穆须正谨案
礼论太常贺循议云兄弟不相为后也故殷之盘庚不
序于阳甲而上继于先君汉之光武不嗣于 孝成
而上
承于元帝又曰晋惠帝无后怀帝承统怀帝自继于世 (第 16b 页)
祖而不继于惠帝其惠帝当同阳甲 孝成
别出为庙又
曰若兄弟相代则共是一代昭穆位同至其当迁不可
兼毁二庙此盖礼之常例也荀卿子曰有天下者事七 …… (第 17a 页)
及远祖若旁容兄弟
上毁祖考此则天子有不得全事于七代之义矣孝和
皇帝有中兴之功而无后嗣请同殷之阳甲汉之 成帝
出为别庙时祭不亏大祫之辰合食太祖奉睿宗神主
升祔太庙上继高宗则昭穆永贞献祼长序制从之初 …… (第 17a 页)
 (独祀阴必配阳以成天地未闻有莘之国立太姒之/飨此乃先王所立一时之至感非经世之远制便可)
 (罢祀是古人罢祖宗之庙而不以为嫌也王莽尊元/帝庙号高宗成帝号 统宗
平帝号元宗中兴皆去之)
 (后汉和帝号穆宗安帝号恭宗顺帝号敬宗桓帝号/威宗桓帝尊母梁贵人曰恭怀皇后安 …… (第 32b 页)
室百司于是傋矣今之宫室百司乃武氏改
命所备也上都已建国立宗庙不合引言又曰东都洛
阳祭孝宣等五帝长安祭 孝成
等三帝以此为置庙之
例则又非也当汉两处有庙所祭之帝各别今东都建
庙作主与上都尽同概而论之失之甚者又曰 (第 51b 页)
外隙地建立从之
王圻续通考大定四年庙成以武灵后谥 孝成
又谓之 (第 40b 页)
孝成
庙三月奉安武灵皇帝及悼皇后
金史礼志大定五年会宁府太祖庙成有司言宜以御
容安置先是衍庆宫藏太祖御容十 …… (第 40b 页)
为限无拘常数东晋与唐皆用此制遂增至十一室康
帝承统以兄弟为一室故不迁远庙而祔 成帝
唐以敬
文武三宗同为一代于太庙东间增置两室定为九代
十一室今太庙已满此数如用不拘常数之说增至十
二室 (第 44b 页)
备其迎送神曲曰来成烈祖曰开成太宗曰文成皇伯
考珠齐曰弼 成皇
伯考察哈岱曰协成睿宗曰明成定
宗曰熙成宪宗曰威成初献升降曰肃成司徒奉俎曰
嘉成文舞退武舞进曰和成亚终 (第 6a 页)
    醴此盎齐即醴奠盎即醴盏以献也祭义君
    牵牲夫人奠盎至此乃荐之奠而后荐正是
    一事盖制祭所以求神求神则必有荐献也
统宗
妇执盎从夫人荐涚水(注涚盎齐也盎齐涚酌/也凡尊有明水固兼云)
(水尔荐疏宗妇执盎从者谓同宗之妇执盎以 (第 40b 页)
 礼宿设乐妙寻声明备祼奠临 律迓气音入元依
 玉几御黼筵聆忾息僾周旋九韶遍百福传 信工
 祝永颂声来祖考听和平相百辟贡九瀛神休委
 孝成
 皇帝行用太和一章 时文圣后清庙肃雍致诚勤
 荐在貌思恭玉节肆夏金锵五钟绳绳云步穆穆天
 容 (第 12a 页)
 改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其尸服以士服子
 无爵父之义尊父母也为人后者为之子故为所后
 服斩衰三年而降其父母期明尊本祖而重正统也
  孝成皇帝
圣恩深远故为共王立后奉承祭祀令共
 皇长为一国太祖万世不毁恩义已备陛下既继体
 先帝持重大宗承宗庙天 …… (第 13a 页)
 云赤九会昌谓光武也然则宣帝为曾祖故追尊及
 祠之(刘攽曰注案世数宣帝于/光武犹是祖此多一曾字)
 文献通考胡氏寅曰西汉自 孝成
而后三世无嗣王 (第 17a 页)
 和然意内移矣廷和去始议称孝宗为皇伯考
 毛澄傅世宗践祚甫六日有旨议兴献王主祀及尊
 称五月七日戊午澄大会文武群臣上议曰考 汉成
 帝
立定陶王为皇太子立楚孝王孙景为定陶王奉
 共王祀共王者皇太子本生父也时大司空师丹以
 为恩义备至今陛 …… (第 14a 页)
 之议今乃咈书之言臣不知其何谓也
嘉靖四年十二月辛丑大礼集议成颁示天下
五年九月乙亥章圣皇太后有事于世庙冬十月辛亥
朔亲享如太庙礼
 石宝傅及世庙 成帝
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桂 (第 39a 页)
 在所当取者也自周敦颐接圣贤千载不传之绪而
 程颐兄弟承之道统于是有所传迨朱熹有作五经
 四子皆有传注论述 统宗
会元集圣贤大成绍程氏
 之传其中更学禁其道不行于是真德秀魏了翁并
 作力以尊崇朱学为己任而圣贤之学乃 (第 23a 页)
    蕙田案以上后晋
册府元龟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九月权判太常卿张
昭议请改十二和乐皇帝临轩奏太和请改为政成王
公出入奏舒和请改为弼成皇帝食举及饮宴奏休和

请改为德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正和请改为扆
皇太子
轩悬出入奏成和请改为裔成元日冬至皇帝
礼会登歌奏昭和请改为庆成
乾祐元年正月辛亥朔帝不受朝贺
    (第 41b 页)
 蕙田案以上后汉
册府元龟周太祖广顺元年七月太常卿边蔚上言议
改十二 成皇帝
临轩奏政成请改为治顺之乐王公出
入奏弼成请改为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德成请改为 (第 41b 页)
 其三庆丰年和气增鸾凤鸣紫雾生祥云朝霞映爇
 金炉香味馨列丹墀御驾盈弦管箫韶五音应龙笛
 间凤笙 其四渤海令金杯中酒满盛御案前列群
 英君德 成皇
图庆嵩呼万岁声 其五过门子圣主 (第 40b 页)
 (徐氏乾学曰案周制王用宫悬诸侯用轩悬而无王/世子用乐之文礼记云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则东)
 (宫之宜设乐明矣梁武帝天监中东宫 新成皇太子/
宴会司马褧请奏金石轩架之乐贺玚请备文武二)
 (舞正旦上寿奏介雅庶几先王之制乎隋皇太子正/旦张乐受贺 (第 3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