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四書類
經解類
 案尔雅肉好若一谓之环綦组盖以青黑色之组为
 绶也孔子从大夫之后应德佩所谓大夫佩水苍玉
 而纯组绶也乃佩象环而绶以綦组故陈祥道以为
 圣人之 谦德

 
 
 
 
 
 
 
  (第 36b 页)
 (马端临曰时上虽用以日易月之/制改服临朝宫中实行三年之丧)

元丰八年三月五日神宗崩十三日大敛帝成服十七
日小祥四月一日禫除(自成服至除/服仅十九日)
绍兴五年四月甲子徽宗崩于五国城七年正月问安
使何藓等还以闻宰执入见帝号恸擗踊终日不食宰
臣张浚等力请始进糜粥成服于几筵殿文武百僚朝
晡临于行宫自闻丧至小祥百官朝晡临自小祥至禫
祭朝一临太常寺言旧制沿边州军不许举哀缘诸大
帅皆国家腹心爪牙之臣休戚一体至于将佐皆怀忠

愤宜就所屯自副将而上成服日朝晡临故校哭于本
营命徽猷阁待制王伦等为奉迎梓宫使时知邵州胡
寅上疏略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至于庶人一也乃汉孝
文自执 谦德
用日易月至今行之子以便身忘其亲臣
以便身忘其君心知其非而不肯改自常礼言之犹且
不可况变故特异如今日者 …… (第 20b 页)
 朱子曰高宗大行寿皇三年戴布幞头著布衫遵行
 古礼可谓上正千年之失当时宰相不学三日后便
 服朝服虽寿皇 谦德
不欲以此喻群臣然臣子自不
 当如此可谓有父子而无君臣 又曰汉文葬后三
 易服三十六日而除差贤于后世二 (第 49a 页)
 为言故营建陵地具称古典诏曰无为山陵陂池裁
 令流水而已孝明皇帝大孝无违奉承贯行至于自
 所营创尤为俭省 谦德
之美于斯为盛臣愚以园邑
 之兴始自彊秦古者丘陇且不欲其著明岂况筑郭
 邑建都郛哉上违先帝圣心下造无益 (第 3b 页)
  龟山杨氏曰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也故高而不
  危满而不溢君子所以有终也自天道下济而下
  谦亨之道也夫 谦德
之柄也君子执之以为礼德
  盛道尊而不居厚之至也故自下而人高之自后
  而人先之所以尊而光卑而不踰 …… (第 6a 页)
  人之稼人不以谦自牧则矜胜之心必为害(易/说)
六二鸣谦贞吉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伊川先生曰二以柔顺居中是为 谦德
积于 (第 19b 页)
谦德
 
充积于中故发于外见于声音颜色故曰鸣谦居中
 得正有中正之德也故云贞吉凡贞吉有为贞且吉
 者有为得贞( (第 19b 页)
一有/正字)则吉者六二之贞吉所自有也
 二之 谦德
由至诚积于中所以发于声音中心所自 …… (第 19b 页)
  蓝田吕氏曰六二以柔居下体之中谦道之至美
  故其声远闻反之中心而无憾君子之所固守而
  获吉也
  龟山杨氏曰六二柔履中正 谦德
之盛也故和顺 …… (第 20a 页)
  白云郭氏曰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则鸣者
  声必远闻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则声之有
  闻必有应焉六二得位得中 谦德
著闻而贞吉者
  也得位得中则非在阴之幽近于九三又非于天
  之远况九三方以功下人如谦之近而有闻者无 …… (第 20b 页)
 伊川先生曰三以阳刚之德而居下体为众阴所宗
 履得其(一作/正)位为下之上是上为君所任下为众所
 从有功劳而持 谦德
者也故曰劳谦古之人有当之
 者周公是也身当天下之大任上奉幼弱之主谦恭
 自牧夔夔如畏然可谓有劳而能谦 …… (第 22a 页)
 伊川先生曰四居上体切近君位六五之君又以谦

 柔自处九三又有大功德为上所任众所宗而已居
 其上当恭畏以奉 谦德
之君卑巽以让劳谦之臣动
 作施为无所不利于撝谦也撝施布之象如人手之
 撝也动息进退必施其谦盖居多惧之 …… (第 26a 页)
  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故所征皆服也造攻自鸣

  条朕载自毫其迫而不得已可知矣
  龟山杨氏曰六五柔得尊位大中处谦之时以谦
  接下者也 谦德
之光而人之从之也轻故能不富
  以其邻不富言以德而不以利合也夫侵伐先王
  不得已而用之非治世之利也 (第 30a 页)
  固已具于八卦之中至于文王而易道兴矣(易/传)
  新安朱氏曰夏商之末易道中微文王拘于羑里
  而系彖辞易道复兴(本/义)
是故履德之基也 谦德
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
也损德之脩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 …… (第 14a 页)
  广汉张氏曰是以君子非礼勿履欲崇其德必始
  于礼履为德之基谦者处后而人先之君子有终
  不可须臾去也故曰 谦德
之柄人复而反本则不
  逐于末故曰复德之本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故恒则德之固而不可动摇乎损去其害 …… (第 14b 页)
  此卦以阳居阳则吉他卦以阳居阳或不为吉此
  卦以阴居阴则凶他卦以阴居阴或不为凶此不
  可为典要之书也 履德之基只是要以践履为
  本 谦德
之柄只是要谦退若处患难而矫亢自高
  取祸必矣复德之本如孟子所谓自反困德之辨
  困而通则可辨其是困 (第 18a 页)
 (可踰隐公可谓谦矣何以讥之为失礼曰谦亨君子/以褒多益寡称物平施屈千乘之尊下与小国之大)
 (夫盟岂称物平施之谓乎/太卑而可踰非 谦德
矣)
 集说(赵氏匡曰莒小国若不书公则嫌乎非公也屈/礼以盟其卑以病公也 陆氏淳曰淳闻于师)
 (曰 (第 19b 页)
 (主拨乱世反之正特书及以会者若曰王世子在是/诸侯咸往会焉示不可得而抗也后世论其班位有)

 (次于三公宰臣之下亦有序乎其上者则将奚正自/天王而言欲屈远其子使次乎其下示 谦德
也自臣)
 (下而言欲尊敬王世子则序乎其上正分义也天尊/地卑而其分定典叙礼秩而其义明使群臣得伸其) (第 46a 页)
 (其亦稍知以道养心欤八年九合则勤于安夏也三/分四军则谨于用民也六卿选德则用人有章也驺)
 (御知训则教士有法也此其所以能得诸侯服郑而/驾楚也使晋以诈力相长未必能服诸侯也悼公先)
 (以 谦德
临之鸡泽之召诸侯曰寡君愿与二三兄弟/相见以谋不协故十三国相与周旋不令而从无灭)
 (谭灭遂执曹执卫之 …… (第 40a 页)
 (也戍陈之役以为有陈非吾事无之而后可郑虽向/晋陈竟归楚何工于抚郑而拙于怀陈乎不然悼公)
 (之霸过桓文矣国季氏本曰晋悼公召集诸侯则惟/示 谦德
经营列 则惟务息民可谓有君子之资矣)
 (但以孙林父之怀奸而不能正齐灵公之挠霸而不/能驯邾莒之肆行 (第 40b 页)
 也不可踰言毕竟亦好所谓不居其有而卒不能没
 其所有者乃为有终○光与不可踰处俱是德但不
 可俱以为是 谦德
也若拘以为 (第 6a 页)
谦德
则不见愈光亦
 不能过意○天道亏盈益谦四句欧阳子曰此圣人
 极论天人之际也春秋虽书日食星变孔子未尝道 …… (第 6a 页)
 人者卑谦则抑巳之高而卑以下人便是平也益分
 明矣○厚斋冯氏则谓凡大象皆别立一意使人知
 用易之理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俾小大长短各得其
 平非君子 谦德
之象乃君子治一世使谦之象也愚 …… (第 8a 页)
 之为美特以美人之所赠故其物亦美按诗传所解
 牧字义与程传之说不同易本谓卑以自养也
六二鸣谦贞吉
 六二柔顺中正 谦德
之盛者也由是积于中而著于
 外矣是为鸣谦非自鸣其谦也谦而有声之谓鸣也
 鸣谦是贞之道占者如是则贞而吉 …… (第 10a 页)
 本义质柔而无位此位字指君位不然说不得征邑
 国盖质柔无位其行师仅可征邑国而已○质柔则
 才有所不足无位则力有所不足
鸣谦志未得也
 言上六 谦德
有闻宜乎人无不归矣然阴柔无位才
 力未足志独未得而至于行师也虽然可用行师亦 (第 14a 页)
 辨物为辨水火二物然则此所谓必谨乎此亦为谨
 上天下泽邪盖彼一之字是承上异物字而言此一
 此字是承上分定不易字而言 谦德
之柄柄人所执
 者也谦乃为礼者之所当执持而不可失者也继以 (第 93a 页)
避凶(二十二叶右八行)宋板趋作取
补遗古本注世衰则失得衰下有而字

易之兴也至巽以行权

考异古本经 谦德
之柄也无也字 恒杂而不厌杂上
有先字注象居得其所也无象字 不远复也也上有
者字 是以能恒下有也字 不 (第 4b 页)
 平施(始䜴反程子曰谦有亨之道损过益不及以/施于事称物之宜以均其施与使得其平也)
 千乘之尊下与小国之大夫盟岂称物平施之谓乎
 大卑而可踰非 谦德
(高氏曰莒虽小国入向伐把/其力犹能及他人故公结此)
 (盟以求援张氏曰传称以成纪好隐公于小国不惮 (第 21a 页)
 上者则将奚正(汪氏曰晋制皇太子在三恪下宋升/太子在三恪之上齐梁陈因之隋制)

 (皇太子与会设坐于御东南西/向唐制朝贺首皇太子次上公)自天王而言欲屈远
 其子使次乎其下示 谦德
也自臣下而言欲尊敬王
 世子则序乎其上正分义也天尊地卑而其分定典
 叙礼秩而其义明使群臣得仲其敬则贵 (第 49b 页)
人有章也驺御知训则教士有法也/此其所以能得诸侯服郑而驾楚也使晋以诈力相长)
(未必能服诸侯也悼公先以 谦德
临之鸡泽之召诸侯/曰寡君愿与二三兄弟相见以谋不协故十三国相与)
(周旋不令而从无灭谭无遂执曹执卫之事 (第 36a 页)
 卦只是偶然说到此而今人便要说如何不说十卦
 又如何不说八卦便从九卦上起义皆是胡说且如
 履德之基只是要以践履为本 谦德
之柄只是要谦
 退若处患难而矫亢自高取祸必矣复德之本如孟 (第 3a 页)
 也六卿选德则用人有章也驺御知训则教士有法
 也此其所以能服诸侯得郑而驾楚哉使晋以智力
 相长设诈术任强大未必能服诸侯也悼公先以
 德
临之鸡泽之召诸侯曰寡君愿与一二兄弟相见
 以谋不协此岂有势要力劫之辞哉故十三国相与
 周旋不令而从无 (第 21a 页)
物平施
(辨正)厚斋冯氏曰凡大象皆别立一意使人知用易之理
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俾小大长短各得其平非君
谦德
之象乃君子治一世使谦之象也彖与爻
无此意
愚按地中有山有高卑一致之象君子之于天下损 …… (第 5b 页)
行谦广远
故曰鸣谦正而得吉也
紫阳朱子曰柔顺中正以谦有闻正而且吉者也故
其占如此
(存疑)伊川程子曰 谦德
充积于中故发于外见于声音颜
色故曰鸣谦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正义)安定胡氏曰中心得者言君子所作所 …… (第 9b 页)
以吉也
伊川程子曰三以阳刚之德而居下体为众阴所宗
履得其位为下之上是上为君所任下为众所从
有功劳而持 谦德
者也故曰劳谦既能劳谦又须 …… (第 10a 页)
伊川程子曰四居上体切近君位六五之君又以谦
柔自处九三又有大功德为上所任众所宗而已
居其上当恭畏以奉 谦德
之君卑巽以让劳谦之 …… (第 12a 页)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通论)诚斋杨氏曰五以君上之尊体谦柔之德欿然不有
其崇高富贵之势此一卦 谦德
之盛也推不富之
心则其臣邻翕然焉往不利哉利用侵伐姑举其
大者 …… (第 13a 页)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通论)童溪王氏曰六二以 谦德
而居下之正位得其所欲
者也故曰鸣谦中心得也上六以 (第 16b 页)
谦德
而居极位
岂得遂欲谦之志哉故曰鸣谦志未得也六二上
六其鸣一也其所以鸣则不一也
愚案易象无雷同者六二之 (第 16b 页)
失得之报所谓定
天下之吉凶皆衰世之意也
右第六章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
之基也 谦德
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 (第 30a 页)
 主以阳道主体者在是所以为君子用谦之主以成

 乎 谦德
行乎谦道也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初六变明夷之初九在明夷之初以阳变阴为谦初 …… (第 36a 页)
 离所丽之爻伤而垂翼君子之行三日不食当明夷
 之世在下位坚于守义故象以有攸往也
 本爻变阴为阳为明夷则 谦德
之始行谦而又谦君
 子之谦无已也虽涉大川亦利而吉焉见 (第 36a 页)
谦德
自始
 要终皆吉之道也○象传曰卑以自牧也牧养也以 …… (第 36a 页)
 六二变升之九二在升以阳变阴为谦当升而谦故
 有孚而用礿之吉孚者诚也本乎二之中而非伪也
 本爻以阴变阳故为鸣谦非自鸣其谦 谦德
既裕令
 闻自彰也然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因有贞吉之戒亦
 因变升戒之也象传言中心得者自得于心非求闻 …… (第 36b 页)
 义圣贤学术贵在诚孚中心自得自慊不自欺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九三变坤之六三在坤三以阴变阳为谦含章可贞
 所以从王事而无成有终含章地道也即 谦德
也含
 章美于内所以宜贞也从王事而以无成为有终大
 顺之中有至健之德因其变顺为止所以以艮止为
 顺之 …… (第 37a 页)
 变顺恐其固执于不动又贵随时偕宜也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小过谦而能过小过象传所言
 礼过乎恭故曰撝谦无不利也且在外卦是 谦德

 发著于外而可以施行其谦于有为矣本义释撝谦
 为发挥其谦以示不敢自安之意然非有意以示人
 也观于 (第 39a 页)
象传之释无不利撝谦明其不违则惟恐
 德
𤼵扬表著之过耳不违乎则固是恭而有礼矣亦 …… (第 39a 页)
 人问鼎以其辞命谦而得体强晋暴楚不能得志亦
 可见谦之无不利矣况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
 道之时乎利用侵伐制强暴不服者何足以损 谦德
 
而隘谦量哉刚柔兼济为谦非过柔无刚为谦也象
 传明其征不服也正是此意至于蹇五朋来济蹇则
 险阻亦在所必 …… (第 41a 页)
 极远然亦非自鸣其谦于在上也二之鸣谦鸣于国
 邑之中上之鸣谦鸣于国邑之外矣亦云利用行师
 征邑国又何也 谦德
已著礼尽于我怀柔之道无缺
 而后声罪致讨之义可行也邑国本义谓自征其邑 …… (第 41b 页)
 子岂以是为有终哉审于君子有终卦辞则终于谦

 而已矣不得已而利用侵伐行师征国明谦非优柔
 巽懦之为其间亦有刚断乾行之事耳非谓 谦德

 成谦誉已著必用征伐以示叵测也观象传释五爻
 以征不服释上爻以可行师其垂戒深远矣
 以上外卦三爻 (第 43a 页)
 九四变为谦之六四在谦四以阴变阳为小过系以
 无不利撝谦顺体变动发挥其谦于事务言动之间
 而无不利乃 谦德
内积久而宣达非有意以张大其
 谦也亦兼小过刚中𤼵外之象矣
 本爻以阳变阴为谦系以无咎动体变顺能安于 (第 4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