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書類
詩類
四書類
大淮于东郊衡山会稽山南海大江嵩
山霍山大海于南郊华山吴山西海大河于西郊常山
医无闾山北海大济于北郊每 方岳
镇则共为一坛海
渎则共为一坎以五时迎气日祭之皆用血祭瘗埋有 …… (第 52b 页)
事则请祷之又以四方山川各附于本 方岳
镇海渎之
下别为一坛一坎水旱则祷之其北郊从祀及诸州县
就祭如故诏每 (第 53a 页)
方岳
镇共为一坛望祭馀从之
宋史乐志熙宁望祭岳镇海渎十七首
 东望迎神凝安 盛德惟木勾芒御神沂岱淮海厥
  (第 53a 页)
 (再见断道之后不/曰同盟者寡矣)或以为会同天子之事筑宫为坛

 设方明如 方岳
之盟故书同(刘氏曰同所以名盟焉/耳非同时之谓也以周)
 (礼言之殷见曰同同者巡狩殷国也以仪礼言之则 …… (第 40b 页)
 (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六玉以方明者)
 (上下四方神明之象也会同而盟明神鉴之王巡/狩至于 方岳
之下诸侯会之亦为此宫以见之)
 其说之误矣(汪氏曰襄十八年书同围齐未尝讲会/礼岂亦行会同之礼传纪楚 (第 40b 页)
 巡守至于北岳观四方诸侯而考制度其首协时月
 正日同律度量衡夫其考制度既以律历为先则四
 岳为羲和四子必矣索 方岳
之人必用羲和之四子 (第 33b 页)
 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案国语以四岳为四伯盖各
 为一方以总诸侯诸侯来朝则率其方之诸侯以见
 于天子天子巡守则亦率其诸侯以见于 方岳
之下
 舜典云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岁二月 …… (第 8a 页)
 素也
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
必备惟其人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贰公弘化寅亮天
地弼予一人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司徒掌邦教
敷五典扰兆民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司马掌邦
政统六师平邦国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司空掌
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

成兆民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
岳诸侯各朝于 方岳
大明黜陟
 上既言夏商之官倍于唐虞盖以人才之优劣而为
 是多寡之数使夏商而必为唐虞之百官数固同矣
  …… (第 11a 页)
 舜典岁二月东巡守五月南巡守八月西巡守十有

 一月朔巡守各以其时而巡其方也考制度者即虞
 书所谓协时月正日而下是也于四岳者就 方岳

 下也各朝于 (第 22a 页)
方岳
即舜典所谓肆觐东后是也大明
 黜陟者王制所谓不敬者君削以地不孝者君黜以
 爵不从者君流畔者君讨有功德 (第 22a 页)
 (十三年春公至二十八年十一月公如楚二十九年/葬楚康王五月公至昭十五年冬公如晋十六年夏)
 (公至愚按此传当有或交/好于大国一句恐误漏也)或会同于 方岳(僖十六年/会淮十七)
 (年九月公至宣七年会黑壤八年春公至成五年同/盟虫牢六年正月公至襄二十一年会商任二十二)
 (年正月/公至)
或从兵革征讨之事(庄五年冬会伐卫六年/秋公至二十八年会围)
 (许二十九年春公至襄十八年/十月会围齐 …… (第 45b 页)
 月而葬同盟至(左传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踰)
 (月外/姻至)同盟谓同 方岳
之盟者其生讲会同之好(去/声)
 没有葬送之礼是诸侯所以睦邻国也按周制有职
 丧掌诸侯之丧礼莅其禁 (第 54b 页)
 (四国与齐战鞍则此盟为同谋伐齐可知/矣鞍战邾人不与者国小不能以兵从也)或以为会
 同天子之事筑宫为坛设方明如 方岳
之盟故书同
 (刘氏曰同所以名盟焉耳非同时之谓也以周礼言/之殷见曰同同者巡狩殷国也以仪礼言之则设方) …… (第 32b 页)
 (明主日月而命事者同盟也觐礼诸侯觐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
 (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六玉注方明者上下/四方神明之象也会同而盟明神监之王巡狩至于)
  (方岳
之下诸侯会之/亦为此宫以见之)疑其说之误矣(愚按襄十八年/书同围齐未尝)
 (讲会礼岂亦行会同之礼传 (第 32b 页)
不七月不足以尽远人之情/车同轨言极四海之内同轨之诸侯莫不尽至)诸侯五
月同盟至(林五月而葬杀于天子同 方岳
之盟其地渐/近故五月可至不言毕至至不至无所拘也)
大夫三月同位至(林三月而葬杀于诸侯古者行/役不踰时 (第 10b 页)
 殷国柴望祭告诸侯毕朝(周礼大行人曰十有二岁/王巡守殷国注云殷犹众)
 (也○书周官曰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诸/侯各朝于 方岳
○九峰蔡氏曰柴燔柴以祀天也望)
 (望秩以祀山川也五岳四渎之属望而祭之故曰望/○新安胡氏曰望祭各设于 …… (第 15a 页)
 (之而植表于中周礼所谓旁招以/茅晋语所谓置茅蕝设表望是也)○此巡守而朝会
 祭告之乐歌也(孔氏曰武王巡守至于 方岳
乃作告/至之乐歌也○安成刘氏曰此虽武) …… (第 15a 页)
 之崇高而莫不感格则是信乎周王之为天下君矣
 (华谷严氏曰天实右序有周矣武王之巡守也于诸/侯薄警动之而莫不震惧又所至 方岳
之下怀百神)
 (祀河岳其人神之受职非人所能为也天实右序之/也故天下莫不信武王之宜君天下也○三山李氏 …… (第 16a 页)
   春秋传曰昔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而外
   傅又以为周文公之颂则此诗乃武王之世周
   公所作也(永嘉陈氏曰武王凯歌方终而有 方/岳
之行观此诗是告 (第 17b 页)
方岳
以革命之)
   (事因其时而震服诸侯故其诗与他庙乐不同/○黄氏曰时迈之作见武王所以得天下所以)
  (第 17b 页)
 武夷胡氏传朝不言所言所非其所也朝于庙礼也
  于外非礼也有虞氏五载一巡狩群后四朝周制
  十有二年王乃时巡诸侯各朝于 方岳
亦何必于
  京师于庙然后为礼乎古者天子巡狩于四方有
  常时诸侯朝于 (第 12a 页)
方岳
有常所其宫室道涂可以预
  修故民不劳其供给调度可以预备故国不费今
  天王下劳晋侯公朝于王所则非其 …… (第 12a 页)
 武夷胡氏传诸侯比再会天子再至皆朝于王所而

  许独不会以其不臣也故诸侯围许案古者巡狩
  诸侯各朝于 方岳
今法天子行幸三百里内亦皆
  问起居许距河阳践土近矣而可以不会乎其称
  遂继事之词也
 襄陵许氏曰 (第 18a 页)
 释曰此言大宰赞王出治之事视朝谓临朝也治朝
 在路门之外天子日朝群臣听政之朝也冢宰赞听
 治助王平断国事也四方听朝谓王巡狩四方朝诸
 侯于 方岳
以考制度冢宰亦赞听朝大政事大典礼 (第 40a 页)
 而可乎故周人有丧鲁人有丧周人往吊谓使人可
 也鲁人不往谓当亲之者而不可使人代也诸侯岁
 时或朝觐于京师或会同于 方岳
或从兵革征讨之
 事越境踰时不以为难何独难于奔丧而薄君臣始 (第 34a 页)
 (平王遣兵屯戍于母家申氏而下章及甫与许说者/以为申姜姓之国而甫许为诸姜又周语曰齐许申)
 (吕曲大姜/盖可知也)实能为周家之桢干屏蔽而宣其德泽于
 天下也盖申伯之先神农之后为唐虞四岳总领
 岳
诸侯而奉岳神之祭能修其职岳神享之故此诗
 推本申伯之所以生以为岳降神而为之也 黄曰
 维岳降神乃诗人 (第 40b 页)
  王朝交鲁
隐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缓
且子氏未薨故名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

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踰月外姻至赠死不及尸
吊生不及哀豫凶事非礼也(惠公葬在春秋前故曰缓/子氏仲子也薨在二年赗)
(助丧之物言同轨以别四夷同盟同 方岳
之盟古者行/役不踰时故云三月踰月度月也此言赴吊各以远近)
(为差因为葬节尸未葬之通称赠死当在未葬既葬 (第 38a 页)
序为讲礼六年而/一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为示威十二年而一)
(盟以昭信义凡八聘四朝再会王一巡守盟于 方岳
之/下于好聘也于等朝也于众会也于神盟也晋礼晋守)
(先王之礼齐牺齐盟之牺牲求终恐如前云不终也叔/向虽 (第 36b 页)
 齐始伯也前乎此未有同盟者而此同盟焉此齐桓
 由之而伯也盟之礼重矣二传皆所不识周礼殷见
 曰同众同而盟于 方岳
之下是云同盟古者十有二
 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 (第 46b 页)
方岳
为宫
 筑坛以木作方明方四尺设六色上下黄四方各以 …… (第 46b 页)
 旂出拜日于东门之外反祀方明诸侯因同盟于下
 方伯临之所以一诸侯以尊天子故曰同盟周衰巡
 狩之礼不行 方岳
之会无之久矣威公于此盖假是
 礼以临诸侯各国其国各家其家宋殇不王郑庄拒
 伐鲁桓输朝宿之邑卫朔抗子突 (第 47a 页)
 (已盖五服皆朝朝者众谓之大朝觐则元年七年十一/年一服来朝朝者少谓之小朝觐时会所徵有众寡)
 (殷同所见或于京师或于 方岳
则少谓之小会同其/年丰而用有馀则多取而备礼其年凶而用不足则)
 (寡取而杀礼至于中年则无隆杀焉此所以 …… (第 17b 页)
 (者内则听者主道也主道则必有相之者焉故王视/治朝则赞听治赞者引道之相之事也若夫四方之)
 (听朝则无常所矣盖王巡狩四方诸侯朝于 方岳
之/下所谓视四方之听朝也王巡狩则大宰从王故视)
 (四方之听朝则大宰赞之亦如治朝之礼大宰以道/佐王者 (第 19a 页)
 在庙洋洋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纯于敬而已
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五年复巡守四方诸侯各朝于 方岳
是五年一整肃
 也所至之方则一方诸侯来朝故谓之四朝于是奏
 进其言而试其可以成功与否可则以车服而庸之 (第 9b 页)
  我将一章十句(程子陈祥道吕东/莱说俱见集传)
时迈(行/也)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助/也)(此序谓帝/王之传序)有周(严/缉)
(天其子之乎设为问辞应/之曰天实右序有周矣)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
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明昭有周式序在位(王志长曰/在位之序)

(如礼数有等命讨有/别皆依典式而施之)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
(笺肆/陈也)于时夏(中/国)允王保之
序时迈巡狩告祭柴望也
 疏武王既定天下巡行侯国至于 方岳
之下柴祭昊
 天望祭山川周公述其事而为此歌左传云昔武王
 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明此篇武王事也国语称周 …… (第 18b 页)
 (不过因诗有肆于时夏之一语耳或云别自有乐章/郑司农谓九夏诸篇颂之类也乐亡而诸篇亦亡故)

 (皮日休有补九夏歌刘敞郑/樵则直云九夏皆有声无辞)
 陈氏曰此诗是告 方岳
以革命之事因时巡而震服
 诸侯故其诗与他庙乐不同○考武王在位止五年
 集传引周制十有二年(云云/)(第 19b 页)
(吊谓使人可也鲁人不往谓当亲之者不可使人代也/诸侯岁时或朝觐于京师或会同于 方岳
或从兵革征)
(讨之事越境踰时不以为难何独难于奔丧而薄君/臣始终存殁之义哉大非先王之礼失春秋之义矣) (第 17b 页)
(或以为会同天子之事筑宫为坛设方/明如 方岳
之盟故书同疑其说之误矣)秋公至自会
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公弟宣公之弟名叔肸/不曰公子不为大夫也 (第 4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