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叔度可为始祖又何嫌祔于昭穆之庙乎哉昔蒯聩
 得罪出奔其子辄立而拒其入孔子以为不仁及蒯
 聩入立仍谥为庄公而祔庙君子不以为非而谥辄
 为 孝公
盖罪者一时之过举而可赎父子者千古之 (第 64a 页)
元 在位)
(七年于/介立) 癸酉贞定王元年(是年宋昭公得卫悼公黚/元 二年鲁悼公宁元)
(五年 燕孝公
越王鹿郢元王七年郑哀公易元晋八年/把出公敕元 十一年越 不寿元 十三年 哀公)
(骄蔡元侯元 (第 33a 页)
 吕氏曰春秋之时郡属于县(说文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
 赵简子誓众所谓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战
 国之时县属于郡秦纪惠文十年魏纳上郡十五县
 是也方 孝公
商鞅时并小乡为大县县一令尚未有
 郡牧守称及魏纳上郡之后十馀年秦纪始书置汉
 中郡或者山东诸侯先变古 (第 3b 页)
 问又以父没而冠之礼告之
曾子问曰祭如之何则不行旅酬之事矣孔子曰闻之
小祥者主人练祭而不旅奠酬于宾宾弗举礼也昔者
鲁昭公练而举酬行旅非礼也 孝公
大祥奠酬弗举亦 (第 17b 页)
非礼也
 郑氏曰奠无尸虞不致爵小祥不旅酬大祥无无算
 爵弥吉也 孝公
隐公之祖父
 孔氏曰此一节论丧祭简略之事练小祥祭也旅谓
 旅酬小祥弥吉但致爵于宾而不行旅酬于礼未备 …… (第 18a 页)
 觯酬宾之党所谓无算爵大祥乃得行旅酬而不得

 行此无算爵之事以渐备礼故云弥吉
 严陵方氏曰昭公未可为而为之则于礼为不及
 公
可以为而不为则于礼为过过犹不及故皆以为
 非礼也然而不及于礼为近于薄过于礼为近于厚
 故于昭公则言非 (第 19a 页)
礼于 孝公
则曰亦而已
曾子问曰大功之丧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孔子曰岂
大功耳自斩衰以下皆可礼也曾子曰不以轻服而重 (第 19a 页)
 冠之礼因上不改冠者而并及之
曾子问曰祭如之何则不行旅酬之事矣孔子曰闻之
小祥者主人练祭而不旅奠酬于宾宾弗举礼也昔者
鲁昭公练而举酬行旅非礼也 孝公
大祥奠酬弗举亦
非礼也
 正义郑氏康成曰奠无尸(孔疏既葬形体已去鬼神/事之奠是未葬以前形体)
 (犹 …… (第 19b 页)
 (妇虞至尸卒/爵即礼毕)小祥不旅酬大祥无无算爵弥吉也(孔/疏)

 (无算爵旅酬之后宾弟子兄弟之子各举觯于其/长宾取觯酬兄弟之党兄弟取觯酬宾之党也)
 公
隐公之祖父(孔疏世本 (第 20a 页)
孝公
生惠/公弗皇弗皇生隐公) 孔氏颖达曰
 旅酬者主人西阶上献宾宾卒爵又自酢北面酬宾
 宾受奠之荐南不举 …… (第 20a 页)
 止也大祥乃得行旅酬而不得行此无算爵渐渐备

 礼仍未纯吉也练祭但得致爵于宾宾不合举此爵
 而行旅酬昭公行之故曰非礼大祥弥吉得旅酬
 公
不行故亦非礼 方氏悫曰昭公不及于礼 (第 20b 页)
孝公
 
过于礼然不及者近于薄过者近于厚故于昭公曰
 非礼于 (第 20b 页)
孝公
曰亦而已
曾子问曰大功之丧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孔子曰岂
大功耳自斩衰以下皆可礼也曾子曰不以轻服而重
相 …… (第 20b 页)
 不少又无戚容(孔疏襄公三十一年薨左传云昭公/十九犹有童心是即位时年十九也)
 (十一年母齐归薨而无/戚容是三十非少孤也)安能不忍于慈母此非昭公
 明矣未知何公(孔疏家语云 孝公
有慈母良/郑不见家语故云未知何公) 孔氏
 颖达曰此论诸侯丧慈母无服之事丧服传三年章
 云慈母如母者 (第 42b 页)
(注奠无尸虞不致爵小祥不/旅酬大祥无无算爵弥吉)昔者鲁昭公练而举酬
行旅非礼也 孝公
大祥奠酬弗举亦非礼也(注 (第 5a 页)
孝公
隐/公之祖父)
(吉疏练小祥祭也旅谓旅酬奠无尸虞不致爵小祥弥/ 但得致爵于宾而不得行旅酬之事大祥乃 (第 5a 页)
得行旅)
(酬而不得行无算爵之事/丧事简略于礼未备也)
 (方悫曰昭公未可为而为之于礼为不及 孝公
可以/为而不为于礼为过过犹不及故皆以为非礼然不)
 (及近薄过近厚与其薄也宁厚故/于昭公言非礼于 (第 5a 页)
孝公
曰亦而已)
 (吴澄曰凡吉祭酳尸之后有旅酬旅酬之后有无算/爵曾子问凶祭之礼比吉礼减杀若何者不行旅酬) (第 5a 页)
 父母丧皆得尽三年之制若臣以所任之事而不得
 尽恐无补于名教得旨朕赖卿辅导卿勿以私恩废
 公义宜抑情遵命以成大 孝公
复疏言陛下必欲用
 臣以为国家事重不得以彼易此但今内外大臣当
 任者皆忠正老成之人使臣在此不过赞成其 (第 23a 页)
  旅奠酬于宾宾弗举礼也(奠无尸虞不致爵小祥/不旅酬大祥无无算爵)
  (弥/吉)昔者鲁昭公练而举酬行旅非礼也 孝公
大祥
  奠酬弗举亦非礼也 (第 12a 页)
(孝公
隐公之祖/父 曾子问)
又期而大祥(又复也/士虞记)  父母之丧三年而祥(详见丧/服义)
 三年之 …… (第 12a 页)
 祥之日鼓素瑟(详见丧/服义) 丧复常读乐章(曲/礼) 三年
之丧祥而从政(详见丧通/礼动作章) 曾子曰废丧服可以与于
馈奠之事乎孔子曰说衰与奠非礼也以摈相可也(详/见)
(丧变/礼)
  右大祥  孝公
大祥奠酬弗举亦非礼也(详见/练章)
  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哀未/忘也)十日而成笙 (第 13a 页)
祭而不旅奠酬于宾宾弗举礼也注奠
无尸虞不致爵小祥不旅酬大祥无无算爵弥吉昔者
鲁昭公练而举酬行旅非礼也 孝公
大祥奠酬弗举亦
非礼也 (第 15a 页)
孝公
隐公之祖父疏(正义曰此一莭论丧祭/简略之事练小祥祭也) …… (第 15a 页)
而举酬行旅非礼也者练祭但得致爵于宾)
(宾不合举此爵而行旅酬今昭公行之故曰非礼也大/祥弥吉得行旅酬今 孝公
不然亦曰非礼注正义曰案)
(士虞礼云男男尸女女尸檀弓云虞而立尸是虞时始/立尸故云奠无尸奠所以无尸者奠 …… (第 15b 页)
无算爵弥吉者)
(大祥乃得行旅酬而不得行此无算爵之事故云大祥/无无算爵以其渐渐备礼故云弥吉仍未纯吉也 孝公)
(
隐公之祖父者案世本 (第 16b 页)
孝公
生惠公/弗皇弗皇生隐公是隐公之祖父也)
曾子问曰大功之丧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注馈奠在
殡时也音义(与音 (第 16b 页)
 (武王封之于燕居渔阳蓟县其国辟小不通诸夏自/召公至简公𣢾二十九世始见经简公子献公十二)
 (年获麟之岁也献公子孝公七年春秋之傅终矣孝/公立十五年□ 孝公
以下六世始大称王十二世二)
 (百二十五/年秦灭之)齐侯将行庆封曰我不与盟何为于晋注
 以宋盟释齐秦 (第 30a 页)
 (宠爱仲子僖公尊崇成风之说而以为惠公之仲子/僖公之成风于是胡氏因之其义最精至谷梁又以)
 (仲子为惠公之母 孝公
之妾则大失矣为汪氏克宽/曰说公羊者以宰为士或引小宰宰夫 證然周官)
 (三百六十他官未尝见经何独于 (第 18b 页)
  见行可见其道之可行也际可接遇以礼也公养国
君养贤之礼也(辅氏曰见行可庶乎道之行也际可适其礼之宜也公养受其养之义也)
季桓子鲁卿季孙斯也(语录曰孔子仕于定公而言桓子当时桓子执国柄定公
亦自做主不起孔子之相皆由桓子及桓子受女乐孔子便行矣)
卫灵公卫侯元也 孝公
春秋史记皆无之疑出公辄也(辅氏曰或是字误或是所传之
误或是当时人呼出公为
(第 20a 页)
孝公
皆不可考也)因孔子仕鲁而言其仕有此
三者故于鲁则兆足以行矣而不行然后去而于卫 (第 20a 页)
 略有可行即便仕了不必求全责备 翼注曰际可
 公养俱是万一其道之行俱是事道 按行可际可
 公养不可说得太好若说得太好便与下桓子灵公
  孝公
不对针须说得有分寸 张彦陵曰论仕之义
 即行可已非正局乃孔子在当时则行可之外有际
 可又有公养若是乎 (第 20a 页)
 聩于戚不特罪辄亦罪一国之人也榖梁氏乃云弗

 受以尊王父则反常拂经启天下后世父子攘夺之
 祸者必斯言矣
 章贡李氏曰乐正氏记蒯聩谥曰 孝公
盖蒯聩本无
 害母之谋奔愬南子之母家宋人为之辨而纳之于
 晋晋人以大义而纳之于戚孔子亦知其非不孝之 (第 7a 页)
 尽因丧而冠则齐功可知当阙疑以俟知者
曾子问曰祭如之何则不行旅酬之事矣孔子曰闻之
小祥者主人练祭而不旅奠酬于宾宾弗举礼也昔者
鲁昭公练而举酬行旅非礼也 孝公
大祥奠酬弗举亦
非礼也 (第 10b 页)
 此言丧祭简略之事也练小祥祭也不旅不旅酬也
 奠酬于宾奠其酬爵于宾前也 孝公
隐公之祖曾子
 问曰祭而旅酬礼也如之何则不行旅酬之事矣孔
 子曰是惟小祥之祭为然闻之小祥主人练祭但致 (第 11a 页)
 爵于宾宾不举此爵而行旅酬礼也若大祥则可矣
 昔者鲁之先君如昭公方练祭而即举酬行旅非礼
 也 孝公
已大祥而犹奠酬弗举亦非礼也案郑注奠
 无尸虞不致爵小祥不旅酬大祥无无算爵弥吉也 (第 11a 页)
  见行可见其道之可行也际可接遇以礼也公养国
君养贤之礼也季桓子鲁卿季孙斯也(语录孔子仕于定公而言

桓子当时桓子执国柄定公亦自做主不起孔子之相由桓子及桓子受女乐孔子便行矣)
卫灵
公卫侯元也 孝公
春秋史记皆无之疑出公辄也(辅氏
曰或是字误或是所传之误或是当时人呼出公为
(第 16b 页)
孝公
皆不可考也)因孔子仕鲁而
言其仕有此三者故于鲁则兆足以行矣而不行然
后去而于卫之事则又受其交际问馈而 (第 16b 页)
   则有丧之故也
曾子问曰祭如之何则不行旅酬之事矣孔子曰闻之
小祥者主人练祭而不旅奠酬于宾宾弗举礼也昔者
鲁昭公练而举酬行旅非礼也 孝公
大祥奠酬弗举亦
非礼也
 (郑氏曰奠无尸虞不致爵小祥不旅酬大祥无无算/爵弥吉 (第 21a 页)
孝公
隐公祖父澄曰凡吉祭酳尸之后有旅)
 (酬旅酬之后有无算爵曾子问凶祭之礼比吉礼减/杀若何者不行旅酬孔子 …… (第 21a 页)
 (也渐渐备礼故云弥吉仍未纯吉也练祭但得致爵/于宾宾不合举此爵而行旅酬昭公行之故曰非礼)
 (大祥得旅酬 孝公
不然亦曰非礼方氏曰昭公未可/为而为之于礼为不及 (第 22a 页)
孝公
可以为而不为于礼为)
 (过过犹不及故皆以为非礼然不及近薄过近厚与/其薄也宁厚故于昭公言非礼于 (第 22a 页)
孝公
曰亦而已)
○曾子问曰大功之丧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孔子曰
岂大功耳自斩衰以下皆可礼也曾子曰不以轻服而 (第 22a 页)
 加之后总一醴之醮则每一加而行一醮也
曾子问曰祭如之何则不行旅酬之事矣孔子曰闻之
小祥者主人练祭而不旅奠酬于宾宾弗举礼也昔者

鲁昭公练而举酬行旅非礼也 孝公
大祥奠酬弗举亦
非礼也
 曾子问祭而不行旅酬之礼何祭为然孔子言惟小
 祥练祭为然不旅者不旅酬也奠酬于 (第 9a 页)
宾奠其酬爵
 于宾前也宾弗举者宾不举以旅也言此祭主人得
 致爵于宾宾不可举此爵而行旅酬此礼也大祥则
 可旅酬矣 孝公
隐公之祖○朱子曰旅众也酬导饮
 也旅酬之礼宾弟子兄弟之子各举觯于其长而众 …… (第 9a 页)
 人又自饮而复饮宾曰酬主人自饮者是导宾使饮
 也但宾受之却不饮奠于席前至旅时亦不举又自
 别举爵(严陵方氏曰昭公未可为而为之则于礼为/不及 孝公
可以为而不为则于礼为过过犹)
 (不及故皆以为非礼也然而不及于礼为近于薄过/于礼为近于厚故于昭公则言 (第 9b 页)
非礼于 孝公
则曰亦)
 (而/已)
曾子问曰大功之丧可以与(去/声)于馈奠之事乎孔子曰 (第 9b 页)
 者盖齐衰以下可因丧服而冠斩衰不可
曾子问曰祭如之何则不行旅酬之事矣孔子曰闻之
小祥者主人练祭而不旅奠酬于宾宾弗举礼也昔者
鲁昭公练而举酬行旅非礼也 孝公
大祥奠酬弗举亦
非礼也 (第 9b 页)
  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于季桓
子见行可之仕也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于卫孝公公
养之仕也

  见行可见其道之可行也际可接遇以礼也公养国
君养贤之礼也季桓子鲁卿季孙斯也卫灵公卫侯
元也 孝公
春秋史记皆无之疑出公辄也因孔子仕
鲁而言其仕有此三者故于鲁则兆足以行矣而不 (第 1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