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道部
   峰
飙轮峰大茅东连峰是也事见稽古迹篇
五云峰积金东南对山昔三茅君各乘飞云
现于峰顶人民共睹藩镇上闻有诏若曰故
得卿云焕烂仙相分明能均五色之光遍覆
三茅之顶时许长史在都常向方遥澧每云
遥瞻三秀冥运一心故得感通高真用意也
道祖峰在积金之阴

叠玉峰在大茅东
华盖峰在叠玉东
白云峰在中茅西
抱朴峰大茅北连峰是也
长隐冈一名伏龙冈隐居曰冈在郭真人池
南岸一垄长缓而隐嶂故名此冈上纯是细
石非可居唯近东南取长史宅至雷平间甚
有可住处义兴蒋 负刍
等并立曰舍于冈下
近长史宅四五里
柏枝垄在华阳南洞 (第 010a 页)
兰陵邵元泰道化弘远
东海徐伯迁德教惧洽
菩提白塔行禅比丘会稽释智渊业总五乘
义该两教
陪真馆主义兴蒋 负刍
去来茅山有志栖托
齐建元二年敕请于宗阳馆行道练纳修备
风骨异俗年过眉寿沐浴迁神 (第 004a 页)
于崇虚馆讲说作十方忏文薛彪之晋陵
人也齐建武二年停东川采访真秘三年乃
反启敕于大茅山东岭立洞天馆也蒋 负刍
义兴人也去来茅山有志栖托齐高皇帝于
山造馆建元二年敕请于宗阳馆行道也负
刍又于许长史旧宅立陪真馆应接 (第 010a 页)
往来月有数四饷赐重叠随意所求朝野书
疏交为烦黩也
第九卷云齐建武二年陶受敕东祈名山困
寻经典也又云蒋 负刍
义兴人也去来茅山
有志栖托齐高帝于山造观建元二年敕请
于崇阳观行道也
第十二卷云孟智周梁武帝时人也多 (第 007a 页)
   经辰之午二千二百二十七
甲子二十八楚(幽/王)十二六八十八
乙丑二十九二十一三七九十九
丙寅三十三十二四八赵(王/迁)二十
丁卯三十一四十三五九二二十一
戊辰三十二五十四六十三二十二
己巳三十三六十五七十一四二十三
庚午三十四七十六八十二五二十四
辛未三十五八十七(灭/韩)韩亡十三六二十五

壬申三十六九十八十四七二十六
癸酉三十七十十九(灭/赵)十五赵亡二十七
甲戌三十八楚 (负/刍)
二十魏(王/假)二十八
乙亥三十九二二十一(灭/燕)二燕亡
丙子四十三二十二(灭/魏)魏亡
丁丑四十 (第 030a 页)
  川郡

壬申秦王剪下井陉大破赵军进围钜鹿
  赵以赵葱代李牧颜聚代司马尚将
癸酉秦王剪灭赵获其王以其地为赵郡
  楚幽王卒母弟犹立庶兄 负刍
杀犹
  代立魏景湣王卒子假继赵亡太子
  喜称王于代会燕军于上谷
甲戌秦王剪破燕军于易水燕荆轲使秦 (第 021b 页)
   权衡
服絺绤者不寒而衣之布帛愈寒食藜藿者
不饥而饭之黍稷愈饥是故我之情也不可
不虑民之心也不可不防凡民之心见负石
者则乐于负涂见负涂者则乐于 负刍
饥寒
无实状轻重无必然盖丰俭相形彼我相平
我心重则民心重我务轻则民务轻能至于
俭者可以与民为权衡
  (第 001b 页)
 超于人数等矣岂于陵仲子之可及哉
曹子臧名欣时宣公庶子也宣公会晋伐秦

卒于师曹人使公予 负刍
守使子臧逆公之
(第 009b 页)
负刍
杀其太子而自立是为 (第 009b 页)
成公
诸侯皆
请讨之子臧不义 (第 009b 页)
成公
将出奔国人闻之相
率从子臧以行 (第 009b 页)
成公
乃惧自告其罪且请留
焉于是子臧乃反而致其邑明年 (第 009b 页)
成公
会诸
侯于戚晋侯执之以归于周诸侯皆贤子臧
将见子臧于周而立之子臧辞曰前志有之
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 (第 009b 页)
君非吾节也虽
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三年曹人请于
晋于是晋侯谓曹人曰苟子臧反吾归而君

子臧不得已乃复归于曹以待晋命既而晋
人复请于周以反 成公
子臧于是尽致其邑
与身而终身不仕
 录曰夫所谓之节者物既离散则当节止
 之节所以次涣也故其象曰不出户 (第 010a 页)
庭知
 通塞也 负刍
之罪上通于天下绝于人中
 弃于同盟非若宣之弑立而国人无异心
 诸侯无异词者比也为时者盍因国人之
 同 (第 010a 页)
  权𢖍
服絺绤者不寒而衣之布帛愈寒食藜藿者
不饥而饭之黍稷愈饥是故我之情也不可
不虑民之心也不可不防凡民之心见负石
者则乐于负涂见负涂者则乐于 负刍
饥寒
无实状轻重无必然盖丰俭相形彼我相平
我心重则民心重我务轻则民务轻能至于
俭者可以与民为权衡
  (第 001b 页)
  权衡
服絺绤者不寒而衣之布帛愈寒食藜藿者不饥而饭之黍稷
愈饥是故我之情也不可不虑民之心也不可不防凡民之心
见负石者则乐于负涂见负涂者则乐于 负刍
饥寒无实状轻
重无必然盖丰俭相形彼我相平我心重则民心重我务轻则
民务轻能至于俭者可以与民为权衡
 服 …… (第 3p088a 页)
 未必无怨怨必叛亦不可以不防也凡民之情莫不乐轻避
 重趋逸惮劳但见其负石之重者则愿乐于负涂之轻负戴
 于涂者则愿乐于 负刍
之徐避重趋轻天下同情有国者不
 可以不知也常以此心而推之则民无饥寒无重役而得其
 温饱故曰饥寒无实状 (第 3p08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