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道家類
術數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翁书于道山堂
古诸子之书若孟氏之正蒙庄之奇皆立言
之极至后世虽有作者无以加之矣而庄子
尤难读大聪明如 东坡
翁自谓于庄子有得
今观其文间有说庄者往往犹未契本旨况
雱惠卿流毒螫满怀而可与于帝之县解乎 (第 004a 页)
 毁珠以至掊斗折衡皆是激说以结绝圣
 弃知之意非实论也与老子不贵难得之
 货使民不为盗义亦相类但说得过当耳
  东坡
云人生识字忧患始岂欲天下人全
 不识字邪擢乱抽紊之烁绝焚弃之外立
 其德重外物而失本心爚乱熏灼而挠乱 (第 005a 页)
 也此臣主字论身中君臣齐物论递相为

 君臣其有真君存焉是矣此段自贱而不
 可不任至篇终乃庄子中大纲领与天下
 篇同 东坡
云庄子未尝讥孔子于天下篇
 得之余谓庄子未尝不知精粗本末为一
 之理于此篇得之
  此段始于任物因民 (第 009b 页)
  结以举鲁国儒服而儒者一人余谓尊

 孔子者莫南华若也请观 东坡
庄子祠堂
 记庶表余言之不妄云
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而牛肥使秦
穆公忘其贱与之政也有虞氏死生不入 (第 010b 页)
 所以顺自然者得诸天地而已神明至精
 言妙理物之死生方圆皆神明至精为之
 敦能究其根极扁即翩然言物化无停而
 造化常存 东坡
云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第 011a 页)
 疽疥痈内热溲膏之病至于神去形迁而
 后已此治性卤莽之报也溲膏即便浊之
 病
 鬳斋口义封人因耕喻政庄子又以喻学
  东坡
稼说仿此变齐易其耕法好恶之性 (第 005b 页)
  以睢盱矜傲人谁与居闻命而反舍者
  争席则耳聆心悟在片言之顷孰谓载
  道而之后世无得鱼忘筌者哉予尝阅
   东坡
苏文公庄子祠堂记谓寓言篇末
  当连列御寇篇首而不取让王盗蹠说 (第 016a 页)
   (故首以此名篇内外杂篇犹前后续/集尔初无异义按汉艺文志庄子五)
   (十二篇郭象固己辨其巧杂十分有/三今所存三十三篇 东坡
苏氏又黜)
   (让王盗蹠说剑渔父而以列御寇接/寓言之末合为一篇其说精矣然愚)
   (尚谓刻意缮 (第 001a 页)
 篇矣
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邀老/子会)
(郊)至于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
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也阳子居不答至舍
进盥漱巾栉脱履户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弟
子欲请夫子夫子行不间是以不敢今间矣
请问其过老子曰而睢睢盱盱(骄恣自/大貌)而谁
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阳子居蹴然变
容曰敬闻命矣其往也舍者迎将句其家公
(旅舍/之长)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

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阳子居闻老子之言深自抑损退晦故不
 为人所窥○今依 东坡
苏氏说删去让王
 盗蹠说剑渔父四篇而接列御寇之齐中
 道而反遇伯昏瞀人合为寓言全篇 (第 008b 页)
东坡
 庄子祠堂记云当疑盗蹠渔父则真若诋
 孔子者至于让王说剑皆浅陋不入于道
 反复观之得其寓之终曰阳子居 (第 008b 页)
   山海经   法苑珠林

   曾巩二堂记  苏东坡

   魏庄渠书  岱宗记
   通志    茅君传
   博闻录   五岳记
   福地记    (第 012a 页)
 泉出如流若或污慢则泉缩焉盖有神明
 以宰之也
曾巩二堂记曰泰山之北水与齐之东南诸
 水西北汇于黑水之湾又西北汇于柏崖 苏东坡
送杨杰诗序曰无为子尝奉使登泰 (第 003b 页)
 挥剑成河变昼为夜或有此理如韩吏部

 开衡山之云 苏端明
借海藏之春皆我辈
 之馀事安用诧为因公此来书诸石以示
 来者(奉高王祯书刻延/禧殿前)
皇明李裕登泰 (第 008a 页)
坐壁上云修养家以此为养生要术然事
事保谨常令有馀持身保家安邦之道不越
于此不止养生也(吕氏/杂录) 东坡
苏文忠公轼奉诏撰上清储祥宫碑云
臣谨按道家者流本出于黄帝老子其道以 (第 026b 页)
上云修养家以此为养生要术然事
事保谨常令有馀持身保家安邦之道不越
于此不止养生也(吕氏/杂录)
东坡 苏文忠公轼
奉诏撰上清储祥宫碑云
臣谨按道家者流本出于黄帝老子其道以 …… (第 026b 页)
故书之老子之末大观二年十
二月十日子由题又曰予昔南迁海康与子
瞻兄邂逅于藤州相从十馀日语及平生旧
子瞻
谓予子所作诗传春秋传古史三书
皆古人所未至惟解老子差若不及予至海
康閒居无事凡所为书多所更定乃再录老 …… (第 029a 页)
子书以寄 子瞻
自是蒙恩归北 (第 029b 页)
子瞻
至毗陵
得疾不起逮今十馀年竟不知此书于 (第 029b 页)
子瞻
为可否也政和元年冬得侄迈等所编先公
手泽其一曰昨日子由寄老子新解读之不
尽卷废卷而叹使战国有此书则无 (第 029b 页)
商鞅韩
非使汉初有此书则孔老为一使晋宋间有
此书则佛老不为二不意老年见此奇特然
后知此书当 子瞻
意然予自居颍川十年之
间于此四书复多所删改以为圣人之言非
一读所能了故每有所得不敢以前说为定 …… (第 029b 页)
今日以益老自以为足矣欲复质之 子瞻

不可得言及于此涕泗而已十二月十一子
由再题
眉山苏籀颍滨文定公之孙也记其遗言曰
公为籀讲老子数篇 (第 030a 页)
 是如此今姑举三者以验造化之符耳他
 不暇悉也予尝考之武帝改元而曰太初
 者慕颛帝改元以合其瑞耳非武帝时实
 有其象也 东坡
苏氏曰金水常附日不远
 十月日在箕尾此所以疑其妄以余考之
 秦以十月为正十月乃今之八月而得七
 月节 …… (第 007a 页)
 覆帝座诗为章于天

〇织女


 三星天孙也主果蓏丝帛珍宝嫁娶诗终
 日七襄 东坡
云天孙为织云锦裳
   武星
〇天将军


 十二星在娄北主武中央大星天之大将 (第 032a 页)
重阳降迹之日丹阳飞骨之期先生赴琅
琊村诱化船户尽焚鱼网遂感海市现于东
南重楼翠阜贝阙珠宫惊骇数郡因借 东坡
韵书一篇文多不载以至祷龙即雨烹鸡复
还漏瓶注酒枯橛生枝不可备录逮真祐丁
丑岁四月二十三日有五色云自东 (第 004b 页)
 (一二/揲揲)三揲(第一挂于小指间不五则九第/二挂于中指间第三挂于食指)
      (问皆不/四则八)
 五四四(老 东坡先生
曰三揲皆少乾之象/阳也三少之数凡十有三以四十)
      (九策中除十三策馀三十六/即四九之数也是 (第 032a 页)
   左史直院舍人朝请大夫留元刚撰
东嘉夏宗禹奇伟俶傥之画策从事制幕转

徙边徼数奇不耦浩然游方访飞升还返之
术宜参默授会稡笺解谒予书之昔 苏东坡
谓安期生世知其为仙者也然太史公曰蒯
通善齐人安期生生以策干项羽羽不能用
欲封此两人两人终不肯受亡去每 (第 011a 页)
而入矣二十
二年十二月师行化于文登渔者谭氏之婿
于公辈焚网于琅琊因召风回雪霁海市忽
见之应士大夫有借 苏东坡
海市诗韵以赞
之者师亦继作焉金莲堂水素咸苦师临井
咒之其甘如醴郡人号曰灵液构亭立碑以
记其异师在文登 (第 019b 页)
   贺元
贺元不知何许人也仕后晋为水部员外郎
得道不死宋真宗东封泰山水部谒道左稽
首而去至暮行宫阅谒奏之帝大惊谒尾有
诗其一曰醒日常稀醉日多吟风味道郁嵯
峨深宫不及孤臣虑世事纷纷奈酒何其二
曰三朝功业独巍巍老去忧民志不衰欲得
八方同一醉此心那许世人知诏有司物色
不可得仁宗天圣初使弟子喻澄诣阙献浮
屠老子像直数十万又有乔仝者少得大风

疾因去家自弃荒山遇水部教之啖松腴稍
使学道年八十上下山如飞数从水部东游
过维却水上哲宗元祐初仝来东都见 苏轼
(第 009b 页)
子瞻
曰吾师尝游密州识君于常山道中意
若喜君者 (第 009b 页)
子瞻
留之不可曰吾师以上元期
我于蒙山 (第 009b 页)
子瞻
作诗送仝并以绝句五解
寄水部自是世莫有见水部者
   郭恕先
郭恕先洛阳人也五代时人少能属文善史
(第 009b 页)
   陈太初
陈太初眉山市井人子也与 苏东坡
同学八
岁师道士张易简易简称之 (第 013a 页)
东坡
擢第进士
而太初为郡小吏其后 (第 013a 页)
东坡
谪居黄州有眉
山道士陆惟忠自蜀来云太初已乃解矣蜀
人吴师道为汉州太守太初往客焉正旦日
见师道求衣食钱 (第 01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