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经部
一偏总是一样意思但云皆倚于一偏则尤觉直捷
王守溪曰此不是说道理不可能论道理则已曰
庸矣何不可能之有乃叹人之不能此道也 许敬
庵 曰中庸不可能也乃反说之词谓三者之难亦有
可得而能矣若中庸之道至易至简而乃不可能也
乎此圣人怪而警 …… (第 37a 页)
人子之事父母固先于妻子兄弟而用其情然使不
能聚一家之欢心以事其亲未必父母之我顺也
李卓吾曰此言迩之可远亦迩之即远卑之可高亦
卑之即高 许敬庵 曰和妻子宜兄弟以致父母之
顺此非由宴昵情爱之私而得之也脩身刑家潜孚
默感一神之所为故继言鬼神之德 …… (第 73a 页)
与武王不同 德为圣人其显亲之大何如尊为天
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其尊亲养亲
慰亲之大何如
故大德节 许敬庵 曰圣人非教人徼福者而孝又人 (第 85a 页)
王守溪曰此不是说道理不可能论道理则已曰
庸矣何不可能之有乃叹人之不能此道也 许敬
庵 曰中庸不可能也乃反说之词谓三者之难亦有
可得而能矣若中庸之道至易至简而乃不可能也
乎此圣人怪而警 …… (第 37a 页)
人子之事父母固先于妻子兄弟而用其情然使不
能聚一家之欢心以事其亲未必父母之我顺也
李卓吾曰此言迩之可远亦迩之即远卑之可高亦
卑之即高 许敬庵 曰和妻子宜兄弟以致父母之
顺此非由宴昵情爱之私而得之也脩身刑家潜孚
默感一神之所为故继言鬼神之德 …… (第 73a 页)
与武王不同 德为圣人其显亲之大何如尊为天
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其尊亲养亲
慰亲之大何如
故大德节 许敬庵 曰圣人非教人徼福者而孝又人 (第 85a 页)
点干预国政的念头便不是圣人 又曰虽借言夫
子之求实辨其非求
父在观其志章 有一层进一层之意归重不忍改之
心上 许敬庵 曰父在观志父没观行志欲其蚤立
而行欲其自修所以励天下之为人子者非徒为观
人发也 朱子曰孝子之处心 (第 24b 页)
子之求实辨其非求
父在观其志章 有一层进一层之意归重不忍改之
心上 许敬庵 曰父在观志父没观行志欲其蚤立
而行欲其自修所以励天下之为人子者非徒为观
人发也 朱子曰孝子之处心 (第 24b 页)
人心之安者 翼注曰夫子不为只在忍心害理上
断之 胡康侯谓季札辞国以生乱司马温公又言
其明君臣之大义朱子曰可以受可以无受 许敬
庵 又云正名之论夫子尚无因而发而处卫之意诸
贤亦莫测其微此为两贤占地步 (第 19a 页)
断之 胡康侯谓季札辞国以生乱司马温公又言
其明君臣之大义朱子曰可以受可以无受 许敬
庵 又云正名之论夫子尚无因而发而处卫之意诸
贤亦莫测其微此为两贤占地步 (第 19a 页)
得见又不可以明言故托思凤鸟河图以寓意耳若
得伏羲舜文之君即凤之不至图之不出可也李卓
吾曰说己正见其不己处
子见齐衰者章 许敬庵 曰其作与趋无非天则恻隐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唯圣人能全之尔 刁蒙吉曰
必作必趋此圣人之敬心内外合一者 (第 11a 页)
得伏羲舜文之君即凤之不至图之不出可也李卓
吾曰说己正见其不己处
子见齐衰者章 许敬庵 曰其作与趋无非天则恻隐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唯圣人能全之尔 刁蒙吉曰
必作必趋此圣人之敬心内外合一者 (第 11a 页)
易得也
君子有九思章 张彦陵曰此正是慎思之法道理只
在日用耽空固落昏沉妄想亦属驰逐矣 许敬
庵 曰学者多言九思只是一思道理岂不如是圣人
之意却要人于身心之间每事致思反求而得其理
也 九思只是一 (第 17a 页)
君子有九思章 张彦陵曰此正是慎思之法道理只
在日用耽空固落昏沉妄想亦属驰逐矣 许敬
庵 曰学者多言九思只是一思道理岂不如是圣人
之意却要人于身心之间每事致思反求而得其理
也 九思只是一 (第 17a 页)
文也祖其意足矣后之君子欲尽废序以言诗此愚
所以未敢为然复摭述而不作多闻阙疑之言以明
孔子删诗之意且见古序之尤不可废也 许敬庵 曰三百篇皆本无邪之思故可兴观群怨有裨
人伦风化礼乐名物史记云古者诗三千馀篇孔子 (第 29a 页)
所以未敢为然复摭述而不作多闻阙疑之言以明
孔子删诗之意且见古序之尤不可废也 许敬庵 曰三百篇皆本无邪之思故可兴观群怨有裨
人伦风化礼乐名物史记云古者诗三千馀篇孔子 (第 29a 页)
如是则不安非善而何(煦)按此则知时槐之见地确矣
故凡不知性善之说者(煦)皆不敢以为知道 许孚远 亦阳明之传也其言曰以性无不善故知无不
良
孔子之门亲得圣人以为之师而得闻一贯者仅曾子
一人阳明生数千 (第 14a 页)
故凡不知性善之说者(煦)皆不敢以为知道 许孚远 亦阳明之传也其言曰以性无不善故知无不
良
孔子之门亲得圣人以为之师而得闻一贯者仅曾子
一人阳明生数千 (第 14a 页)
闻之亦应股栗而自废矣虽然危不持颠不扶焉用
彼相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
君子(饮去声)
许敬庵 先师述云君子无争道在自反射之揖让而
升下而饮也所谓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者也唯务 (第 4b 页)
彼相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
君子(饮去声)
许敬庵 先师述云君子无争道在自反射之揖让而
升下而饮也所谓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者也唯务 (第 4b 页)
源未尝不是但不可言发者是情存者是性耳扩充之道存养此心使之周流不息则发政施仁无一非不忍人之心矣高忠宪与 许敬庵
书云平昔自认以此心惺然常明者为道心惟知学者有之蚩蚩之民无有也即其平旦几希因物感触倏明倏晦如金在矿但可 (第 2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