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四書類
詩類
小學類
春秋類
佃大裘议一卷陈祥道礼例
详解十卷礼书一百五十卷(文献通考晁氏曰祥道元/祐初以左宣议郎仕太常)
(博士 解礼 之名物且绘其象甚精博朝廷闻之给札缮/写奏御 陈氏曰论辨详博间以绘画于唐代诸儒之)
(论近世聂崇义之 (第 37a 页)
详解十卷礼书一百五十卷(文献通考晁氏曰祥道元/祐初以左宣议郎仕太常)
(博士 解礼 之名物且绘其象甚精博朝廷闻之给札缮/写奏御 陈氏曰论辨详博间以绘画于唐代诸儒之)
(论近世聂崇义之 (第 37a 页)
(嫔故谓之九御言九嫔则包夫人言九御则包世妇/矣以周官内宰考之故知其如此天子所御谓御而)
(幸之者亦见曲礼琴瑟不御 解礼 谓酌之以酒也射/者男子之事弓矢者男子之祥也男子生而悬弧者)
(以此韣则弓衣也带以弓韣者示其有能受 (第 21a 页)
(幸之者亦见曲礼琴瑟不御 解礼 谓酌之以酒也射/者男子之事弓矢者男子之祥也男子生而悬弧者)
(以此韣则弓衣也带以弓韣者示其有能受 (第 21a 页)
右宗庙守藏
礼记曲礼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祝
郊特牲祝将命也(疏祝将命也者祝以传/达主人及神之辞命也)
礼运故宗祝在庙(疏宗宗伯也祝大祝也王在宗庙/则委于宗祝示不自专以达下也)
乐记宗祝辨乎宗庙之礼故后尸(注辨犹别也后尸居/后赞礼仪 疏宗谓)
(宗人祝谓大祝但辨晓于/宗庙诏相之礼故在尸后)
郊特牲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疏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者若)
(不 解礼 之义理是失其义唯知布列笾/豆是陈其数其事轻故云祝史之事也)
春秋桓公六年左氏传祝史正辞信也
襄公二十 (第 53a 页)
礼记曲礼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祝
郊特牲祝将命也(疏祝将命也者祝以传/达主人及神之辞命也)
礼运故宗祝在庙(疏宗宗伯也祝大祝也王在宗庙/则委于宗祝示不自专以达下也)
乐记宗祝辨乎宗庙之礼故后尸(注辨犹别也后尸居/后赞礼仪 疏宗谓)
(宗人祝谓大祝但辨晓于/宗庙诏相之礼故在尸后)
郊特牲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疏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者若)
(不 解礼 之义理是失其义唯知布列笾/豆是陈其数其事轻故云祝史之事也)
春秋桓公六年左氏传祝史正辞信也
襄公二十 (第 53a 页)
实羊左胖亦如之然则四剃者殊左右肩髀而为四
又两胉一脊而为七此所谓豚解也若夫正祭则天
子诸侯有豚解体 解礼 运曰腥其俎孰其殽体其犬
豕牛羊腥其俎谓豚解而腥之为七体孰其殽谓解
之爓之为二十一体是也大夫士有体 (第 48a 页)
又两胉一脊而为七此所谓豚解也若夫正祭则天
子诸侯有豚解体 解礼 运曰腥其俎孰其殽体其犬
豕牛羊腥其俎谓豚解而腥之为七体孰其殽谓解
之爓之为二十一体是也大夫士有体 (第 48a 页)
方丘之乐八变先儒以为皆降神之乐奏黄
钟歌大吕以祀天神奏太蔟歌应钟以祭地
示先儒以为祀神之乐而郑氏 解礼 谓人道
宗庙有灌天地大神至尊不祼是天地无灌
故作乐宗庙既有祼则不宜有九变之乐也
(第 44a 页)
钟歌大吕以祀天神奏太蔟歌应钟以祭地
示先儒以为祀神之乐而郑氏 解礼 谓人道
宗庙有灌天地大神至尊不祼是天地无灌
故作乐宗庙既有祼则不宜有九变之乐也
(第 44a 页)
之理由此言之宗子之重于天下久矣
性理会通程子曰礼长子不得为人后若无兄弟又
继祖之宗绝亦当继祖礼虽不言可以义起
(薛蕙为人后 解礼 之所以立后曰重大宗也小宗无/子以为可绝者也故不为之立后大宗无子不可以)
(绝故立后以继之小宗不可拟 (第 40a 页)
性理会通程子曰礼长子不得为人后若无兄弟又
继祖之宗绝亦当继祖礼虽不言可以义起
(薛蕙为人后 解礼 之所以立后曰重大宗也小宗无/子以为可绝者也故不为之立后大宗无子不可以)
(绝故立后以继之小宗不可拟 (第 40a 页)
夫乡射引此文则知此为乡射矣
论语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朱子曰射不主皮乡射礼文为力不同科孔子 解礼
之意如此也古者射以观德但主于中而不主于贯
革盖以人之力有强弱不同等也
右乡射 (第 35b 页)
论语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朱子曰射不主皮乡射礼文为力不同科孔子 解礼
之意如此也古者射以观德但主于中而不主于贯
革盖以人之力有强弱不同等也
右乡射 (第 35b 页)
以郑康成阮谌等六家图刊定建隆二年奏之赐紫
绶犀带奖其志学窦仪为之序太常礼书一百五十卷
陈祥道撰 解礼 之名物且绘其象甚精博丁丑三礼
辨李心傅撰小戴之书疑者一百九十八郑氏注疑
者三百七十五各辨其所以而 …… (第 72b 页)
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閒居中庸表记大学共十七
篇不见于中兴馆阁书目山阴陆氏佃 解礼 四十卷
又新说四卷严陵方氏悫有解义二十卷蓝田吕氏
大临有礼解十卷馆阁书目止一卷长乐陈氏祥道
有 …… (第 75a 页)
与蓝田吕氏同朱文公或问以为吕氏今从之陆氏
说多可取间有穿凿亦字学误之也庐陵胡氏铨有
礼记传十八卷石林叶氏梦得有 解礼 记十九篇其
仲子模过庭录时有论说新安朱文公中庸大学章
句或问之外其他说散见于语录仪礼经传通解广 (第 75b 页)
绶犀带奖其志学窦仪为之序太常礼书一百五十卷
陈祥道撰 解礼 之名物且绘其象甚精博丁丑三礼
辨李心傅撰小戴之书疑者一百九十八郑氏注疑
者三百七十五各辨其所以而 …… (第 72b 页)
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閒居中庸表记大学共十七
篇不见于中兴馆阁书目山阴陆氏佃 解礼 四十卷
又新说四卷严陵方氏悫有解义二十卷蓝田吕氏
大临有礼解十卷馆阁书目止一卷长乐陈氏祥道
有 …… (第 75a 页)
与蓝田吕氏同朱文公或问以为吕氏今从之陆氏
说多可取间有穿凿亦字学误之也庐陵胡氏铨有
礼记传十八卷石林叶氏梦得有 解礼 记十九篇其
仲子模过庭录时有论说新安朱文公中庸大学章
句或问之外其他说散见于语录仪礼经传通解广 (第 75b 页)
(尊以尊处/与主人也) 孔氏颖达曰进亦遗也言授与人时也
通论孔氏颖达曰少仪云刀却刃授颖颖镮也春秋
传叔孙之圉人欲杀公若伪不 解礼 而授剑末杜注
以剑锋末授之以锋为末则镮是首也少仪又云泽 (第 12b 页)
通论孔氏颖达曰少仪云刀却刃授颖颖镮也春秋
传叔孙之圉人欲杀公若伪不 解礼 而授剑末杜注
以剑锋末授之以锋为末则镮是首也少仪又云泽 (第 12b 页)
正义郑氏康成曰礼所以尊尊其有义也政之要尽
于礼之义此知其义所以治天下也 孔氏颖达曰
此经因上论冠义下论昏义故因上起下于中说重
礼之义不 解礼 之义理是失其义惟知布列笾豆是
陈其数其事轻故云祝史之事笾豆事物之数可布
陈以其浅易故也礼之义理难 (第 10b 页)
于礼之义此知其义所以治天下也 孔氏颖达曰
此经因上论冠义下论昏义故因上起下于中说重
礼之义不 解礼 之义理是失其义惟知布列笾豆是
陈其数其事轻故云祝史之事笾豆事物之数可布
陈以其浅易故也礼之义理难 (第 10b 页)
素谓朴素偏谓不备具皆不得为穷夔礼乐兼有但
特通达于乐不甚通达于礼是以贤名流传后世若
全不 解礼 何以传于此名更重美夔为古人与今人
别也虞书舜命伯夷典朕三礼伯夷让夔是夔知礼
也 陆氏佃曰古之人不 (第 21b 页)
特通达于乐不甚通达于礼是以贤名流传后世若
全不 解礼 何以传于此名更重美夔为古人与今人
别也虞书舜命伯夷典朕三礼伯夷让夔是夔知礼
也 陆氏佃曰古之人不 (第 21b 页)
杖则祖父母益可知也曾子问女未庙见而
死婿不杖今都谏德配及事文和公伉俪相
庄十年宁忍同于未庙见之妇曰儒者 解礼
与刑官引律多推类比附适孙承重之服既
同于父母则礼律虽无明文可以义断若服
同而为妻制杖 (第 9b 页)
死婿不杖今都谏德配及事文和公伉俪相
庄十年宁忍同于未庙见之妇曰儒者 解礼
与刑官引律多推类比附适孙承重之服既
同于父母则礼律虽无明文可以义断若服
同而为妻制杖 (第 9b 页)
内降恩泽多施于佞幸上曰璁萼非干进者令即视
事吏部员外郎薛蕙上为人后解一篇为人后辨一篇
(西原集为人后 解礼 之所以立后者重大宗也何言/乎重大宗小宗无子以为可以绝者也故不为之立)
(后大宗无子不可以绝故立后以 (第 32a 页)
事吏部员外郎薛蕙上为人后解一篇为人后辨一篇
(西原集为人后 解礼 之所以立后者重大宗也何言/乎重大宗小宗无子以为可以绝者也故不为之立)
(后大宗无子不可以绝故立后以 (第 32a 页)
(赐肃拜是也郑注谓特揖非是盖拜也者服也服而/俛伏以致敬顺也稽首顿首空首肃拜以浅深言者)
(也振动者以形状言者也吉凶者以节度言者也奇/褒者以数言者也 妇人拜 解礼 疏云妇人以肃拜)
(为正朱子语录有问古者妇人以肃拜为正何谓肃/拜朱子曰两膝齐跪手至地头不下为肃拜手 (第 46b 页)
(也振动者以形状言者也吉凶者以节度言者也奇/褒者以数言者也 妇人拜 解礼 疏云妇人以肃拜)
(为正朱子语录有问古者妇人以肃拜为正何谓肃/拜朱子曰两膝齐跪手至地头不下为肃拜手 (第 46b 页)
(者总号曰衰非止当心而已故诸言衰皆与裳相对至于吊服三者亦谓之衰也)麻在首在
要皆曰绖(贾疏知一绖兼二者以传文二绖俱 解礼 记诸文亦首要并陈故士丧礼云要绖小)
(焉)要绖象大带(贾疏玉藻天子素带朱里终裨诸侯素带终裨大夫素带 (第 7a 页)
要皆曰绖(贾疏知一绖兼二者以传文二绖俱 解礼 记诸文亦首要并陈故士丧礼云要绖小)
(焉)要绖象大带(贾疏玉藻天子素带朱里终裨诸侯素带终裨大夫素带 (第 7a 页)
让见养也尔或为有 同上) 子
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射不主皮乡射礼/文为力不同科孔)
(子 解礼 之意如此也皮革也布侯而栖革于其中以为/的所谓鹄也科等也古者射以观德但主于中而不主) (第 15b 页)
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射不主皮乡射礼/文为力不同科孔)
(子 解礼 之意如此也皮革也布侯而栖革于其中以为/的所谓鹄也科等也古者射以观德但主于中而不主) (第 15b 页)
相饮隆杀不同至其上下迭奏之法则古今一辙
家国同揆也敖氏解书未精致有此误昔新安陈
氏讥王氏炎看仪礼疏率而误解书今敖氏又因
书而误 解礼 甚矣治经者之不可不博通也新安
陈氏之说见书集传纂疏辩證甚悉今节录之于 (第 53a 页)
家国同揆也敖氏解书未精致有此误昔新安陈
氏讥王氏炎看仪礼疏率而误解书今敖氏又因
书而误 解礼 甚矣治经者之不可不博通也新安
陈氏之说见书集传纂疏辩證甚悉今节录之于 (第 5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