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易類
四書類
樂類
丘备物之间有所未办宜改用十一月十九日
十一月丙辰全忠自正阳渡淮而北至汝阴全忠深
悔此行无益丁卯至大 梁时 哀帝以此月十九日亲祠
圜丘中外百司礼仪法物己备戊辰宰相已下于南郊
坛习仪而裴迪自大梁回言全忠怒蒋元晖 (第 24b 页)
十一月丙辰全忠自正阳渡淮而北至汝阴全忠深
悔此行无益丁卯至大 梁时 哀帝以此月十九日亲祠
圜丘中外百司礼仪法物己备戊辰宰相已下于南郊
坛习仪而裴迪自大梁回言全忠怒蒋元晖 (第 24b 页)
观承案九品官制其来久矣周语内官不过
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至后魏则于九品之中
分正从故 梁时 官有十八班遂为官品常制
右魏官制
晋书职官志丞相相国(晋初不置惠帝/之后省置无恒 …… (第 22a 页)
右梁官制
隋书百官志陈承梁皆循其制官又置相国位列丞相
上并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马大将军并以为赠官
定令尚书置五员郎二十一员其馀并遵梁制国之政
事并由中书省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事五人书吏二
百人分掌二十一局事各当尚书诸曹并为上司总国
内机要而尚书惟听受而已
蕙田案尚书五员盖以右仆射领祠部事不
复立祠部也 梁时 尚书郎二十三曹陈省其
二不知所省何曹
通典自魏晋重中书之官居喉舌之任则尚书之职 …… (第 38b 页)
属后汉尚书侍郎三十六人尚书者官署之
称侍郎则其官名也亦谓之尚书郎则郎与
侍郎可互称矣 梁时 以郎中满三岁勤职者 (第 49b 页)
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至后魏则于九品之中
分正从故 梁时 官有十八班遂为官品常制
右魏官制
晋书职官志丞相相国(晋初不置惠帝/之后省置无恒 …… (第 22a 页)
右梁官制
隋书百官志陈承梁皆循其制官又置相国位列丞相
上并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马大将军并以为赠官
定令尚书置五员郎二十一员其馀并遵梁制国之政
事并由中书省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事五人书吏二
百人分掌二十一局事各当尚书诸曹并为上司总国
内机要而尚书惟听受而已
蕙田案尚书五员盖以右仆射领祠部事不
复立祠部也 梁时 尚书郎二十三曹陈省其
二不知所省何曹
通典自魏晋重中书之官居喉舌之任则尚书之职 …… (第 38b 页)
属后汉尚书侍郎三十六人尚书者官署之
称侍郎则其官名也亦谓之尚书郎则郎与
侍郎可互称矣 梁时 以郎中满三岁勤职者 (第 49b 页)
相表(又集韵抚两切音纺微见也与仿同)字汇补或书作炳 增(集韵女利切音腻视也)䀤
(字汇补莫豆切音茂青箱杂记䀤睮者嫉妒人也)(集韵省本字)(玉篇古文眱字注详六画)
(字汇补汉碑鼎字)(篇海靖故切音祚目也)(字汇补音未详人名 梁时 仰公堕洞庭穴中)
(字汇补农鲁切音弩目也帝京景物篇四壁金刚振臂拳旅瞅据指)六眭(唐韵许规切集韵翾规切 (第 87a 页)
(字汇补莫豆切音茂青箱杂记䀤睮者嫉妒人也)(集韵省本字)(玉篇古文眱字注详六画)
(字汇补汉碑鼎字)(篇海靖故切音祚目也)(字汇补音未详人名 梁时 仰公堕洞庭穴中)
(字汇补农鲁切音弩目也帝京景物篇四壁金刚振臂拳旅瞅据指)六眭(唐韵许规切集韵翾规切 (第 87a 页)
一音于勇反(又韵补叶乌光切道藏歌霄骈纵横舞紫盖讫朱方风尘有忧哀陨我白鬓翁)又玉篇或作 翂
(同庄子山木篇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注司马云舒迟貌一云飞不高貌李云羽翼声释文翂或作)又人名南
(史孝义传吉翂 梁时 人)翁(广韵府文切集韵韵会正韵敷文切𡘋音芬翻翁飞貌玉篇翁翁飞貌)又集韵符分切
音汾义同(通作纷 (第 94b 页)
(同庄子山木篇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注司马云舒迟貌一云飞不高貌李云羽翼声释文翂或作)又人名南
(史孝义传吉翂 梁时 人)翁(广韵府文切集韵韵会正韵敷文切𡘋音芬翻翁飞貌玉篇翁翁飞貌)又集韵符分切
音汾义同(通作纷 (第 94b 页)
盐县吴御越城西北置县今不改
湖州府
通典春秋时属吴领长城县有木山若溪吴王阖闾
使弟夫概居此筑城狭而长因名吴越当 梁时 避
梁讳改为长兴县
宁波府
通典勾践平吴迁夫差于甬东即句章在鄮县西今
府治鄞县国语越地东至 (第 79a 页)
湖州府
通典春秋时属吴领长城县有木山若溪吴王阖闾
使弟夫概居此筑城狭而长因名吴越当 梁时 避
梁讳改为长兴县
宁波府
通典勾践平吴迁夫差于甬东即句章在鄮县西今
府治鄞县国语越地东至 (第 79a 页)
违一句而两个则字见得是用舍无与于已行藏安
于所遇之意如孔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惟我与尔有是夫颜渊亦何尝有 用行时 但道既在
我以舍而藏者用之必能行以用而行者舍之必能
藏耳○初九言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犹孟子言伯夷
(第 78b 页)
于所遇之意如孔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惟我与尔有是夫颜渊亦何尝有 用行时 但道既在
我以舍而藏者用之必能行以用而行者舍之必能
藏耳○初九言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犹孟子言伯夷
(第 78b 页)
川泽之物取之甚广而皆有其法用之甚周而必以
其时于耕藉之暇则萧茅薪蒸之共者徒不空养也
于猎则守罟春秋异献于鱼则时䱷为 梁时 簎鳖蜃
则庶物皆得以遂其生而成育物之仁至于祭祀宾
客丧纪膳羞得以取之无穷用之不竭而裁成辅相
之 (第 18b 页)
其时于耕藉之暇则萧茅薪蒸之共者徒不空养也
于猎则守罟春秋异献于鱼则时䱷为 梁时 簎鳖蜃
则庶物皆得以遂其生而成育物之仁至于祭祀宾
客丧纪膳羞得以取之无穷用之不竭而裁成辅相
之 (第 18b 页)
谷(桓七年谷伯绥来朝杜注谷国在南乡谷城县北/ 臣谨按今谷城县西十里有谷城山上有石城)
(水经注曰古谷国在谷城山上是也又县西北七/里有古谷城志谓谷国在此晋于此置义成县 梁)
(时 亦谓之谷城中大通五年雍州刺史庐陵王续/遣柳仲礼屯谷城以拒魏是也汉筑阳县属南阳) (第 12a 页)
(水经注曰古谷国在谷城山上是也又县西北七/里有古谷城志谓谷国在此晋于此置义成县 梁)
(时 亦谓之谷城中大通五年雍州刺史庐陵王续/遣柳仲礼屯谷城以拒魏是也汉筑阳县属南阳) (第 12a 页)
(以项城降宋元嘉二十七年魏拔项城秦始三年/拓拔石自悬瓠攻汝阴不克退屯陈项时陈郡治)
(项城也梁太清初侯景以北扬州归 梁时 治项景/败地入东魏隋志项城县东魏置扬州兼置丹阳)
(郡及秣陵县开皇初郡废改秣陵为项城/县置沈州治 (第 3b 页)
(项城也梁太清初侯景以北扬州归 梁时 治项景/败地入东魏隋志项城县东魏置扬州兼置丹阳)
(郡及秣陵县开皇初郡废改秣陵为项城/县置沈州治 (第 3b 页)
铁尺一尺二寸(此后魏初及东西分国后周未用玉)
(尺之前杂用此等尺甄鸾算术云周朝市尺得玉尺九分三釐或传 梁时 有志公道人作此尺寄入周朝与多)
(须老翁周太祖及隋高祖各自以为谓己周朝人间行用及间皇初著令以为官尺百 …… (第 122a 页)
仪尺 后周铁尺
开皇初调钟律尺及乎陈后调钟律水尺(此宋人间所用尺传)
(入齐梁陈以制乐律与晋后尺及 梁时 俗尺刘曜浑天仪尺略相依近当由人间恒用增损讹替之所致也周)
(建德六年平齐后即以此同律度量颁于天下其后 (第 123a 页)
(尺之前杂用此等尺甄鸾算术云周朝市尺得玉尺九分三釐或传 梁时 有志公道人作此尺寄入周朝与多)
(须老翁周太祖及隋高祖各自以为谓己周朝人间行用及间皇初著令以为官尺百 …… (第 122a 页)
仪尺 后周铁尺
开皇初调钟律尺及乎陈后调钟律水尺(此宋人间所用尺传)
(入齐梁陈以制乐律与晋后尺及 梁时 俗尺刘曜浑天仪尺略相依近当由人间恒用增损讹替之所致也周)
(建德六年平齐后即以此同律度量颁于天下其后 (第 123a 页)
周烈王五年魏武侯卒公子罃立其子元年则烈王
六年也通鉴周显王三十五年当罃之三十七年
罃与齐威王会于徐州以相王考异谓为后元年
大事记显王十六年当罃之十八年魏拔赵邯郸
服十二诸侯遂称王后齐败魏而齐亦称王于显
王三十五年又书曰齐宣王魏惠王与诸侯会于
徐州以相王今接显王三十三年当魏惠王三十
五年孟子至梁若从通鉴则孟子至 梁时 魏尚为
侯此章称之为王乃他日论集著书之时追书尔
当从大事记为正盖始各王于其国至会徐州之 (第 1b 页)
六年也通鉴周显王三十五年当罃之三十七年
罃与齐威王会于徐州以相王考异谓为后元年
大事记显王十六年当罃之十八年魏拔赵邯郸
服十二诸侯遂称王后齐败魏而齐亦称王于显
王三十五年又书曰齐宣王魏惠王与诸侯会于
徐州以相王今接显王三十三年当魏惠王三十
五年孟子至梁若从通鉴则孟子至 梁时 魏尚为
侯此章称之为王乃他日论集著书之时追书尔
当从大事记为正盖始各王于其国至会徐州之 (第 1b 页)
十二宋氏尺(钱乐之浑天仪尺后周铁尺)实比晋前尺一尺六分
四厘开皇初调钟律尺及平陈后调律水尺此宋
及 梁时 俗尺刘曜浑仪尺略相依近当由人间常
用增损讹替之所致也周建德六年平齐后即以
此同律度量颁于天下其后宣帝 (第 11a 页)
四厘开皇初调钟律尺及平陈后调律水尺此宋
及 梁时 俗尺刘曜浑仪尺略相依近当由人间常
用增损讹替之所致也周建德六年平齐后即以
此同律度量颁于天下其后宣帝 (第 11a 页)
醴肉黍稷迎尸用鼎俎然所谓鼎俎与肉皆羊牲
孟子不道桓文之事然孟子自为文多袭管子如省刑
罚薄税敛 规矩方圆之正也虽有巧目利手不如规
矩之正方圆也 诸侯毋专杀大臣毋曲堤毋贮粟
毋擅废适子毋置妾以为妻 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
刑泽 梁时 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 以善胜人者
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未有不胜人者也
至于齐景公谓晏子吾欲观于转 (第 34a 页)
孟子不道桓文之事然孟子自为文多袭管子如省刑
罚薄税敛 规矩方圆之正也虽有巧目利手不如规
矩之正方圆也 诸侯毋专杀大臣毋曲堤毋贮粟
毋擅废适子毋置妾以为妻 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
刑泽 梁时 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 以善胜人者
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未有不胜人者也
至于齐景公谓晏子吾欲观于转 (第 34a 页)
之声亦必依近焉非也
十二宋氏尺(钱乐之浑天仪尺后周铁尺)实比晋前尺一尺六分四
釐开皇初调钟律尺及平陈后调钟律水尺此宋代人
间所用尺传入齐梁陈以制乐制与晋后尺及 梁时 俗
尺刘曜浑仪尺略相依近当由人间常用增损讹替之
所致也周建德六年平齐后即以此同律度量颁于天 (第 14a 页)
十二宋氏尺(钱乐之浑天仪尺后周铁尺)实比晋前尺一尺六分四
釐开皇初调钟律尺及平陈后调钟律水尺此宋代人
间所用尺传入齐梁陈以制乐制与晋后尺及 梁时 俗
尺刘曜浑仪尺略相依近当由人间常用增损讹替之
所致也周建德六年平齐后即以此同律度量颁于天 (第 1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