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類
易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事 毛传艳妻褒姒也美色曰艳 郑笺敌夫曰妻
毛传煽炽也
郑笺王淫于色七子皆用嬖宠方炽之时并处位言
妻党 盛女谒行之 甚也虽官有尊卑权宠相连朋党
于朝皇父则为之端首兼擅群职是以疾焉 王氏
曰求变异所以用七子七子所以 (第 44a 页)
毛传煽炽也
郑笺王淫于色七子皆用嬖宠方炽之时并处位言
妻党 盛女谒行之 甚也虽官有尊卑权宠相连朋党
于朝皇父则为之端首兼擅群职是以疾焉 王氏
曰求变异所以用七子七子所以 (第 44a 页)
于枉尺直寻乎朱子曰以其让国而逃谏伐而饿非道义一介不取与观之则可见以百里而王天下德之盛也注)苟非其德之 盛安
能以百里而王天下邪德之盛则近悦远来所谓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矣根本节目之大注) …… (第 47a 页)
然全具体也即四德之浑然在中而未发者也各有条理用也即四德之发于外随感而应者也云峰之说自明白四端之信犹五 行之 土无定位无成名无专气成名之名职名也不然则既名曰土矣又何谓无成名如知县之名专治一县知州之名专治一州此成 …… (第 69b 页)
于人以为善言其见人之善则至诚乐取而 行之 于身盖不知善之在人也若究其极则当合二句言外不知善之在人内不知善之在己非惟不知善之在己其无系吝气象亦若 (第 75b 页)
然全具体也即四德之浑然在中而未发者也各有条理用也即四德之发于外随感而应者也云峰之说自明白四端之信犹五 行之 土无定位无成名无专气成名之名职名也不然则既名曰土矣又何谓无成名如知县之名专治一县知州之名专治一州此成 …… (第 69b 页)
于人以为善言其见人之善则至诚乐取而 行之 于身盖不知善之在人也若究其极则当合二句言外不知善之在人内不知善之在己非惟不知善之在己其无系吝气象亦若 (第 75b 页)
东海故知扬州之海经亦主东言也
黄文叔云扬州吴越之域地尽南海皆扬土也杜
佑分岭南为古南越以为非禹贡九州之域何所
据依哉禹贡冀北界标碣石而著岛夷则地穷沙
漠凡今云朔燕蓟诸夷居于山者皆是也扬南界
表海而著岛夷则地穷涨海凡瓯闽交广诸夷居
于山者皆是也是盖声教所暨闻盛德而皆徕臣
为唐虞之 盛安 有四海之内而非禹贡九州之域 …… (第 2a 页)
出于泗州之人至恐潘季驯以毁陵之罪
殊可痛疾善乎欧阳公有言天下事不能全利而
无害惟择利多害少者 行之 其此坝与堰之谓哉
虽然坝上坝下之民均吾赤子也韩邦宪云以苏
松常湖诸郡所不能当之水而独一高淳为 …… (第 47b 页)
二等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而
银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汉初因之至武帝造白金
三品银复为币唐宋时上下通 行之 货亦皆以钱
唯岭南田银迨金之季年宝泉日贱民间但以银
市易上下用银由此始也近世权百货以行于海 (第 62b 页)
黄文叔云扬州吴越之域地尽南海皆扬土也杜
佑分岭南为古南越以为非禹贡九州之域何所
据依哉禹贡冀北界标碣石而著岛夷则地穷沙
漠凡今云朔燕蓟诸夷居于山者皆是也扬南界
表海而著岛夷则地穷涨海凡瓯闽交广诸夷居
于山者皆是也是盖声教所暨闻盛德而皆徕臣
为唐虞之 盛安 有四海之内而非禹贡九州之域 …… (第 2a 页)
出于泗州之人至恐潘季驯以毁陵之罪
殊可痛疾善乎欧阳公有言天下事不能全利而
无害惟择利多害少者 行之 其此坝与堰之谓哉
虽然坝上坝下之民均吾赤子也韩邦宪云以苏
松常湖诸郡所不能当之水而独一高淳为 …… (第 47b 页)
二等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而
银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汉初因之至武帝造白金
三品银复为币唐宋时上下通 行之 货亦皆以钱
唯岭南田银迨金之季年宝泉日贱民间但以银
市易上下用银由此始也近世权百货以行于海 (第 62b 页)
一朝发出尚安有限量是之谓大业也显仁而谓之
盛德者惟显诸仁则万物之生理愈出而愈茂其所
显者日新不穷此非德之存于内者甚 盛安 能如是
出之不竭是之谓盛德也然则显仁之盛德阳也藏
用之大业阴也大业而即继以盛德盛德而即继以
大 …… (第 19a 页)
如此其变动也人之处动在众理会辏之中必有一理
之可通行者圣人于动处观其会中之通而即以其可
通行者 行之 为不易之常法是圣人见天下之动而处
之如此也于是观爻之合乎典礼者系以吉爻之不合
典礼者系以凶是爻辞 …… (第 26b 页)
外君子虽居室而言已闻于远故居室而出言善千
里之外即应之况迩者有不应乎居室而出言不善
千里之外即违之况迩者有不违乎则言之重可知
矣 行之 重亦可知矣言出乎身即已加乎民不能秘
之使民不闻行发乎迩即已见于远不能掩之使人 …… (第 27b 页)
之从违言行善而天地祐之言行不善而天地殃之
所以感动天地者亦在是可不慎乎然则即此爻而
拟议之当谨其言 行之 发矣如同人九五爻曰同人
先号咷而后笑拟议此爻当知同本于道道本于心
心之同者始虽暂异而终当大同君子 …… (第 28a 页)
而蓍策之法实本河图今考图之所以为图与蓍之
所以为蓍然后知图之数蓍之法皆出于自然之变
化有人力不得而强者夫天下止此一理而一气流
行之 中遂有自然之节次而数生焉此数之生百千
万亿不可穷诘而要而言之则凡奇为阳数凡耦为
阴数止此二端而已 …… (第 32a 页)
定之矩则而不可越是则圣人所立万世不易之程
度谓之法也有是法而人遵而 行之 出入动静无所
不利于是举凡民而咸用之不能离盖周遍日用而
人莫知其所以然之故矣是则谓之神也彼蓍龟者 …… (第 45b 页)
制筮则龟以制卜焉天地设位而变化行其中圣人
于是效其屈伸往来以为卦爻之变化焉日月星辰
垂象于天其 行之 顺也为吉徵 (第 47a 页)
行之 逆也为凶徵圣
人于是象其吉凶之理以系辞焉河出图洛出书于
是伏羲则图以作易大禹则书以叙畴焉是凡所以 …… (第 47a 页)
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
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 行
之 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
故谓之象圣人有 (第 50a 页)
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
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
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
变推而 行之 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存之
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 (第 50a 页)
蓍策之为一为二为三为四皆有莫知其然而自然
化成者所谓化也因其化而裁定之为七八九六之
数则谓之变裁之为变则因所值之卦爻而推其理
以 行之 是卦爻之理无不可达于人事也则谓之通 …… (第 52b 页)
足与言爻也故穷极天下之赜者固存乎圣人之卦
矣鼓舞天下之动者固存乎圣人之辞矣化而裁之
固存乎易之变矣推而 行之 固存乎易之通矣凡此
皆象辞之已著者也作易者之能无与学者事也至
于化裁推 (第 53b 页)
行之 际将所值之象所占之辞能不执其 (第 53b 页)
盛德者惟显诸仁则万物之生理愈出而愈茂其所
显者日新不穷此非德之存于内者甚 盛安 能如是
出之不竭是之谓盛德也然则显仁之盛德阳也藏
用之大业阴也大业而即继以盛德盛德而即继以
大 …… (第 19a 页)
如此其变动也人之处动在众理会辏之中必有一理
之可通行者圣人于动处观其会中之通而即以其可
通行者 行之 为不易之常法是圣人见天下之动而处
之如此也于是观爻之合乎典礼者系以吉爻之不合
典礼者系以凶是爻辞 …… (第 26b 页)
外君子虽居室而言已闻于远故居室而出言善千
里之外即应之况迩者有不应乎居室而出言不善
千里之外即违之况迩者有不违乎则言之重可知
矣 行之 重亦可知矣言出乎身即已加乎民不能秘
之使民不闻行发乎迩即已见于远不能掩之使人 …… (第 27b 页)
之从违言行善而天地祐之言行不善而天地殃之
所以感动天地者亦在是可不慎乎然则即此爻而
拟议之当谨其言 行之 发矣如同人九五爻曰同人
先号咷而后笑拟议此爻当知同本于道道本于心
心之同者始虽暂异而终当大同君子 …… (第 28a 页)
而蓍策之法实本河图今考图之所以为图与蓍之
所以为蓍然后知图之数蓍之法皆出于自然之变
化有人力不得而强者夫天下止此一理而一气流
行之 中遂有自然之节次而数生焉此数之生百千
万亿不可穷诘而要而言之则凡奇为阳数凡耦为
阴数止此二端而已 …… (第 32a 页)
定之矩则而不可越是则圣人所立万世不易之程
度谓之法也有是法而人遵而 行之 出入动静无所
不利于是举凡民而咸用之不能离盖周遍日用而
人莫知其所以然之故矣是则谓之神也彼蓍龟者 …… (第 45b 页)
制筮则龟以制卜焉天地设位而变化行其中圣人
于是效其屈伸往来以为卦爻之变化焉日月星辰
垂象于天其 行之 顺也为吉徵 (第 47a 页)
行之 逆也为凶徵圣
人于是象其吉凶之理以系辞焉河出图洛出书于
是伏羲则图以作易大禹则书以叙畴焉是凡所以 …… (第 47a 页)
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
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 行
之 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
故谓之象圣人有 (第 50a 页)
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
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
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
变推而 行之 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存之
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 (第 50a 页)
蓍策之为一为二为三为四皆有莫知其然而自然
化成者所谓化也因其化而裁定之为七八九六之
数则谓之变裁之为变则因所值之卦爻而推其理
以 行之 是卦爻之理无不可达于人事也则谓之通 …… (第 52b 页)
足与言爻也故穷极天下之赜者固存乎圣人之卦
矣鼓舞天下之动者固存乎圣人之辞矣化而裁之
固存乎易之变矣推而 行之 固存乎易之通矣凡此
皆象辞之已著者也作易者之能无与学者事也至
于化裁推 (第 53b 页)
行之 际将所值之象所占之辞能不执其 (第 53b 页)
也处下体之极则可进居下体之下又可退(孔/疏)故自
观其身之进退(生汉人训性正义/训我身所动出)以酌道而 行之安
有失耶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六四在人位而亲承九五互艮为山变乾为天有山 (第 37b 页)
观其身之进退(生汉人训性正义/训我身所动出)以酌道而 行之安
有失耶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六四在人位而亲承九五互艮为山变乾为天有山 (第 37b 页)
一据三持七为河图始可以屈洞极经而伸吾之
说然格致凡近辞义浅陋序云刘向作而汉蓺文
志无之人皆知其出于元丰后三经字说 盛行之
时竟何益哉故曰作伪心劳日拙
旴江李氏(觏/)删定易图论序曰世有治易根于刘牧者
其说日不同因购牧所为易 (第 30a 页)
说然格致凡近辞义浅陋序云刘向作而汉蓺文
志无之人皆知其出于元丰后三经字说 盛行之
时竟何益哉故曰作伪心劳日拙
旴江李氏(觏/)删定易图论序曰世有治易根于刘牧者
其说日不同因购牧所为易 (第 30a 页)
狼跋
此诗说凡有四狼以贪欲致祸圣以无私安泰程子说
也人视周公犹狼之跋前疐后而公处之从容自得苏
子说也朱子则曰狼跋其胡则疐其尾公遭流言而安
肆自得如此盖其道大德 盛安 土乐天是以遭大变而
不失其常也朱氏善曰物之累于形者无所往而不病
圣之周于德者无所往而不宜四者之说皆以 (第 10b 页)
此诗说凡有四狼以贪欲致祸圣以无私安泰程子说
也人视周公犹狼之跋前疐后而公处之从容自得苏
子说也朱子则曰狼跋其胡则疐其尾公遭流言而安
肆自得如此盖其道大德 盛安 土乐天是以遭大变而
不失其常也朱氏善曰物之累于形者无所往而不病
圣之周于德者无所往而不宜四者之说皆以 (第 10b 页)
有疑章句为臆说而欲改从旧音者亦考之不详耳
学官当音泰书名当读如字恐亦是三国时翻切 盛行
之 后强生分别原古作者之意大字只与小对言即方
音读此字者或轻或重微有不同而其义则一也释文
条例云方言差别 (第 2a 页)
学官当音泰书名当读如字恐亦是三国时翻切 盛行
之 后强生分别原古作者之意大字只与小对言即方
音读此字者或轻或重微有不同而其义则一也释文
条例云方言差别 (第 2a 页)
子衿篇
序曰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脩焉朱子以此
诗词意儇薄非学校中气象故定为淫奔之诗而白鹿
洞赋曰广青衿之疑问(乐菁莪/之长育)则仍用古说考序言刺
学校废者是刺学宫废也(郑云郑国谓校言/可以校正道艺)经文所言
则刺学业废也孔氏既曰校是学之别名又曰言学校
废者谓郑国之人废于学问耳非谓废毁学宫也盖孔
氏以此诗为突忽之时则在周庄王之世也而鲁襄公
之三十一年周景王之三年也相隔十世郑人犹有游
乡校以论执政者又郑笺谓学子俱存学校之中已留
彼去故随而思之则是郑之学宫实未尽废也郑之学
子尚有存学校中者也故孔氏为周全经序之说也夫
当敩学 盛行之 时学宫自然脩饬生徒离散之后学宫
亦必荒芜二者原相联不必举国无弦诵声始谓之学 (第 89b 页)
序曰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脩焉朱子以此
诗词意儇薄非学校中气象故定为淫奔之诗而白鹿
洞赋曰广青衿之疑问(乐菁莪/之长育)则仍用古说考序言刺
学校废者是刺学宫废也(郑云郑国谓校言/可以校正道艺)经文所言
则刺学业废也孔氏既曰校是学之别名又曰言学校
废者谓郑国之人废于学问耳非谓废毁学宫也盖孔
氏以此诗为突忽之时则在周庄王之世也而鲁襄公
之三十一年周景王之三年也相隔十世郑人犹有游
乡校以论执政者又郑笺谓学子俱存学校之中已留
彼去故随而思之则是郑之学宫实未尽废也郑之学
子尚有存学校中者也故孔氏为周全经序之说也夫
当敩学 盛行之 时学宫自然脩饬生徒离散之后学宫
亦必荒芜二者原相联不必举国无弦诵声始谓之学 (第 89b 页)
小弁
诗传尹伯奇(缺三/字)后母邻大夫闵之赋小弁诗说小弁
尹伯奇为后母所谮而出其邻大夫作此诗以讽其父
吉甫此本孟子赵岐注也又论衡亦云伯奇放流首发
早白故诗曰维忧用老此与韩诗以黍离为伯奇之弟
伯封作同或曰伯奇即宜臼褒姒所生者名伯服非长
子而亦称伯则必并从伯字可知耳然总系傅会不可
信若其云邻大夫作者此窃琴操云伯奇既逐履霜以
足采楟花以食其邻大夫闵之乃赋小弁故诗传诗说
皆显显凿凿并曰邻大夫闵之乃作此诗第诸琴操词
率周秦以后文人墨士之所为子贡在圣门何缘得采
掇详析乃尔(若谓琴操本诗传则诗传前此未出在两/汉诗学 盛行之 际尚未之见而他书则未)
(有与琴操同者谓非/诗传本琴操不可)
巧言何人斯
诗传大夫伤于(缺二 (第 12b 页)
诗传尹伯奇(缺三/字)后母邻大夫闵之赋小弁诗说小弁
尹伯奇为后母所谮而出其邻大夫作此诗以讽其父
吉甫此本孟子赵岐注也又论衡亦云伯奇放流首发
早白故诗曰维忧用老此与韩诗以黍离为伯奇之弟
伯封作同或曰伯奇即宜臼褒姒所生者名伯服非长
子而亦称伯则必并从伯字可知耳然总系傅会不可
信若其云邻大夫作者此窃琴操云伯奇既逐履霜以
足采楟花以食其邻大夫闵之乃赋小弁故诗传诗说
皆显显凿凿并曰邻大夫闵之乃作此诗第诸琴操词
率周秦以后文人墨士之所为子贡在圣门何缘得采
掇详析乃尔(若谓琴操本诗传则诗传前此未出在两/汉诗学 盛行之 际尚未之见而他书则未)
(有与琴操同者谓非/诗传本琴操不可)
巧言何人斯
诗传大夫伤于(缺二 (第 12b 页)
第二十五
其不同于古文又不特如前所列而已也许慎说文解
字序云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
论语孝经皆古文也慎子冲上书安帝云臣父本从贾
逵受古学考之于逵作说文是说文所引书正东汉时 盛行之 古文而非今古文可比余尝取之以相校除字
异而音同者不录录其俱异者于左引虞书方鸠僝功
方鸠为旁救一为旁逑 (第 60b 页)
其不同于古文又不特如前所列而已也许慎说文解
字序云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
论语孝经皆古文也慎子冲上书安帝云臣父本从贾
逵受古学考之于逵作说文是说文所引书正东汉时 盛行之 古文而非今古文可比余尝取之以相校除字
异而音同者不录录其俱异者于左引虞书方鸠僝功
方鸠为旁救一为旁逑 (第 60b 页)
声名洋溢即前段有誉于天下而极言之其所指者
当谓文武周公道化 盛行之 时然亦有以决仲尼之
若是也
右第十章 此章承前章圣人之道而指其所发
之盛以终中节之和之义极至 (第 29b 页)
当谓文武周公道化 盛行之 时然亦有以决仲尼之
若是也
右第十章 此章承前章圣人之道而指其所发
之盛以终中节之和之义极至 (第 2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