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四書類
書類
易類
詩類
樂類
春秋類
小學類
  主分祭者往往不能屈合祭之势可见人欲
    之不易克观明世宗南北郊之制甫定神宗
    万历三年 阁臣张居正
进郊礼图册仍以孟
    春合祭为说其言曰冬至极寒而祼献于星
    露之下夏至盛暑而骏奔于炎歊之中 (第 13a 页)
 (为天下万世之所不可易古人云是亦多言矣岂必/不获虽不可据此一事以为世宗之贤而就此一事)

 (其言固不可以人废矣即行之未久 张居正
进郊祀/图册复以合祭为言而终明之世亦卒不行若乃当)
 (时之有姚涞后代之有孙承泽顾深以分祀为非而/力 …… (第 26a 页)
 (才也彼度宋之君臣必不足以行礼宋之财力必不/足以尽礼而身为儒臣又不肯自安简陋而必猎取)
 (载籍以附会之是亦明知其不然而谬言之者也 张/居正
天下刚愎自用之人也彼以严寒盛暑骏奔坛)
 (折人主所惮而诸臣亦无利焉于是直揭其情而不/复为之掩盖是又 …… (第 26b 页)
    惑者矣在昔主合祭者皆有私意如王莽之

    媚元后苏轼之惮劳费即后来 张居正
之溺
    宴安皆有所为从未有直以分祭为非者乃
    姚涞创为坚僻之新说承泽从而附和之意
    …… (第 27b 页)
俱各起立拱听传毕复就坐其殿
内与宴朝鲜国陪臣及外夷都督俱各用通事序班一
员引领行礼
万历三年十一月内 阁臣张居正
进郊礼图册曰国初 …… (第 46b 页)
于南郊 十三年十一月丁亥祀天于南郊 十六年
十一月壬寅祀天于南郊
    蕙田案 张居正
以神宗三年进新旧礼图欲
    改合祀然四年七年五月俱尝祀地北郊固
    未尝改为合祀故神宗熹宗烈 (第 53b 页)
 敏恭惠诚祗天卫圣皇后移主弘孝殿
礼志世宗孝烈后隆庆时祀弘孝殿万历三年迁祔奉
先殿
万历三年帝欲以孝烈孝恪二后神位奉安于奉先殿

礼官谓世宗时议祔陵祭不议祔内殿帝曰奉先殿见
有孝肃孝穆孝惠三后神位俱皇祖所定宜遵行祔安
盖当时三后既各祔陵庙仍并祭于奉先殿而外廷莫
知也命辅臣 张居正
等入视 (第 29b 页)
居正
等言奉先殿奉安列
圣祖妣凡推尊为后者俱得祔享内殿比之太庙一帝
一后者不同今亦宜奉安祔享从之
穆宗母孝 (第 29b 页)
史礼志神宗三年令常朝日记注起居官四人列于
东班给事中上稍前以便观听午朝则列于御座西稍

明神宗实录 大学士张居正
奏国初设起居注官日侍 (第 40a 页)
 十三年但宾自致祝不用宣祝官百官称贺俱吉服
隆庆元年十一月定东宫加冠仪注弘孝殿神霄殿亦
当豫告
    蕙田案仪注与成化十四年同
礼志神宗三年正月帝择日长发命礼部具仪以闻
学士张居正
等奏言礼重冠昏皇上前在东宫已行冠
礼上公掌冠辅臣陪列三加弥尊执爵而酳钜礼既成
可略其细臣等以为不必令 (第 41b 页)
求举者益众又往往于定额之外加取以收
士心凡督学者类然嘉靖十年常下沙汰生员之令御
史杨宜争之而止神宗时 张居正
当国遂核减天下生
员督学官奉行太过童生入学有一州县仅录一人者
其科举减杀可推而知也
生员入学初由巡按 (第 79a 页)
    都御史也

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掌皇九族之属籍初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
(二十二年改宗人府其/属经历司经历一人)
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公孤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洪武三年授李)
(善长太师徐达太傅三孤无兼领者建文永乐间罢公/孤官仁宗复设宣德三年敕太师张辅少师蹇义少傅)
(杨士奇少保夏原吉各辍所领侍左右咨访政事公孤/之官几于专授逮义原吉卒士奇还领阁务自后公孤)
(但虚衔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而文臣/无生加三公者惟 张居正
于神宗朝加太师)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
子少保太子宾客(皆东宫大臣无定员无专授 (第 36a 页)
骄惰竞倡流言事复中止
酿害至今乞大振乾纲遣官精核帝是其言命兵部议
兴革于是悉罢团营两官厅复三大营旧制 张居正
(第 60a 页)
虑者讲武事诚不可缓上嘉纳之言因
条三事以进一曰专教将领一曰尊崇庙祀一曰时加
惩劝
大政纪隆庆二年八月 大学士张居正
疏陈六事一饬
武备今议者皆曰兵不多食不足将帅不得其人臣以
为此三者皆不足患也夫兵不患少而患弱今军伍虽 (第 96a 页)
奏下部议部请养
卖各半从之太仆之有银也自成化时始然止三万馀
两及种马卖银日增是时通贡互市所贮亦无几及
居正
作辅力主尽卖之议自神宗九年始上马八两下
至五两又折徵草豆地租银益多以供团营买马及各
边之请然一骟马辄 (第 37b 页)
    蕙田案此即朱子淳熙中所建之议
明会典嘉靖四十三年议准淮扬徐州灾伤改折嘉靖
四十四年应运四十三年分兑运改兑秋粮淮安所属
邳州海州盐城山阳睢宁五州县各准三分安东赣榆
沭阳宿迁桃源清河六县及徐州所属萧县各准五分

徐州并砀山沛县丰县及扬州府所属兴化县各准六
分徵银解部备放官军折色支用
通纪会纂神宗七年苏松大水积逋七十馀万 张居正
请蠲之以安民生疏谓百姓财力有限即年岁丰收一
年之所入仅足以供当年之数不幸荒歉见年钱粮尚
不能办况累岁 (第 44a 页)
祖宗成法孝奉两宫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毋怠毋荒永
保贞吉
穆宗实录隆庆六年五月己酉帝疾大渐召大学士高
张居正
高仪至乾清宫受顾命拱等疾趋至宫左右
奏召辅臣至帝倚坐御榻上中宫及皇贵妃咸在御榻
边东宫立于左拱等跪于 (第 14a 页)
    恺伯徐元杰等之论丞相史嵩之在明则有
    罗伦之论大学士李贤吴中行赵用贤艾穆
    沈思孝邹元标张岳之论 大学士张居正

    道周刘同升赵士春何楷成勇之论枢辅杨
    嗣昌皆世道之大闲卓然千古者也至于王
     …… (第 12b 页)
 (遂以服阕补官为起复明会典百官终丧赴部谒选/用起复字吏部稽勋司有起复科与夺情义相反踵)
 (讹袭谬已非一/日不可不辨)
神宗实录万历五年十月十日 大学士张居正
父卒于
家讣 (第 32a 页)
居正
意不欲奔丧其党工部尚书李幼孜遂倡
夺情之议于是大学士吕调阳张四维吏科都给事中 (第 32a 页)
陈三谟监察御史曾士楚等各上疏乞留之会有星变
之异人心汹汹编修吴中行检讨赵用贤刑部员外郎
艾穆主事沈思孝观政进士邹元标相继论奏 居正

怒杖五人于阙下中行用贤削籍穆思孝元标俱谪戍
(第 32b 页)
居正
竟留南京佥都御史张岳给事中朱鸿谟亦有
疏言寻亦罢归
吴中行疏略顷者天象示异星变非常圣心兢惕戒谕
大小 (第 32b 页)
臣工修省共图消弭臣即今日之大者要者为皇

上陈之元辅 张居正
乞归守制至再至三情辞俱穷矣
而皇上眷倚则殷慰勉特至此岂非明良相与称帝王
之盛节哉仰惟皇上以受遗顾命之 …… (第 33a 页)
籍籍或以纠察大寮或以修举庶务固犁然具
矣臣以为详于小而未睹其大者也请不避斧钺之诛
为陛下一正言之辅臣 张居正
以父忧请守制疏至再
三而陛下留之至再至四臣每读其疏未尝不为之欷 …… (第 35a 页)
知其可也臣愚昧莫测于天人之际
窃以为当人心而合天理者其要莫甚于此敢昧死为
皇上陈之
艾穆沈思孝疏略顷 大学士张居正
有父之丧朝廷援
杨溥金幼孜李贤事例夺情曾不移时而彗星突见光
亘数丈渐逼中天臣等仰观星变俯察物议相与拊 …… (第 37a 页)
不可反矣矧今星变未消火灾随
继天地祖宗之灵所以儆圣衷者益惓切焉臣又安得
以无言责而缄默苟禄哉陛下之留 居正
也一则曰朕
为社稷留二则曰朕为社稷留是矣然而语治国平天
下之道必本之老老兴孝语天下之平必系于长长亲 …… (第 37b 页)
相为
辅相者可托言权变而目之为匹夫小节儒生腐谈乎
且明王之治天下未有不自大臣始也以大臣者纲常
之表也 居正
斩然在衰绖之中而强颜所不安使之峨
冠茹哀于岩廊之上大非朝廷之体矣陛下以孝治天
下经筵日讲莫非讲于此也 (第 38a 页)
可舍先王之制不言而言
近代之例邪当此承平治朝可论礼之变而不论礼之
常邪今 居正
以例留而厚颜就列矣如异时国家有大 …… (第 38a 页)
庆贺大祭祀为元辅大臣者若云避之则于君臣大义
为不可欲出则于父子至情又不安臣不知斯时陛下
何以处 居正
(第 38b 页)
居正
何以自处邪昔徐庶为母之故而辞
刘曰臣方寸乱矣 (第 38b 页)
居正
独非人子而方寸不乱邪能复
在庙堂从容论道如常时邪且 (第 38b 页)
居正
跻人臣之极品荷
不世之荣遇者果身从何来乎必先有 (第 38b 页)
居正
之父而后 (第 38b 页)
居正
之身陛下始得而 (第 38b 页)
居正
也可令其执亲之丧
而鸣玉曳组于朝顾不得修匹夫寻常大都之节邪夫 …… (第 38b 页)
天下事一相可办陛下莫谓在廷诸臣皆不 居正
若也
令其居忧之下反躬省过以斯民三代不可欺以草野
舆情有可采易其果于自用之心而虚以受人之诲改
其刑名 …… (第 39a 页)
所为以孝教天下者哉本朝辅臣李贤等曾奔丧守制
然后夺情起复当时诸臣尚且争之况 居正
今不奔丧
又并夺情起复之例而废之者乎伏愿陛下爱 (第 39b 页)
居正

德速令奔丧守制则纲常植而朝廷正百官万民莫不
一于正而一正足以格天尚何灾异之不可弭哉
邹元标疏略臣 (第 39b 页)
于九月二十六日闻辅臣 张居正
父丧 (第 39b 页)
居正
三疏乞恩守制皇上三留之 (第 39b 页)
居正
计者必再疏
恳之皇上不听哀死求之而已何求归之情未切暂留 …… (第 39b 页)
之臣闻宰相者社稷纲常所攸赖者也必
置身于纲常大道之中而后朝廷服万民怀一有不善
议其后者如猬毛而起今观 居正
之于父也凭棺泪奠
未尽送终之礼在京守制尚贪相位之尊果能正身而 …… (第 40a 页)
正人邪不能正身而欲正人为 居正
计者不可一日而
不去皇上为 (第 40b 页)
居正
计者不可一日而留矣皇上留之者
岂以其有利社稷邪不知 (第 40b 页)
居正
之在位也才虽可为学
术则偏志虽欲为自用太甚诸所设施乖张者难以数
举姑举其最著者言之一曰进贤未广先朝各 (第 40b 页)
郡邑进
学数十人 居正
任事限郡邑不过十六七人是阻进贤
之路也夫豪杰之徒非有衣冠维持之不羁之才必有
所逞迄今怨号之声遍于江南 …… (第 40b 页)
决囚太滥先时决囚初无定额 居正
任事限各省决囚
有定数以致首鼠私窜者欲盈其数以免罚有滥及无
辜者矣三曰言路未通 (第 41a 页)
居正
任事大臣持禄不敢言小
臣畏罪不敢言间有忧关国计虑切民瘼者今日陈之
而明日罹罪矣岂盛世所宜有哉四曰民隐 …… (第 41a 页)
者众矣皇上深居九重漠然不知此 居正
之罪也其他
用深刻之吏阻豪杰之材又不可枚数矣即使有利社
稷犹大坏纲常也况无利社稷如此而可留之邪臣伏 …… (第 41b 页)
社无疆之福也虽然学固未成矣
弼成帝学者未可谓在廷诸臣无人也志固未定矣辅
翼圣志者未可谓在廷诸臣无人也 居正
丁忧可挽留 (第 41b 页)
居正
脱有不测陛下之学将终不成陛下之志将终 …… (第 41b 页)
不定邪臣所未解也臣观 居正
首疏云有非常之人然
后办非常之事非常之事非常人所能办也嗟嗟人有
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力此五者斯谓之不常 …… (第 42a 页)
乞俯赐采择亟斥辅臣速归守制则纲常正而人心服
朝廷尊而天变消万世仰圣天子作为出寻常万万矣
张岳疏略元辅 张居正
历事三朝夙夜在公于今三十
年矣其间承颜于垂白之父母能几何时乃今不幸奄
逝无从永诀又不能匍匐奔丧其何以 …… (第 43a 页)
边孔棘起杨
溥于宣大还翁万达于本兵然其时溥且禫矣万达以
墨衣视事世宗心非之罢去自是非终丧不称起复也 张居正
以不守制损其勋名自后七十年士夫守法天
启七年袁崇焕冒起于右屯崔呈秀腼颜于枢府身膏
斧锧贻唾西市曾几何 …… (第 45a 页)
不可以为子昔李贤夺情人望顿失 张居正
则声名不
终岂非志败气馁己事之明證哉国家亦何赖焉先臣
蒙皇上赐谥文节臣复蒙特恩亲裁进士第一感激涕
零 …… (第 48a 页)
机务必先图卸封疆既无以责嗣昌之
成功又无以作满朝之忠孝臣谓不如还枢臣之职以
稍维名教也臣祖先臣用贤当 张居正
蔑伦起复特慷
慨建言为邹元标诸臣倡几毙杖下腊其败肉以示子
孙如直坐视枢臣蒙面入阁是臣上负圣主而下忝所 (第 49a 页)
   论候气不可信
律管固有冥符天道之理然欲埋之于地以候气恐不
可信天气一而地气殊虽使律之长短广狭皆如法其
能一一气应灰飞耶事未经目验不敢臆断也邢云路

亦深疑此事云
   录袁黄候气法
明袁黄号了凡通律历之学所著有历法新书关中李
世达为之作序中间有与 张江陵
论候气五不合之说
颇有理此事史不载又不见于他书仅见此序而已永
恐久而失坠特录之以备言律学者考覈其言依 (第 35a 页)
法候
之而飞灰皆应未知果有此否也(李序云昔 张江陵
傲/睨一世无所许可独)
(折节于了凡延为诸子师 (第 35a 页)
江陵
自谓深明律学命官依/占法造三层密室又依蔡氏多截管以候气不应请袁) (第 35a 页)
 知有心之知明照之知无心之知饶氏不逆不亿为
 待物之诚非是 玩注似只就过不及一边说未尝
 兼(癸亥七月)  张江陵
曰非有居敬穷理之功讲学亲贤
 之助则此心虚灵之体未免为物所蔽欲以坐照天
 下亦未易能 大全辨芑山张氏 (第 30a 页)
 犹歉故必至于庶人不议方为有道之极 议出于

 庶人则虽公亦私耳  张江陵
曰天下有公议有私
 议公议可畏也私议不可徇也在上者唯自反其所
 为果有背乎道理有拂乎人心则虽匹夫匹妇 …… (第 8a 页)
 有不可忽者焉若使其所为一出于大公至正而在
 下者敢为私议以阻挠摇惑之是坏法乱纪之民刑
 戮之所必加也何徇之有此又在上者所当知 又
  江陵
解众恶章曰天下有众论有公论众论未必尽
 出于公公论未必尽出于众能于此而加察焉则朋
 党比周之人不得以 (第 8a 页)
 (然后七政乃可齐耳○真氏德秀曰舜受终之初察/璿玑以揆七政之运正如人子之事亲候伺颜色惟)
 (恐一毫少咈于亲心此大舜事天之敬也○ 张氏居/正
曰帝王致治之道莫大于敬天勤民故帝尧即位)
 (即命义和钦若昊天帝舜受摄即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其敬天勤 …… (第 16a 页)
 (谓旅上帝同皆不可晓然决非是常祭○问六宗曰/古注说得自好郑氏宗读为禜即祭法中所谓祭时)
 (祭寒暑祭日祭月祭星祭水旱者如此说则先祭上/帝次禋六宗次望山川然后遍及群神次序皆顺○)
  (张氏居正
曰人君一身乃是天地百神/之主故舜于摄位之初首举祀典如此) …… (第 18b 页)
 (之类也○复至文祖庙前以摄位告今以即政告也/此犹是尧之文祖自此以后舜当自立祖庙尧之文)
 (祖当迁于丹朱之国也○自此以下言舜真为天子/命百官受职之事○ 张氏居正
曰月正乃一岁之始)
 (元日又一月之始人君即位改元方与天下更始故/取岁月之首以重其事也○王氏樵曰自此 (第 37b 页)
 诚发于心亦惟在于皋陶也(朱子曰语默皆在此人/允出则诚实之所发见)
 (者/也)盖反覆思之而卒无有易于皋陶者 (张氏居正
曰/八个兹字都)
 (指皋/陶说)惟帝深念其功而使之摄位也
 集说(苏氏轼曰种德如农之种植众人之种德 …… (第 15a 页)
 (衡至于巡守皆如舜之故事○吴氏澄曰祭法必有/所据舜受尧之天下今以授禹其宗尧为宜或谓舜)
 (不当立尧庙然尧与舜皆黄帝之后其宗尧何嫌○ 张氏居正
曰舜之天下原是帝尧所传今舜以天下)
 (传禹而禹受之则不得不祭告于尧/在舜则告其终在禹则告其始也) …… (第 29a 页)
 (皋陶之陈谟悉矣其切于悟主也故终之曰朕言惠/可底行欲人不以为空言而必行之也其切于自反)
 (也故又继之曰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欲已不为/空言而辅行之也○ 张氏居正
曰天下事非言之难) (第 49b 页)
 (也只是为诸侯但时措之宜圣人又有不得已处○/陈氏大猷曰敬者万善之本不敬者万恶之本人虽)
 (至愚犹知敬天今纣天且不敬宜其众恶日深也○ 张氏居正
曰武王数纣之罪甚多而首以沈湎冒色)
 (为言者诚知酒色乃众恶之原故古之明君清心寡/欲克己防淫禹恶旨酒 …… (第 10a 页)
 (也此事閒不容发故予不奉天厥罪惟钧然问命绝/否何以卜之只是人情而已不期而合者八百当时)
 (岂由武王哉○ 张氏居正
曰非是武王托天以鼓众/盖圣人之心见得天理分明每事奉天而行不敢以)
 (一毫私意参乎其间故汤之伐桀曰予 …… (第 14b 页)
 (明惇之自上使天下之不薄明之自上使天下之不/昧信立于天下则无相欺相背义晰于天下则无苟)

 (得苟免故无不励之俗○ 张氏居正
曰分封有法则/万邦怀官使有要则庶政和五教修则百姓亲三事)
 (举则民风厚信义立则人心知所励官赏行则人 (第 54a 页)
 (之严惟丕式文王之罔攸兼罔敢知皆时则勿有閒/之之意也周公前举三事以为告此则欲其法三代)
 (之法以为政上言知人之要则举三宅之名下言任/人之要则举三宅之职立政一篇之旨萃于此矣○)
  (张氏居正
曰灼知厥若则能明察于未任之先而匪/人不得以倖进勿有閒之则能笃信于既任之后而)
 (君子不至于孤危此两 (第 1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