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道家類
術數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續道藏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混元
混元者记事于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
未形寂寥何有至精感激而真一生焉元气
运行而天地立焉造化施张而万物用焉混
沌者厥中惟虚厥外惟无浩浩荡荡不可名
也广大之旨虽典册未穷秘妙之基而玄经
可见古今之言天者一十八家爰考否臧互

有得失则盖混天仪之述有其言而亡其法
矣至如蒙庄逍遥之篇玉仲任论衡之说山
海经考其理舍列御寇书其清浊汉武王黄
道张衡铜仪周髀之书宣夜之学昕天安天
之旨晁崇姚信之流义趣不同师资各异所
以虞喜虞耸刘焯 葛洪
宋有承天梁有祖暅
唐朝李淳风皆有述作庐江句股之术释氏
俱舍之谭或托寓词或申浮说若夫定两规
之分次明二 (第 001b 页)
道之运行经纬不差上下无爽
者惟浑天法耳 葛稚川
言浑天之状如鸡子 (第 001b 页)
所受经二
十三卷并语禀请问十卷合三十三卷孝先
传郑思远又传兄太子少傅海安君字孝爰
孝爰付子护军悌悌即 抱朴子
之父抱朴从
郑君盟郑君授抱朴于罗浮山去世以付兄
子海安君至从孙巢甫以隆安之末传道士
任延庆徐灵期等世 (第 012a 页)
   三皇经说
三皇经云昔天皇治时以天经一卷授之天
皇用而治天下二万八千岁地皇代之上天

又以经一卷授之地皇用而治天下二万八
千岁人皇代之上天又以经一卷授之人皇
用而治天下亦二万八千岁三皇所授经合
三卷尔时号为三坟是也亦名三皇经三皇
后又有八帝治各八千岁上天又各以经一
卷授之时号为八索是也此乃三坟八索根
本经也如法而言三宝俱起无量之世但以
隐显有时自三皇八帝之后其文亦隐至于
𣈆武皇帝时有𣈆陵鲍靓官至南海太守少
好仙道以𣈆元康二年二月二日登嵩高山

入石室清斋忽见古三皇文皆刻石为字尔
时未有师靓乃依法以四百尺绢为信自盟
而受后传 葛稚川
枝孕相传至于今日三宝
行世自然之数心与理契因缘冥符使之然
也术曰夫众生昏惑长迷生死神明蔽瞑不
能悟理 (第 011a 页)
从弟少传奚奚付子护军悌悌付子洪洪即 抱朴子
也又于马迹山诣思远告盟奉受洪
又于𣈆建元二年三月三日于罗浮山付弟
子安海君望世等后从孙巢甫𣈆隆安 …… (第 005a 页)
文又鲍靓于𣈆惠帝永康年中于嵩山刘君
石室清斋思道忽有刻石三皇天文出于石
壁靓以绢四百尺告玄而受后授 葛洪
又壶
公授费长房亦有洞神之文石室所得与今 …… (第 005b 页)
三皇文小异陆修静先生得之传孙游岳游
岳传陶隐居其天中十二部经未尽出世今
传者是黄帝黄卢子西岳公鲍靓 抱朴子

授者也三洞既降遂有大小中乘初中后法
三种分别以教于世夫三洞者盖是一乘之
妙旨三景之玄言了达则上圣 …… (第 006a 页)
一通藏名山一通付家门子孙与从弟少传
奚奚子护军悌悌子洪洪又于马迹山诣思
远盟而授之洪号曰 抱朴子
抱朴以建元六
年三月三日于罗浮山隆安之末传道士任
延庆徐灵期之徒相传于世于今不绝玉纬
云昔元始天王以 …… (第 009b 页)
小有经下记所载
十一卷推部本经分别仪式合一十四卷今
孟先生所录者是其山中所传犹十一卷此
二本并行于世 抱朴子
云昔黄帝东到青丘
过风山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𣈆时鲍靓
学道于嵩高以惠帝永康二年于刘君石室 …… (第 011b 页)
清斋忽有三皇文刊石成字乃依经以四百
尺绢告玄而受后亦授 葛洪
按三皇经序云
鲍君所得石室之文与世不同洪或兼受也
陆先生时所得初传弟子孙游岳有四卷而
已孙后传陶先生 (第 012a 页)
 去死近矣

唯待九转八琼丹
 九转神丹白日升天 抱朴子
九丹论云考
 览养生之书鸠集久视之方曾所披涉篇
 巳千计矣莫不以还丹金液为大要焉又
 黄帝九鼎神丹经 (第 018b 页)
之志志有所忆谓之思思而远
慕谓之虑虑而用事谓之智智者乃识见者
也盖精神魂魄意志思虑情智见识之所用
抱朴子
曰一人之身含天地之象具在身 (第 013b 页)
服饵不知养生之道必
不全其真也
小有经曰才所不胜而强思之伤也力所不
任而强举之伤也深忧重喜皆有伤也 抱朴子
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胸腹之位犹
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
官也神犹君也血犹民也 (第 008b 页)
七从七
   (宋朝奉郎尚书度支员外郎充集贤/校理赐绯鱼袋借紫臣张君房集进)
 金丹
   金丹序 抱朴子
曰予考览养生之书鸠集久视之方
鲁授披涉篇卷以千计矣莫不皆以还丹金
液为大要者焉然则此二事盖仙道之极也 …… (第 001a 页)
之作之在人所好者耳凡
饵九丹欲升天则升欲且止人间亦任意皆
能出入无间不可得而害矣
   太清神丹法 抱朴子
曰太清神丹其法出于元君元君即 …… (第 008b 页)
   五成丹法

五成丹亦有九首似九鼎而不及也其要取
雄黄烧取其中铜铸以为器覆之三岁淳苦
酒上比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长数分或有五
色琅玕取治而服之亦令人长生又可以和
菟掘取剋其血以和此丹服之即变化在意
也又以朱草和一刀圭服之能乘虚而行之
朱草叶如菰生不群长不杂枝干皆赤茎如
珊瑚多生名山若石之下刻之汁如血以玉
及八石金银投其中立便可丸如泥久则成
水以金投之化为金浆以玉投之即为玉体

服之皆长生
   金液法(威喜巨胜法附) 抱朴子
曰金液太一所服而仙者也不减九
丹矣合之用古秤黄金一斤并用玄明龙膏
太一旬守中石冰石紫游女玄水液金化石 …… (第 013b 页)
不知本法盗其方而合之终不成也
凡人有至信者可以药与之不可轻传其书
必两受其殃天神鉴人甚近不可不知耳 抱朴子
曰九丹成为仙药之上然合作之所 (第 014b 页)
 麝香 白赤术
  鬼箭 蜈蚣 野葛 牛黄
右各二分捣筛为末以茵草汁合为丸丸如
鸡子大烧一丸百鬼皆卒 抱朴子
用此药飞
三奇丹也
   鍊矾石伏汞法
  并州矾石(十斤) (第 027a 页)
又真白先生曰服之飞腾于太清之上逍遥
于造化之中看海水为丘陵睹凡半如聚沫
此非天地之功实是还丹之力
葛洪
曰余学道三十馀年览诸经诀数万
馀卷上古以来高真上仙无有不以还丹金
液为大要也
又元君金液诀曰服一橡斗 (第 037a 页)
形图帝拜受之
   五岳真形图法(并序)
弟子 葛洪
曰夫至道无形机妙难论神仙之
事诚非小丑所宜缘寻然世人不睹其门皆
谓之无既见真验复肯以语人是以清浊乖 (第 015b 页)
   (宋朝奉郎尚书度支员外郎充集贤/校理赐绯鱼袋借紫臣张君房集进)
 诸真要略
   太清神仙众经要略
     (武当山隐士南阳翟炜撰) 抱朴子
初受业于从祖玄其览悟超至包纶
身神以为奇伟所达也精旷之流佥亦归属
乃分居浙阳之山既而患门人学者有徵众 (第 001a 页)
蚕为丝(今礼记皇后后先蚕西陵氏 葛稚川)
(西京记曰宫内有先蚕坛)
乃有天老五圣以
佐理化帝取伏牺氏之卦象法而用之据神
农所重六十四卦之义帝乃作八卦之说谓
之八索求其重 …… (第 004b 页)
缟身朱鬣乘之寿千岁
以圣人为政应而出(今飞龙司有吉良厩因)
(此也薛综曰与腾黄一也所出之国各别葛) (稚川
曰腾黄之马吉光之兽则兽马各异今)
(据吉光即马腾黄即 (第 005a 页)
稚川
之说又别)又有 …… (第 005a 页)
(熊山在召陵长)
(沙也湘山在长沙益阳县往)天台山受金液
神丹东到青丘山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
大字 (抱朴子
云有二十卷)以劾召万神南至
五芝玄涧登圜垄荫建木观百灵所登降采
若乾之芝(一云花)饮丹峦之水南至青城 (第 027a 页)
古仙者多矣不可具记而论但汉兴已来高
士得仙者四十五人迨予为六矣二十人见
尸解去馀者白日升天焉弟子丹阳 葛洪
(第 023b 页)
稚川
日尝闻谚言有云不夜行则不知道上
有夜行人今不得仙者亦安知天下山林间
密自有学道得仙者耶阴君已服神药虽 (第 023b 页)
   任生
任生者隐居嵩山读书志性专静常夜闻异
香忽于帘外有谓生曰某以冥数合与君偶
故来耳生意其异物坚拒不纳其女子开帘
而入年可二十馀凝态艳质世莫之见有双
鬟青衣左右翼侍夜渐久顾谓侍者曰郎君
书籍中取一幅纸兼笔砚来乃作赠诗一首

曰我名籍上清谪居游五岳以君无俗累来
劝神仙学又曰某后三日当来言毕而去书
生览诗见笔札秀丽尤疑其妖异三日果来
生志弥坚女子曰妾非山精木魅名列上清
数运冥合暂谪人间自求匹偶以君闲澹愿
侍巾箱不止于延福消祸亦冀贵而且寿今
反自执迷亦薄命所致又赠一篇曰 葛洪

有妇王母亦有夫神仙尽灵匹君子意何如
书生不对面墙而已女子重赠一篇曰阮郎
迷不悟何要申情素明日海山 (第 001b 页)
   罗万象
罗万象不知何许人有文学明天文洞精于
易节操奇特惟布衣游行天下居王屋山久

之后游罗浮山叹曰此朱明洞天昔 葛稚川
曾栖此以鍊丹今虽无邓岳相留聊自驻泊
尔于是爱石楼之景乃于山下结庵以居常
饵黄精服气数十年或出游曾城泉 …… (第 027a 页)
   闾丘方远
闾丘方远字大方舒州宿松人也幼而辩慧
年十六精通诗书学易于庐山陈元𥆐二十

九问犬丹于香林左元泽泽奇之后师事于
仙都山隐真岩刘处靖学修真出世之术三
十四受法箓于天台山玉霄宫叶藏质真文
秘诀尽以付授而方远守一行气之暇笃好
子史群书每披卷必一览之不遗于心常自
葛稚川
陶贞白吾之师友也铨太平经为
三十篇备尽枢要其声名愈播于江淮间唐
景祐二年钱塘彭城王钱镠深慕方远道德 (第 029b 页)
   鲍姑
鲍姑者南海太守鲍靓之女𣈆散骑常侍葛
洪之妻也靓字太玄陈留人也少有密鉴洞
于幽元沉心冥肆人莫知之靓及妹并先世
累积阴德福逮于靓故皆得道姑及小妹并
登仙品靓学通经纬后师左元放受中部法
及三皇五岳劾召之要行之神验能役使鬼

神封山制魔东𣈆元帝大兴元年戊寅靓于
蒋山遇真人阴长生授刀解之术累徵至黄
门侍郎求出为南海太守以姑适 葛稚川

川自散骑常侍为鍊丹砂求为句漏县令太
玄在南海小女及笄无病暴卒太玄时对宾
客略无悲悼葬于罗浮山容色 …… (第 002b 页)
复葬之靓与妹亦得尸解之道姑与 稚川

次登仙
   孙寒华
孙寒华者吴人孙奚之女也师杜契受玄白
之要颜容日少周旋吴越诸山十馀年乃得
(第 003a 页)
 八风臣行之转老为少日行三百里臣今
 年百八十矣帝受其方赐以玉帛老父后
 入山去每十年五年还乡里仅三百年不
 复还矣(见类林杂志并 葛洪
神仙传)
稷丘君泰山下道士也发白再黑齿落更生
 汉武帝时以道术受嘉赏后罢去帝东封
 稷丘君拥琴迎拜止 (第 021a 页)
                抱朴子
注一十卷
三国志赞述一卷
世语阙宇二卷
续世说二卷
卜筮要略一卷
古今州郡记三卷
笇数艺术杂事一卷 (第 009b 页)
   地下主者
鲍靓宇太玄陈留人也仕晋累徵为黄门侍
郎出为南海太守洞监幽玄学通经纬人莫
知之师左元放受中部法及三皇内文能役
使鬼神封山制魔复于蒋山遇真人阴长生

授刀解之术按真诰靓及妹并是七世祖积
行阴德故令福逮于靓等今并作地下主者
在洞宫中靓所受学本自薄浅质又浇滞故
不得多也隐居云鲍用泰清尸解法当是主
者不最高品矣靓女鲍姑散骑常侍 葛洪

妻也姑与稚川亦相次登仙有鲍姑艾曾灼
龙女见别传

茅山志卷之十三 (第 009b 页)